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松下電視

三十年前購買電視機,總是離不開松下Panasonic,新力Sony,東芝Toshiba,夏普Sharp,這都是日本首屈一指的電子公司。曾幾何時,這些世界日本名牌完全失去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韓國的三星、LG、和中國的海信。日本如何失去大好江山,讀者可以從一件簡單事就能明白個中原因。

在千禧年初,日本電視機行業量產出一種色彩鮮艷,畫面明亮,通透感強,動態能力表現極為突出的電視顯示屏技術,稱之為「等離子電視」Plasma Display Panel。這項技術如果放在今天,依然勝過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普通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無論是發光顯示,畫面層次,眼看舒適度等。直到今天,市面上也只有最高端的OLED面版,才能和30年前的等離子古董技術一爭高下。

而在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松下掌握了等離子核心技術中的9成專利,其他廠商像LG、日立和三星等,雖然也能造出等離子面版,但良品率和實際效果遠不如松下。那時候,傳統的CRT電子射束電視機日漸衰微,液晶面板(LCD)效果非常糟糕。掌握等離子技術的松下,以為自己看準時機,想徹底壟斷整個等離子面版行業,因此他們拒絕其他企業再三提出的開放技術、共同做大市場的提議。接下來的10年,松下既不對外分享技術,也不授權第三方做代工,大有「你們都站著看我賺錢就行」的架勢。短期來說,松下的確是賺瘋了,幾乎完全實現了從專利到製造全鏈條的壟斷,連運輸環節都是松下自己的物流公司。按道理來說,松下等離子電視會一直這樣牛下去,但現在我們都知道,這種情況沒有發生,松下在十幾年之後,幾乎被逐出了電視市場,為什麽?

隨著互聯網和個人電腦在20世紀前後的迅速的普及,外加世界經濟進入了長達10年的繁榮期,全球對於先進的顯示器面版需求量非常大。面對爆發的訂單,單單松下一家是完全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做出如此龐大的產能。強如蘋果公司,面對海量訂單的時候,也得把加工製造業務交給多個合作夥伴。但是當年的松下把等離子加工技術視為最高等級的公司機密,打死也不願意招募代工廠,這就導致松下的產能嚴重受限,訂單被排到幾年之後。找不到貨源的采購方只好退而求其次,既然沒有等離子的屏幕,那只好用差一點的液晶顯示屏(LCD),於是海量的資金就快速湧入液晶屏製造行業,不能明白,錢在哪裏科研也在哪裏。在互聯網和個人電腦爆發的21世紀初,液晶屏技術在大把鈔票的加持下,技術不斷改進,很快在畫質、像素方面追上了等離子面版。

另一方面,松下對於手中專利遮遮掩掩的態度,導致了等離子面版的技術的局限化,同行在生產和研發過程中處處遭遇挫折,要生產就必須給松下巨額的專利費用。在這種情況下,等離子技術不僅發展緩慢,而且屏幕成本價格多年高居不下,零售價更難親民。日本企業一貫以來既吃肉又喝湯,而在松下的身上可謂表現的淋漓盡致。讓同行不僅在技術苦不堪言,上遊供貨商更是提心吊膽,面對松下的技術壟斷,供應商幾乎是陪著笑在伺候松下;下遊的采購方也是頭痛不已,想要松下屏幕,還要花點錢打點松下公司的頭目。除此以外,TCL、海信、日立等公司也逐漸發現,要在等離子技術上繞過松下,實現突破性的創新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松下在這個領域掌握的先進專利實在太多了,這意味著,所有廠商在等離子電視賽道上的一切努力,只不過是在給松下打工而已。看清這一點之後,絕大多數的公司都在2008前後拋棄等離子,被迫轉向液晶技術。松下自此徹底把自己本就不多的支持者,全部給擠到了對方的陣營,而索尼和三星也在自己的新建的工廠裏面,產出目前最先進的LED顯示屏。而等離子技術,原本有望成為人類主流顯示器的先進技術,在松下極為短視的專利保守的態度下,最終被徹底淘汰。

就這樣,松下數十年的賺大錢的宏圖計劃卻因過於獨裁,想要贏盡世界財富,卻最終敗走麥城。應驗了中國俗語「因貪變貧」,這句話不僅應用在個人生活上,同樣應用在社會和企業上。聖經箴言書說,「有施散的,卻更增添。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好施舍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箴言書11:24-25)。

有意思的是,松下血淋淋的故事並沒有讓日本人學到很好的教訓,日本另一個企業也犯一模一樣的錯誤,詳細情形,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