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思想座標轉移

  陽光化的思想能從表面上的逆境,擷取意想不到的驚喜;在困難的場合,創造意想不到的機會。 亨利‧馬丁,一個極富盛名的基督徒學者,有一次被幾個強盜搶劫了他的錢包。當晚他在日記上這樣寫: 「我感謝神,第一,從前我不曾被搶過。第二,雖然他們奪走我的錢包,卻沒有奪走我的性命。第三,雖然他們搶了我所有的錢,其實數目不多。第四,感謝神,是我被搶,不是我搶人。」 大學者的氣度果然非同凡響!碰上這個噩運,常人會嘆息於所失去的錢財,亨利卻能感恩於所保有的生命。凡人會抱怨警察治安不力,大學者卻能喜樂於向來所享有的平安。凡人的思想集中在「倒楣,我被搶了。」亨利卻能轉移注意力到高層境界:「感謝神,不是我搶人。」 別說亨利太阿Q。在逆境中仍能感恩的人,常會享有意外的驚喜。別說大學者太怪。在苦難中仍能維持樂觀的人,常會創造意想不到的機會。別說基督徒太迂腐。在挫折中仍能保持感恩情懷的人,擁有較佳機會來營造美善的人際關係。 意外的驚喜 弗萊明爵士的心中早蘊釀著一套微生物實驗計劃。一如其他研究員對實驗的共同期望:研究能照所預期的進度,順利進行,當中千萬不要發生任何節外生枝,使實驗遭打岔或泡湯的事。 有一天,他忘記關閉實驗室的窗子。隔日他一踏入實驗室,就赫然發現培養基裡的細菌全死了。原來有一個孢子從敞開的窗子,飄落在培養基裡,殺死了全部細菌,也摧毀了弗萊明多日花費的心血。 凡人碰上這惱人的意外,免不了敲敲自己的腦袋,暗叫一聲「倒楣」。然而一個感恩的人相信:「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從這感恩的心生出了敏銳的眼光。他端詳這孢子的奇異殺菌力,因而捕捉到神秘的黴菌抗生素──盤尼西林。盤尼西林開啟了微生物醫學的先河,救活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千上萬軍人的生命。 下回,碰上工作上的打岔,不要說「倒楣,我是傻瓜。」而要說「感謝神,告訴我,你要我發現甚麼新的驚喜?」 陽光化的思想能從表面上的逆境,擷取意想不到的驚喜。 出人意外的機會 公司裡總經理的幹才真是沒話講,不但判斷準確,料事如神,又能掌握時代脈搏,創造生意先機。既能解讀公司報表,掃除多年弊病,又有魄力與技術開發新產品,改良生產線。只是能幹的人免不了自視過高,像個獨裁的暴君,總愛對人頤指氣使:「你做這個。」「你做那個。」 辦公室裡各部門的經理,對老總真是又愛又恨,也少不了在午餐休息時間,閒來發發牢騷:「上回他到我們部門來,一個命令就把我們三個禮拜的工作,都給釘進棺材裡。」「他到甚麼時候才退休啊?」「公司又不是軍隊。」「他已有答案了,幹嘛還找我們開會?」辦公室裡瀰漫的低氣壓,正吞噬著員工的活力與熱誠。 然而有一位感恩的袁經理,他相信「常常喜樂,凡事謝恩」是神在基督裡所定的旨意。他秉持「愛能遮掩許多的過錯」,是神為緊張的人際關係所開的最佳處方。他並非不知道總經理的弱點,但袁經理下定決心欣賞他的長處,接納他的短處。還帶動部門中同仁配合老總的長處──他的決策、遠見、創意,並提供適當的資訊與建議,盡心盡力幫助他成功。這種態度贏得了總經理的注意,並託付他意想不到的職務。 身處困難,有人忙著消耗精力於抱怨,有人則忙著集中精神於貢獻。