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我會知道

某個聖誕假期,比約恩與一位僧人朋友及其家族聚會,深夜時,僧人的一個堂兄弟遞給僧人一杯威士忌,問道:「你要不要喝一杯?」僧人回答說:「不用啦,我不喝,謝謝你。作為修行僧人,喝酒是不允許的。」然而,對方繼續勸誘說:「喝啦,喝啦,反正現在又沒人知道。」沒想到,僧人抬起頭來,平心靜氣看著對方沉靜地說:「我會知道。」

當比約恩在旁邊聽到這僧人回答時,他感到脖子後面寒毛直豎。他後來告訴朋友,這是他有生以來聽到最棒的一個提醒。

當你聽到僧人在面對試探時回答「我會知道」時,你的感受如何?相信你會感到震撼,並對這位僧人心生敬意。宗教可以是一種形式,可以流於表面,但要在實際生活中踐行自己的信仰,這確實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和挑戰。這並不是說我們需要在人前顯得正直,也不是因為擔心上天在計算我們的功過,而是要遵循自己的誠誠信,為自己負責,過問心無愧的生活。沒有人能陪伴我們一生,上天也不會時刻盯着我們,唯一始終與我們同行的人,其實只有我們自己。

僧人的回答「我會知道」體現了高度的自我認知和自律。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僅是為了他人,更是對自己個人原則的承諾。這種自律和內在的約束展示了真實的品格,強調了個人高度的責任感。人的行為常常受到外在環境和監督的影響,然而,真正的道德感和自律是源於內心,不依賴外界的監督。內在道德感幫助我們即使在無人監督時也能堅持個人的生活原則。

《箴言》4:23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這段經文強調了內心的誠實與正直的重要性。僧人的回應「我會知道」正是對此的生動詮釋。無論外界如何誘惑,真正的誠實源自內心的堅守,是對自己負責。

不知道你是否想過,為何一個普通僧人在面對試探引誘時,能夠擁有如此強烈的自律,而我們身為基督徒,儘管有聖靈同在,卻常常在試探面前屢屢失敗,事後又厚着臉皮跑到神面前認罪。信徒如何才能做到像這僧人那樣的「我會知道」的境界?以下幾點提供給信徒參考與借鑑。

1-承認我們是軟弱。

《羅馬書》7:18-19:「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 《雅各書》1:14-15:「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聖經中的這些話活生生指出了人的軟弱,揭示了人無法僅憑自己的力量戰勝私慾。

2-制定個人靈修計劃。

修行者每天都有固定的安靜冥想時間,這種日常修行確實可以幫助他們去除內心雜念,放下私慾,抗拒外來的誘惑。然而,研究也表明,一旦他們回到現實生活中,抗拒誘惑的能力就會減弱。了解這一點,信徒就能明白每日禱告、讀經、默想,以及花時間親近神是多麼重要。許多基督徒在忙碌的生活中由於缺乏定期的屬靈操練,在面對生活中的誘惑時,往往警覺性不足,自律能力也不夠。聖經新約中提到,人離開了神,就什麼都不能做,容易任由撒旦擺布。

3-肢體互相扶持。

仔細觀察這些僧人,他們並不是單打獨鬥,而是生活在緊密聯繫的社團中。他們的修行和自律得到同伴的支持和監督,這種無形的力量幫助他們抵禦外來的誘惑。同樣,信徒也需要彼此支持和監督,互相督促和鼓勵,這不僅能幫助他們抵禦外界的誘惑,還能促進他們的信仰成長。缺乏有效的社區支持,信徒可能會感到孤單和無助,更容易屈服於誘惑。

4-認真看待自己的信仰。

有些基督徒對自己的信仰並不太重視,或者沒有真正理解信仰的深度和重要性。他們可能習慣性地參加教會活動,但沒有真正內化信仰的教義和價值觀。相比之下,僧人通常對他們的信仰和紀律有深刻的理解和委身,他們做到信仰生活化,這使得他們在面對誘惑時能夠保持內心的堅定。

5-需要深層內在醒覺。

僧人有慣性冥想和自省,這培養一種深刻的內在覺察和自律感,高強度心裡操練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念頭和行為,對自己行為有高度意識。信徒雖然相信聖靈的同在,但很多信徒可能沒有發展出深層內在覺察,他們慣性依賴外在教導和規則,沒有充分發展內在屬靈意識。基督徒需要有固定靈修生活,花時間在禱告讀經上面,屬靈操練可以培養出高度自律和內在覺察。

雖然僧人的生活環境和修行方式與基督徒有所不同,但基督徒可以通過增加靈修活動、加強信徒之間的相互扶持、將信仰融入日常生活以及培養內在的靈性意識來提升個人的自律能力,從而有效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引誘和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