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位隻身從香港到美國唸大學女生,在偶然的機會中遇到一個比她大十歲的男人。少女豆蔻年華,從小缺乏疼愛的她,以為找到心中的白馬王子,一頭就栽到裡面,認識不到二個星期就與對方發生肉體關係,最後懷孕被迫成婚。婚後,才知道自己的先生是名符其實的花花公子,平常不務正業,偶然在餐館打工,為了維持生活,她只好提早畢業出外工作。面對著不長進的先生,罵也罵過,吵也吵過,只好認命。

太太為先生前後生了三個孩子,先生人過中年,性格比較收斂,最後開了一家快餐店。作太太的以為先生有了一份固定工作,一家五口應該可以有一個安定的生活,沒想到,過了半年,先生常常早出晚歸,打聽一下才知道先生跟快餐店的一個女職員搭上。先生從實招來一點不予否認,太太一怒之下與先生大打出手,但一個弱小女子怎能與一名大男人對打,結果臉手青一塊黑一塊,上班時還謊稱是自己走路滑倒跌傷。自這次之後,先生就變本加厲,一次趁家裡中午沒人,公然帶情婦回家幽會,剛好給太太碰到,在怒火中把他們趕出去,先生乾脆留在情婦家,長達二個禮拜不回家,太太受不了,就跑到對方家大吵大鬧,並威脅先生說,「如果你再不回家,我就跟你離婚。」先生理都不理她,最後這個太太跪地求先生回去。

你以為這位先生以後會善待她嗎?

※※※※※

有一次我到一間教會主持教養兒女的講座,結束之後,一位上了年齡的父親拉著我跟他談私人的問題。他說他的兒子整天亂刷信用卡,他問我該怎麼辦?

我問:「你兒子幾歲?現在在哪裡?」

他說:「兒子讀大學三年級,現在在外州。」

我問:「你意思是你兒子在外州刷信用卡,然後你每個月幫他付款?」

他點點頭。

我問:「為什麼你不跟你兒子談有關用錢的事情?」

他說:「我怕他生氣!」

我聽了差點忍不住笑出來,我很想開玩笑地對他說,我也想找一個像他這樣的父親。我只管花錢,讓他幫我付錢。

上述所舉的兩個例子都是真實個案,個案一的太太,先生多年在外搞婚外情,她卻用鴕鳥方式處理,當先生乾脆不回家時,她還跪地求先生回去;個案二的父親對著那個亂花錢的兒子,只有暗地裡幫他付帳,卻不敢面對面與他溝通。兩個不同的個案卻出現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界限」釐定的問題。

界限定義

什麼是界限(亦可稱疆界)?在一個有形有體的世界裡面,我們很容易分清楚什麼是界限,這包括一道圍牆、鐵絲、欄杆、籬笆;有人甚至在自己的土地上插上一塊牌子,上面清清楚楚寫著:「不可越線,違者法辦。」看到這些圍牆、籬笆、牌子,我們都馬上知道這是屬於誰的地方,不可以隨便進入。定界限有兩個目的,對屬於你自己的地方,界限具有保護功能,讓別人知道這是屬於你的地方,不能隨意侵犯;另外一方面,對於別人所屬的地方,我們要懂得尊重別人的產業,明白未曾經過主人的許可,不可貿然跑到屬於他人的地段,這是一種基本的禮貌,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類似外在有形的界限,在人們的身心靈方面也有各自的界限。身體的界限還算是屬於有形有體的,但心靈上的界限卻是屬於無形的,這些界限雖然看不到摸不到,但卻是真實存在。釐定有形界限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和尊重別人,釐定心靈上的界限也具有同樣的功能,一方面是保護個人不會受到傷害,另一方面亦是尊重他人不侵犯其應有的權力,以建立和保持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也就是說:

