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鴉片」戰爭
他出生書香世代,父母都是醫生,從小受到良好教育,長大後繼承父母衣砵,行醫為志,濟世為懷。才十六歲他就結婚,並且中了秀才,他的名字叫席子直。時為清朝光緒二年(公元1876)。
席子直靠著行醫和包攬詞訟,過著非常優裕的生活。但命運好像與他作對,髮妻早死,又無兒女,哀痛之余,他感到人生虛空,開始尋求人生真諦,於是開始鑽研儒、釋、道。佛教使他感覺一切皆空,除此之外,對他毫無幫助,於是他深入研究道教,但修煉道教弄得他體羸氣衰,意志消沉,最後甚至染上鴉片煙癮,最後他不僅無法繼續行醫,甚至連父母遺留下來的家業都被鴉片所吞噬,如此這樣他做了十年鴉片的奴隸。鴉片的毒害不但摧毀了他,也摧毀當地的居民,人們在厚利誘惑下,即使自己不抽,也把原來盛産五穀的肥田沃土改種罌粟,以謀取暴利。
席子直鰥居十年後續娶,未料妻子又早逝,遂再娶一妻,才得終身相伴。
1876年,清朝政府無能,英國靠著船堅砲利,強迫中國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中國港口被迫開放,鴉片公開合法化。那時,華北五省發生嚴重旱災,餓殍成群,哀鴻遍野。來華宣教的西方宣教士投入賑災工作,英國內地會派宣教士到席子直的家鄉山西省平陽府賑災,同時把福音也帶到當地。但當時中國人包括席子直等對西洋人充滿敵意,更認爲基督教是妖言惑衆。
翌年是科舉之年,山西各地學子紛紛前往省會趕考,內地會宣教士爲了爭取這些影響中國社會的士大夫,決意採取以基督教要義爲題懸賞徵文的辦法,把基督福音單張,書籍及徵文的章程一併派送給赴省應考的秀才們。席子直雖然痛恨洋人,但卻期望贏得豐厚的獎金以解貧病之困。爲了應付徵文,他花許多時間閱讀基督教的資料和有關文章。
宣教士幾篇徵文題目都是與人的罪性、基督教信仰、和鴉片毒害有關。席子直不愧是一位才子,洋洋灑灑講出基督教的真理,指出人的罪性,必須依靠福音得救;另一方面,他也力陳鴉片的禍害,勸人要遠離毒品。但諷刺的是,他對基督教信仰一竅不通,而他自己深入鴉片毒品所捆綁,根本無力自救。
這應驗了保羅在羅馬書所說的,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羅馬書7:18-19)
宣教士有獎徵文最後錄取四名,最終評選結果,席子直和他朋友得了前三名,而實際上,四篇文章都是出於他的手,只是用了四個不同名字。席子直不但得到優厚的獎金,內地會更聘請他作內地會的中文教師。
席子直在修讀四書五經的同時,也在宣教士的指導下開始閱讀聖經。慢慢地,這位士大夫被聖經上的話語強烈吸引住。一個典型、高傲的儒教徒;一個自負、偏見的秀才;一個看不起基督教,並以此為愚蠢的人,最終被基督大所感化,席子直決定成為耶穌基督徒的跟隨者。
受洗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戒毒,此時他的毒癮已經很深,單靠醫藥已經無法奏效。在痛苦至極時,他認識到這是一場屬靈爭戰,明白他唯一的依靠就是耶穌基督,每當毒癮發作時,他就不住向神祈禱,在極度痛苦之際,他向肉體宣告說:「我寧死也不再吸鴉片煙!」他再三懇求聖靈降臨搭救他,使他脫離魔鬼的轄制,內地會的宣教士也懇切為他祈禱。最後,生命的力量好像潮水一般涌入他的靈魂,他終於戰勝鴉片的捆綁,身心最後得到自由,一切痛苦都止息了,喜樂與平安充滿了他的心靈,就這樣他徹底戒除鴉片,戰勝了惡魔。從此,他為自己改名,稱為「席勝魔」。
1886年,席勝魔在平陽由戴德生(Hudson Taylor)率領的牧師團按立爲牧師,負責平陽、洪洞、太寧等地的牧養工作。而他「鴉片戰爭」故事更是他信主最有力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