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爭執問題可以說自古以來就已經存在,人類第一個家庭就出現哥哥因嫉妒而謀殺弟弟的情況。因此我們可以說手足問題不但是普世性,說實在的,這是「正常」事。用每一個簡單例子來解釋,也許你更能體會。假如一個丈夫某天對自己的太太說,親愛的太座,我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下禮拜準備帶一個人回家與我們同住,她是一個女人,而且她比你年輕,但她很可愛。你心裡有數,我將來可能花時間在她身上比你多,但你不用擔心,我還是很愛你的,我們一家人會很快樂,開始你可能不喜歡,但習慣之後就不是什麽問題。

相信絕大部分太太不會支持她丈夫這個念頭。如果當太太的不會接受家裡多一個女人的出現,你怎樣期盼,過去整個世界都圍繞他轉的兩歲孩子,心甘情願去與人分享他那來自父母的愛和關注呢?也許三歲以上的孩子對一個「不速之客」的弟妹尚且不會感到嚴重的威脅感,兩歲以下的孩子,當看到父母注意力完全落在這個小傢伙身上,難免產生說不出來的嫉妒和憤怒。

老大因為失寵而產生對晚來弟妹的嫉妒,那麼晚生的孩子在心態上和行為上怎樣導致手足的不和?晚生的孩子,無論在體型上、能力上都無法與前面的哥哥姊姊相比,當看到哥姊擁有某方面的特權,嫉妒心和不滿油然而生,如果父母缺乏智慧來安撫他們欲求不滿的情緒,哥姊自然成為他們怒氣發洩的對象。

弟兄姊妹個性差異也是造成手足不和其中一個因素。姐姐愛靜,寧願一個人安靜看書,跟一兩個好朋友聊天;妹妹外向好動,喜歡搞活動,常跟一大群人跑跑跳跳。個性南轅北轍的兩人長久生活在同一個屋頂下,不用什麽心理學家都能夠猜測出現的後果。另一方面,父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一個孩子善解人意,而另一個是好動反叛,容易造成父母對某一個孩子有偏袒;如果家庭有出現重男輕女的情況,這也會加深手足爭執的問題。

還有一點,正如手指有長短,手足之間也各有所長,無論在學業上,課外活動像音樂、運動等,都可能出現弟兄姐妹明爭暗鬥的局面,如果父母缺乏處理手足衝突的技巧,甚至有時候在有意無意間把孩子互相比較,那無形在他們的爭執中火上加油,加深手足之間的裂痕。

客觀看待手足相争

 

講了一連串手足之間的相處問題,難道弟兄姐妹之間最終一定是悲劇收場嗎?當然不是,其實客觀來說,手足之間的問題不見得完全是壞事情,手足之間的問題其實正是培養孩子懂得日後怎樣與人和平共處。

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雖不會有手足爭執的情況出現,但這不見得對孩子是一件好事情。獨生孩子可以說是千萬寵愛在一身,父母兩個人的愛和注意力都在他一個人身上,心理上他們總覺得世界地球是圍繞著他們來旋轉,容易自我中心、自視過高和對外人敏感度不夠,正是成為日後與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絆腳石。相反的,家裡有一個以上的孩子,卻可以透過家庭成員之間的摩擦,學習到互相忍讓、包容、自律等與人相處的技巧,這些都會成為他們日後與人相處之道的技巧,這是手足衝突所帶來的最大的好處。這個當然在乎父母如何處理手足之間的衝突有莫大的關係。

要知道,人與人相處,因為意見不同,個性不一樣,衝突是在所難免的,在學校與老師、同學、同輩,出社會工作與老闆、同事、朋友,結婚之後與配偶等,當遇到衝突時,怎樣有高度智慧處理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怎樣學到與人和平共處?要知道和平共處的技巧不是天生出來的,那是要慢慢訓練出來的。家庭弟兄姊妹的相處、父母的循循善誘,正是培養每個人日後與別人和平共處的技巧,當然,父母在其中是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如果父母能教育孩子合宜處理衝突,手足之間並非一定是競爭的對手,乃是合作的夥伴,當哥哥姊姊的,他們學會以愛心照顧弱小的弟弟妹妹;而在下的,從父母的教育中懂得怎樣尊重在上的哥哥姊姊,手足之間在家庭相處當中,彼此學會包容、接納、饒恕等基本與人相處應有的態度和行為,這無形奠定了他們日後怎樣與人交往,對上知道如何與師長、上司、老闆相交,在下懂得維護和關懷下屬。這些人際關係的技巧都不是天生學來的,乃是透過父母的循循善誘,和與弟兄姐妹的互動中慢慢學習和體會出來的。

手足相處也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讓每一個人都領會一件事情,世界沒有絕對公平的事情,在社會上總有人會比你好,比你富有,比你聰明,世界本來就有太多不公平的事情,這是一個事實,在家裡是如此,在外面的世界也是如此。晚生的孩子就明白,他們一出生就要不斷與前面的哥哥姊姊來競爭,很不幸的是,他們無論在體型、能力上都比他們晚起步,爲什麽不公平?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情是不公平。也許哥哥在學業上可以出人頭地,但弟弟如果努力,他可能在運動或其他技能上也有過人之處。

總歸來說,手足相處的確存在衝突的危機,但手足的互動也可培植各人日後與人相處之道,這完全在乎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扮演協調的工作。

處理手足衝突

 

