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苦

苦難與上帝 (朱世平牧師) From http://www.geocities.com/churchhelp/QuestforTruth.htm 天災人禍、疾病殘障帶給人世間很多的痛苦。人面對苦難的時候,便會向人生發出質問:人生為何是苦的?苦的人生為何仍要活下去?苦難究竟有什麼意義?有人認為苦是人對物質和感情世界的追逐和迷執所引致的,所以去除慾念就能從苦中被釋放出來;這未嚐不是人生的智慧。但對一個生活在腐敗政府下、身患痢疾的非洲飢民來說,他的痛苦是因為他執著公義、健康和生存嗎? 有人看苦難的存在,就正是否定了全善全能的上帝的存在。全能的上帝見無辜者受苦、不義者囂張,卻袖手旁觀,就不是一個全善的上帝;全善的上帝眼見不公不幸而束手無策,就是個無能的上帝。這種對苦難和上帝之間的關係普遍的誤解,問題出於觀察者看不見神在此時此地的干預行動,就當作神完全沒有行動,因此就懷疑神的良善和能力,這個結論不能成立,只顯出觀察者未能觀察到超越的上帝全盤的行動。就如小孩子早上看不到父親按小孩要求把零用錢放在桌上,就結論父親不愛他,也同時是個窮光蛋! 而且這個苦難和上帝對立的看法不自覺地假設了這個世界和人本質上是完美的,若世界和人本身是永遠完美的,苦難在人生中出現當然要歸咎於那個上帝管理不善了:若上帝管理好一點,世界和我的人生便繼續沒有痛苦了。但事實上人和世界都不是完美的,並且人是人間的苦難中第一要因,因為人要成就自己的自私和自大的時候,就不適犧牲別人,做出各種的欺騙、偷竊、歧視、殘暴、迫害。所以人若要行惡,人為的苦難是必然的,並不是因為神的創造和管理。 但有人說:“全能的上帝若創造不會犯罪的人,天下就太平了!”抱這樣的埋怨的人,漠視了人的尊貴,甘願把人的尊嚴和自由,換取無意義的太平。就像一個小孩子對媽媽說“讀書辛苦、吃飯煩惱、做人又難,我寧可做塊石頭:不吃不做不想!” 又有人說“全能上帝為何不立刻處置作惡的人、保護無辜的人,這就可免苦難”這說法假設人可以黑白二分:惡人和無辜者;但只要對人性有略深的反省,便曉得人不能如此分類,每個人雖有行善、卻都在行惡,如此上帝要審判惡人,就應審判全人類了。這結論與聖經所記不謀而合,問題只在於神的時間和計劃。因此若只談苦難和上帝而忽略人的因素,就如談生病不談細菌一樣。 但人間的苦難不都是人為的,有天災和生來的殘障,這些不幸和“不公平”又如何解釋呢?按聖經的觀點,人離開了上帝,不光破壞了人與神的關係,整世界也被連牽了(創世記3:17),世界的完美從那天開始失落。就如身體上發燒、疼痛等病徵,叫人知道生病了,需要醫治。世上的不幸正反映著離開了神的世界的真實本質:一個不完美、衰敗的世界。世上的苦難和不幸,像警告的信號,提醒人類今天的命運,並不是可以由自己努力決定;世界並不是為了成就個人的目標而設樂園;人生和靈魂更不是正邁向光明樂土。苦難正是衰敗的世界和人生的病徵,提醒人生生病了,需要醫治。 苦難令人意識到人生黑暗的一面,人生存在著一個不能被一廂情願的樂觀主義抹殺的現實:就是地獄。人離開上帝、真善美的本體的最終後果和存有,就是地獄。人若繼續拒絕上帝的拯救和警告,上帝至終便讓人走上完全離開神的道路;離開了神,就是離開真理、憐憫和良善。在那裡再沒有真理,只有虛假;再沒有希望,只有痛苦;再沒有意義,只有虛無;再沒有良善,只有邪惡。人在今生的苦難中,經驗到殘酷、沒有公義、痛苦、絕望、可怕和邪惡,正是與上帝的真理和慈愛隔絕的結局的初嚐。 今世的苦難、人間的痛苦,若要比起上帝末後的審判和地獄,實在是小巫見大巫(馬可9:48),因為今天上帝仍在尋找世人,用祂的恩典慈愛托著這正衰敗的世界,透過聖經向人啟示,藉著苦難叫人甦醒,以耶穌基督的救恩給人唯一的拯救和醫治。到了人生的末了,耶穌末日再來,神就完全離開拒絕祂的人,地獄便臨到,人生最大的苦難才真正開始。地獄不是神創造的,乃是人選擇的。 耶穌對他們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裡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 (約翰福音12:35) 苦難與上帝 (朱世平牧師) From http://www.geocities.com/churchhelp/QuestforTruth.htm  天災人禍、疾病殘障帶給人世間很多的痛苦。