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不用自憐

  The Hiding Place一書作者名叫 Corrie Ten Boom,書中提到她年輕時跟一位青年人談戀愛,儘管Corrie全心全意愛對方,但對方最後選擇跟她分手,並且跟她其中一個好朋友結婚。相信每個人都能夠體會Corrie那時候的心情,被愛人拋棄,對方還愛上自己的好朋友,她實在感到心痛欲絕。回到家中,她父親好言相勸,他這樣說:Corrie,你現在失戀,面對這種情況,你有兩個選擇,一是心存怨恨, 讓內心的苦毒慢慢蠶食你;或你把你的愛轉向和澆灌那些有需要的人。你可以過一個充滿愛的生活,把你的愛帶到最需要愛的地方。Corrie最後選擇後者,當德國納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屠殺猶太人的時候,Corrie跟她的家人冒險在家裡地下室收藏上百的猶太人。   爲什麽有人覺得自己可憐?因為他們常把眼目放在自己的需要,但聖經卻教導我們看顧有需要的人。所以不妨睜開眼睛,看看周圍的人事物,有很多人等著我們去關懷,等著我們向他們傳福音。當我們看到外面需要那麼大,需要幫助的人那麼多,我們絕對不會自憐自哀,因為我們可以把愛和關懷帶到有需要的人身邊。   很多方法可以幫助信徒的自憐,信徒可以成為別人的幫助,寫信給海外的宣教士,邀請朋友到家裡共進晚餐,到醫院探訪患病肢體,到老人院關懷孤苦伶仃的長者,參加教會關懷活動。這些都是不費一分一毫的工作,但意義卻是非常重大,也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一方面把愛帶到人群當中,一方面除去內心的孤獨感。如果經濟能力尚可,可以為有需要的人弄一些飯食,接送那些行動不方便的人,寫問候卡給有需要的肢體,送一些簡單禮物(鮮花、餅乾等)給有需要的人,為新移民作義工工作,偶然作一些不用回報的善事。   重點是什麽?不要向神抱怨說自己多可憐,埋怨說自己很孤單,倒不如對神說,我怎樣可以成為別人的祝福,怎樣把神的愛和關懷帶到有需要的人哪裡?多想到別人的需要,少想到自己的可憐,你就不會感到孤單。

86)平信徒與神職人員

  所以我們看到,神的呼召不是光給神職人員這方面的職業,神的呼召是給每一個正當的行業。無論神呼召一個信徒作神職人員的事奉,或作平信徒的工作,基本上是沒有差別,工作性質不同,但目標、目的、方向都是一樣,神職人員不用看自己高人一等,平信徒也無須輕看自己所做的。對基督徒來說,無論是開企業當雇主的,或幫老闆打工的雇員,他們的工作環境和崗位就是事奉工場,也是為神作見證的平臺。作企業或做生意的,可以儘量以合法方法為公司賺取利潤,提供員工的福利,讓工人毫無生活的掛慮,另一方面,公司決策者也可以在這個行業上發揮他們最大的影響力,造福社會,造福人群,為神做美好的見證。美國快餐店Chick-fil-a企業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這家企業總裁是基督徒,做生意的宗旨就是以聖經為本,員工福利優厚,禮拜天例牌休假,讓員工有時間休息,到教會敬拜神,和家人享天倫之樂。員工每個人都有受訓的機會,升遷是按工人靈性、能力、和品格作決定。經常透過各種渠道回饋社會,支助有需要的社團或群體,因著他們的各種善行,神的名字得到高舉,神國可以擴充。   一個企業可以為主發揮正面影響力量,個別基督徒同樣在他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主作美好的見證,神期盼信徒在自己的工場發揮光和鹽的功能,無論工作態度、個人行為操守、待人處世之道,他們都可以在他工作周圍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能力。   那麼教會牧師傳道人怎樣跟平信徒來分擔神的工作?我們可以把那些在企業作生意的或個人在工場工作的基督徒,看作是被指派作為神國度第一線戰士,他們是神國度的精兵,蒙受呼召在個別職場上發揮光和鹽的作用,至於另一批蒙受呼召在教會服事的神職人員,他們神國軍隊的後勤部隊,他們的責任是幫助、餵養、支持、照顧在第一線打仗的基督徒,讓他們服事更有力量和持久。