‧在我個人土地範圍裡,我有行使這塊土地的權利,我家怎樣擺設都是我個人的事情。

‧在你的家園範圍裡,你怎樣使用你的家園,那是你個人的權利,沒有人可以阻止你如何設計或裝飾你的房屋。

‧在我個人的生活範圍,我個人生活方式,你沒有權利來干涉,別人也不能要求我改變我的生活習慣。

‧在你個人的生活範疇,我沒有權利指揮你怎樣過你的生活,別人也不能命令你如何生活。

缺乏界限的人際關係

很可惜的是,很多人對人際互動關係界限的劃分均缺乏基本的認識。在任何一個關係上,不管是朋友、夫妻、父母、兒女、上司或下屬,一方如果沒有把「界限」劃分清楚,沒有分清楚什麼是自己的責任,什麼是別人的權利和義務,其糾纏不清的關係就會出現,結果導致當事人產生忿怒、怨恨、誤會、沮喪,和罪疚等複雜情緒。這種跨越界限的例子可以說是如拾草介,隨處可見,譬如說:

‧把自己悲慘的情況怪罪於別人的不是。

‧父母企圖控制孩子,將自己的想法或作法強加在他們身上。

‧把自己快樂與否怪罪在配偶身上。

‧被人欺負但缺乏勇氣說「不」,任人魚肉。

‧將別人的過錯歸罪在自己身上,產生不正當的罪疚感。

‧常為兒女「擦屁股」,幫他們收拾殘局,使得兒女缺乏獨立成長的機會。

難定界限的原因

1.華人文化的弊端

對華人來說,界限的釐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一,華人一般人缺乏界限觀念;第二,界限的釐定與中國文化有衝突,這正是所謂先天不足後天失調。華人文化強調的是「以和為貴」,中國人非常著重人際關係(至少表面上是)。在中國大陸某一個地方的門口就有這樣的一副對聯:

上聯:有關係就沒關係

下聯:沒關係就有關係

橫披:全靠關係

這一幅對聯實在將一般華人所強調的人際關係,一針見血地說得清楚明白。

正因為華人文化過於強調人際關係的重要性,結果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不清,鄰居朋友可以事前不特別告知便臨時到訪,兒女到了而立之年仍然受到父母的蔭庇。

表面上著重人際關係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摩擦,避免掉衝突,並增加互動機會,但骨子裡會卻會使得彼此間的相處變得過於虛假,徒留門面工夫且缺乏深度。甚至很多人更不惜使用此人際關係大搞賄賂、以旁門左道方式圖利自己。

另外一種情況是,當朋友有事情開口請求幫助時,雖然心裡很不願意,但礙於情面而不好意思拒絕人家,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事後就不斷責怪自己,輕微的可能僅是當事人對自己的家人發點牢騷,若遇到嚴重的,可能會帶來一輩子的痛苦。

在台灣和香港等地有所謂作保的事情。所謂作保就是,倘若有人想做投資買賣,過程中需要一些金錢週轉,銀行和借貸方雖然願意貸款給他們,但卻需要一名保證人,用意是一旦當事人沒有能力償還債務時,簽字作保的人就得承擔賠償責任。一般來說,為了友誼,也為了面子,很多人皆免為其難地簽字作保。簽字是很簡單的事,但後遺症卻是可大可小。一旦朋友生意失敗,債主和銀行就要找保人認賠,嚴重的可以演變成傾家蕩產的局面。

我在大學時有一位同學,他的父親就是因為替人作保而失去了他們家唯一的房子,不僅多年的友誼沒了,還連累到自己的家人。

這是華人文化中過於強調人際關係而忽略擬定界限的後遺症。

欲閱全文,請看拙作「有傷害沒傷痕」一書。(橄欖出版社)

問題思考

1.你是否曾跨越界限而導致跟人之間的關係遭到破壞?

2.你有界限這個觀念嗎?這一章有那些觀念引起了你的共鳴?

3.你會如何引用這個界限觀念?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