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情緒壓抑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上大小事會引起人情緒波動,當事與願違、自尊受損、生命受到威脅、遭遇挫敗困難時,焦慮、痛苦、不安等情緒隨時湧現,人在心理上會不知不覺制出應對方式,好平靜波濤洶湧的情緒,這應對方式被稱為心理自衛機制。

 

第一位觀察發現到人有這種心理防衛機制的學者是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 ),根據他所創立的心理分析理論,解釋了人性格的形成。這種創先河的心理研究幫助學者了解人行為背後的動機。過去人對心理問題或精神病感到一籌莫展,認為這是一個很有神秘色彩的領域,自從弗洛依德提出這種心理分析基礎之後,醫學界不但找到精神病背後的原因,也慢慢找到治療的方法。

 

心理自衛機制可以說是與生俱來放在人心中的心理裝置,當人遇到困難挫折失敗時,難免感到傷痛難過,為紓解內心的焦慮和不安,人會在心理上自行作出調整。常聽人說「吃不到葡萄說酸的」,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因為得不到自己要的東西,於是自圓其說這東西不好,這種阿Q精神就是所謂心理自衛機制。雖然這種應對方法並沒有解決實際問題,但的確讓人暫時除去內心的不安。

 

心理自衛機制只不過讓人心裡舒服一點,然而過度使用卻會成為依賴,原因是這種應對方式沒產生實際功效,當人習以為常,問題變得更複雜,各種光怪陸離違常行為會不斷出現,嚴重影響與他人的人際關係。

 

壓抑是心理自衛機制最常用的一種。壓抑是指人將自我無法接受或具威脅性和痛苦經驗,在不知不覺中從意識中抑制到潛意識去。當人面對不愉快情緒時,會出現「刻意」遺忘的情況,這與因時間過久而自然遺忘的情形不一樣。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不小心說溜了嘴或偶有失態行為,這都是壓抑的結果。

 

表面來看,「壓抑作用」是人把事情忘記了,事實上它仍然在人潛意識中,只有在某些場合會影響人的行為,或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做出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事情。譬如說,某人岳母相當勢利,又愛挑剔,她認為這女婿配不上自己女兒,多年來見到女婿總是冷嘲熱諷,女婿對這岳母也非常反感。某年他首次當父親,他有通知各親朋好友,唯獨忘記告訴岳母。這就是「壓抑」造成的結果。

 

壓抑最常出現在哀傷情況。一中年女士獨生女兒在十八歲時死於一場車禍,意外發生在年底的聖誕節,對這母親而言,失去心愛孩子是非常痛苦的事,她把傷心欲絕的情緒壓抑到潛意識,表面上痛苦已經過去了,但這傷痛其實並未被遺忘,只是暫時被「壓抑」,什麼時候會勾起她傷痛的回憶?就是每一年聖誕節,那是她最難過的日子。當其他人共度佳節的時候,她抑鬱情绪就會突然浮現。

 

失戀情況也很類似,有人失戀後,嘗試用最快速方法把痛苦經歷忘掉,有藉著遠行,有把全副精神投入工作,以為不想它、不理它就一了百了。但被壓抑而未經處理過的創傷日後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也許當事人遇到一個類似過去舊情人,或看電影無意看到有關失戀情節,複雜情緒就會湧現。

 

遇到上述情況,人該如何處置?如有親人過世,不妨找人傾訴,輔導學稱這為傷慟過程(grieving process),時間也許可以減輕痛苦,但適當地說傾訴內心的難過感受,與人分享哀傷更有輔助功能。參與一個傷慟小組更佳,讓一群有類似經歷的人聚在一起,同病相憐是具有彼此扶持和互相激勵功用,一方面當事人不會感到孤單,同時可以彼此照應和支持。

 

遭逢地震海嘯浩劫餘生的災民,可以透過專業人士把當事人聚在一起,同是天涯淪落人,大家一起流淚,一起扶持、相互鼓勵,這也是非常有效的療傷過程,幫助受難者走過災害傷心經歷,減少災難帶來的創傷後遺症。

 

失戀者也是如此,光把負面傷痛情緒壓抑並非最好方法,一味指責對方也是與事無補,最理想做法就是花時間自我反省,查看自己是否是在品德、脾氣、性格上有欠缺,不妨從雙方認識第一天開始回想,不斷反思,甚至可以把傷痛訴於文字,期間會難過流淚,回憶過去難免會帶來痛苦,然而,透過這段感情處理的反省,當事人能體會到失戀並非完全無意義,反而讓人對自己有更清晰的了解,等下次談戀愛時,人就變得更成熟,處理情感事就變得更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