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投資永恆

    A)序言 很多年前,被譽為美國近代史最偉大的佈道家 Billy Graham(葛培理牧師),受邀請到華盛頓,接受美國政府頒發國家最高宗教勳章,當時總統和國會議員等重要人物都在場,他們也順便請葛培理牧師講幾句話,牧師這樣說:「親愛的國會議員和各位政府官員們,請問在這個漂亮巍峨偉大的大廳裏面,你們看到什麼?」他們就抬頭說:雕像、圖畫、歷代的總統像等,葛培理牧師接著問:「你們看到他們有何共同點?是衣服?是勳章?都不是,這些歷史人物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死了,林肯死了,傑弗遜死了,羅斯福死了,所有這些偉大人物都成為歷史,只有留下雕像和畫,他們現在在哪裡?我希望你們能夠思考這一個嚴肅的問題,將來你要在哪裡過你們的永恒生活?」   1900年代有一位藝術家John Ruskin,他也是一位詩人和哲學家,他講了一句讓人三思的話:「每個活在地上的人,都應該思考三個重要問題:我從何處來?將來要往何處去?其間我需要做什麼?」   人生就像上了一列火車,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上車,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下車,我們只是看到許多人上車,許多人下車。儘管我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下車,當你看到跟你差不多年齡的人一個個下車時,你便知道快輪到自己了。   任何一個有思想的人一定會問上述三個問題,不然你在地上的日子如同行屍走肉,是沒有意義的。地上幾十年一下子過去,每一個人都要面臨死亡。「我從哪裡來?」,熟悉聖經的人都會知道;「我將來到哪裡去?」如果你接受耶穌基督成為你的救主,你也應該找到答案。但當你確定自己是一個重新得救的基督徒,接下去你要問的是:「我現在在地上做什麼?」很多信徒以為既然天堂護照拿到,他只要在地上乖乖做一個好信徒,不做壞事便足夠了,但當你稍微熟悉聖經,你會發現神對信徒的要求不是那麼簡單,神其實對每一個信徒都有一份期盼。   人的性命只有一條,但卻可以有三種的選擇: 1.第一種是儘量享受人生。常言道,得快樂時且快樂,人生最要緊的是及時行樂,吃喝玩樂,喜歡什麼就做什麼,因為明天如何沒人知道。這是今天許多人的哲學思想,也是嬉皮士的生活方式。但這是浪費生命的方法。   2.第二種是把生命放在自己的工作、事業、家庭、娛樂等事情上,這是一般人的生活態度。小時候用功讀書,長大之後成家立業,找一份安穩的工作,每天上班工作,下班回家休息,用飯,看電視,睡覺;週末全家郊遊,打高爾夫,打網球,寒暑假找地方度假。積極的就進修加班,為未來退休多賺一點錢,多存一點錢。這是一般人的生活方式,不是浪費生命,乃是花掉生命。   3.第三種是將生命做永恆的投資。前面第一種是蠢人的做法,第二種是一般人的方法,第三種卻是智者的做法。智者不會將目光放在此生此世,乃是投注於具有永恆價值的未來上,因此他們會運用地上短暫的生命投資永恆的國度。   捫心自問,你過去怎樣使用你的生命? 馬太福音25章記載耶穌講到才幹的比喻,這個比喻很簡單,有一個主人要準備出國,出國前把三個僕人召來,給了他們三個數目不同的銀子,有五千,三千,一千。多年之後,主人從外地回來跟三個僕人算帳,拿五千的賺了五千,二千得也賺了二千,只有那拿一千的什麼都沒有做,主人很生氣,罵他又懶又惡,把他趕出去,並且與他斷絕了關係。   相信很多信徒都很熟悉這個才幹的比喻,比喻暗示神賜給每個信徒不同程度的才幹,而神給信徒才幹有兩個主要目的,第一是讓信徒成為一個團隊來完成神在地上的工作;神的工作有台上台下,幕前幕後,看到和看不到的工作。馬太福音28:19-20記載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所以神指派信徒的工作正是耶穌升天前給信徒的使命,使不信的成為相信的,使相信的成為有生命力的基督徒。神賜信徒才幹第二個目的,是要考驗他們對神工作忠心程度。從這個比喻來看,重點不是我們的恩賜多少,重點是我們是否忠實地將神給我們的恩賜發揮出來,並且忠心地完成神給我們的託付。   從耶穌所講才幹的譬喻,我們可以找到神賜我們生命和才幹的八個重要原則,這八個原則可以幫助我們信徒瞭解服事應有的正確心態,也同時提供了信徒在地上生活的目標、方向、動力、和盼望。   節錄自拙作「男人秘笈」,這書將於2012年底出版(橄欖),敬請等候。  