人面對苦難的時候,便會向人生發出質問:人生為何是苦的?苦的人生為何仍要活下去?苦難究竟有什麼意義?有人認為苦是人對物質和感情世界的追逐和迷執所引致的,所以去除慾念就能從苦中被釋放出來;這未嚐不是人生的智慧。但對一個生活在腐敗政府下、身患痢疾的非洲飢民來說,他的痛苦是因為他執著公義、健康和生存嗎?  有人看苦難的存在,就正是否定了全善全能的上帝的存在。全能的上帝見無辜者受苦、不義者囂張,卻袖手旁觀,就不是一個全善的上帝;全善的上帝眼見不公不幸而束手無策,就是個無能的上帝。這種對苦難和上帝之間的關係普遍的誤解,問題出於觀察者看不見神在此時此地的干預行動,就當作神完全沒有行動,因此就懷疑神的良善和能力,這個結論不能成立,只顯出觀察者未能觀察到超越的上帝全盤的行動。就如小孩子早上看不到父親按小孩要求把零用錢放在桌上,就結論父親不愛他,也同時是個窮光蛋!  而且這個苦難和上帝對立的看法不自覺地假設了這個世界和人本質上是完美的,若世界和人本身是永遠完美的,苦難在人生中出現當然要歸咎於那個上帝管理不善了:若上帝管理好一點,世界和我的人生便繼續沒有痛苦了。但事實上人和世界都不是完美的,並且人是人間的苦難中第一要因,因為人要成就自己的自私和自大的時候,就不適犧牲別人,做出各種的欺騙、偷竊、歧視、殘暴、迫害。所以人若要行惡,人為的苦難是必然的,並不是因為神的創造和管理。  但有人說:”全能的上帝若創造不會犯罪的人,天下就太平了!”抱這樣的埋怨的人,漠視了人的尊貴,甘願把人的尊嚴和自由,換取無意義的太平。就像一個小孩子對媽媽說”讀書辛苦、吃飯煩惱、做人又難,我寧可做塊石頭:不吃不做不想!”  又有人說”全能上帝為何不立刻處置作惡的人、保護無辜的人,這就可免苦難”這說法假設人可以黑白二分:惡人和無辜者;但只要對人性有略深的反省,便曉得人不能如此分類,每個人雖有行善、卻都在行惡,如此上帝要審判惡人,就應審判全人類了。這結論與聖經所記不謀而合,問題只在於神的時間和計劃。因此若只談苦難和上帝而忽略人的因素,就如談生病不談細菌一樣。  但人間的苦難不都是人為的,有天災和生來的殘障,這些不幸和”不公平”又如何解釋呢?按聖經的觀點,人離開了上帝,不光破壞了人與神的關係,整世界也被連牽了(創世記3:17),世界的完美從那天開始失落。就如身體上發燒、疼痛等病徵,叫人知道生病了,需要醫治。世上的不幸正反映著離開了神的世界的真實本質:一個不完美、衰敗的世界。世上的苦難和不幸,像警告的信號,提醒人類今天的命運,並不是可以由自己努力決定;世界並不是為了成就個人的目標而設樂園;人生和靈魂更不是正邁向光明樂土。苦難正是衰敗的世界和人生的病徵,提醒人生生病了,需要醫治。  苦難令人意識到人生黑暗的一面,人生存在著一個不能被一廂情願的樂觀主義抹殺的現實:就是地獄。人離開上帝、真善美的本體的最終後果和存有,就是地獄。人若繼續拒絕上帝的拯救和警告,上帝至終便讓人走上完全離開神的道路;離開了神,就是離開真理、憐憫和良善。在那裡再沒有真理,只有虛假;再沒有希望,只有痛苦;再沒有意義,只有虛無;再沒有良善,只有邪惡。人在今生的苦難中,經驗到殘酷、沒有公義、痛苦、絕望、可怕和邪惡,正是與上帝的真理和慈愛隔絕的結局的初嚐。  今世的苦難、人間的痛苦,若要比起上帝末後的審判和地獄,實在是小巫見大巫(馬可9:48),因為今天上帝仍在尋找世人,用祂的恩典慈愛托著這正衰敗的世界,透過聖經向人啟示,藉著苦難叫人甦醒,以耶穌基督的救恩給人唯一的拯救和醫治。到了人生的末了,耶穌末日再來,神就完全離開拒絕祂的人,地獄便臨到,人生最大的苦難才真正開始。地獄不是神創造的,乃是人選擇的。  耶穌對他們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裡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  (約翰福音12:35)

包容逆境