有人注目於老總的獨裁專政,也有人注意的是老總的真知灼見。 下回,遇上又能幹又難纏的老闆,不要說「他甚麼時候退休?」要說「感謝神,給我機會幫助他更成功。」 陽光化的思想能在困難的場合,創造意想不到的機會。 美化的人際關係 亨利被搶,他試著把思想的座標,從抱怨轉移到感恩,為自己打氣。弗萊明的實驗搞砸了,他卻把觀點的座標,從消極轉移到積極,因而捕獲到意外的驚喜。袁經理工作處境艱難,仍堅持關係的座標,是欣賞別人的優點,而不是埋怨別人的缺點,因此創造了意想不到的機會。 若有一對新婚夫婦找你諮詢,你會給他甚麼金玉良言,幫助他們營建美好的關係?讓你我權充諸葛亮,循著上面的思路,開一張詩化的座右銘當賀禮。 在對方情感銀行裡多存款,少提款。 多表達感謝,少提出抱怨。 多欣賞對方優點,少批判對方缺點。 多肯定配偶的努力,少否定配偶的自尊。 陽光化的思想確實比埋怨的靈,更能引發人際關係的良性互動,並增進婚姻的情趣與成長。 聖經美訓 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18節,濃縮了人生的智慧於短短的十二個字裡:「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且用下列這首打油詩來闡釋其精奧: 抱怨是複習過去的挫折,只引發現今更多的沮喪。 感恩是尋找逆境中的祝福,帶來今日充沛的活力與生機。 抱怨是只注意負面事實,鈍化了解決問題的創意能力。 感恩是相信上帝的美意,活化了捕捉機會的靈敏度。 抱怨是論斷別人的弱點,浪費時間於消極的不合作。 感恩是欣賞別人的長處,投資時間於同心創造雙贏的勝局。 抱怨是審判配偶的短處,帶動緊張的人際關係。 感恩是表達對配偶的欣賞,引發善性循環的回應。 抱怨是嘆息環境的險阻,咒詛時不我予的噩運。 感恩是順著環境的情勢,尋找出人意外的驚喜。 抱怨具有自我成全的威力,能招致更多的咒詛。 感恩亦有自我成全的威力,能引動寶座上更多的祝福。 現在,這十二個字──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帖前5:16-18),是否看來更神采飛揚了!

生長激素

  斯約瑟(Joseph Scriven)擁有地上一切的美麗事物──財富、教育、敬虔的父母、快樂的人生。愛爾蘭人所欽羨的,他都享有。但有一天悲劇降臨,就在結婚的前一天晚上,他的未婚妻溺死。這件意外導致斯約瑟的一生,轉了一個巨大的彎,他找到了最好的朋友──耶穌。 斯約瑟受此刺激,在極度的悲傷中尋著了耶穌的安慰,從此以後生活的模式全然改變。他離開愛爾蘭,搬到加拿大的希望港,將一生精力投入在做困苦者的朋友──他將衣服和財物送給需要的人,並為需要他的人工作,不拿任何報酬。不久斯約瑟被當地人尊稱為「希望港的好撒瑪利亞人」。 有一天斯約瑟病了,有個朋友去探望他,在他病塌旁發現了一張紙,上寫一首「耶穌恩友」的詩歌。這個朋友讀了,深受感動,詢問道:「這首美麗的詩歌是誰寫的?」斯約瑟回答:「主耶穌和我一起寫的。」 上帝允許祂的兒女,身受苦難熬練的刺激,再親自幫助當事人,將刺激展現成美麗的作品──「耶穌是我親愛朋友,擔當我罪與憂愁,何等權利能將萬事,帶到主恩座前求。多少平安屢屢失去,多少痛苦白白受,皆因未將各樣事情,帶到主恩座前求。」這首耶穌恩友歌,一百五十年來安慰了萬千受傷的靈魂,找到了最知心的朋友。