儘管手足相爭是在所難免,但有智慧的父母是有能力把手足衝突的傷害程度減到最低,甚至可以幫助他們學會與人相交之道。下面幾點是父母在孩子相處過程中,能夠幫助他們減少衝突的方法。

一、嬰孩未來以前

夫婦在預備第二個孩子來臨時,雖然興奮感不如第一胎,但還是一件叫人振奮的事情,但對老大來說卻是另外一回事,興奮談不上,緊張、憂慮是能夠理解的,因為不知道這不速之客會帶來怎樣的家庭變化,父母還會跟以前一樣待我嗎?這正是他感到忐忑不安的地方。此時父母可以做的預備工作,下面有一些建議。

儘量給老大有參與第二個孩子來臨的機會。帶他們去看胎兒超音波,摸摸媽媽肚子,體驗胎兒跳動的情況,叫他們幫忙安裝嬰兒床。有人送嬰孩禮物,邀請他們一起來拆禮物,讓孩子不會有置身事外的感覺。

儘量回答老大所問的問題。通常孩子最常問的問題是,嬰孩怎樣來的?這也是對孩子性教育最佳時機。反正孩子問到有關弟妹的事情,父母就想辦法回答,不要讓孩子感到父母背後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祕密。有時候甚至主動告訴他們有關嬰孩出生的事情。

可以為老大預備一件T-shirt,上面印上「大哥哥」、「大姐姐」字樣,讓他們有與別不同的感覺,也是肯定他們作哥哥姊姊的特殊地位。日後嬰孩出生,儘量不要改變哥哥姊姊的日常生活程序,並且讓他們參與餵奶,換尿片的工作,讓他們有一種參與感。

母親準備到醫院生產的時候,把這些準哥哥、準姊姊的照片放在病房裡面,當嬰孩出生,哥、姊來訪,看到自己的照片在當眼的地方,自然流露哥哥、姊姊怡然自得的神情,他們對出生的嬰孩自然接納而不是排斥。

如果是當準姐姐的,為她預備一個嬰孩洋娃娃,讓她有練習餵奶,換尿片的機會。父母可以從旁指點,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讓她們不需要害怕嬰孩的來臨,會使她們失去父母的愛和注意力。

如果嬰孩與先前的孩子相同性別,可以邀請準哥哥、準姐姐,從他們過去穿過的衣服,挑選他們認為可以給弟妹使用的衣服,如果需要為嬰孩加添新衣服或嬰孩設備,也讓他們有參與的機會。這會減少他們內心的嫉妒感。

到圖書館找有關預備嬰孩來臨的書籍,有些書本甚至告訴孩子怎樣作一個好哥哥,好姊姊,這也是給哥姊的良好讀物。

總歸來說,儘量減少準哥哥、準姊姊的戒心,讓他們無須害怕會失去父母給予他們的愛、關懷和注意力,讓他們在弟妹來臨中有一份參與感,體會到弟妹來臨是家庭一件樂事。

二、嬰孩來到之後

哥姊對晚生孩子的嫉妒問題不見得是在母親懷孕的時候,或嬰孩生出來不久之後;而是當弟妹開始學爬路時,父母過於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小嬰孩身上。加上這小傢伙不識抬舉,既然跑到哥姊的地盤上弄玩他們的玩具,這也是手足衝突的起火點,如果父母沒有認同老大失寵的心情,那更變成火上加油。

這時候的哥姐,可能出現傷害嬰孩的行為或意圖,他們也可能出現退化行為,無意識讓自己退化到以前嬰孩階段,不再走路而是爬行,有吃奶嘴、鬧脾氣、尿床、尿褲子等嬰孩行為的出現,有時候臉容變得非常不開心,整天纏著父母,有無緣無故大哭的現象,這正是反應他們內心對弟妹的妒忌。

身為父母的,不能盡怪老大這種行為的出現,他們這些行為是可以理解,但不表示他們的做法是被接納或者允許。不管怎樣,父母最重要第一步就是先保護弱小那一個。

父母還有什麽需要注意?當小嬰孩回家之後,父母儘量避免在老大面前過分稱讚那個小的。如果是可行,多把老大外帶,到麥當勞吃冰淇淋,到公園騎腳踏車等,這是可以舒解家中壓力的方法。如果老大已經快三歲,可以考慮邀請幾個小朋友到家與他作伴。如果經濟能力允許,可以考慮請嬰孩看顧,帶他們到動物園、公園等地方,這讓哥姊感到尊重和獨特。

不管做什麽,最重要的是,儘量讓這個老大感覺到,他仍然擁有過去父母給他的關注和愛,讓他明白,父母對他的愛還是跟以前一樣。

一般父母容易觸犯的錯誤是,他們不但沒有給老大「愛的肯定」,很多時候甚至對他有額外的要求,父母想當然認為老大年齡比較大,與嬰孩相比也比較成熟,自然要求他在行為上表現要佳,要有自律,甚至要求高於他的實際年齡。在這種情況,並非父母對老大要求不公平,根本就是高估他的能力。這容易造成他們心中埋有怨恨。

說實在,家裡有兩個幼童的父母是很為難,因為兩個都需要父母的關注和愛,在這種情況,跟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相比,父母當然要付出雙倍的愛。跟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相比,這個時期作父母的,是有相當的難處。

欲閱全文,請看拙作「教養兒女GPS」一書。(橄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