第十四章 享受工作 

    A)  序言 一位出類拔萃的年輕人,他在紐約一家很有名氣的事務所當律師,因為工作出色,公司還考慮邀請他成為事務所股東之一。他住在一所很豪華的公寓,從客廳往外看,整個中央公園就在眼底。最近他買了一部全新的淩志汽車,還是用現鈔買的。   他工作非常勤勞,每個禮拜至少有60小時在辦公室,不過對他來說,每天從床上爬起來卻是很要命的事情,因為他覺得每天這樣上下班實在很累人,客戶排隊等著他接見,一大堆文件要閱批,數不清合約等著要簽字。在他的理想世界中,其實畫廊的工作才是他最喜歡做的事,這年輕人在繪畫方面很有才華,不少畫廊老板很願意跟他合作,但他心裡有數,畫廊這行業的薪水,跟事務所賺的錢是完全不能相比,入息不固定,而且所賺的錢,無法讓他住這麼漂亮的公寓,他也不可能開這麼豪華的車子。他不是很喜歡事務所的工作,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是他的想法。   有人說,女人最怕嫁錯郎,男人最怕入錯行。講到工作,我们還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幹一行、厭一行(意思是做哪一行業都一樣,都是叫人感到厭煩)。你是否也有同感,工作只是爲了混一口飯?你是否對工作感到厭倦,覺得在職場上走錯跑道?其實不但非信徒有這種想法,很多基督徒也有同感。   何勇念研究所時就信主,之後,他一直非常渴慕神的話語,每天至少花30分鐘時間讀經、默想、和禱告。拿到機械博士學位不久,受聘當地一家世界有名的汽車公司,專門研究以太陽能應用在汽車這方面的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尖端的科研,也是他在學校最有心得的研究領域。何勇工作沒多久就結婚,三年生了兩個孩子,太太半職留在家裡看顧孩子,一家人在教會各有不同的服事,太太負責姐妹事工,他參加三福探訪,每星期在主日學開課傳講神的話。何勇一向對自己的工作、服事、家庭都感到心滿意足,但最近一兩年他卻是心事重重,尤其每次教會辦完差傳年會,他就感到很有壓力。講員常鼓勵信徒,趁著年輕,應該把生命完全獻給神,作一個神職人員,好報答神在信徒身上的恩典。儘管何勇沒有親耳聽到神的呼召,也不知道自己的恩賜落實在哪裡,但講員的話總是叫他有罪咎感。何勇不敢對自己太太談心裡的掙扎,爲了這件事情,他感到很心煩,以前上班還感到輕鬆愉快,現在卻成了負擔。   很多基督徒有一種觀念,在外頭幫老闆打工,這些工作是屬世界的,唯獨在教會的服事,教主日學、講道、作司琴、甚至看顧小孩子,這些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尤其當信徒對工作感到厭煩的時候,不期然想到大衛在詩篇所寫這些話,「我羨慕渴想耶和華的院宇」(84:2)。「如此住在你殿中的便為有福!」(84:4);「在你的院宇住一日,勝似在別處住千日;寧可在我 神殿中看門,不願住在惡人的帳棚裏」(84:10)。聖經這些話更叫信徒認定,教會以外的工作都是屬世的,是沒有永恆價值,唯有做教會有關的工作才是神聖。於是上班就隨便敷衍了事,唯獨到教會就拼命為神工作。我曾經碰過一個教會的長老,他就是使用上班絕大部份的時間打電話給主內弟兄姐妹,討論教會小組運作的事情,在他心目中,替老闆工作只是爲了糊口,爲了混一口飯吃,教會的事情才有屬靈意義。正因為很多信徒常有這種工作觀,以致很多公司主管開門見山說,他們最不喜歡的雇員就是基督徒,原因是信徒只是對教會服事有熱忱,但對本身工作卻很敷衍。不知道你是否想過,如果你是作老闆的,你會聘請這些基督徒作你的員工嗎?   這一章我們嘗試從基督徒的角度來探討工作的意義和目的,真的只有在教會所做的服事才有永恆的價值?教會牧師傳道人的工作真的比較神聖?到底信徒應該抱著一個怎樣的心態來看他們每天的工作?不管是平信徒在外頭的工作,或牧師傳道人全職在教會的服事,我們都應該要有一個正確的工作觀念。信徒如果缺乏正確的工作觀,那麼一輩子工作,不但徒增工作和事奉的壓力,在永恆更得不到神應得的賞賜。   B)    工作的定義 工作真的是一件苦差嗎?不能否認,很多人工作只是爲了養家糊口,逼不得已每天早上從床上爬起來,眯著眼睛開車上路到辦公室;不過想想看,如果你有一天中了彩券發了財,從此以後就不用上班工作,你認為你會感到快樂嗎?