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3-圣经的末日

上一期我們講到「末日時鐘」,這是1947年芝加哥大學科學家設計的象徵性時鐘,用來表示人類距離全球災難的危險程度。科學家根據世界局勢的變化來調整時鐘,影響因素包括核戰爭、國際衝突、民族仇恨、氣候變化、AI技術的潛在威脅、生化武器的發展、社會政治動盪、經濟不穩定、失業率上升以及瘟疫的出現等。

末日時鐘可以形象地比喻為一艘即將沉沒的船,而現在警報已經響起,船身開始進水,如果不加以修補,最終所有人都會遭遇滅頂之災。

然而,儘管科學家可以分析和預測災難發生的可能性,他們卻無法解釋這些災難的根本原因,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他們呼籲各國共同努力減少碳排放、廢除核武器、解決社會衝突,但現實是,現今的世界有哪個國家願意真正執行這些建議呢?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基督徒如何解釋末日的到來?聖經不僅解釋了為何會有末日,還告訴人類唯一的出路。

末日的由來

人類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次世界性的毀滅,那就是《創世紀》6:11-12所記載的洪水時代:「世界在神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 在那時,人類遠離神,做盡各種惡事,世界與神最初的創造計劃背道而馳。神雖然忍耐,但最終降下審判,僅有挪亞一家八口因進入方舟而得救。

幾千年後,人類社會再度陷入類似的境地。《提摩太後書》3:1-5描述了末世的光景:「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毀謗,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凶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

這段經文恰如其分地描繪了現代社會的現狀。

末世的社會現象

以自我為中心(「人要專顧自己」)

由於人類天生的罪性,自我中心的傾向愈發明顯。互聯網的興起更是加劇了這種現象。社交媒體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小紅書等,許多人為了博取關注,不惜使用極端手段,通過言行出位、製造爭議來提升知名度。

物質主義與金錢至上(「貪愛錢財,愛宴樂不愛神」)

現代社會普遍崇尚金錢和物質,一款奢侈品牌的皮包可能價值數十萬,僅僅是為了彰顯身份。年輕人為了一部最新款的手機,甚至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如有些人賣腎換iPhone。道德觀念被財富和享樂所取代。

驕傲與狂妄(「自誇,狂傲,自高自大」)

科技的進步讓人類更加狂妄自大。例如,Elon Musk的Neuralink公司希望通過腦機接口技術,使癱瘓患者能夠控制電子設備,這本身是造福人類的創新,但Musk進一步宣稱,未來人類能夠將記憶、認知、情感上傳至電腦,甚至達到永生。這種想法與《創世紀》中巴別塔的故事何其相似。

破壞家庭與親情(「違背父母,忘恩負義,無親情」)

婚姻在現代社會被視為兒戲,離婚率居高不下,許多人不再認為婚姻是終身的承諾。更令人痛心的是,孝道精神在傳統文化中逐漸淡薄,反而出現子女虐待父母的新聞,令人震驚。

道德敗壞,放縱情慾(「心不聖潔,不能自約,賣主賣友」)

近年來,WOKE文化的興起推動了LGBTQ等激進運動,挑戰基督教價值觀。2024年巴黎奧運會開幕式可能不會因金牌得主而被銘記,卻可能因極端LGBTQ表演而引發爭議。這種對道德底線的挑戰,令人回想起聖經中的所多瑪和蛾摩拉。

社會撕裂(「好說讒言,性情凶暴,任意妄為」)

社會矛盾日益加劇,政治立場的對立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仇恨愈演愈烈。從美國、台灣、香港到歐洲,選舉期間的暴力衝突、網絡上的惡意攻擊都表明,社會正處於空前的分裂狀態。

偽善的信仰(「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

許多宗教人士只把信仰當作社交活動,而非真正敬拜神。同時,假先知、假教師層出不窮,為了金錢、名利曲解聖經,甚至出現宗教醜聞,如天主教神職人員性侵事件,使教會的聖潔形象受損。

結語

科學家的「末日時鐘」是基於環境、科技和政治因素推測人類未來,而聖經則揭示了更深層的屬靈現實。人類的墮落和遠離神,導致社會道德崩壞,最終迎來神的審判。然而,聖經告訴我們,這個世界雖然會毀滅,但神應許新天新地將會降臨。

面對末世,我們應該如何自處?唯一的出路就是回歸神的話語,認罪悔改,依靠耶穌基督得救。願我們在這末世的危險日子裡,緊緊抓住真理,不被世界的潮流衝擊,而是以信心迎接神國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