這首詩是神撥動受傷者的心弦,刺激他寫下了千古不朽的佳作。 苦難激發偉人 平順的環境較難產生偉大的心靈;平淡的日子很少能激蕩出動人心弦的作品。偉人和巨著似乎都是在激素的催化下,人格被錘煉,思想被激奮,潛力被煽動:約瑟被十個哥哥出賣所刺激,仍維持饒恕的美德,益發顯出其胸襟寬大,氣度超凡。 大衛被先知撒母耳膏立為王所刺激,揚起迎戰巨人歌利亞的勇氣與智慧。 尼希米被故國耶路撒冷城牆破敗的消息所刺激,興起重建聖城牆垣的決心。 保羅被司提反殉道的血所刺激,心懷被基督徒捨生忘死的熱誠所感,內心逐漸轉化為福音 的沃土。 摩西被荊蕀火焰中說話的神所刺激,驚悟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的責任,已然降臨肩頭。 彼得被耶穌話語中的權能所刺激,這位加利利的木匠,一句話就保證了滿船的魚獲,刺激引發了彼得的大徹大悟:「主啊,我是個罪人。」(路5:1-8) 羅馬帝國的軍官百夫長,目擊耶穌釘十架,身受酷刑,仍為無知的暴民祈禱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被這天下無與倫比的氣質所刺激,這百夫長驚歎並信服:「這是神的兒子。」(太27:54) 人人都需要一些從神而來的刺激。它── 敲開了死硬的心門; 震碎了頑固的偏見堡壘; 喚醒了沈睡的靈; 擴展了靈魂的視野; 改變了人生的跑道; 激起了文學、藝術的靈感; 預備了柔軟的心來回應神的呼召;挽回了步向滅亡的腳步。 刺激激發潛能 一個沈迷在事業、報表、成長率、定單、利潤、股價的中年企業界男士,你想向他傳福音?你想用「耶穌愛你」這四個字,就改造他成為一個全然為主而活的聖徒?你想丟一句話:「今晚我們教會有佈道會」,就能請得動他的尊駕?你想一節聖經:「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就能引動他覺悟來世權能? 他需要的是刺激,從神來的刺激,像老鷹為雛鷹苦心預備的刺激一樣。 雛鷹即使羽毛已經豐滿,仍捨不得離開牠從小習慣的安樂窩。這兒多舒適啊,一張嘴就有母親餵食,身體下是嫩草鋪成的床墊,四周是樹枝築成的保護牆,不需要花力氣煽翅就可以居高臨下,飽覽山川美景。雛鷹說什麼也不會有動機要離開這舒適區。 老鷹自然有牠的辦法。牠把窩裏的上層細草軟墊給撕離,露出底下尖銳的荊棘,弄得雛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雛鷹再不嘗試鼓翅,老鷹就啄牠幾下,甚至推牠離巢。往下掉的雛鷹在尚未能掌握空氣動力的原理之前,老鷹迅速斂翼而下,到雛鷹下方伸展雙翼接住牠,再飛向高處,重複這些訓練課程,雛鷹受此刺激,迅即學會獨立。(申32:11) 神安排的環境 全知、全能、全愛的神知道什麼樣的環境對你最好,祂刺激你我成長的妙招,比老鷹的更睿智。祂善用失業、挫折、疾病、苛刻的上司、財務困難、車禍、親友死亡、健康損失等刺激,來做成屬靈的學校,並差派聖靈作導師,親自調教祂心愛的子民,耐心期待著一件美麗的作品成形。 在大衛夠格坐上寶座之前,他必須經過多年被掃羅追殺的艱苦歷程。就在走投無路,求告無門的刺激之下,他學會依靠神,寫下了憾人心弦的馨香禱詞。這種靈氣浩蕩的作品,是一帆風順的日子冶煉不出的。你看這患難之下的頌詞: 耶和華啊,你的慈愛上及諸天;你的信實達到穹蒼。 