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

話說許多年前,有一群非洲的考察團,在聯合國資助下 ,到美國來遊學一個月。就如 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果然到處是目不暇給,美不勝收。

旅館裡的廁所貼的是亮潔的瓷磚;都市中到處是可供憩息的公園碧茵;許多餐廳都 供應吃飽為止的午餐;居民家有數車;屋內有冷暖氣;小孩子上課有校車接送;高 速公路夜間行車可見夜光反射之車道;老年人國家給養老金;窮人每月可得政府資 助的生活費;旅行不需路票;出門不帶身份證;一張簽帳卡寫上名字就可以全國通 吃;下雪有車鏟馬路;生病有救護車送往醫院,果然是人間天堂。

這考察團回國曾詳細報告所學心得給該國一年一度的鄉長大會。過了幾年,在該國 民間流行這樣的傳說:美國的月亮比我們的圓;北美的水比我們的甜;他們喜歡住 在貼瓷磚的廁所兼作臥室;那裡的餐廳供應隨你吃飽的免費午餐;高速公路的路基 裝設有晚上會發亮的電燈炮;只要去向國家登記,申請到一張塑膠卡,就可以到處 購物不需付錢。這些都比我們非洲強,只有一點比我們差,他們用車子載送孩童, 強迫小孩上學,可惜他們沒有不上學的自由。

在迷信與信仰之間,只有一道細微的分界線,在嚴謹的事實與誇大的解釋之間僅一 線之隔,只需要一點想像力和放鬆的舌頭,就可以跨越。

從生命中的枯井中脫困

有一天某個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裡,農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裡痛苦地哀嚎著。最後,這位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年紀大了,不值得大費周章去把牠救出來,不過無論如何,這口井還是得填起來。於是農夫便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井中的驢子埋了,以免除牠的痛苦。

農夫的鄰居們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剷進枯井中。當這頭驢子瞭解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得很悽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之後這頭驢子就安靜下來了。農夫好奇地探頭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當剷進井裡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的反應令人稱奇──牠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後站到剷進的泥土堆上面!

就這樣,驢子將大家剷倒在牠身上的泥土全數抖落在井底,然後再站上去。很快地,這隻驢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後在眾人驚訝的表情中快步地跑開了!

就如驢子的情況,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裡,會被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秘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後站到上面去!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種種困難挫折就是加諸在我們身上的「泥沙」;然而,換個角度看,它們也是一塊塊的墊腳石,只要我們鍥而不捨地將它們抖落掉,然後站上去,那麼即使是掉落到最深的井,我們也能安然地脫困。

本來看似要活埋驢子的舉動,由於驢子處理厄境的態度不同,實際上卻幫助了牠,這也是改變命運的要素之一。如果我們以肯定、沉著穩重的態度面對困境,助力往往就潛藏在困境中。

一切都決定於我們自己,學習放下一切得失,勇往直前邁向理想。我們應該不斷地建立信心、希望和無條件的愛,這些都是幫助我們從生命中的枯井脫困並找到自己的工具。

包容逆境

一個日本女孩子,在她離家前,她母親鄭重的把她叫到一旁,給她這顆珍珠,告訴她說:「當女工把沙子放進蚌的殼內時,蚌覺得非常的不舒服,但是又無
力把沙子吐出去,所以蚌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抱怨,讓自己的日子很不
好過,另一個是想辦法把這粒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處。於是蚌
開始把它的精力營養分一部分去把沙子包起來。

當沙子裹上蚌的外衣時,蚌就覺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再是異物了
。沙子裹上的蚌成分越多,蚌越把它當作自己,就越能心平氣和地和沙
子相處。」

蚌並沒有大腦,它是無脊椎動物,在演化的層次上很低,但是連一
個沒有大腦的低等動物都知道要想辦法去適應一個自己無法改變的環境
,把一個令自己不愉快的異己, 轉變為可以忍受的自己的一部分, 人
的智慧怎麼會連蚌都不如呢?

珍珠的故事我聽過很多,但是很少是從蚌的觀點來看逆境的。人生
總有很多不如意的事,如何包容它,把它同化,納入自己體系,使自己
日子可以過下去,恐怕是現代人 最需要學的一件事。

尼布爾(Reinhold Neibu hr)有一句有名的祈禱詞說:「上帝,請
賜給我們胸襟和雅量,讓我們平心靜氣地去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請賜
給我們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請賜給我們智慧,去區分什麼是
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

我們憑什麼一有挫折便怨天尤人,跟自己過不去呢?打牌時,拿到
什麼牌不重要, 如何把手中的牌打好才是最重要的。凡事固然要講
求操之在己,但是在沒有主控權的事上,是否也應該學習蚌,使自己
的日子好過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