241)打不完的仗

十七世紀有位英國哲學家提出了一套與心理有關的理論,指出人的出生如同一塊白板,因為什麼都不懂,因此別人在上面寫什麼就相信什麽,父母所灌輸的觀念或老師所傳教的知識,他們就照單全收,一旦所寫的東西烙在白版上,日後要抹去就幾乎不可能,要修正它也很困難。這說法跟後來弗洛伊德所講的心理學理論相符,他認為幼年時期某些思想一旦進入了潛意識中,要修正這些觀念非常不容易,要清理它更是難過登天。

 

看回教徒極端分子對幼童所灌輸的仇恨思想觀念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多年前美國記者Jeffrey Goldberg有機會到巴基斯坦西北邊境一所名叫哈查尼的學校進行探訪,這學校基本上是訓練聖戰戰士的地方,說得直接一點,就是訓練恐怖分子的特殊學校。當記者知道這所校長願意接受他的訪問並且讓他駐校察看一個月,他也感到相當意外,校長的目的其實是想透過西方記者的筆墨讓世人知道,他的學校只是培養親塔利班的人,但絕對不是恐怖分子訓練營。但記者在這所訓練營住了一個月之後,他不得不承認,這所學校基本上就是恐怖分子的搖籃。

 

到底這學校是使用什麼方法訓練這群孩童,使他們日後願意赴湯蹈火,身上裝滿炸彈、不惜犧牲性命要跟敵人同歸於盡的呢?無他,正因為這些訓練人員相當懂得人的啟蒙心理,在他們還是一塊白板的時候,就灌輸了他們西方國家是伊斯蘭最大敵人的仇恨心理。

 

哈查尼這學校每年招收兩千八百多位男童,大多來自赤貧家庭,學費住宿費全免。經費都是來自巴基斯坦的有錢人和波斯灣國家的虔誠或激進的伊斯蘭信徒捐助。學生年齡從八歲開始,每天在教室裏面坐四到八小時,學習以阿拉伯文寫成有關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伊斯蘭法學和歷史等,學校從不教世界歷史、英語、數學,更別說說電腦和科學。問到這些學生將來的志願,美其名是要成為伊斯蘭法學家,講得坦白一點,就是隨時發動聖戰。在這些學生心目中,他們最敬佩的人物是發動舉世聞名911事件的賓拉登。

 

哈查尼學校基本上對每一個學生灌輸對西方社會的仇視觀念,學校把世界分成兩個對立陣營,一個是「和平之都」,一個是「戰禍之地」,而「和平之都」是伊斯蘭教徒的世界,而「戰禍之地」就是其他地方,如今主要是指美國。學生有了這種思想,一旦伊斯蘭教與其他文明發生摩擦,最終難免一戰,而伊斯蘭教信徒必須永遠隨時準備發動聖戰。

 

據說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宗教學校裡有成千上萬的學生每天接受這種「震撼教育」訓練,這些男孩出生貧窮,對世界一無所知,而他們對伊斯蘭教教義的認識就只是這些極端分子所教的那一套,所以能夠想像,這些學生長大後很自然成為了一部忠心的聖戰機器。

 

今年年初,巴黎一家叫『查理周刊』雜誌社懷疑被兩個阿拉伯裔的伊斯蘭信徒襲擊,十二個人死去,這是法國本土四十年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恐怖事件。『查理周刊』之所以惹來殺身之禍,主要是因為這家雜誌的漫畫對伊斯蘭教帶有極大的諷刺性,他們曾經多次因刊登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而引起信徒不滿,雜誌社職員不時收到恐嚇電話和電郵,但雜誌社主編和作家根本不當一回事。襲擊事件不到一星期,法國首都巴黎舉行反恐大遊行,法國政要和四十多個外國領導人都參加了遊行,民眾超過百萬。這次遊行的目的是要證明,西方國家絕對不會向恐怖分子低頭。但儘管參與『查理周刊』雜誌社襲擊的幾個恐怖分子最終被殺,但很多有見地的學者提出嚴重警告,伊斯蘭教國家有成千上萬的聖戰機器作後備戰士,這根本是一場永遠打不完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