包容逆境 蚌的胸襟~包容逆境     我在美讀書時,我的室友是日本人,她們家世代採珠,她有一顆珍 珠是她母親在她離 開日本赴美求學時給她的。     在她離家前,她母親鄭重的把她叫到一旁,給她這顆珍珠,告訴她 說:「當女工把沙子放進蚌的殼內時,蚌覺得非常的不舒服,但是又無 力把沙子吐出去,所以蚌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抱怨,讓自己的日子很不 好過,另一個是想辦法把這粒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處。於是蚌 開始把它的精力營養分一部分去把沙子包起來。   當沙子裹上蚌的外衣時,蚌就覺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再是異物了 。沙子裹上的蚌成分越多,蚌越把它當作自己,就越能心平氣和地和沙 子相處。」   蚌並沒有大腦,它是無脊椎動物,在演化的層次上很低,但是連一 個沒有大腦的低等動物都知道要想辦法去適應一個自己無法改變的環境 ,把一個令自己不愉快的異己, 轉變為可以忍受的自己的一部分, 人 的智慧怎麼會連蚌都不如呢?   珍珠的故事我聽過很多,但是很少是從蚌的觀點來看逆境的。人生 總有很多不如意的事,如何包容它,把它同化,納入自己體系,使自己 日子可以過下去,恐怕是現代人 最需要學的一件事。   尼布爾(Reinhold Neibu hr)有一句有名的祈禱詞說:「上帝,請 賜給我們胸襟和雅量,讓我們平心靜氣地去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請賜 給我們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請賜給我們智慧,去區分什麼是 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   我們憑什麼一有挫折便怨天尤人,跟自己過不去呢?打牌時,拿到 什麼牌不重要, 如何把手中的牌打好才是最重要的。凡事固然要講 求操之在己,但是在沒有主控權的事上,是否也應該學習蚌,使自己 的日子好過一些呢?

你會買有刺無花的玫瑰?

你會買有刺無花的玫瑰? 為人生的黑暗面感恩嗎? 珊慧的生活一向很平順,直到四個月前……那一場車禍,奪去了她正懷著的老二, 也打破了她一向平靜的生活。 當她頂著十一月的寒風,推開一家花店的門時,心情低落到谷底。原本在感恩節這 一週,她的兒子將要誕生,雪上加霜的是,她先生的公司很可能要他外調,而原本 每年都在這時來訪的妹妹,又打電話說今年無法來了。 有什麼可感恩的? 更令她難過的是,她的朋友居然告訴她,她的遭遇乃是神給她的磨鍊,要讓她長大 成熟,可以去幫助其他受苦難的人。 她心裡想:「她根本無法瞭解我心裡的感受啊!」 「感恩節,有什麼可感恩的?」她心想,為撞她的大卡車本身毫無損傷嗎?為「氣 袋」救了她的命,卻奪去了她的孩子嗎? 「歡迎光臨,妳需要什麼嗎?」店員笑容可掬地招呼,打斷了她的思緒。 「我想要一盆插花。」珊慧結結巴巴地說。 「為感恩節的嗎?妳要一般的花型,還是要深受顧客們喜歡,含有挑戰意味的感恩 節特束呢?」。 「我相信花卉能代表人的心意,妳是否要一束能表達感謝的花卉呢?」店員接著解 說地問道。 「我不確定,過去幾個月,一切都糟透了!」珊慧一下醒覺到自己居然在向這店員 訴苦,急忙住了嘴。但那店員卻說:「我有一種花型最適合了!」 有刺無花? 這時店裡的門鈴響了,「嗨,玫娜,我去拿妳訂購的花。」店員說著,就走進一間 小工作室裡,很快拿出一束繫著緞帶,有綠葉的長梗玫瑰來。長梗包紮得很好,但 上面一朵玫瑰花也沒有,只有「刺」在梗上。 「妳要我裝在盒子裡嗎?」店員問。 珊慧驚異地注視那顧客的反應,難道是開玩笑?誰會要只有長梗而無花朵的玫瑰啊? 她以為會聽到嘻笑聲,但卻毫無動靜。 「好的,謝謝了!」那位叫玫娜的客人面露欣賞的笑容說著。 「妳一定以為三年來都訂這種花型,我不會再因為它的含意而激動了,但我現在還 是一樣很受感動耶!」玫娜邊走出去邊說。 「那位女士就這樣拿著沒花的長梗離開了!沒搞錯吧?」珊慧瞠目結舌地問。 「對,我剪掉了花,那是非常特殊的,我稱它為『感恩節刺束』。」 「喔,我可不相信真有人會付錢買它!」珊慧說。 「玫娜三年前來到我店裡時,和妳今天的心情差不多,」店員解釋:「 她覺得自己沒什麼可感恩。父親剛死於癌症,家庭企業也走下坡,兒子染上了毒癮, 她本身又面臨大手術。」 店員接著說:「那一年,我自己也失去丈夫,第一次一個人孤伶伶地過節,我沒有 兒女,又失去丈夫,家人也不在附近,更沒有錢遠行或探訪親友。」 「那妳怎麼辦呢?」珊慧問。 「我學到要為『刺』感恩。」 負面人生的正面意義 店員靜靜地說:「我總是為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感謝神,卻從來沒問過為何美好的 事會臨到我身上,但一旦壞事發生時,卻頻頻質問神。