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 – 最大的敌人

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這句話該如何解讀?它既不是鼓勵自責,也不是自我否定,而是提醒我們,真正的痛苦往往來自內心的掙扎與執着。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難以放下的執念。這些執念可能是:

    對他人評價敏感:一句批評的話可能讓我們反覆咀嚼,影響一天、一年,甚至一生。

    對自我完美的苛求:無法接納失敗或缺陷,導致內心壓力倍增。

    對得失的執着:稍有損失便感到不平,難以釋懷。

這些執念不僅讓我們產生焦慮與抑郁,也使我們深陷無謂的情緒漩渦。比如,別人一句傷人的話,真正傷害我們的並非那句話本身,而是我們選擇過度在意,並將其影響不斷放大。正因如此,學會放下內心的執着,才是解脫痛苦的第一步。

要真正戰勝自己,首先需要覺察內心的執着。問問自己:什麼事情讓你夜不能寐?什麼事情讓你感到不安?

這些執念就像無形的枷鎖,束縛我們的自由,使我們將大量精力浪費在試圖改變外在環境,卻忽略了問題根源其實是自己。如果我們看不清這一點,就會繼續試圖掌控別人、糾正外界,而忽略了接納自己。

戰勝自己並不意味着對外界妥協,而是重新認識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接納是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接納自己(承認自己的不足與局限,不再苛求完美。) 接納他人(理解他人的不完美,明白他們的行為並非總與自己相關。)

當我們學會接納時,外界的評價與得失都會變得微不足道。因為真正的強大不是試圖控制他人或外界,而是能夠平和地面對一切變化。

當我們感到痛苦時,問問自己: 「這件事真的值得我如此在意嗎?」「我願意用我的時間和幸福換取這些執着嗎?」

情緒並不可怕,關鍵是如何對待它。負面情緒來襲時,不需要急於否認或壓抑,而是接納它的存在,同時告訴自己:「我允許這些情緒存在,但我不需要被它們控制。這不是逃避,而是用寬廣的心態面對人生的波折。

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多數人無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掙脫內心的束縛。聖經提醒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外界,而是內心的掙扎與罪性。」(參見羅馬書7:15-24)因此,戰勝自己並非單靠意志力,而是要從神的恩典中汲取力量。

人性本有軟弱,但神的愛讓我們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正如聖經所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接納自己不是自暴自棄,而是謙卑地承認自己的局限,並依靠神的恩典得以更新。

耶穌如此教導:「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馬太福音7:3)我們常將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問題上,卻忽略了自己內心的執着與驕傲。學會用恩典的眼光看待自己與他人,是接納的基礎。

真正的自由在於讓神掌管我們的生命,取代我們內心的掙扎與抗拒。正如保羅所說:「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13)當我們將內心的重擔交託於神,不再單憑自己的力量掙扎時,就能獲得內心的平安。

生活中的難題往往不是外界的問題,而是我們對內心執着的抗拒。接納不是軟弱,而是內在力量的彰顯。「你要謹守你的心,勝過謹守一切,因為生命的泉源由此而出。」(箴言4:23)當我們清楚自己的內心狀態,才能理解那些困擾和執着的根源。

戰勝自己的過程是一條從執着到平安、從抗拒到接納的道路。它需要我們不僅覺察內心的枷鎖,更要以信仰為支撐,尋求神的智慧與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