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外有天

  曾經幫助過一個從中國大陸來而患上憂鬱症的人﹐從學歷、學問、外表來看﹐他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年輕人﹐很好的品格,常為別人著想。但好人總會給別人佔便宜﹐加上他自我接納程度很弱﹐所以要依靠藥物抗衡他的憂鬱症。他說自己是一個基督徒﹐但承認自己不了解基督徒的意義﹐也不知道自己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他是透過家人幫他申請移民到美國﹐我問他在國內的時候是否也有憂鬱和焦慮的情形﹐他說剛出來社會做事,因為工作和人際關係失調,所以曾經有過輕微的憂鬱癥,但後來就變好。我問他為什麼變好﹐他回答說,因為家人幫他申請來美國﹐知道快去美國﹐所以很多東西不在乎。我說﹐因為那時候他知道在國內是暫時性的﹐所以對很多事情不是那麼執著。我繼續告訴他﹐如果他能夠用同樣的心態看周圍的世界,都是短暫的,有一天他要去心目中嚮往的地方﹐那麼他會對週圍的事情環境會很執著嗎﹖他聽到我這樣說﹐突然醒悟過來﹐慢慢的他的病就變好了。 我們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能夠看到我們人生有一個目的﹐有一個方向﹐了解在這裡生活是暫時的有一個更美好的地方我們要去的﹐我們還那麼斤斤計較一分一號﹐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是那麼在乎別人所講的、所說的嗎﹖ 很多年前有一部電影﹐叫Cacoon﹐故事背景是Florida的老人院。有一天﹐他們遇到一群很奇怪的人﹐這些人外表跟一般人無異,但他們身上有特別的異能﹐能夠把隨死的病人醫好,單手舉起一部車子,老年人後來發現這些人是從來自宇宙另外一處。他們很好奇﹐想知道到底這些外星人的家鄉是怎樣的﹐與地球的生活有何不同﹖對方說﹐基本上是差不多﹐祇是他們的地方沒有死亡、沒有病痛、沒有槍殺、也沒有憂慮﹐這些滿身都是病痛,並且知道隨時會死去的老人家就要求跟這些外星人到他們的地方,對方沒有拒絕。(故事當然是虛構的﹐我猜他們是引用聖經故事拍成電影) 。但要求不可以告訴太多的人,因為他們的太空船沒有多少空間,而且兩天後他們就回航。 這些老人家就在剩下兩天時間分別向他們家人道別﹐連那些以前跟他們為仇的敵人﹐他們都一個一個向他們和好,有些甚至到銀行把他們一生的積蓄提取出來﹐送給朋友﹐送給街上不認識的人。他們已經不在乎地上的東西了。 一個有導向的人﹐他們生活在地上﹐知道在地上一切都是短暫的,是要過去的﹐就好像那個大陸準備要移民來美國的年輕人﹐和這些準備到外星世界的老年人一樣,當他們把眼目放在一個更美家鄉家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非有不可。同樣,身為基督徒的﹐當他知道神把他放在地上是有目的或計劃﹐神讓他多活幾年就為多做神的工作﹐神說時間到請你回家﹐他就放下地上的一切,像大陸那年輕準備坐飛機到美國一樣﹐興興奮奮的準備回天家。如果人有這個觀念﹐在地上的生活還要什麼會困擾我們呢﹖實在沒有。 所以保羅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腓 4:12。因為他眼睛所看的不是目前是永恆。不是看到所看到的,乃是看到所看不到的。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談饒恕

