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尊重
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曾經提過,人有兩個最大原動力,第一是性慾的驅使(sexual desire)﹔第二是期望偉大,「期望偉大」的意思就是盼望自己成為一個重要人物。
馬斯洛(Maslow)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話,他說人有幾個基本需要:食物、睡眠、金錢、生命、性慾,最後一個,就是感到自己很重要。
讓別人感覺自己重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尊重。
一位建築公司的工程師,負責監管工地人員的安全,確定他們戴上安全帽工作。每次檢查時,若看到工人沒有戴上帽子,他就上前警告說:「這是公司規定,請務必戴上安全帽,一旦發現有人違抗,必嚴加處罰。」工人聽他這樣說,就立刻把帽子戴上,但等他走後,卻把安全帽拿下來。工人這種做法工程師都一清二楚,他也思考怎樣叫工人跟他合作。
過了一陣子,他決定改變說話方式,以後每當看到有人不戴帽子時,他以溫和的語氣說,「是不是帽子是否讓你戴到不舒服?大小適合嗎?」然後又告訴工人,戴帽子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他們免受傷,並附帶說,「知道嗎?你們妻子孩子都希望看到父親平平安安下班回家。」他如此說話態度讓工人很受用,感到被關懷,工人很自然跟他合作。
在某個大學城裡,一位老師對著班上大學生喊著說,「停在外面的車子是誰的?」一位學生立刻舉手。教授繼續大聲喊叫說,「那是給老師停車的地方,不是給當學生用,馬上把車子開走,不然我就叫校警拖走它。」這學生趕快把車子開走,但從此以後,這教授發現他車子輪胎被弄破,有時候甚至還少了一個車輪。
工人學生都是人,都有人的自尊,上司老闆在說話語氣態度上讓人感到不被尊重,下屬表面不會做聲,但暗地會唱反調不合作。面對教授也是一樣,學生雖然沒能力直接對抗,但可以背後整蠱對方。
除了在說話上讓人感到尊重,說得得體,有時更需要考慮個人身分和地位。
想必許多信徒都曾聽過滌然女士的名字,她是一位師母,也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資深的輔導者。在一篇寫到有關中國人長幼尊卑的文章當中,她曾經這樣說:「在與人對話上,要先弄清楚自己的身分和年齡。在一個年齡、地位、權威都高於自己的人面前,最好少說教訓和勸告的話,學習多用耳朵聽,用點頭來表同情,用微笑來表關懷。」滌然師母說的就是這裡所強調的如何尊重別人,她還舉了一、二個很值得我們參考的實例。
一個媳婦為了婆婆的健康,跟婆婆說不可以吃鹹的食物,也不可以吃油膩的,更不可以吃太甜的,但這婆婆並不領情,反在親友間數說媳婦的不孝和吝嗇,說她捨不得給她吃。雖然這媳婦的動機沒錯,但滌然師母卻教導說,「不能吃這個、不能吃那個」這些話不是媳婦說的,是醫生說的,或是那些與婆婆同輩的人才能說的。媳婦的地位不宜說這種話。
一次在教會崇拜之後,一位六十多歲的母親尋求我的幫忙,她和正在唸大學的兒子最近起了衝突,雙方鬧得很不愉快,想尋求我的意見。我稍微問了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何事,旁邊一位年約四十歲的弟兄聽到我們的對話,就插嘴說,「你就是不懂得對兒子放手。」這弟兄有二個兒子,最大的才九歲。他才剛說完,就被這年齡至少比他大二十歲的母親狠狠地瞪了一眼。這位弟兄所說的固然沒錯,但以身分而言,他的話卻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