這樣看來,後勤部隊的傳道人比較厲害?還是第一線的戰士最重要?其實兩者都不能缺乏,沒有後勤部隊,第一線戰士無法長期打仗,沒有第一線戰士,後勤部隊無法有效擴展神的國度,兩者都很重要,所以不要把工作劃分不同的階級,認為後方做補給的會得更多的獎賞,前線打仗的賞賜比較少,這絕對不是聖經的教導。信徒不管是神呼召在第一前線,或後勤補給,都一樣有價值,重點是必須知道神呼召他們做什麽工作,並且在那崗位上忠心服事神,讓人看到基督徒所擁有的馨香之氣,別人因他們見證而歸向神。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85)神的蒙召

  不少基督徒認為牧師傳道人的工作是神特別蒙召,所以以為神職人員身份地位高人一等,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神職人員的工作需要神蒙召,難道平信徒的工作不需要神蒙召嗎?從林書豪和Tim Tebow這兩個年輕基督徒身上,我們就能夠找到答案,神沒有呼召他們作傳道人(至少目前沒有),但神卻把他們放在一個特別的平臺,做神要他們做的工作。所以我們看到,信徒蒙神呼召就不一定停留在與教會有關的工作,對基督徒來說,如果我們知道這是神指派我們要做的工作,管它是教會的傳道人,球場上的職業球員,或快餐店的服務員,這些工作在神眼中都是神聖,沒有分優等或次等的工作,因為這都是神蒙召的工作。   其實這個理念隨時在舊約找到明證。神揀選利未人作祭司,神也從各支派選出合宜的雕匠、石匠、藝術家、木匠、金銀銅器巧匠等做會幕和宮殿的工作,神呼召不同行業的工人到會幕或宮殿作神家的工作,這些工人不是在那一刻才懂得作這些雕刻、製造器皿的事,神其實很早就「呼召」他們,賜他們智慧能力,在不同地方操練學習,時候到了,就吩咐這些工人到會幕或其他不同地方來服事神。這樣看來,難道這些工人的重要性低於會幕裏面的祭司嗎?絕對不是,無論祭司所做的工作,或器匠的工作,如果都是神呼召的,這都是有意義、有價值。神呼召祭司作會幕的工作,同樣神也呼召建築師、藝術家、金銀銅器匠等做神的工作。   從舊約回到我們新約時代,如果今天神職人員的工作(宣教士或傳道人)需要蒙神呼召,那麼平信徒所做一般工作其實也需要蒙神呼召。一個渴望得神祝福的基督徒,無論是在選擇工作,進入哪一個行業,在哪一家公司上班,他應該認真尋求神的心意。每個信徒都是神所創,祂也賜每個人不同天賦和才幹,我們生長在不同環境,受教育的機會有異,每天接觸的人也不一樣,神都可以透過我們周圍環境,要我們為祂作見證,在世人面前榮耀祂的名。對信徒來說,每一個職場都可以用來服事神的機會,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與神一同配搭,認真尋求神在我們身上的心意,回應神的呼召,做神要我們做的工作,去神要我們去的地方。   怎樣知道神要我們做什麽工作?很簡單,看看那些為神製造金銀銅器皿的工人、雕刻師、藝術師,神呼召他們,就賜他們在這方面特殊技能,因此他們在自己的工作上得心應手;同樣的,如果神呼召我們做某一類的專業,祂也會賜下智慧和能力,讓我們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上應付自如,這些工作不見得帶來榮華富貴,但卻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我們內心的平安和喜樂就印證這個專業是神呼召我們來服事祂,而職場正是神要我們服事的崗位。倒過來,如果我們不是按神心意作工,眼目放在功名利祿而不是神的心意上,也許我們可以得到地上短暫的滿足感,但內心卻沒有喜樂和平安,上班尤如背負重擔,工作不但沒有果效,工作也會帶來苦惱,原因是我們沒有按神心意作是你要我們做的事情,我們失去神的祝福。因此無論在一家飛機公司作工程師,或在一個教會當傳道人,道理都是一樣,信徒必須要走在神的旨意裏面,他才能夠真正蒙受神的眷顧和祝福,他才能在工作神享受平安、喜樂、和滿足。   