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 思維與態度

 

命運不是完全是周圍環境造成的,人的思維和態度才是決定自己命運的關鍵,這不只是心理醫生Viktor Frankl 對精神病患的忠告,他更以自身的經歷來印證自己所講的話。

Viktor Frankl是一個猶太人,二戰前生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醫學院畢業後,在德國納粹入侵奧地利之前,他一直在當地從事神經病症和精神疾病的治療。當年為了不忍心拋棄年老的父母而放棄可以離開維也納到美國的簽證,結果全家人都被送入納粹猶太人集中營。

在進入集中營的第一天,納粹要他棄毀自己剛寫好的一篇精神病學上的學術論文,身上所有衣物被剝光,一夕之間,名字、頭銜、社經地位對他來說都不再有任何意義,每個人的識別只剩下刺烙在身上的一個號碼,尊嚴完全被踐踏。不過他私下對自己說,不管環境如何惡劣,我絕不會走到高壓電的鐵絲網自殺。

在集中營裡面,九個男人擠睡在寬三米的舊木板上,而且只有兩條破毯子,每天飯食只有2片麵包和3碗稀麥片粥,凌晨三點開始一天勞累的工作,許多人因此體力不支而倒下。每天早晨當囚犯列隊接受檢查時,那些生病不能工作的人就會被挑出來,送入毒氣房,而那些看起來臉色紅潤,逃過一劫的人生存機會便大為增加。Vicktor Frankl因此學會了生存之道,那就是每天刮鬍子,他回憶當時的情況,並且對自己說, 「不管身體多衰弱,就算必須用一片破玻璃當作剃刀,也要保持這個習慣。」

某日早晨,他們在冰雪地裡列隊,準備鋪設鐵路枕木,兩旁同行的衛兵不停對他們叱喝,甚至用槍托驅趕他們。Viktor Frankl回憶道:「當時忽然有一個意念出現在我的腦海裏,那是我一生中首次領悟到許多詩人在詩歌中所表達的,也是許多思想家最終所陳述的真理:人類所能盼望的最終目標其實不外是愛。」

每天他都在積極思考,用什麼樣的辦法能逃出去。他請教同室的夥伴,夥伴嘲笑他:「來到這個地方,從來就沒人想過能活著出去。還是老老實實幹活吧,也許能多活幾天。」

可是Viktor Frankl不是這樣想,他想到的是家有老母妻兒,自己一定要活著出去。積極的思考終於給他帶來了機會。一次在野外幹活時,趁著黃昏收工時刻,他鑽進了大卡車底下,把衣服脫光,乘人不注意,悄悄爬到了附近不遠處的一堆赤裸死屍上。

刺鼻難聞的氣味,蚊蟲叮咬著他,他全然不顧,一動不動地裝死。直到深夜,他確定無人,才爬起來光著身子一口氣跑到70公里之外。

這正是他過去不斷告訴他的病患,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這位倖存者後來對人們說:「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這又怎樣說呢?當他在飽嘗營區衛兵慘無人道的毒打惡言之餘,他能夠冷眼旁觀,看出他們也有「身不由己」的一面,他這樣說:「從集中營當中我學到一件事。世界上有兩個『種族』,一種『種族』是正人君子。另一個是卑鄙小人,兩種『種族』的人散佈各處,滲透到所有群體中。沒有任何一個群體是清一色的正人君子,也沒有任何一個群體是清一色的卑鄙小人,集中營衛隊當中,自然也會有一兩個正直的好人!」在這種人間煉獄的環境下,他居然能保有這份寬恕的態度以及客觀的觀察力,真是令人讓人欽佩。

二戰結束之後,Viktor Frankl回到他精神病方面的專科工作,因著他在集中營的特殊經歷,他提出治療精神病患的方法再不是一種純理論,乃是一個活生生的見證和例子。

哥林多前書13:13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