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社交參與度是長壽的秘訣

 

許多人一直認為保持健康長壽,需要健身,飲食平衡,戒煙戒酒等,這都是對的,但最近研究發現,人際交往和社交參與度才是影響現代人健康的首要指標。

根據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美國心理學家 Susan Pinker的報道,在發達國家,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高6到8年;在任何年齡層,男性的死亡機率都是女性的2倍。然而在地中海意大利的一個名叫Sardinia的島嶼上,男性和女性一樣長壽, 這是世界上唯一「男女壽命平等」的地方。那裏離意大利本土很近,但百歲老人的數量是意大利本土的6倍,和擁有全球頂尖醫療科技的北美相比,這裏的百歲老人數

量也是北美的10倍。Susan Pinker發現,在他們長壽的原因中,基因只占25%,而生活方式占75%。

這個地區被稱為Blue Zone,為了揭開這個地方的長壽秘訣,Susan Pink親自來到這裏作實地觀察,很快她就意識到,生活在這裏的人,彼此聯系十分緊密,社交關系互相交錯、互相依賴,就像這裏緊密分布的房屋,和八通交錯的街巷。

到底是什麽能讓這裏的人如此長壽,不分男女?為了找到答案,Susan Pinker拜訪了當地的兩位百歲老人,一位男性和一位女性。第一位老人已102高齡 ,名字叫Giuseppe Murinu,他給Susan第一印象是,性格外向、非常合群、熱愛社交。Susan Pinker猜想,這位老人高壽的秘密,會不會就是積極思想的人生?但在和他深入交流過程中,她發現,這老頭性格其實是十分怪癖,譬如說,當她向老人請教他長壽秘訣時,老人卻表示,無可奉告!

Susan想著,看來這老頭的長壽和積極思維並沒多大關系,於是她到下一位老人的家中。這位101歲的老人名叫Zia Teresa,她每周都會和女兒們做一種當地食物,而且這是一種高脂肪食物,主料是一大堆乳酪,在這個人人都避諱「三高」的年代,和藹可親的Zia Teresa會把一大堆脂肪挨家挨戶發到左鄰右舍,而且每周從不間斷。吃這種東西活到百歲的當地老人集體可以力證,健康的飲食也未必是長壽的秘訣。

Susan開始意識到,也許她的思考方式不恰當,不是積極思想或健康飲食,這都是「外地人」的長壽思維,當地人的長壽秘訣也許需要用另一個角度觀察。很快她發現,這裏每位百歲老人都被親友圍繞著,家家都有廚房聚會。除此之外,他們還會經常和家人以外的人有交集。原來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從來都不會孤獨。

我們以為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是,幹凈的空氣、控制血壓、體育鍛煉等等!其實這些連前三名都排不上!

如果你質疑Susan Pinker的研究是在一個和現代社會脫節的慢活村,那裏競爭力和壓力沒有強到讓人窒息,所以他們這些特殊案例對許多人沒有指導意義!那麼看看下面這組參與人數過萬、研究時長超過7年才分析公布的大數據:

來自美國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研究者Julianne Holt-Lunstad研究了數萬名中年人,記錄了他們生活方式的各個方面,包括飲食,運動,婚姻狀況,多久去看醫生,是否抽煙喝酒等。等待了7年之後,Susan Pinker研究了依然存活的人,降低他們死亡概率、延長壽命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麼?她總結出了10項「生存變量」,它們對人類壽命的影響度強弱,最終的結果顯示,「親密關系」和「社交整合」對壽命長短的影響最強。親密關系是那些你遇到困難後,第一時間能想到和依靠

互動。社交整合範圍更大,包括我們的弱連接和強連接,這不光是親近的重要人物,也包括相遇的陌生人。比如:

會和上門的快遞小哥寒暄幾句嗎?

會在小區和鄰居遛狗的大姐閑聊嗎?

會定期參加讀書會、電影俱樂部這樣的集體活動嗎?

這些互動,哪怕是和陌生人、哪怕再簡短,都是你和這個社會進行「整合」的最好方式,而這正是你能活多久的強力預測指標。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為何女性壽命大於男性?這是因為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把面對面真實交流放在首位,並維護好這種關系。美國UCLA的人類學家Joan Silk發現,不僅人類是這樣,靈長類的關系也都如此。我們每個人至少需要三個這樣的穩定關系。這也就是為什麽,經常參與社交的人患癡呆癥的比例小。患乳腺癌的女性參與社交者比獨來獨往者存活率高4倍。中風者如果經常參與社交,比起藥物能得到更好的保護。

研究顯示,造成孤獨感的原因,並不是缺乏社交技巧和社會支持,而是孤獨者傾向於把社交中的不確定性因素消極化,形成自我保護思維。孤獨感也會蔓延,一個人變得孤獨,離開他的社交圈,就會造成他人也這樣做。我們可以讓自己多關注外部世界,不要害怕被拒絕,在社交中更開放友善,尋找共同興趣,主動需求幫助,利用假期安排社交活動等。我們還可以在自己身邊,建立自己的面對面社交「村落」,例如社區組織,社團活動,周末聚會,家人聚餐,和同事互動,和朋友傾訴等

高偉雄每週的話

Previous article

427)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