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因為計較的少

快樂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因為計較的少 曾在報上看過一位丘老師說,他對機械操作十分笨拙,也不懂電腦;50 歲那年,學校大力推行行政電腦化,學生的測驗成績、個人資料都必須輸入電腦存檔…… 一向是「電腦白癡」的丘老師年紀大了,心中充滿壓力與焦慮,也對學生們承認「他與電腦合不來」!學生們見老師如此苦惱,就安慰老師,他們會找「電腦高手」的學生來幫忙輸入成績。下課後,回辦公室,一女孩害羞地走到丘老師旁邊說,她很想幫忙老師把學生成績輸入電腦。 「妳的電腦輸入很棒嗎?」丘老師問。 「不,我很笨,我不是電腦高手,我的輸入速度很慢,常被同學嘲笑!」這女孩紅著臉說:「老師,我家裡很窮,買不起電腦來練習,所以如果老師不嫌棄,願意讓我輸入成績,或許時間會拖得比較長,但對我來說,會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機會!」 丘老師一聽,愣了一下──沒有「電腦高手」來幫忙,卻來了一個自稱是「電腦笨手」的女孩……可是,要說「不」嗎?丘老師看著她殷切渴望、虛心熱誠的眼睛,想了3秒鐘,改變心意,點點了頭。 第二天開始,這「電腦笨手」每天放學後,就到丘老師辦公室,仔細地按照成績分數,一一輸入電腦;她,動作慢,但心情愉快,滿臉喜悅! 丘老師不懂電腦,但他估計,這女孩的打字速度,大概比別人多花三倍的時間吧!一連工作三天,終於聽到那女孩興高采烈地說:「老師,都做好了!」女孩高興地將一份列印好的各班成績表,用雙手恭敬地交給老師! 丘老師被這女孩「勇氣、主動、認真」的精神所感動,真的,這種學生愈來愈少了!或許,現在有許多「電腦高手」的學生,他們很聰明、電腦很棒,但幫老師做事必須「計較工讀金」,以鐘點計費,工作量還不能太多呢! 俗語說:「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的確,「計較的少」比「擁有的多」更快樂;人,不能被「功利」蒙蔽了眼。 多年前,我曾對一女學生說:「今天晚上有一場不錯的演講,妳要不要去聽?如果妳願意的話,妳一邊聽、一邊努力做筆記,而且,妳『今天晚上』要立刻把演講的重點,寫成一篇特稿,全部用電腦打出來,明天早上拿來給我,我幫妳批改!但是,這沒有工讀金,這是為妳自己而做,妳可能不能睡覺、要漏夜做好,妳願不願意?」她,想了想,說「好」! 隔天一早,她紅著眼睛、沒睡覺,將已打好字的演講重點新聞稿交給我。真的,我深受感動,也相信,她將是個經得起挑戰的學生。果然,她在即將畢業前,就獲得一份很不錯的傳播媒體工作。 達文西說:「如果,今天我很努力地學習、過得很充實,則我晚上將睡得很安穩;如果,我一生都很努力、充實地過活,則我將能安穩地長眠。」 是的,我們要「努力地過每一天」,而且告訴自己: 「或許我笨拙,但沒關係,我寧願走得比別人慢,也不願跟著別人盲目地趕路!」 失敗是暫時的繞道,不是死胡同! 失意人,看背影就可以知道;得意人,聽腳步聲就可以知道! 然而,「得意時,不可說驕傲話;失意時,不可做激憤語!」