我費了好長時間才學會人生 的黑暗期也有它的意義。」 「我總是享受人生的花朵,但只有人生中的『刺』才能顯示從神而來的安慰是何等 的美。妳知道嗎?聖經告訴我們,當我們遭遇患難時,神就安慰我們,從祂的安慰, 我們才學會如何去安慰別人。」 珊慧吸了一口氣,想到這和她朋友嚐試說服她的話一樣。 「我想事實上是我不肯受安慰。因我失去了一個嬰兒,我對神很不諒解。」 這時有人進店裡來,「嗨,腓利!」店員向這位頭微禿、身材圓胖的男士大聲招呼。 「我太太要我來買我們每年感恩節的特別花飾……十二枝長梗玫瑰刺。」當店員從 冰箱拿出一束包好的花飾時,腓利笑著說。 「什麼,這該不是妳太太要的吧!妳可否告訴我為什麼她會喜歡這樣的花型嗎?」 珊慧忍不住好奇地問。 […]

上帝似乎唱反調

  上帝不會刻意和你唱反調,而是祂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有一天你會為反面的遭遇感謝,因為反面的事情卻帶來更正面美好的結局!   有時候,你是否會覺得別人常會跟你唱反調,讓你總是不太高興。但是有時候反對的意見,反面的東西可能比正面的贊成更能造就人。   基督徒是否也會覺得上帝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上帝?你一定會遇到上帝似乎沒有聽我們禱告;或是在禱告之後,環境好像變得較困難了。上帝常會用反面的方法,導我們走向正路,有不少人也正是在反面的逆境,才遇見主的拯救的?   道家的老子說過:「正言若反」。就是說「合於正道的言語,有時候聽起來似乎和世間的想法相反。」   孟子有言:「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同樣是靠著「反面」的艱難而達到正面的「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反面的環境是為了增加人對抗環境的能力。   老子的「正言若反」有些和聖經的道,不謀而合。   基督徒有時向上帝求一件東西,但是往往上帝給予「反面」的東西。當你向上帝求信心,他卻讓你的環境更困難,因為在困難中最能操練忍耐。因為聖經說:「患難生忍耐」。(羅五3)   但你求上帝給你老練的時候,上帝會賜給你周遭一些讓你無法「忍耐」下去的人,因為「忍耐生老練」。(羅五4)   當你想做一個「溫柔」的人,上帝卻讓一些人常會惹你生氣,甚至讓你暴跳如雷。   當你很想服事神的時候,神卻將你鎖在家或世俗的工作中,讓你動彈不得。   當你很想放下工作,走全職服事的路時,神卻仍要你留在原來的公司三年五載,讓你對工作很不耐煩,使你怨神為何不趕快呼召你?   《荒漠甘泉》有這樣的一句話:「我們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神卻使我們傷財、害病、失業、遭難,逼我們比前更運用信心。」   耶穌也常說「似非而是」的反面的話。祂說:「凡自己謙卑像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裏就是最大的。」(太十八4)   祂說:「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二十28 )和世人以小的、窮的、低賤的服事大的、富的、高貴的不同。   耶穌說了很多「正言若反」的話不勝枚舉。所以當你覺得環境不順,期望和事實背道而馳的時候,可能是上帝要藉環境造就你。   保羅也說:「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十二10 )   在「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的時候,別人可能愁眉苦臉,保羅反而喜樂;弱時反而剛強,保羅也是一個體會「正言若反」的人。   反面的環境正是上帝反面的恩典,不要怨嘆上帝給你不好的環境。反面的東西可能會為你帶來更好的結局。   上帝不會刻意和你唱反調,而是祂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有一天你會為反面的遭遇感謝,因為反面的事情卻帶來更正面美好的結局!

