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Roger Bannister

 

在美國,好幾届奧運都讓NBC 電視臺奪得獨家轉播權,上一屆的北京奧運如此,2012的倫敦奧運也是一樣。爲了引起大眾對奧運的興趣,電視臺除了實地現場轉播,同時也會描述當地一些文物歷史,介紹一些有爭奪獎牌的選手,和回憶過去一些劃時代的運動健將。今年NBC電視臺所介紹的人物當中,卻有一個不太被人認識,但卻是讓許多心理學家經常提到的人物,他的名字叫Roger Bannister。
Roger Bannister曾經是牛津大學醫學院一位學生,他也是一位很出色的跑手,他擅長跑一英里的中距離賽跑,不過他的成績不是頂好,他以前一英里最好的賽跑時間是四分12秒,這個成績在當時是中規中矩。於是他苦練,從四分12秒,一直進步到四分五秒,最後是四分兩秒,到了這個地步,他跟其他選手一樣,都無法突破。而事實上,根據1954年以前的醫學分析和研究,在四分鐘之內跑一英里應該是人體的極限,醫生和科學家都認為如此,而賽跑者也證明科學分析是對的,一個人也許可以跑出四分鐘兩秒,甚至四分鐘一秒,但絕不可能少於四分鐘。

 

但Roger Bannister卻大言不慚說,在四分鐘之內跑一英里是絕對有可能的,他自豪說,他要證明所有醫生、科學家、和跑步選手是錯的。儘管他這樣說,他也拼命訓練自己,但他一直沒有突破這個科學家認為的障礙…..直等到1954年5月6日。

 

那一天,他在自己學校的操場上,用了3分59秒跑完一英里。全世界的頭條新聞這樣說,「科學遭遇挑戰」﹑「醫生被戰勝」﹑「不可能成為可能」。一英里突破四分鐘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過去數十年沒有人做到的,現在被Roger Bannister用事實證明是可以做到的。但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過去幾十年沒人可以打破的記錄,自從Roger Bannister用事實證明是可能之後,過了六個禮拜,澳大利亞的John Landy以3分57.9秒完成 ;第二年,有37個選手在四分鐘主內跑完一英里;1956年,超過300個選手突破四分鐘這個極限。

 

怎樣解釋這個奇怪的現象?

 

不是新技術,不是新的訓練,乃是人的信念問題。

 

Roger Bannister一直認為在四分鐘完成一英里是可能的,儘管所有專家、醫生、科學家如何取笑他,但他的信念始終不變,他抱著這個信念,並且苦練,最終他證明自己的信念是正確的。在他以前,爲什麽沒有人能夠突破這個四分鐘極限,等他突破這個極限之後,卻陸陸續續有幾百人做到了,爲什麽?過去這些運動選手並非受到自己身體極限所影響,乃是受到心理極限所限制,因為過去沒有人曾經超越這個局限,而所有專家也認為這是不可能做得到。正因為受到這個心理限制,所有選手都無法超越這個四分鐘的極限,但當他們發現四分鐘的極限原來不是牢不可破,信念改變了,選手就能夠突破這個極限。

 

Roger Bannister因著自己的信念而突破一英里四分鐘這個極限,這個後來被稱為「自我預言的應驗」,意思是說,一個人對自己的期許,將會在往後的行為結果中應驗。自己的作為將驗證自己的預言,簡單來說,就是你原本預期的是什麼,結果就會受到你的預期影響而成真。當然這個「自我預言的應驗」可以是建設性的,也可以是破壞性。如果一個高中生第一次考試不很理想,他認定自己很笨,不是讀書的材料,很自然,他不會奮發圖強。因為他讀書不認真,於是考試成績平平,結果沒有考上大學,於是他的自我預言果然應驗了。但倒過來,這個學生第一次考試不很理想,但他認為,如果願意花時間,多勤勞,多努力,他一定可以考到更理想成績,於是他不斷下功夫,不斷努力求上進,結果他期末考拿到高分。一次成功增加他對自己的信心,日後更上一層樓,不但考進大學,更是以最好的成績畢業,他的自我預言也應驗了。

 

Roger Bannister的故事可以成為很多人的借鏡,但要注意一個地方,不是光有信念就會成功,人還是需要花精神力氣去讓信念成為事實,如果Roger光有信念而沒有行動,他也是無法成功,他的預言也不會應驗。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高偉雄每週的話

Previous article

116)賴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