肥皂水哲學

  約翰·卡爾文·柯立芝1923年當選過美國總統,他發現自己的女秘書人長得非常漂亮,但工作卻經常出現差錯。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見秘書走進辦公室,便對她說:“今天你穿的這身衣服真漂亮,正適合你這樣年輕漂亮的小姐。”秘書受寵若驚,柯立芝接著說:“但也不要驕傲,我相信你的公文處理也能和你一樣漂亮的。” 果然從那天起,女秘書在公文上很少出錯了。一位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好奇地問柯立芝:“這個方法很妙,你是怎樣想出來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說:“這很簡單,你看見理髮師給人刮鬍子吧?他要先給人塗肥皂水,爲什麽呀,就是爲了刮起來使人不痛。” 戴爾·卡耐基也懂得用塗“肥皂水”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有一次,戴爾·卡耐基在紐約租下一家飯店的大廳,準備在這裏搞一次爲期一個月的短期培訓。就在他把所有的票都印好送出,所有的通知都發下去的時候,他接到了飯店的通知,那就是必須付出比平常多3倍的價錢。卡耐基自然不願付增加的費用,兩天後,他直接去見飯店的經理。 “接到你的來信,我感到十分震驚,”他說道,“但我不責怪你們,換了我,或許也會這樣做。你是經理,當然要爲飯店著想,如果不這樣做,你或許會被開除。現在讓我們寫下這件事對你們的利與弊。”戴爾·卡耐基在一張紙上,畫出兩欄,一欄寫上“利”,一欄寫上“弊”。在“利”的下面這樣寫:1、大廳可以空下來或作他用。 2、可租給人跳舞或開會,收入會比租給我作培訓用的收入高。 3、而且我佔用了一個月,你們可能會失去更大的生意。 在“弊”的下面卡耐基寫道: 1、我付不起你們的費用,會另選地址,你們將會失掉這份收入。 2、我的培訓會吸引很多受過教育的文化人,你們將會失去極好的廣告機會。 3、而你們每次花1萬元錢在報紙上做廣告,也不一定會有這麽多人來參觀。” 這對於你們來說不是很值得嗎?請你們仔細考慮一下,儘快通知我。”說完,戴爾·卡耐基把紙條留給經理就走了。第二天,戴爾·卡耐基便收到回信,租金只漲50%,而不是原來的3倍了。 世上的人千姿百態,世上的事形形色色,一個人要想永遠不與人發生衝突是不可能的。對待衝突,不同的人做法完全不同。有人喜歡妥協退讓,不管自己的想法對不對,一律服從別人的意志,這種人沒有個性,很難在事業上獲得成功;有人寧折不彎,自己想說什麽就說什麽,想做什麽就做什麽,其結果是與人鬥得兩敗俱傷。還有一種人像卡耐基和柯立芝一樣崇尚“肥皂水”哲學,懂得以退爲進,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卻似乎事事處處爲你著想,讓你在一種溫情脈脈的情緒中接受他的見解,實現與他的某種妥協,這是聰明人,他們是最可能成就大事業的一群。 以退爲進必須知己知彼。人與人的利益在許多時候是相互抵觸的,我們要讓別人與自己合作,一個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點,換句話說就是:必要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妥協。正因爲如此,我們對自己和對方都應該有充分的瞭解。只有知己,我們才能弄清楚自己應該堅守住什麽樣的底線;只有知彼,我們才知道自己應該退讓到什麽程度。處理好了這兩點,我們就可以所向無敵。 世界上最鋒利的武器其實並不是刀槍,而是別人從心靈深處對你的認同。從這個意義上說,給自己對別人的不滿塗上肥皂水,實際上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尋求對方對你的認同,尋求事業發展的最佳土壤。

給小孩一個正確的觀念

  因假日的關係, 上了公車見座位幾乎已客滿,突然發現還有個博愛座,不管了,先坐下如須讓位再說!當車子靠站再啟動後,看到前面有位身懷六甲的婦人,手裡還牽個三四歲的小女孩,我趕緊起身讓座,那婦人連連道謝後入座。 一路上, 小女孩一直望著我,當時我還以為是我長得白白胖胖,看起來還滿古錐」,這小女孩一定是想跟我玩。 我正得意地猛對她點頭時,小女孩突然問她媽媽:「媽媽!為什麼這個阿姨長得好胖喔﹖跟嘟嘟一樣!」 天啊!我當時愣住了, 同時也發現不知有幾十對眼睛看著我,真恨不得能挖個洞鑽下去。結果小女孩的媽媽,給了一佪我出乎意料的回答 —- 她對孩子說:「妹妹, 妳喜不喜歡花﹖」 小女孩開心地回答:「很喜歡啊!」 那妳能不能告訴媽媽,花有幾種顏色﹖」 只見小女孩連忙將手指頭伸出來, 算給她媽媽聽:「花有白色的,還有黃色、紅色、粉紅色…. 」 婦人又問:「那妳喜歡大朵的,還是小朵的﹖」 小女孩回答「都喜歡」。 婦女接著對她女兒說:「人也是一樣啊!有胖胖的,有瘦瘦的,只要是好人,妳是不是也和媽媽一樣都喜歡﹖」 小女孩天真無邪地望著我, 然後對我說:「阿姨,妳是好人,我喜歡妳。」 內心真有波濤洶湧的感動, 這位孩子的媽不但替我解了圍,也給小女孩一個正確的觀念。 不久,婦人帶著她的小孩起身下車了,我沒來得及說謝謝,但我心中將永遠無法忘懷,這位有智慧的媽媽對她小孩說的那段話。

