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 – 認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如果我們做錯事,怎麼辦?不妨大膽的說句對不起。雖然我們都知道對不起是用來道歉,但是,「對不起」這三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說「對不起」?據說,「對不起」這句話有這樣一個典故。古代人們喜歡對聯,如果對不出的時候,就得認輸,甘拜下風,這時候就會說一句,「對不起」,意思是,我接不上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不起這個詞慢慢流傳,也被人頻繁使用,衍生了抱歉的意思。當然,說一句對不起也並不表示低人一等,其實恰恰相反,敢於說對不起,才是一個人有擔當的表現。很多時候,一句小小的對不起,就能化解很多的矛盾和誤會。但在許多情況,說一句道歉的話,也不見得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國與國之間的事情。

困擾中、日、韓人民超過半世紀的一件事就是當年侵略和戰爭的傷口長年未癒,慰安婦問題一直是政府及人民一個禁忌,被侵略傷害的一方多年來都得不到應得的認錯和道歉。多年前在韓國植物公園的一名代表慰安婦的少女銅像前,放了一個跪地的男子道歉像,結果引起爭議,被指影射「死不認錯」的日本首相。

其實也不是日本這個國家,基本上,東方文化基本上並非一個會認錯的文化,死不認錯,死要面子,不認錯是通病。

相比之下,受基督文化影響的西方,《聖經》便有很多「認錯指引」。大衞王、浪子回頭金不換及耶穌叫人拾石子扔向犯錯女人的故事,都反映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有犯罪的可能性,說實在,犯錯後的處理和彌補,其實比犯錯本身更重要。

1970年,德國時任總理布朗德(Willy Brandt)在華沙猶太人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跪,為二戰期間德軍屠殺波蘭的猶太人而贖罪。有人形容「布朗德跪下來,但整個德國民族站起來了」。

如何處理犯錯所帶來的破壞?必須由認錯開始。真誠、徹底、及時、和誠懇盡力解決導致的問題,都是認錯重要條件。

道歉認錯,其實往往始於態度,發自內心的反省和站在對方角度思考的同理心。說一句道歉的話,是需要一種誠懇態度,這才能讓道歉打入他人怨恨的心。

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國家如日本、韓國等地,在認錯文化中存在一個根深柢固的盲點,令道歉認錯困難重重。一旦官員政要犯錯後東窗事發,無法用謊言遮掩,只好一意孤行將錯就錯,不然就用鐵腕手段滅聲。然而,當鐵證如山,無法閃爍言詞洗脫的時候,那只好一死了之。

台灣有間「道歉服務公司」,Facebook專頁粉絲數目不少。該公司接受客人專業委託,不只道歉,還包括道謝、道愛、道別。專頁在2015年創立,據說是全球首間道歉公司,估計創辦人也許讀了德國一本驚悚小說而得來的靈感《道歉服務公司》,作者是Zoran Drvenkar。故事講述4個柏林青年因失業或工作不順利,決定自立門戶,並想到一條絕世妙計,成立一間「幫人道歉」的公司。公司開張不久,生意好得不得了,直到他們收到一個神秘客人的委託,對方把一個女人殺害並將她殘忍地釘在牆上。客人要求該公司代為他向屍體道歉,並且把屍體處理掉。如果他們不接這單生意,客人警告會把他們的親人殺害,小說的結尾是這樣:「你們公司竟然以為代人道歉就能為別人卸免一切責任?然而,罪過是個人的,罪過是私人的。誰有天大本事向屍體道歉呢?」

代別人道歉?說實在,這實在是荒謬到極點,而且,受害者怎可能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