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一個朋友的孩子大學畢業半年了,沒有去找事,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上網。最近跟他父母要錢,想去美國遊學,朋友來問我該不該讓他去,我望著他蒼蒼的白髮說:「你如果真的要為孩子好,讓他去,但是不要給他錢。」我想到了我妹婿的故事。   我妹婿是美國人,從小就想作水手,嚮往外面的世界,想先環遊世界再回學校念書。雖然他父親是醫生,家庭經濟環境許可,但是父母並不給他錢,他也沒向家裡要,高中一畢業就先去阿拉斯加伐木存錢,因為阿拉斯加夏天日照很長,太陽到午夜才落下,三點多又升上來了,他一天如果工作十六小時,伐一季木的工資可以讓他環遊世界三季。他在走遍世界兩年之後才回大學去念書。因為他是在自己深思熟慮之下才決定念的科系,所以三年就把四年的學分修完,出來就業。他工作得很順利,可以說平步青雲,一直做到總工程師。有一次,他告訴我一個小故事,說這件事影響了他一生。   他在阿拉斯加打工時,曾與一個朋友在山上聽到狼的嗥叫聲,他們很緊張的四處搜尋,結果發現是一隻母狼腳被捕獸器夾住,正在號嚎,他一看到那個奇特的捕獸器,就知道是一名老工人的,他業餘捕獸,賣毛皮補貼家用,但是這名老人因心臟病已被直升機送到安克瑞契醫院去急救了,這隻母狼會因為沒有人處理而餓死。他想釋放母狼,但母狼很凶,他無法靠近,他又發現母狼在滴乳,表示狼穴中還有小狼,所以他與同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狼穴,(1)將四隻小狼抱來母狼處吃奶,以免餓死。他把自己的食物分給母狼吃,以維持母狼的生命,(3)晚上還得在母狼附近露營,保護這個狼家庭,因為母狼被夾住了,無法自衛。   一直到第五天,他(4)去餵食時,發現母狼的尾巴有稍微搖一搖,他知道他已開始獲得母狼的信任了,又過了三天,母狼才讓他靠近到可以(5)把獸夾鬆開,把母狼釋放出來。母狼自由後,舐了他的手,讓他(6)替牠的腳上藥後,才帶著小狼走開,一路還頻頻回頭望他。   他坐在大石頭上想,如果人類可以讓凶猛的野狼來舐他的手,成為朋友,難道人類不能讓另一個人放下武器成為朋友嗎?他決定以後先對別人表現誠意,因為從這件事中看到,先釋放出誠意,對方一定會以誠相報。(他開玩笑說,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禽獸不如。)因此,他在公司中以誠待人,先假設別人都是善意,再解釋他的行為,常常幫助別人,不計較小事。所以他每年都升一級,爬得很快。最重要的是,他每天過得很愉快,助人的人是比被助的人快樂得多,雖然他並不知道中國有「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但是他的生活證明了這一點。   他對我說,他一直很感謝阿拉斯加的經驗,因為這使他一生受用不盡。的確,只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才會珍惜,下過霜的柿子才會甜,人也是經過磨鍊了才會成熟。   如果一個人大學畢業了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麼應該要讓他去外面磨鍊一下,不要給他錢,讓他自食其力,給他一個機會去證明自己、體驗人生,相信他也能從中得到一個對他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讓美好的事物在這個世界上散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