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衛星嬰孩
David Chen是一位ABC(American Born Chinese),父母來自中國福建,David出生不久,父母開始經營餐館事業,一星期工作七天,每天14小時,所以根本無暇照顧呱呱落地的他,因此把David送回中國的祖父母撫養;等David Chen五歲的時候,他父母再把他從中國帶回美國。沒想到父母如此安排卻造成David心理上很大的傷害。
根據David的回憶,與祖父母一起生活五年,突然間要與他們強迫分開,心裡已經難過到極點;與此同時,他在毫無選擇之下,被一群他並不熟悉的所謂「父母」強行帶走,心情的困惑可想而知。回美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他每天都在哭,小學三年級,他甚至有自殺傾向。David承認,在成長過程中,他跟天生父母格格不入,無法與對方深談,無法講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有意封閉自己,不想跟他們有任何溝通,而父母卻認為他任性而不懂事。
David Chen屬於「衛星嬰孩」,這是指那些從小就來來回回,從一個國家遷移到另外一個國家的孩子,而照顧他們的保姆卻是相隔十萬八千里。很遺憾的是,中國家庭出現「衛星嬰孩」的比例非常高,根據在美國王后區開辦嬰孩看顧負責人Lois Lee所說,她托兒所的嬰孩有百分六十都是衛星嬰孩。
Dr. Yvonne Bohr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約克大學的一位研究生,十年前她就專門研究類似David Chen那些從小與父母隔離的個案,根據她多年的研究,「衛星嬰孩」其實有非常嚴重的心理疾病。想想看,這些「衛星嬰孩」剛出生的時候,與天生父母正開始建立一個依附關係(attachment),但在毫無選擇下被迫送走,這種分離帶來他們內心許多不安和難過;時隔多年,孩子逐漸長大,與祖父母等已建立一個強烈依附關係,但卻又一次被迫分離,而第二次的分離帶來的傷痛往往比第一次分離來得嚴重。當父母的,看到孩子回到自己身邊,往往對他們有不切實際的期盼,期望孩子乖巧聽話,但他們卻無法了解孩子內心的痛苦與掙扎,孩子其實看父母與一個陌生人毫無分別,雙方只有父母兒女之名,但兩代之間根本沒有實質親子關係,說不定,他們常因被迫與祖父母隔離而歸罪親身父母。
根據過來人的經歷,當「衛星嬰孩」回到父母身邊,一方面內心存有強烈不滿;另一方面,他們心中也感到迷茫,因此經常會亂發脾氣,並且出現情緒失控;也有一些「衛星嬰孩」,他們適得其反,變得非常乖巧,對父母千依百順,原因是他們不知道與父母關係可以維持多久。不管如何,「衛星嬰孩」日後得憂鬱症的可能性相當大。
今天移民美國的中國家庭好像把孩子送回中國撫養成了例行公事,他們也知道跟孩子分開非他們所願,但在美國生活,總要犧牲一些東西,對他們來說,把孩子送回中國也是逼不得已的事情,算是犧牲一部分,孩子理應了解父母的難處,但父母這種作法通常得不償失。從父母角度來看,他們基本上失去五年怎樣學習當好父母的機會;時隔五年,雖然孩子回到父母身邊,但父母根本搞不清楚孩子的個性和脾氣,孩子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而且孩子也認不出來對方是自己的父母,兩者基本上完全脫節,談不上是父母兒女關係。
中美策會(Chinese American Planning Council)是一個非盈利機構,這個策會提供各種服務,專門幫助「衛星嬰孩」盡快適應回到美國的生活,Lois Lee是目前這機構的負責人;她也承認,移民到美國的中國家庭,把孩子從中美兩國之間送出送入基本上已經成了中國移民的一種社區文化。Lois Lee曾經幫助一個16歲的女生,名字叫Pan,她以前也是屬於「衛星嬰孩」,現在她自願參加嬰孩看顧工作。她記得第一天從中國回到美國,她沒有流淚,但內心默默地哭,她不想惹麻煩,所以沒有告訴任何人,但第二天,她成了一個極度害羞的女孩子,什麼話都不說,有一整年,她跟父親沒有講過一句話。Pan說,她相信父母也嚇到,父母四年沒有見過她,都不知道跟她講什麼話,也不知道女兒內心想什麼。Lois Lee說她有太多類似Pan這種「衛星嬰孩」,他們有很多行為和個性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