認識一位基督徒,30歲神學院畢業就被按立成為牧師,他本身卻沒有牧會的恩賜,年齡過輕而且人生經歷也不足,無論講臺、主日學、輔導各方面,他都無法滿足弟兄姐妹靈裏面的需要,教會只有司琴缺席才讓他客串彈鋼琴,牧養教會前後五年,教會人數來來去去只有四五十人,他自己感到氣餒,弟兄姐妹對他也感到無可奈何。他私下曾經說,當初走傳道人的道路,以為那是最容易得到人尊重的捷徑,可惜適得其反,他最終發現,因為他服事缺乏果效,反而成為別人的笑柄。   一位神學院畢業的牧師曾經這樣說,過去跟他一起念神學院的同學,95%以上都患有嚴重的自卑感和自大狂,他們所以要去念神學,乃是因為他們認為那是一條很快受到人家尊重的路。(劉志雄,不一樣的人生,P31)。達拉斯神學院院長也曾經這樣說過,神學院畢業的學生,能夠獨當一面牧養教會的,不超過15%。   正如我前面講過,對信徒來說,每一個行業都需要神的呼召,不管是工程師、醫生、清道夫、侍應生、或牧師傳道人,如果不是神的呼召,抱著錯誤心態和動機進入服事工場,最終不但自己受到虧損,在服事上看不到果效,也很容易成為別人的笑談。得不到神的尊重是小事,天國永恆國度失去神的賞賜這才划不來。有人抱著虛榮心進入職場,有人是爲了賺更多的錢,信徒不管是為名、為利、為地位來決定職業和工作地方,這鐵定失去神的祝福,因為這不是神要我們做的事情。倒過來,信徒隨著神的心意,做神要我們做的事情,我們會受到神大大的祝福。想想看這位年輕牧師,如果他不是走傳道人這條道路,乃是按照神的意思當一位工程師或醫生,他在神所指派的工作崗位上向人傳講福音,在同事朋友面前有美好的見證,在教會作有效的服事,把孩子培育成為天國精英,相信他更蒙受神的接納,他在地上蒙受神的祝福,天國的賞賜也是大的,因為他忠心完成神給他的託付。 (再續)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84)林書豪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句話可以用來形容最近一炮而紅的NBA球員林書豪最貼切不過。他出生一個虔誠基督徒世家,一家人熱愛籃球,父母來自台灣。林書豪哈佛大學畢業,為高中學校拿過總冠軍,也代表哈佛大學出賽,曾經拿過地區籃球MVP最有價值球員。儘管讀書出色,但籃球始終是他的最愛,更希望自己能夠在美國的職業籃球隊NBA有所作為。但是他所相信的上帝,用了兩年時間磨練他對神的信心、他的耐性、和品格,首先大學畢業沒有被NBA任何一個籃球隊看上,那是出乎他們家人意料之外,最後NBA的勇士隊跟他簽約,但他正式上陣的時間幾乎等於0,整天坐冷板凳,他常常禱告問神:這是你在我身上的計劃嗎?上帝沒有回答他的問題。沒想到一年後,情況變得更糟糕,勇士隊跟他解約。當記者問到他當時的感覺,是否想過放棄?他說,那一刻他知道被勇士隊解雇時,心情極其低落,就私下跑去讀經禱告,求神賜他能力和啟示。靠著這份信仰的力量,他不放棄,并以信心仰望神,繼續留在這個職業籃球圈子。雖然接下來休士頓的火箭隊看上他,但神在他身上的磨練尚未停止,他呆在休士頓不到兩個禮拜,又像足球一樣被踢走,剛好紐約尼克隊缺人,他無可奈何跑到紐約,但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教練認為他不夠看,居然送他到小聯盟去「琢磨」,這個磨練應該是神的心意,是信心的磨練,也是品格的磨練。難得的是,他順服上帝的帶領,不離不棄,緊緊抓住神。最後他信心期中考試通過了,教練把他召回去,而神的時間也來得何時,紐約尼克隊兩個主將缺席,一個受傷,一個家人去世,尼克隊教練在無人可用的情況,只好把林書豪推出去,這情況如同去年Tim Tebow類似,在人看來是巧合,但信徒知道這是神巧妙的安排。當神的時間到,天時地利人和全放在一起,神的祝福傾倒在林書豪身上,一場球賽,讓所有球迷和籃球評論家耳目一新。開始以為他只是曇花一現,但是往後好幾場球賽,都證明他實力非凡,奠定了他在紐約尼克隊主將地位。現在勇士隊和火箭隊的經理要面對球評家的質問,爲什麽當初走了眼?   