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人生劇本

在與許多人的對話中,經常會發現:看似成熟穩重、家庭美滿、事業有成的人,當他們談起內心深處的困惑時,竟與他們的童年密不可分。更令人震撼的是,他們現在所過的人生,往往早在童年時期就已經「定裝」:一種看待世界、理解人我關係、面對情緒與壓力的潛意識模式,早早地被寫入了內在劇本,並默默地主導著成年後的選擇與命運。

你是哪一種「劇本」?或許你也會在以下類型中找到熟悉的自己:

逃家型:從小覺得家不夠好,長大後總想逃離一切,包括婚姻、職場、責任。

主持正義型:童年看見父母間的不公平,成年後到處扮演「裁判」,不知不覺捲入衝突。

不被愛型:總覺得沒有人真正理解或愛自己,哪怕身邊圍繞著關心的人。

不公平型:對生活的計較深埋內心,時時感到委屈與不平。

抱怨型:深信自己命不好,容易陷入自憐,難以看見生命的光亮。

這些模式看似五花八門,卻其實根源很單純:我們在童年時期,面對某些經驗時產生的「想法」與「感受」,尤其在受傷或匱乏的時刻,這些念頭特別深刻——一旦反覆思考,甚至遭壓抑,就會進入潛意識,成為「人生劇本」的一部分。

我們常說「原生家庭很重要」,但真正影響我們的,往往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我們當時怎麼看待那件事。童年時的我們,尚未具備成熟的判斷能力,卻已開始以主觀方式詮釋世界。而這些詮釋,一旦與情緒強烈結合,就會成為一生行為反應的底層邏輯。

原來,我們以為自由的人生,其實只是童年思維的延伸;我們不斷重複熟悉的劇本,只因這是我們曾經認為「安全」或「正確」的活法。

理學角度來說,我們往往活在家族潛意識中。這些代代相傳的價值觀、行為模式、甚至情緒壓力,就是所謂的「家族影響」。它有時是祝福、有時卻是包袱。

我們不知不覺延續了父母的模式:逃避責任、否定自己、控制關係、無力感……很多人困於伴侶、親子、金錢或健康的問題,其根源竟往往是未曾處理的家族印記。

心理學家阿德勒稱這為「生活風格」——我們自幼建立起的信念與策略。這套系統不但主導著我們的選擇,也反映著我們內在對自我價值、關係期待與世界圖像的理解。

要改變人生,第一步不是逃離舊劇情,而是先認出自己正在演哪一齣戲。這裡提出三把關鍵的「鑰匙」來清理家族影響,也可看作是重寫生活風格的三大態度:

接受:承認自己的出身、童年與遭遇,不再抗拒或否認。

尊重:放下對父母或過往的指責,承認每個人都有其命運。

感恩:看見即便不完美,生命中仍有值得感謝的禮物與資源。

這三種態度,不只是靈性修行的路標,更是心理療癒的根基。透過它們,我們不僅能放下過去,也能真正開始「活出自己」。

如果你時常陷入情緒重複、關係困局、人生無力感——請不要急著找外在的解法。先回頭看看:你的人生劇本是怎麼寫的?你內在有哪些從小形成的信念?你是否在無意間,忠實扮演著父母的某個影子?

好消息是:劇本可以重寫,命運可以轉向。當你看清了那個「想法」如何誕生,願意與之對話、擁抱甚至釋放,你就擁有了重生的可能。

你不是你過去的總和,而是你此刻選擇的起點。

願我們都能,在認識自己中,找到真正自由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