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當生命被卡住

在協談工作中,常看見這樣的畫面:老闆有老闆的苦,員工有員工的委屈;父母有父母的壓力,孩子有孩子的掙扎。說到底,就是一句話——「生活,實在不如意。」

一位來訪者這樣形容他的狀態:工作壓力如山大,夜夜失眠、白天倦怠,身體彷彿還能運轉,心靈卻像穿著一身濕透的衣服,沉重又難脫。他嘗試過很多方法:休息、運動、娛樂……樣樣試過,卻依然無解。直到協談中他才驚覺:他真正疲乏的,不只是身體,而是——靈裏的困乏。

一、你也曾在「焦慮」中掙扎嗎?

你是否曾一睜眼就被各種念頭淹沒?

「我還不夠好,我得更努力。」

「如果我失敗怎麼辦?」

「如果別人不喜歡我呢?」

我們以為這是動力,其實這是屬靈的焦慮:一種無法信任神、總想靠自己掌控結果的心態。

聖經提醒我們: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立比書 4:6)

焦慮,是人把神擠出決策中心的結果;信心,是把神重新請回生命的主位。

二、你也曾陷入「麻木」或「逃避」嗎?

當壓力過大時,我們常會彈回另一個極端:

明知道該讀經禱告,卻只想追劇逃避;

該面對的問題拖著不處理,心想:「再等等吧」;

不想面對關係,不想回應呼召,甚至不想面對自己。

這不是「安息」,而是「逃避」;不是「倚靠」,而是「放棄」。

耶穌邀請我們: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 11:28)

真正的安息,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在主裏面得力——重新得力。

三、信仰生活中的兩個常見陷阱

其實,許多基督徒的掙扎,常常不是出在環境,而是出在心態。我們常在兩種極端之間擺盪。一種是焦慮型的信仰:我們拚命努力,害怕失敗,總想掌控一切,希望贏得別人的認同,也想證明自己夠好。我們的行動看起來積極,內心卻不安,因為我們其實不太相信神會介入、會帶領。我們習慣靠自己的方法走前面的路,嘴巴說信靠,心裡卻很難真正放手。另一種則是麻木型的信仰:我們變得遲鈍、冷淡、拖延,知道該做的卻總是提不起勁;知道需要回到神面前,卻寧願打開手機、滑過一集又一集劇集,暫時忘記心裡的空洞。我們不是不想親近神,而是早已失去了盼望,忘記祂就在身邊。這兩種狀態,一個過度焦躁,一個過度放棄,其實背後的根源都相似:我們失去了對神的信任,對祂的主權、同在與愛,逐漸模糊甚至懷疑。

說到底,我們不是被事情壓垮,而是被心裡對事情的反應拖垮。我們的靈,在掙扎中逃避,在焦慮中消耗,卻很少真正回到神面前得力。

四、轉捩點:回到神面前,重整心思

也許你可以從一個簡單的練習開始:每天晚上,花十分鐘安靜禱告,讀一段詩篇,不是為了完成靈修,而是單單回到神面前。剛開始心可能很浮躁,但慢慢你會學會「安靜等候主」,就如詩人所說: 「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神,因為我的盼望是從他而來。」(詩篇 62:5)那時你會發現,那些讓你焦慮的,只是心中的聲音,而不是神的聲音。你將開始學習:不靠感覺行事,而是靠神的話語更新心意。

五、真正的更新,是從裡面開始的

當你持續操練安靜、信靠、轉向神,你會發現: 焦慮的聲音,漸漸小了; 麻木的狀態,開始鬆動; 你的心,開始穩定、清明; 你也更能看見神在困難中微妙的帶領。

雖然外在環境未必馬上改變,但你已不再恐懼,因為你知道:神在掌權,而你只需信靠與順服。

六、基督徒不是沒有壓力,而是有主同行

神沒有要我們更強大、做更多,而是要我們更依靠祂。

不是更多計畫,而是更多禱告; 不是拼命證明自己,而是重新認識自己的身份:

「我是被愛、被揀選、被赦免的神的兒女。」

七、結語:你不必再獨自撐下去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也正在焦慮與麻木之間掙扎,請記得——你不是孤單的。

神知道你的掙扎,也體恤你的軟弱,祂邀請你走一條不一樣的路:不是更焦躁,不是更逃避,而是在安息中重新得力的路。

願你今天就回到祂面前,卸下你的重擔,讓神的話語更新你的心思意念,

讓聖靈帶你走出「輪迴的疲乏」,走入平安與盼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