你的公義好像高山;你的判斷如同深淵。耶和華阿,人民、牲畜,你都救護。 神阿,你的慈愛何其寶貴!世人投靠在你翅膀的蔭下。他們必因你殿裏的肥甘得以飽足;你也必叫他們喝你樂河的水。 因為在你那裏,有生命的源頭;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詩36:5-9) 以色列歷史上最傑出的君王大衛,與神同行甚為親密,他最令歷代基督徒心折的品質是,他能透視到一個事件背後,所隱藏的神之匠心,並尋求神在這外在刺激中所要教導他的功課。這種敏感度也許是他靈性爐火純青的原因。 當大衛的兒子押沙龍企圖篡位,大衛被迫急忙離京出走,落難在野地。此時基拉人示每看見大衛虎落平陽容易欺,竟然咒罵他說:「流人血的壞人哪,今天耶和華報應你了,你兒子篡你的位,你是自取其禍。」 大衛身旁的大將亞比篩聞言大怒,向王進言:「容我去割下這死狗的頭。」大衛卻把這刺激看作是神的學校,攔住亞比篩出手:「由他咒罵吧,因為這是耶和華吩咐他的。或者耶和華見我遭難,為我今日被人咒罵,就施恩於我。」(撒下16:5-12) 太舒適的生活,太安逸的環境,太平淡的日子,太順遂的工作,會使心靈逐漸生銹腐蝕。一點刺激,一點變化,一點新鮮,一點震撼,才能使惰性被擊破,產生新的認知,新的覺悟。 悔改的契機 比如說浪子。路加福音第十五章記述,小兒子索取父親的家產,又變賣所有的化成現金,跑得離父親遠遠的,把錢花在酒肉朋友和娼妓身上。一個沈迷在聲色犬馬中的青年,你勸他要「腳踏實地」?你罵他「放蕩敗家子」?你抬出孔孟大道「知過能改」?你祭出「藤條伺候」的絕招?你祈禱神給他一劑振聾啟瞶的刺激。路加福音十五章14節說,浪子重回父親懷抱的激素是,「他耗盡了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就在走投無路的刺激下,浪子興起了歸家的念頭。 以色列民族也是在敬酒不吃的情況下,喝下滿杯苦酒,才徹底悔改。不管先知如何大聲疾呼,不管蝗蟲天災的警訊,以色列民族仍然膜拜外邦人的偶像神明,惹獨一真神傷心。至終他們不得不吞下最苦的處方藥劑──神允許他們被亞述和巴比倫所滅,亡國了二千六百年,直到第二次大戰後復國。這一下巨大的刺激,終於根治了以色列人拜偶像的惡習。 神當然是善用刺激的高手,十二使徒跟隨耶酥基督的三年半,眼、耳、心、腦一再地被他的大能、仁愛、美德、教訓所刺激。 祂開口教訓他們說,武力不可能永遠征服人,愛和溫柔才有永恒的感化力。(太5:5: 溫柔的人有福了,他們必承受地土。) 祂祝福了五餅二魚,叫五千多群眾吃飽。(太14: 13-21) 祂只用一句話就復甦了死亡多時的小姑娘。(路8:49-56) 祂為人類的罪被釘死十架,第三天從死裏復活,多次顯現給使徒們看。(路20:19-23) 這些刺激在使徒們心中留下了刻骨銘心的經歷,引動了他們的人生觀,以及人格和靈性脫胎換骨的蛻變。 最難能可貴的是,祂自己在受刺激時,竟能保持完美的品質,祂的仁愛、信實、忍耐、公義、聖潔絕不改變,絲毫不受環境刺激所牽引誘動。這種品質是屬神才擁有的完美,凡人是絕無法達到的。二千年來無數的基督徒從這品質得到結論,信服祂就是創造宇宙的主宰,心悅誠服地敬拜事奉祂。 你看,受刺激,智者將之化為成長的機會。 可惜,受刺激,凡人仍渾渾噩噩,得過且過。 哇塞,受刺激,耶穌決不會動搖祂的完美品質,配得我們敬拜!