一個有酗酒習慣的丈夫,常常在醉後以拳頭在太太和孩子身上發洩怒氣,作妻子的,開始爲了維持這個家的整體性而忍氣吞聲,但發現先生的行為慢慢變本加厲,最後忍無可忍報警,先生被趕出門。兩個禮拜之後,先生回來為自己的行為道歉,請妻子孩子饒恕他,並且請求孩子讓他回家團聚。在這個時候,身為基督徒太太的,怎樣應用有關饒恕的原則? 要明白饒恕和信任是有差別,單單饒恕是不能夠重建關係,關係是需要建立在一個彼此信任的基礎上,而信任感是需要時間來建立,所以一旦出現傷害,基督徒可以根據聖經的教導饒恕對方,但講到關係重建,那必須從頭再來。 很多人常常對這個有誤解,以為一方願意饒恕另一方,他們可以馬上恢復以前那種的關係。有些人不肯饒恕別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一旦我饒恕了他,我就要跟對方再度嘻嘻哈哈,跟以前一樣,再次成為他前面的戰友,或者我要跟他再度成為親密夫妻,但我實在做不到,所以我不肯饒恕。 不是的,關係重建和饒恕是兩回事。饒恕是立時,但信任建立是需要一段時間。饒恕只是不再計較對方造成你心理上的傷害,不再抓住對方,不存報復心理,但這不等於說,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馬上恢復跟以前一樣。  對方不能強迫要求你的饒恕,因為饒恕與否在乎你,而根據聖經的教導,你也理應饒恕對方,終於關係重建,對方卻需要做三件事情,而這個跟饒恕完全無關。     第一,要看到對方有誠懇悔改的心。在關係重建以前,他們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認真道歉,意思是改變他們的行為和態度。     第二,如果可能,他們需要作合宜的賠償。     第三,  需要時間來重建信任感。 看看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例子,猶太人把祂釘在十字架上,耶穌臨斷氣的時候,祂求神赦免這些釘祂在十字架上的猶太人,而神也的確這樣做,但講到關係恢復,到現在他們跟神的關係還沒有重建。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為自己的罪孽認罪悔改,而跟神和好的先決條件只是悔改認罪,很可惜猶太人還沒有做到這一點,因此,猶太人與神的關係仍然是斷裂的。 所以,我們看到,饒恕和關係重建是有差別的,單單饒恕是不能夠建立一個關係,關係的重建是建立在一個彼此信任的基礎上,而信任感是需要時間來建立,一旦出現傷害,饒恕對方是立時的,但信任感的重建,關係復興就需要從頭再來。 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因著他們的軍國主義,屠殺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和韓國人,事隔幾十多年,日本與中國和韓國人的關係並沒有完全恢復,主要原因是日本帶現在為止,還沒有公開為他們過去所做的事情向受害者道歉,他們甚至隱瞞過去的歷史,甚至強詞奪理說,屠殺事件都是別人扼造出來,並不是事實。倒過來,德國是戰敗國,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曾經屠殺至少六百萬猶太人,造成許多國家在性命上和經濟上莫大的損失,但戰後他們盡能力作賠償,並且認真向以色列人和列國承認自己的過犯,於是以色列和列國願意跟德國恢復友好關係,這個跟日本的情況完全相反。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29)絕不言敗

一名68歲印度長者連續在中學會考失敗了34次後,到接近古稀之年仍堅持今年再應考,準備第35次參加中學會考。他說教育就是生命,曾許下不成功便不結婚的承諾,至今仍然無悔。 住在拉賈斯坦邦一條村的亞達夫,在1969年開始參加中學考試,之後每年皆應試,可惜至今仍未能取得全部科目及格,每年總會有一科不及格。他說,每次他都會顧此失彼,想改善之前「肥佬」的一科時,另一科又失手。 他曾誓言一天不成功,便一天不結婚,故現時仍是獨身。「教育是生命的一切。」亞達夫對英國廣播公司一個節目說﹕「教育主宰世界﹔教育甚至比你的親兄弟、社會、政府和行萬里路更重要。」 他每天身穿印度傳統袍子,走3公里路由所住的村子前往當地一所中學。同樣叫亞達夫的副校長說,當他在1999年第一次見到他時,還以為他是一名學生家長。 他回憶說﹕「當時他正快步走向試場,幾名孩子也走在一起。我截停他說,只准孩子進內,家長不行,但他居然說自己也是應考者。我不相他,問他要准考信。當他拿出信件時,所有學校職員都圍了過來,那成為我們議論紛紛的大事。」 亞達夫此後每年都到那學校應考。當地教育部門的所有人都認識他,因為在當地的每個試場他都去過應試。可是,隨年華老去,亞達夫覺得愈來愈難應付考試。年屆68的他,聽覺已有毛病,不過他仍意志堅決。 曾經在1972年與亞達夫一起應試的萊克拉杰讚揚他的決心﹕「他想憑自己努力考試及格,他不想其他人幫忙,也從不抄襲他人的東西,那是我們尊敬他的原因。」 亞達夫的村民都希望他今年可達成心願。戈亞爾說﹕「他的願望是考試及格然後結婚,但迄今神都沒有眷顧他。他已參加過33或34次,讓我們看看他的願望能否在今次達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