柔和的舌頭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 A word aptly spoken is like apples of gold in settings of silver.     有一次我去拜訪一位高中同學鮑伯,他那天要將貨品送到位在達拉斯貿易中心的客戶那兒。那時正好風雨交加。客戶曾告訴鮑伯,可以把車停在大樓的後面卸貨,所以我們就將車停在劃黃線的卸貨區。     此時,一個大樓警衛衝過來大吼說:「喂!你們不准停在這裡!」     我立刻反駁,我們已經報備過,也得到主管人員海根斯小姐(可能是那位警衛的上司)的允許。我很不願意在這種天氣中把車停在半英哩外,再辛苦地運送這堆貨品。     然而,鮑伯的反應正解釋了他為何能在高中時代獲得最佳服務獎的榮譽。他立刻放下手中的貨物,以非常誠懇的口氣對那位警衛解釋說:「海根斯小姐告訴我說,如果我只需要暫停幾分鐘的話,就可以利用這裡卸貨。不過,也可能是我自已搞錯了,畢竟這裡是你管理的。那麼請你告訴我該怎麼辦,我就照著做好了。」他注視著那名警衛的雙眼,微笑著等他回應。     我從來沒有過一個態度強硬的人軟化得這麼快,那位警衛竟然說:「嗯……我想 ……如果你只停幾分鐘而已的話,應該是沒什麼關係的。好吧!那我幫你看著車子好了,以免被別人開罰單。你儘管去忙吧!」     鮑伯非常感激地道謝,我們也因此能輕鬆愉快地把事辦好,一滴雨都沒沾到。而且我們離開時,那名警衛竟然還熱心地搬開一些路障,讓我們利用特別出口開出去呢!     恆常忍耐可以勸動君王;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

我以為

我以為 ~~ 是溝通的攔路虎   我們總以為有耳朵可聽、眼睛可看就可以溝通了,事實上,溝通(Communication)是人際中最困難的部分。溝通(Communication)在拉丁文中原涵「共享」(Share)之義,故若彼此無法同享,就不是溝通的真諦。 「溝通」並非僅是你說清你的觀點、我言明我的觀點而已,必須是雙方觀點能夠有所交集且達到共識,否則根本稱不上是溝通。然而我們總是用「我以為(Assume)……」來先行假設,以為對方已經知道自己的意見,以為自己不必說明原委,反正你「應該」已經知道的念頭,是造成誤解(Misunderstanding) 的最大原因,這也是溝通最大的困難點。 這是一對結褵五十年的美國夫妻所發生的故事。 在美國每一對夫妻結婚就有一對多夫妻離婚的今天,能夠攜手共度五十年是相當值得稱羡的事情。因此在金婚紀念日當天,州長、參議員紛紛前往慶祝會,為這對長壽又恩愛的夫妻祝福。當天晚上,這對夫妻一如平日的睡前習慣,吃烤麵包、喝奶茶,當先生如往昔般將最外兩側的兩片烤麵包皮拿給太太,太太卻哭了起來,不明究理的先生問起原由,太太哭著說:「居然在這樣值得紀念的日子,你仍將最外側、最壞的兩片麵包皮給我。」原來太太認為那是最差的部分,殊不知先生卻認為那是最可口的部分,自己捨不得吃,把僅有的兩片留給太太。然而由於欠缺溝通,五十年後才明瞭一切。這樣的事常常發生。如果當年先生懂得問,或者太太懂得說,這樣的心事就不會藏了五十年。 職場上性騷擾有時也是這樣發生的,根據台灣TVBS週刊的調查,將近84.9%的女性工作者都認為自己曾遭受語言上的性騷擾,其實如果覺得別人的言語,令自己不舒服,一定要提出自己不悅的感受,請對方停止這些不適當的言語,若對方仍我行我素,這才是所謂的語言性騷擾。但很多人往往沉默以對,甚至假意附和,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語言性騷擾的問題多是這麼來的。所以若自覺受到騷擾,一定要勇於溝通。 我在加拿大任職時,旗下員工來自世界各地,多種文化(Multi-culture)薈萃,宛如聯合國,因此難免有些私人忌諱會因缺少事前溝通而出問題。例如,以豬為造型的存錢筒在我們眼中再平常也不過,但若在回教徒面前拿出來展示,會被認為是對回教徒的侮辱,或許你不認為這有多嚴重,但同樣的事對不同的人意義也不同,這些都必須透過溝通才能有所認知。 台灣現在已經走入國際化,與大陸的往來亦更加頻繁,我們需要品質更好的溝通。故建立一個「開放的組織文化」,讓「我以為……」的誤解自動消失,讓良善的互動式溝通自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