這也未必,因為工作有苦也有樂,有人厭煩他每天所做的工作,但也有人度假還沒有結束,就迫不及待等著到公司;工作可以是苦事,但也可以是一種享受,在乎一個人所做的是什麽工作和周圍環境,和他抱著什麽心態去上班。   也許我們可以從聖經的角度來看工作的定義。希伯來文『作工』這個字,稱為abodah,可以解釋是做一些個人不願意作的事情。出1:14這樣記載,「使他們因做苦工覺得命苦;無論是和泥,是做磚,是做田間各樣的工,在一切的工上都嚴嚴地待他們。」這段經文是指以色列人在埃及作苦工。另外一段經文記載在王上12:4,「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做苦工,現在求你使我們做的苦工、負的重軛輕鬆些,我們就事奉你。」兩處經文的『作工』,都是指人不是心甘情願作一件苦工的事情。   但同樣的一個字,在另外一處卻另外一個含義,「帳幕,就是會幕,一切的工就這樣做完了。凡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以色列人都照樣做了。」出39:32。「他們辦理會幕的事,就是抬帳幕的板、閂、柱子,和帶卯的座。」民4:31。同樣的作工,這裡是指神吩咐祂百姓做會幕的工作,但當中卻沒有勞苦的含義。   新約對『作工』這個字也有兩個不同的含義,kopiao是勞苦的意思,「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路5:5。很明顯的,這個字是帶有辛勞、辛苦作工的含義。   另一個字是ergon,也是指『作工』,「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祂的工」約4:34;「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約9:4,ergon這個字是指一件工作的完成,裏面沒有辛苦的意思。   所以無論從聖經舊約和新約的角度來看,在講到『作工』時,就出現兩個不同的情況,它可以指做一些很辛苦、很要命的事情,是人不甘願作的事,但爲了生活或了維持生計,逼不得已只好認命去做。但工作也可以是有意義,工作有它存在的價值,它能夠帶給人滿足快樂。因此,到底工作會帶給人喜樂、痛苦、滿足、或辛勞?這就在乎當事人的心態,也在乎當時的情況。     節錄自拙作「男人秘笈」,這書將於2012年底出版(橄欖),敬請等候。  

第十三章 一家之主

    A)                序言 Weldon Hardenbrook寫了一本書叫「失落的男人氣概」Missing From Action:  The Vanishing Manhood in America,其中一章講到缺乏氣概的四種男人,這四種男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碰到。   第一種被稱為大男人。電影裏面所看到的藍保、Rocky、阿諾正是表表者,這些人完全沒有感情,視律法如無物,他們不會低頭,死也不認錯,經常滿身臭汗,喜歡我行我素。他們好像打不死,你不過最好不要惹他們,否則會吃大苦頭。   第二種被稱為世界級笨蛋。你看過電影回到未來嗎?男主角的父親正是屬於這一類,這種男人是如假包換道地大笨瓜,連一個小孩子都比他們聰明能幹,所以家裡沒有一個人看得起他們,這類人個性消極被動,人生哲學是絕對不要跟人起衝突。   第三種男人是屬於非男非女型。前幾年因中毒過世的麥克傑克森Michael Jacksons正是代表人物。一個心理學家問他七歲的侄兒,到底麥克傑克森是男生,還是女生?小孩子說:是男也是女。   第四種男人被稱為偽君子。這些人專門踩低別人抬高自己,家人、朋友照踩,無一倖免。他們喜歡講一些低俗笑話挖苦別人,以為這樣會提高自我身份,但在別人眼中他們只是小丑一名。偽君子不被人尊重,外人也瞧不起他們。這等人其實自我形象很低落,他們也知道自己沒多少斤兩,爲了以策安全,他們學會與別人保持距離。   在這本書的序言中,提到一位美國1930年代的職業拳手James Braddock,儘管在拳壇和人生際遇多次遭遇挫折,但他人窮志不窮,有一個不言敗的決心。他在擂臺上毫不留情擊打對手,但他從不用拳頭對待太太、孩子、和一般人;生活潦倒時,孩子被迫寄放別人家,他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找妻子發洩,他默默承擔一家之主的責任。