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彌賽亞

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聖樂- 彌賽亞,作者是 George Frideric Handel,中文翻譯是韓德爾。 1743年,《彌賽亞》在倫敦上演時,據聞英王喬治二世親臨劇院,當聽到第二部分終曲《哈利路亞大合唱》時,國王按不住內心的激動,站立起來聽完全曲,並称它为「天国的国歌」,與此同時,其他人也一同站立。現今音樂會演奏此曲时,全体觀眾都會起立聆聽,成為慣例。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當韓德爾編寫彌賽亞這首偉大聖樂的時候,正是他人生的低谷,不但進入六十高齡,財務上落入困境,感到創意枯竭。儘管韓德爾年輕時有過一段輝煌日子,但邁入老年的他,體弱多病,對人生感到絕望,甚至對自己一身才華感到懷疑。

1714年一個晚上,韓德爾沒精打采漫步倫敦街頭。過去多年,國王和王后因為他莊嚴高貴的音樂,賜給他許多的尊榮,然而,隨隨之而來的嫉妒、攻擊、誣告讓他感到人情冷暖,加上接二連三的厄運讓他落入破產邊緣,緊接來的腦溢血,導致他身體部份癱瘓。雖然一陣短暫休養後,恢復部分創造能力,然而連連不幸,讓他對自己和未來感到心灰意冷。

六十高齡,不但身無長物,而且體弱多病,韓德爾深感自己已到了窮途末路。當他在倫敦街頭徘徊時,不禁絕望地自問,為什麼神如此待他。正如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那一刻對神說:「我的神,我的神,你為何離棄我?」

韓德爾黯然回到他的居所,看到一個郵包擺在他桌上。當他打開包裹,發現裡面是一疊聖樂歌劇本,附上一封信,懇請他為這劇本譜曲。韓德爾無精打采地隨意翻閱。

一段話突然引起他的注意,「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這不正是韓德爾自己目前的經歷嗎?

韓德爾專心地讀下去。「然而他相信神,……神會給他安息。」這充滿信心和希望的金句在韓德爾心中開始燃起火花。「…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歡欣,歡欣,……哈利路亞!」

幾節摘自聖經的歌詞,韓德爾突然有種說不出來的奇妙感覺,靈感從四方八面湧進他的腦海,他好久沒有這種感覺,心中激起了澎湃音樂節拍,美妙旋律如波濤洶湧從天而降,他抓起一支筆,在字頭上疾寫,一頁一頁的樂曲接下去。

第二天早上,有人送來早餐,韓德爾看也不看。一天一天這樣過去,他工作已經入了神,把自己完全忘記。他有時坐下默想,有時跳起來衝到鋼琴,有時來回踱步,雙手不斷在揮動,口中不停高唱「哈利路亞!哈利路亞!」。最後,他筋疲力竭,躺在床上,一睡就是17 小時。桌上擺著的,正是被稱有始以來最偉大的聖樂-《彌賽亞》。

《彌賽亞》永垂不朽,歷年來聽哈利路亞大合唱的觀眾,無不肅然起立。韓德爾本人也因《彌賽亞》而重生。

當你正走進人生的低谷,神並沒有放棄你,不妨張開眼睛看看,神可能藉一個美妙的機緣,透過幾句奇妙的經文,把你帶入另一個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