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上帝

  上帝問道:你想採訪我嗎? 我說:我很想採訪你,但不知道你是否有時間。 上帝笑道:我的時間是永恆的。你有什麼問題嗎? 我問:你感到人類最奇怪的是什麼? 上帝答道:他們厭倦童年生活,急於長大,而後又渴望返老還童。 他們犧牲自己的健康來換取金錢,然後又犧牲金錢來恢復健康。 他們對未來充滿憂慮,但卻忘記現在;於是, 他們既不生活於現在之中,又不生活於未來之中。 他們活著的時候好像永不會死去,但 死去以後又好像從未活過。 上帝握住我的手,我們沉默了片刻。 我又問道:作為長輩,你有什麼經驗想要告訴子女的? 上帝笑道:他們應該知道不可能取悅於所有人。他們所能做到的只是讓自己被人所愛。 他們應該知道,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不是擁有什麼東西,而是擁有什麼人。 他們應該知道,與他人攀比是不好的。 他們應該知道,富有的人並不擁有最多,而是 需要最少。 他們應該知道,要在所愛的人身上造成深度創傷 只要幾秒鐘,但是治療創傷則要花上幾年時間。 他們應該學會寬恕別人。 他們應該知道,有些人深深的愛著他們但 卻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 他們應該知道金錢可以買到任何東西,卻買不到幸福。 他們應該知道,得到別人的寬恕是不夠的,他們也應當寬恕自己。 每一株玫瑰都有刺,正如每一個人的性格中, 都有你不能容忍的部份. 愛護一朵玫瑰,並不是得努力把它的刺根除 , 只能學習如何不被它的刺刺傷, 還有如何不讓自己的刺刺傷心愛的人

快樂過生活

  有二位年輕人從鄉下來到城市,歷經奮鬥,終於賺了很多錢,後來年紀大了,就決定回鄉下安享晚年,在他們回鄉的小徑上,碰到了一位白衣老者,這位老者手上拿著一面銅鑼,在那裡等他們。  他們問老先生:「你在這做什麼?」  老先生說:「我是專門幫人敲最後一聲銅鑼的人,你們兩個都只剩下三天的生命,到第三天黃昏的時候,我會拿著銅鑼到你家的門外敲,你們一聽到鑼聲,生命就結束了。」講完後,這個老人就消失不見了。 這兩人聽完後就楞住了,好不容易在城市辛苦了那麼多年,賺了這麼多錢,要回來享福,結果卻只剩下三天可活。 兩人各自回家後,第一個有錢人從此不吃不喝,每天都愁眉不展,細數他的財產。心想:「怎麼辦?只剩三天可活!」他就這樣垂頭喪氣,面如死灰,什麼事也不做,只記得那個老人要來敲銅鑼聲。他一直等,一直等到第三天的黃昏,整個人已如洩了氣的皮球。  終於那個老人來了,拿著銅鑼站在他的門外,〔鏘〕的敲了一聲。他一聽到鑼聲,就立刻倒了下去,死了。  為什麼呢? 因為,他一直在等這一聲,等到了,也就死了! 另外一個有錢人心想:「太可惜了,賺那麼多錢,只剩下三天可活,我從小就離家,從沒為家鄉做過什麼,我應該把這些錢拿出來,分給家鄉所有苦難和需要幫助的人。」  於是,他把所有的錢分給窮苦的人,又鋪路又造橋,光是處理這些就讓他忙得不得了,根本忘記三天以後的銅鑼聲。  好不容易到了第三天,才把所有的財產都散光了,村民們非常感謝他,於是就請了鑼鼓陣,歌仔戲,布袋戲到他家門口來慶祝,場面非常熱鬧,舞龍舞獅,又放鞭炮,又放煙火.到了第三天黃昏,老人依約出現,在他家門外敲銅鑼.老人〔鏘!鏘!鏘〕地敲了好幾聲銅鑼,可是大夥全都沒聽到,老人再怎麼敲也沒用,只好走了。 這個有錢人過了好多天才想起老人要來敲鑼的事,還正納悶:「怎麼老人失約了?」  當一個人處於絕望的時候,若能展現積極樂觀的一面,承擔眼前的一刻,不必擔心以後的事情,就不必怕哪一天銅鑼會響,也不必特別去聽那一聲銅鑼的聲音。絕望將不再是絕望,卻反而可能是另一個轉機呢! 當手中只一顆酸檸檬時,你也要設法將它做成一杯可口的檸檬汁,共勉之。  生命不只是用來尋找答案 也不只是用來解決問題的 它是用來愉快的過生活