他愛妻子愛兒女,做到養家、顧家、愛家、和教導孩子的責任,並且以身作則作兒女的好榜樣,他是妻子所敬重的丈夫,三個孩子引以為傲的父親,他活出一個好男人的角色。   爲什麽今天的社會不容易找到像Braddock這一類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大丈夫?主要兩個原因,現代社會的人,根本搞不清楚他們活在地上的人生目的;不過更重要的是,傳統家庭架構基本上已經瓦解,男孩子成長過程看不到一個好男人的榜樣,長大成家之後,他又怎能活出一個好丈夫和好父親的角色?一代傳一代,於是成了惡性循環。   身為男人,神賦予無比的權柄,神也要求他們負上莫大責任。怎樣才算是聖經講到的男人?這一章我們要從家庭的角度來看一個男人,怎樣成為妻子所敬重的好丈夫?成為兒女心中引以為傲的好父親。   二十一世紀的社會,無論是東方或西方國家,道德觀念和人際關係每況愈下,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從基督徒信仰角度來看,美國社會基本上摒棄了當初建國時候的基本信仰,人們普遍抱著「合則來不合則去」的心理,家庭可以說名存實亡。最糟糕的是,連基督徒家庭也是一樣,離婚、再婚的情況跟教會以外的情況不遑多讓。臺灣、香港、中國大陸過去幾十年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西方國家奉為規範的基督教信仰精粹沒學到,但敗壞的風氣和墮落的道德卻照單全收,今天中港台家庭離婚率直追西方國家,家庭支離破碎到了空前絕後的境界。儘管當前的中國在經濟物質上的富足,超越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但人心敗壞也陷入讓人搖頭歎息的地步。   建立一個健全穩定的家庭本來就是神的心意,神創造人類原先就有一個幸福家庭的藍圖,當神造亞當之後,那時尚未有夏娃,神就說,「這人獨居不好」,於是神用亞當的肋骨造了夏娃,然後吩咐他們生養眾多,亞當從單身貴族到結婚,然後養兒育女,揮灑出一幅美麗家庭的圖畫,這就是所謂天倫之樂,也是神創造人類時,為幸福快樂家庭所設計的藍圖。可惜的是,亞當夏娃因為做了神吩咐他們不可做的事情,咒詛來到世界,罪孽臨到人類家庭,世人再也看不到家庭歡樂,嫉妒、仇恨、兇殺,各種罪性充斥每一代家庭,代代相傳。   神對人的咒詛延傳千代,直等到新約時代神兒子耶穌犧牲在十字架上,這個咒詛才得以破除,神為人開啟救贖之門,神也透過使徒講出家庭重建的法則和訓誨。使徒保羅在新約書卷談到家庭和睦相處的原則,第一個原則是夫妻之間如何在基督裏面彼此相待,另一個原則講到父母跟兒女之間的互動關係。這兩個家庭和睦的教導,將過去人類幾千年以來的家庭成員互相敵對的詛咒打破了,夫妻可以恢復神當初設計的婚姻關係,家庭可以回到神所建設的幸福美滿的圖畫。   作一個好丈夫 這兩個家庭和睦相處精髓記載在以弗所書兩段經文裏面: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以弗所書 5:25-29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以弗所書 6:3   這兩段經文道出了神對一個男人在家庭所委任的角色和責任。Howard Hendricks是達拉斯神學院教授,在他所開的「基督徒家庭」課程中,第一堂他就開門見山地指出「角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他說,在家庭中角色決定了「關係」,而關係就奠定兩個人的責任。從5:22-24節看到,神賜給男人一個特殊位置(scriptural position),一方面他在家庭中具有當頭的角色(v23),但他也是妻子的好情人(v28),是兒女眼中的好父親(6:3)。下面讓我們一一分析這個身為一家之主的男人角色和他的責任。   丈夫當頭的角色 聖經中所謂的「當頭」的角色,與一般人心目中所想的「頭」可能有所不同,在未講到怎樣才是一個『頭』以前,讓我們先談談什麽不是『頭』。   第一,不是在上咆哮發號施令。 很多人誤解「頭」的意思,以為既然是頭,「頭」講什麼家人就要聽什麼,「頭」下一道命令,其他人就按吩咐辦事,一個命令一個動作,不得回嘴,不能討價還價。對不起,這不是聖經所說當頭的意思,神沒有把一個海軍上將或陸軍將領放在家裡,手拿著一根指揮棒在老婆孩子頭上發號施令,而且相信沒有一個妻子能長期夠忍受整天咆哮的「頭」。   第二,他不是高一截。 […]

