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一可以打發時間就是玩電腦、上網,最後孩子就患上了所謂「網路成癮病症」。
一個十歲不到的小女生,看到同學在更衣室換衣服,抱著一個開玩笑心態用手機拍下來並轉送給其他同學,結果一傳十、十傳百,照片就流傳到網路上,而根據美國保護兒童的律法,任何人的電腦和手機如果存有18歲以下的裸體照片,就算觸犯聯邦律法,下載和傳送照片也是一樣。這個傳送同學換衣服照片的小女生在不知情下犯法,最後被迫退學,其父母逼不得已雇請律師為女兒這個開玩笑行為作辯護。不過最不幸的應該是被人偷拍的當事人,她也成為無辜受害者,她壓根兒不知道自己的不雅照最終會落在何人手中,也不知道日後會造成何等大的傷害,有可能一輩子要背負這個莫名其妙的重擔。(摘自讀者文摘二○一○年十月)
你還記得沒數位相機、ipods、手機、電子遊戲機、高清電視、掌上電腦的年代,人是如何過活的?這些俗稱是電子媒體(electronic devices)都是近十幾年的東西,我們上一代的人都曾經走過沒有科技的生活,但你能夠想像現代人(尤其是所謂e世代的一族),手上如果沒有這等東西,他們可能認為人根本不能存活。有人曾經非正式的問過一群中學生,如果他們落荒在一個孤島上,而他們可以允許帶一樣東西,他們會選哪一樣東西?首選手機、然後是ipod、最後是電腦。講到麵包、乾糧?免提了!
不能否認電子媒體的確改變人類生活方式,但是這些高科技的媒體也造成現代年輕人許多負面的影響。
第一,電子媒體造成年輕人對它的依賴。就以手機為例,一個大學生這樣說,他從上大學後便對手機產生依賴,如果幾個小時沒接到電話或簡訊就會感到焦躁不安,心中懷疑自己手機的收訊出問題。學生上課、吃飯、逛街。聚會,隨時隨地都帶著手機,甚至課堂上也隨時能看到他們用手機發簡訊和瀏覽網頁,並且經常使用拍照、聽MP3、手機遊戲、閱讀電子書等附加功能。一個高二的學生說,從初三時擁有第一個手機以來,他已更換了五個手機。他說,「現在如果沒有手機,他會被同學排斥,而且與朋友聯繫也很困難。」
電子產品功能的日新月異,使得年輕一代對高科技產生依賴性,有學者已經提出警告,長時間對高科技過分依賴,會使人在面對面相交時產生膽怯和退縮心理等毛病,嚴重的就遠離群眾,把自己埋在電腦、網路的「洞穴」裡頭。
第二,高科技把人際關係變得疏遠。說來也是很諷刺,人透過臉書、電子郵件、推特(twitter)等,與遠在天邊的親朋好友維持關係,但往往跟隔壁的同事和鄰居的關係如同陌路人。在網路上看到一個人的部落格(blog),裡面提到他室友電腦壞掉,在等新電腦來臨前,好幾天兩個人下班之後有共進晚餐和面對面談話的時間,但一等到室友的電腦到了,兩個人又恢復「以前」的生活,室友在網路上的聊天室跟朋友聊天,部落格作者安靜聽他的ipod,玩他自己的電玩。這是一個典型生活在高科技的生活寫照。高科技把人拉得很近,透過網路讓地球兩端的人建立關係,尤如隔壁鄰居,但同住一起的室友可以變成兩個陌生人。更讓人感到遺憾的是,人花時間在網路上或手機上與人所建立的關係,往往只是一份逃離現實的虛擬關係,而這種關係其實沒有帶給當事人實際的好處,只會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不過話說回來,要孩子脫離電子媒體,不允許他們接觸這些高科技的東西,那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是活在一個高科技的文化裡頭,重點不是把這些電子媒體看作是洪水猛獸,乃是要知道怎樣過一個均衡的生活。一方面,父母要教導孩子如何抑制對日新月異產品無止境的欲求,同時也要明白這些高科技可能帶給孩子成長過程中許多負面的影響。爲了孩子最大的好處,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對這等高科技東西有所節制,不能任意讓科技商在孩子心理上作無忌憚的衝擊能事。父母對孩子在電子媒體上給予孩子合宜指引甚至嚴厲的約束,目的是要幫助他們在身心靈方面得以健康的成長。而且父母要知道,這方面的約束和管教並不是等孩子進入青少年才可以施行,那是在孩子年幼時候就應該開始實行,並對孩子作灌輸教育和擬定規矩。因為一旦孩子幼年沉迷在電視、電腦、電玩、手機等事情上,日後要處理就大費腦筋。
這一章是針對時下容易導致孩子沉迷的四種電子產品等媒體,那就是手機、電視、電玩、和網路,正如前面所講的,父母面對這些電子媒體對孩子的誘惑,絕不是削足適覆,禁止家裡接觸這些東西,而是教育孩子如何適當使用這些電子媒體,父母在家裡擬定使用這些高科技的規矩,一方面讓孩子恰當使用這些高科技東西,但同時不會讓孩子過於依賴和沉迷,最終是幫助孩子過一個均衡的生活。