背後的鏡子

  我常常把這件糗事,告訴我的朋友。  有一天,我穿著剛洗好的洋裝,配上新買的時髦外套赴宴。宴會中,心情愉快,百事無礙,直到宴會結束時,巧遇一個高中同學。她拍拍我的肩膀把我叫到一邊,告訴我兩件事。一件是新買的外套,價格標籤就正正地掛在我的衣領背後,一件是我的背後裙擺上還釘著洗衣店做的記號的紙標籤。當天出門所見之人,不下兩百人,沒有一個人肯告訴我的驢相。啼笑皆非之餘,我終於明白了兩個很簡單的道理—  一個是:一個人光有面前的鏡子是不夠的,「背後的鏡子」更重要。  一個是:泛泛眾人不太可能做你的「背後的鏡子」,只有知心的真朋友才會告訴你「其實不美」之處。  古人沒有明鏡,便叫人以「歷史」為鑑,今人四處得鏡子可照,可是只照到正面的門面。雖然你以為你已經做得圓滿得體,可是自己的盲點所不及之處,可能正是眾人在背後訕笑你的地方,而且大部份的人為了保持禮貌,或因為事不干己而保持沈默。最慘的是,你不自知的毛病在你的仇家心裡,正是拍手喝采的題材。背後的鏡子,照射出來的常常是你自己潛意識想掩蓋的,也可能是你自己的火侯才智太低而看不見—通常你不會喜歡聽,也可能會聽不懂。可惜,為人處事,往往這些才是你最應該聽的。  誰可以做你的「背後的鏡子」?這要看你「照鏡子的誠意」有多少。許多人根本不願照鏡子,別人的評語全被他當做惡意擋回去;有些人只能照使自己顯得美麗的鏡子,只接受別人讚美他的訊息。不過,大部份人都還能明白,不管好壞,面前的鏡子映照出的那個人,自己都要負責。只有極少數的人明白,背後的鏡子才是最重要的一面鏡子!像白雪公主的後母,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勤於照鏡子的女人,可是照鏡子只照自己的顏面之美,背後的陰險,皮下的嫉恨都視而不見,只因為她沒有一面「背後的鏡子」來立竿見影,照出她的污穢之處。  珍愛「背後的鏡子」,對別人的直言建言,就會萬分寶愛而不會抗拒否決。一個幸福的人,是有許多「背後的鏡子」—真正幫助你成長發展的親友的人。  這一次糗事帶給我的經驗與領悟,曾經得到一個朋友的共鳴。她告訴我,她有一次興匆匆地應邀參與一群她仰慕多年的名人聚會,心中興奮之外又感榮幸。過了幾天,當天的其中一位打來電話說:「你知道嗎?那天我們都在笑你呢……妳自己不知道嗎?妳的毛衣都穿反了。」這件事使她感慨萬分,為什麼當天幾小時的聚會裡,就沒有一個人主動告訴她這一件小事呢?她回憶當天因為興奮而匆匆套上毛衣出門,沒想到餘留如此不堪的滋味在心頭。  一件美事,結果,竟然是如此不美。  沒有「背後的鏡子」,對真正愛美的人,真正想求善向上的人而言,是多麼寂寞的滋味!那些忙著問魔鏡「誰才是最美的女人」的女人,可曾主動掀開私心深處來照照射穿欲望真相的鏡子?那些自以為面面俱到的主管或部屬,可曾虛心地尋找客觀公正的「背後的鏡子」,探訪同事不肯明言自己的缺點?井底之蛙的以管窺天,正是因為你什麼鏡子都沒有。  今日的我,已經擁有好多「背後的鏡子」,因為我鼓勵自己「聞過則喜」,雖還沒有達到完美實踐的境界,但至少他們都明白:指出我的缺失,會得到我的感激而非怨恨。今日的我,也鼓勵自己去做別人的「背後的鏡子」,只是覺得對方是可取的、能自我反省的、有潛力的,我都會直言告訴對方他的盲點,我願意冒著得罪人的危險使對方可以更出色、更有益於社會。這樣雖然使我成了一個「意見多又愛挑毛病」的非傳統角色,但我至今還在這條路上努力,因為我知道:「背後的鏡子」多,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合理!  我們的人際關係中,需要更多「背後的鏡子」;我願意做別人「背後的鏡子」,是因為我的誠意更高。  多麼希望能有更多像我這樣的傻子!雖然我願意做吃力而不討好的事,但總願意有人相伴而不寂寞。

接待皇帝

  相傳俄羅斯的艾梵(Ivan)皇帝,有時化裝,親到民間視察。 一天晚上,他化裝成乞丐,在郊外挨家挨戶討飯請求投宿。家家都予拒絕。最後來到一家茅屋門前。那位貧窮家主請他進去,給他一杯清水一片麵包,讓他睡在乾草床上,對他說:「對不起,我只能這樣招待你了,因為我的妻子剛剛生下一個孩子,需要我照顧。」這位皇帝躺在那裡睡覺,十分滿意。次晨,他道謝而去。 幾天以後,一輛御車來到,黃帝帶著侍從,在他門前下車。那個窮人十分驚慌,連忙跪在皇帝面前。皇帝把他扶起來,說道:「不要驚慌,那天晚上睡在你草床上的乞丐就是我,你接待了皇帝,你給的東西雖然不多,卻是誠心接待。 現在我來報答你,酬賞你的愛心,把你的小孩抱來。」他立刻把纔生的小孩抱來。皇帝說:「你可以用我的名字叫他,他長大時,我要栽培他,給他官位。」接著皇帝給他一袋金子說:「給你用。如果還有需要,不要忘記告訴那位曾經睡過你草床上的人。」 皇帝走後,這位窮人為了曾經接待化裝的皇帝,心中有說不出來的歡喜。 聖經說:「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馬太福音10章40,42節) 聖經又說:「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章4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