第十二章 克服沮喪

第十二章        克服沮喪   A)    序言 這是一個清華大學畢業生的故事。他在中國湖北念高中,當年以高考最好的成績進入清華物理系,學士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被譽為最年輕的副教授。1992年他到美國普渡大學深造,四年後拿到他的核能物理博士學位,之後回中國工作。2001年他帶著太太和兩個孩子移民到加拿大的多倫多。由於找不到適合工作,他再次回到學校念書,四年後他拿到多倫多大學化工博士學位,讓他感到失望的是,他還是無法找到與他專業有關的工作。爲了維持生活,他曾經到一家油漆工廠打工,但這種工作收入不高,無法維持他的家庭開支,因此他心情越來越憂悶,在異邦生活,他感到寄人籬下和英雄無用武之地,經濟壓力和失落感加深他的抑鬱症,2006年七月,這個擁有雙博士學位的清華大學高材生,從多倫多高速公路的大橋躍下,結束他44年地上的生活。他的名字叫蔣國兵,北美許多華人都聽過他的故事,尤其是住在多倫多的中國華僑,他的自殺帶給當地華人很大的震撼。   當人遭遇失敗或遇到突如其來的打擊時,他們不一定會馬上產生自殺的念頭,通常他們會走過一段極低沉的幽谷,若苦悶積在心頭一直找不到紓解,而打擊又接二連三臨到,內心的痛苦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當痛苦累積到他們認為無法忍受時,最後他們可能以自殺來尋求解脫。落入這種光景中的人,在現代心理學上已冠上一個特有的名詞,那就是「抑鬱症」。   抑鬱症的定義   抑鬱症又稱為抑鬱症,也有人稱之為沮喪,英文叫Depression。怎樣判斷一個人患有抑鬱症?根據美國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IV),其對抑鬱症的診斷如下:   ‧整天感到心情煩悶 ‧對周圍事物毫無興趣 ‧幾乎每天都失眠或嗜睡 ‧體重明顯下降或增加 ‧行為舉止過於激動或呆滯 ‧感到疲倦或失去活力 ‧感到自己沒有價值,或有嚴重罪疚感 ‧思考或注意能力減退 ‧反覆想到死亡,有計劃或嘗試自殺   事實上,平常人也會出現上述的症狀,但一個人如果呈現上面所提到的其中六個現象,而且持續時間已超過二個星期,那麼他應可被診斷為患有抑鬱症。   華人過去對抑鬱症認識不很深,自從台灣名作家三毛、香港電影明星張國榮、撰寫南京大屠殺張純如等,因患上抑鬱症先後自殺之後,抑鬱症這個病症在華人圈子中才普遍引起大眾的注意。其實從事醫療和心理輔導的工作者,每天遇到抑鬱症病患可說不可勝數。有人甚至稱這個病症是「都市隱形殺手」,之所以稱「都市」,乃是指這些患者多數生活在大城市中,因著生活緊張和工作壓力而引發此病;抑鬱症的確是一種「隱形殺手」,因為它是以慢性的方式滲透到人的生活裡面,在不知不覺中蠶食人的心靈,直等到當事人作出一些傷人傷己或驚天動地的事情時,家人親友才如夢初覺,但通常為時已晚。   這裡有一些關於抑鬱症的統計數字可供參考與深思:   ‧世界衛生組織預計抑鬱症目前是全球第四大疾病之一 ‧預計抑鬱症在2020年時將成為疾病的第二殺手(第一為心臟病)。 ‧已開發國家中百分之十五的人口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因此稱為都市隱形殺手)。 ‧女人比男人容易患上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尋求幫助的女性三倍於男人。男人缺乏勇氣面對自己的病症。 ‧百分之七十五的人沒有尋求專業上的幫助,大部分均是以酗酒和藥物來壓抑。 ‧百分之十五的抑鬱症患者會自殺。 ‧沒有人能夠對沮喪免疫。每一個人在他有生之年,都會遇到抑鬱症,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家人。   抑鬱症的起因   正如前面所說,單單一個小打擊或挫敗並不一定會導致一個人落入沮喪光景,但若當事者對此忽略並且缺乏適當處理,加上挫敗接二連三來到,那麼落入抑鬱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1967年美國醫生何姆斯(Thomas Holmes)和雷賀(Richard Rahe)設計了一個壓力指標數字,列出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