無遠弗屆的眼光

       有一個年輕人,在路上與他在大學時期的教授巧遇,老教授關心地殷殷詢問年輕人的近況。  年輕人經昔日的恩師這麼一問,彷如久旱逢甘霖一般,將自己從離開學校,進入目前工作的公司之後,所有遭遇的不順利情形,一五一十地對老教授盡情傾訴。  老教授耐心地聽著年輕人的抱怨,好不容易等到年輕人告一段落,老教授才點點頭,說:「看來,你的狀況似乎不是十分理想;不過,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想過要改變這種現況,讓自己過得好一點呢?」  年輕人急忙回答:「我當然想要過得更好呀!教授,有什麼訣竅嗎?」  老教授神秘地笑了笑:「的確有訣竅,你明天晚上若是有空,到這個地址來找我!」說著,老教授遞了張名片給年輕人。  第二天晚上,年輕人來到老教授的住處,那是在市郊的一處簡陋平房。  老教授看到年輕人,高興地在屋外擺了兩張涼椅,要年輕人坐下來陪他聊天、看星星。  老教授言不及義地和年輕人聊了半晌,年輕人毛躁了起來,急著要老教授告訴他,如何方能使自己過得更好。  老教授微笑指著天上的星星:「你可以數得清,天上有多少星星嗎?」  年輕人抓了抓頭:「當然數不清了,這和我有什麼關係?」  老教授望著年輕人,語重心長地道:「孩子,在白天,我們所能看到最遠的東西,是太陽;但在夜裡,我們卻可以見到超過太陽億萬倍距離以外的星體,而且不只一個,數量是多到數不清的。」  年輕人若有所悟地,時而抬頭看看星星、時而低頭沈思,想著教授所說的話。  老教授繼續道:「我知道你的處境不順利!但若是年輕時便一帆風順,終其一生,你也只不過看到一個太陽;重點是,當你的人生進入黑夜時,你是否看到更遠、更多的星星?」  年輕人的思緒彷彿進入宇宙的最深邃之處;感覺自己猶如站在埃佛勒斯峰頂,一片大好的未來美景,正在他的眼前展開來。

溫室花朵難擋風雨 早嘗疾苦有助抗逆

溫室花朵難擋風雨 早嘗疾苦有助抗逆 2005年12月10日 廣 告 【明報專訊】一對品學兼佳、家教良好的中五學生,前天相擁跳樓,女死者懷有身孕,二人怕家人反對,想不開而自尋短見。消息傳出後,舉校震驚哀慟,老師和同學都哭了。我們也為這對小情侶的遭遇深感難過,事件更讓我們想到,香港的年輕一代,大部分是在備受保護的環境中成長,猶如溫室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須重新思索,如何讓孩子及早體驗人間疾苦,經歷逆境中的自強,領略生命教育的真正意義。 昨天早上,兩名死者就讀的佛教卍慈中學舉行了哀悼會,校長以下圍棋比喻人生,先輸一大片亦可反敗為勝,未到終局仍難定輸贏,不能太早放棄。 這位抱持積極人生態度的校長,還講了一位朋友的真實故事,在金融風暴中傾家蕩產,後來東山再起,如今再次成為上市公司主席﹔可見人生起落無常,只要永不言敗,總有收成的一天。這些道理,學生在震驚和哀傷中,未必能夠即時領會,唯望可在學生的心田撒下種子,他日開花結果。 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壞學生」身上,大概不會自殺收場,可能是問同儕集資,上深圳墮胎,或者離家出走數月,產下嬰兒,交給慈善團體照料﹔這些都不是好的做法,但總好過一死了之。「好學生」面對羞辱和挫折的能力,可能比「壞學生」差得多,這是許多家長和教師很容易忽略的,他們往往以為,只要孩子勤力讀書,不去夜街,不沾煙酒藥物,便會穩妥健康地成長,這個假設,其實是頗危險的。 今天養育孩童的父母輩,是在六七十年代成長的,他們多數經歷過香港相對貧窮落後的環境,就算在小康之家長大,同學也多住在公屋,甚或山邊木屋,目睹過街上有許多蓬頭垢面的乞丐,公立診所外有長長的人龍,賴以糊口的,是大牌檔兩3毫子一碗的魚蛋粉。他們知道幸福不是必然的,成功要靠雙手去爭取,羞辱和挫折在所難免,付出了半斤不一定換回8。這些學校課程裏沒有的求生道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不自覺地學會了,這是今天年輕一代無法理解的。 時下流行遊學團,許多家長一擲萬金,讓子女到英美的知名學府生活幾個星期,多學一點英文,或者到北京上海等內地大城市學普通話,這些都是好的﹔然而,他們有沒有想過,陪孩子去偏遠落後的山區,探望那些連課室也沒有的鄉村,看貧窮家庭如何在沒有坐椅、沒有快餐的環境下過日子﹖美國有好些歷史悠久的大學,會鼓勵畢業生投身社會前去一些貧窮落後的國家,例如印度、尼泊爾,一邊旅行一邊教當地學生英文,作為人生的鍛煉,這份親身體驗,對年輕人的成長影響極大,是書本知識和父母訓誨無法做到的。 家長應該考慮找機會把孩子帶出溫室,嘗一下人間冷暖和疾苦,讓孩子遇到挫折時,較能堅強地面對逆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