Tim Tebow和林書豪的故事,給了信徒很大鼓舞作用。林書豪曾經說過,如果在NBA無法待下去,他準備當一個傳道人一生服事神,可見他跟神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當面對挫折,而事業也看不到一絲成功時,他經常仰望神。Tebow更不用說,從高中到大學到職業足球,他無時無刻都想到如何為神作見證,到一個程度,傳媒都受不了他那種傳講神道的方式。這兩個基督徒都很年輕,但待人處世卻是帶著基督馨香之氣,無論傳媒和球迷隨時都可以在他們身上看到謙卑有禮、樂善好施的良好品格,而不管在球場上或私下交往,球隊教練和隊友都紛紛稱讚他們的品格和與人接物的態度。難得的事,他們儘管熱愛自己喜愛的運動,但兩個人卻把球壇當作傳福音的平臺,隨時隨地向世人傳講天國的福音,做到了基督徒應有的本分,這正是我們信徒學習的榜樣。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83) 慾望無止境

美式足球第46屆超碗杯Superbowl終於曲終人散,不知道幾家歡樂幾家愁,贏球的紐約巨人隊被高舉到天上,它的粉絲也找到機會大事慶祝;而輸球的New England愛國隊如同落水狗,變得狼狽和尷尬,而它的球迷更是感到垂頭喪氣。那些在賭場有分參與金錢賭博的,有人多了一份橫財,但有人卻輸得清光。   據說當天New England輸了之後,當每個球員換好衣服,在記者招待會接受訪問的時候,球隊的四分衛Tom Brady,球衣仍然在身,獨自一人坐在更衣室的板凳上,眼睛看著地板發呆。顯然,他無法接受自己球隊被打敗這件事情。四年前同樣的事情發生,也是輸給同一球隊,不是他表現不好,但兩次都是輸給對方,而且對方是underdog,自己球隊才是大熱門。   兩個月前,New England在常季球賽痛宰Denver Broncos,愛國隊一度落後12分,Tom Brandy幾個動作,把球傳到隊友身上,很快把分數追上,最後大勝對方。事後記者問他,當他球隊落後12分,他是否感到緊張擔心?Tom Brady老氣橫秋回答說,他是看過世面的大將,落後十幾分算不了什麽,而他的確用行動來證明他的自信。但他這次球隊在重要的比賽上被對方打敗,隊友很快接受輸球這件事情,唯獨他仍然耿耿於懷,輸贏對他來說原來是那麼重要,「看過大場面」看來只是說說而已。   翻開過去十年歷史,Tom Brady帶領New England先後贏過三次總冠軍,連今年算起來,球隊輸了兩次,但你可知道,在NFL檔案中,許多球隊從來沒有機會打入superbowl決賽,枉說拿冠軍。當然,不管什麽比賽,每個球隊都希望能夠贏球,但是萬一被對方打敗,也必須拿起勇氣接受輸球這事實。往更深一層想,球賽結束之後三個月,不知道還有多少人還記得誰輸誰贏;再過幾年,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那一球隊贏了第46屆超碗杯冠軍?   還有一點,Tom Brady已經贏過三次,也曾經成為最有價值的球員,居然對輸贏還那麼在乎?這讓我想到,人的慾望實在是無止境。譬如說,每一個人都渴望擁有更多的金錢,等他有機會賺到一百萬,他內心渴望就是兩百萬,等他擁有兩百萬,他就更想多一點。記者曾經訪問擁有上億家財的美國大富豪Rockerfeller,你需要多少錢財覺得滿足?他的回答是:只要多一點。這正是反映人的貪欲。   另外一個四分衛Tim Tebow,以前我也提過他,同樣打球,他在球場全力以赴,球賽結束,他接受記者訪問之後,就跑去探望他所招待的特殊貴賓。原來他每次作賽,總會招待一個家庭,這個家庭當中有一成員患上重病或殘障,兩天的吃、住、交通費用全由他負責。球賽結束,別人忙著接受訪問,他卻與有殘障的家庭閒話家常,把安慰和關懷帶給這些有需要的家庭。他曾經對記者講過,一場球賽只是生命的一部份,他會在球場上全力以赴,但球賽結束,他不會在放在心中。跟Tebow比起來,Tom Brady是球場上的大阿哥,是一個巨人,但心智上,他可能只是一個侏儒。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