手機
同一個時期,聽到兩個母親講到孩子使用手機的煩惱事。兩家的當事人都是女兒,一個女兒在短短兩個禮拜用手機收發簡訊三千通,另外一個家庭,女兒在一個月裡面收發短信五千通,都是月底收到電話公司寄來的帳單才如夢初醒。電話費用暴升只是一個簡單問題,最叫父母感到難以置信的是,孩子平均每天收發簡訊超過一百五十個,孩子還有時間讀書溫習功課嗎?「手機豈不是已經成為孩子的毒品嗎?」一個母親這樣問。
談到孩子跟手機,現代的父母可以說是既愛且恨。如果你在外頭遇到緊急事情,或在超市、商場跟孩子失散,一個手機在手就簡單方便了事。但是,如果你孩子整天在臥房用手機講個不停,連吃飯、睡覺都在電話上,而每個月收到電話公司帳單是天文數字,你身為父母的,巴不得用大錘把他們的手機打個粉碎。
孩子可能到了某一個年齡,看到同學朋友都有一隻手機,很自然也對父母作同樣的要求。很多時候,父母也覺得孩子有了手機,他們容易跟孩子聯絡,知道孩子的何去何從,因此,給孩子一隻手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很多父母是仍爲了應否給孩子一隻手機這事大傷腦筋。孩子上課不留心,在課堂上不停打簡訊給朋友,那怎麼辦?怎樣幫助他們自律?今天給了他一隻手機,隔天他不知道放在那裡?怎樣知道孩子已經夠成熟而能擁有他們個人手機?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用手機上網的安全問題,孩子是否會成為別人的網上獵物?怎樣阻止或者避免孩子使用手機涉獵色情網站?這些問題都是父母為孩子購買手機以前,都必須事先考慮的事情。身為父母的,對手機科技最好先有較多的認識,父母對這方面知道越多,越知道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安全,也能夠幫助孩子學會作一個負責任和自律的人,要記得,父母始終是孩子的最佳「擋火牆」。
一、父母事前須知
第一,父母要分清楚什麽是「需要」,什麽是「想要」。每一個小孩子都想要一個手機,但想要不等於那是他們的「需要」。爲什麽小孩子想要呢?因為讓他們看來很「酷」,尤其別人有,很自然他們也想擁有,但父母自己要想想看,孩子真的有這個需要嗎?在你沒有幫孩子買手機以前,幾個因素你是需要考慮的,你孩子通常是走路上學嗎?路上走路安全嗎?常有人欺負他?你需要常聯絡孩子嗎?如果孩子走路上學,路上沒有安全問題,你也常跟孩子在一起,那麼手機暫時沒這個必要。
第二,這個是否帶來家庭太多壓力和負擔。買一隻手機事小,每個月負擔費用並不是每一個家庭可能負擔得起,所以夫妻雙方必須考慮,這是否造成家裡額外支出,增加經濟負擔?
第三,父母需要衡量孩子是否到了一個成熟年齡,知道怎樣照顧和打理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如果他們尚在似懂非懂的階段,東西常常掉失,也許孩子擁有手機的時候尚未到。
二、與孩子約法三章
父母根據上面所講的,都認為可以為孩子預備一隻手機,首先考慮為孩子購買一個不能拍照也不能上網的「陽春手機」,等有需要時才買一部比較多功能的手機。有了手機之後,父母需要跟孩子約法三章,與孩子擬定手機規矩,這些規矩如下:
˙手機儘量不可外借。
˙絕對不可以跟手機(或網路上)認識的人外出見面。
˙學業為首,功課沒做好,學業明顯下降,手機充公。
˙限制手機使用時間。超標自行掏腰包。
˙遵守手機使用禮儀。不可一面聽音樂一面發短信;不可一面跟別人講話一面看短信;公眾場合關掉手機(教會、婚禮、課室、聚餐等場合)控制講電話聲量。
˙未經父母允許不准下載遊戲軟體、不准送發不雅或不合宜的簡訊等,這些行為會導致他們暫時不能使用手機。
˙必須遵守學校的使用手機規矩。
˙使用手機或打簡訊都有時間限制。(下面有提到)
˙手機要有網站過濾的安全限制。
˙不可用手機偷拍別人。
˙不可以用手機作考試作弊。(從網路下載答案,或者把考試答案打簡訊給同學。)
˙不可以用手機到色情網站。
˙如果孩子已經到了開車年齡,確定開車時候絕對不可收發簡訊。
˙儘量在非高峰時間使用手機。(一般高峰時間費用比較高)
不要對孩子受用手機的規矩看作可有可無,父母不妨把手機使用規矩寫在白紙黑字上,並且要求他們簽字,好表示你對這件事情是非常認真看待。當然,一旦父母擬定使用手機規則,你必須做跟進工作,查看孩子是否有遵守規則,如果沒有遵守,父母需要遞奪孩子使用手機特權。
欲閱全文,請看拙作「教養兒女GPS」一書。(橄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