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耶穌裝睡?

《馬可福音》4:35-41 記載一個有關耶穌平息風暴的故事。當天,耶穌和門徒結束一整天工作之後後,祂與門徒渡過加利利海前往對岸。當他們夜間乘船航行時,一場猛烈風暴突然來襲,湖水湧入船內,情況危急,門徒們驚慌失措,與此同時,耶穌卻在船尾睡著了。

門徒們焦急地叫醒耶穌,他們不是請求耶穌幫忙脫困或排水,而是埋怨說:「夫子,我們快沒命了,你不在乎嗎?」(馬可福音 4:38)。耶穌醒來後,立刻責備風浪,說:「安靜!住了吧!」風浪立刻平息,湖面也隨之變得平靜。

風暴平息後,耶穌對門徒說:「為什麼這麼害怕?你們還沒有信心嗎?」(馬可福音 4:40)。門徒們驚訝地互相看著,說:「這人到底是誰,連風和海都聽從他?」(馬可福音 4:41)。

這故事不僅展現了耶穌超越自然的權能,也同時反映了門徒在危機中對耶穌信心的不足。耶穌平靜風浪的奇蹟提醒信徒,無論生活中的風暴多麼猛烈,耶穌始終與我們同在,祂有平息風浪的能力。

然而,這個故事引發了一個有趣的爭論:耶穌當時是真睡,還是裝睡?

認為耶穌裝睡的人提出了幾點理由:當時暴風雨猛烈,船劇烈搖晃,這種情況下幾乎不可能不被驚醒,連12個門徒都無例外。而且,水已經進入船中,衣物濕透,這樣的環境幾乎不可能讓人繼續睡著。因此,許多人認為耶穌是假睡,目的在於考驗門徒,當面對危險時,即使知道耶穌與他們同在,他們會如何反應?

事實上,耶穌故意延遲行動,在祂過往行事中是有跡可循的。例如,在拉撒路復活的事件中,耶穌延遲了兩天才前往,這表明祂有意讓事情發展到一個關鍵時刻,好考驗人們的信心,同時也要顯示祂的權能。

馬大、瑪利亞、拉撒路一家住在伯大尼村,這個地方距離耶路撒冷約兩英里。他們是一個敬虔愛主的家庭,與耶穌有著深厚的友誼。《約翰福音》11:5 說:“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這表明他們之間的關係超越了普通信徒和拉比的關係。

那時拉薩路病重,馬大和瑪利亞於是立即打發人去找耶穌,告訴他拉薩路患重病的消息,因為她們相信耶穌有醫治拉薩路的能力。然而,耶穌收到消息後,並沒有立刻動身前往伯大尼,而是刻意在他所在的地方多停留兩天。耶穌對門徒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約11:4)耶穌清楚知道拉撒路的情況,但他有另一目的,就是藉著這事件顯出神的榮耀。

當耶穌最終決定前往伯大尼時,拉撒路已經去世四天。耶穌來到墳墓前,吩咐人將石頭挪開,並且命令拉撒路從墳墓中走出來。不難想象,在場眾人感到非常震驚,根據聖經記載,許多人因這事而相信耶穌。耶穌延遲前往伯大尼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讓拉撒路死後復活遠比治癒病人來得震撼和讓人折服,這展示耶穌不僅能醫治疾病,還能戰勝死亡。

透過耶穌對待拉撒路這件事情,我們更有理由相信,門徒於風浪中遇險時,耶穌「假睡」的可能性非常大。耶穌目的非常明顯,就是考驗門徒對祂的信任程度。遺憾的是,門徒在這次考驗中表現不如人意。他們第一反應是恐懼而不是信心。他們沒意識到,儘管耶穌似乎在睡覺,但祂的同在本身就是一個安全保障。

無論是拉撒路的復活還是平靜風浪的事件中,耶穌的目的都是為了讓門徒更多認識祂的神性和權能。在拉撒路的事件中,耶穌延遲前往,讓馬大、瑪利亞以及周圍的群眾見證了一個巨大的神蹟。同樣,在船上,耶穌的「假睡」是為了讓門徒經歷信心的考驗,進而幫助他們明白,耶穌不僅掌管生死,自然界也在祂的掌管中。 從耶穌與門徒的互動中看到,耶穌經常透過生活中各種事情的發生來訓練門徒對祂的認識,並增強他們對神的信心。門徒屬靈生命起伏不定,尤其當耶穌最終被釘十字架時,他們在「畢業考試」中也失敗了。然而,當他們見到復活的耶穌之後,門徒生命卻出現脫胎換骨的改變。最終,他們甘心為主殉道,這一切都應歸功於耶穌三年來在不同環境中對他們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