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的鏡子

  我常常把這件糗事,告訴我的朋友。 有一天,我穿著剛洗好的洋裝,配上新買的時髦外套赴宴。宴會中,心情愉快,百事無礙,直到宴會結束時,巧遇一個高中同學。她拍拍我的肩膀把我叫到一邊,告訴我兩件事。一件是新買的外套,價格標籤就正正地掛在我的衣領背後,一件是我的背後裙擺上還釘著洗衣店做的記號的紙標籤。當天出門所見之人,不下兩百人,沒有一個人肯告訴我的驢相。啼笑皆非之餘,我終於明白了兩個很簡單的道理— 一個是:一個人光有面前的鏡子是不夠的,「背後的鏡子」更重要。 一個是:泛泛眾人不太可能做你的「背後的鏡子」,只有知心的真朋友才會告訴你「其實不美」之處。 古人沒有明鏡,便叫人以「歷史」為鑑,今人四處得鏡子可照,可是只照到正面的門面。雖然你以為你已經做得圓滿得體,可是自己的盲點所不及之處,可能正是眾人在背後訕笑你的地方,而且大部份的人為了保持禮貌,或因為事不干己而保持沈默。最慘的是,你不自知的毛病在你的仇家心裡,正是拍手喝采的題材。背後的鏡子,照射出來的常常是你自己潛意識想掩蓋的,也可能是你自己的火侯才智太低而看不見—通常你不會喜歡聽,也可能會聽不懂。可惜,為人處事,往往這些才是你最應該聽的。 誰可以做你的「背後的鏡子」?這要看你「照鏡子的誠意」有多少。許多人根本不願照鏡子,別人的評語全被他當做惡意擋回去;有些人只能照使自己顯得美麗的鏡子,只接受別人讚美他的訊息。不過,大部份人都還能明白,不管好壞,面前的鏡子映照出的那個人,自己都要負責。只有極少數的人明白,背後的鏡子才是最重要的一面鏡子!像白雪公主的後母,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勤於照鏡子的女人,可是照鏡子只照自己的顏面之美,背後的陰險,皮下的嫉恨都視而不見,只因為她沒有一面「背後的鏡子」來立竿見影,照出她的污穢之處。 珍愛「背後的鏡子」,對別人的直言建言,就會萬分寶愛而不會抗拒否決。一個幸福的人,是有許多「背後的鏡子」—真正幫助你成長發展的親友的人。 這一次糗事帶給我的經驗與領悟,曾經得到一個朋友的共鳴。她告訴我,她有一次興匆匆地應邀參與一群她仰慕多年的名人聚會,心中興奮之外又感榮幸。過了幾天,當天的其中一位打來電話說:「你知道嗎?那天我們都在笑你呢……妳自己不知道嗎?妳的毛衣都穿反了。」這件事使她感慨萬分,為什麼當天幾小時的聚會裡,就沒有一個人主動告訴她這一件小事呢?她回憶當天因為興奮而匆匆套上毛衣出門,沒想到餘留如此不堪的滋味在心頭。 一件美事,結果,竟然是如此不美。 沒有「背後的鏡子」,對真正愛美的人,真正想求善向上的人而言,是多麼寂寞的滋味!那些忙著問魔鏡「誰才是最美的女人」的女人,可曾主動掀開私心深處來照照射穿欲望真相的鏡子?那些自以為面面俱到的主管或部屬,可曾虛心地尋找客觀公正的「背後的鏡子」,探訪同事不肯明言自己的缺點?井底之蛙的以管窺天,正是因為你什麼鏡子都沒有。 今日的我,已經擁有好多「背後的鏡子」,因為我鼓勵自己「聞過則喜」,雖還沒有達到完美實踐的境界,但至少他們都明白:指出我的缺失,會得到我的感激而非怨恨。今日的我,也鼓勵自己去做別人的「背後的鏡子」,只是覺得對方是可取的、能自我反省的、有潛力的,我都會直言告訴對方他的盲點,我願意冒著得罪人的危險使對方可以更出色、更有益於社會。這樣雖然使我成了一個「意見多又愛挑毛病」的非傳統角色,但我至今還在這條路上努力,因為我知道:「背後的鏡子」多,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合理! 我們的人際關係中,需要更多「背後的鏡子」;我願意做別人「背後的鏡子」,是因為我的誠意更高。 多麼希望能有更多像我這樣的傻子!雖然我願意做吃力而不討好的事,但總願意有人相伴而不寂寞。

給糖哲學

  自從多年前成立,就駿業宏發、蒸蒸日上的公司,今年的盈餘竟大幅滑落。這絕不能怪員工,因為大家為公司拚命的情況,絲毫不比往年差,其至可以說,由於人人意識到經濟的不景氣,幹得比以前更賣力。 這也就愈發加重了董事長心頭的負擔,因為馬上要過年,照往例,年終獎金最少發兩個月,多的時候,甚至再加倍。 今年可慘了,算來算去,頂多只能給一個月的獎金。 「讓多年來已經慣壞了的員工知道,士氣真不知要怎麼滑落!」董事長憂心地對總經理說:「許多員工都以為最少加兩個月,恐怕飛機票、新家具都訂好了,只等拿獎金就出去度假或付帳單呢?」 總經理也愁眉苦臉了:「好像給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現在突然改成兩顆,小孩一定會吵。」 「對了!」董事長突然觸動靈機:「你倒使我想起小時候到店裏買糖,總喜歡找同一個店員,因為別的店員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顆顆往回扣。而那個比較可愛的店員,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後一顆顆往上加。說實在話,最後拿到的糖沒什麼差異,但我就是喜歡後者。」 沒過兩天,公司突然傳來小道消息KK「由於營業不佳,年底要裁員,尾牙的雞頭,只怕一桌一隻都不夠。」 頓時人心惶惶了。每個人都在猜,會不會是自己。 最基層的員工想:「一定由下面殺起。」 上面的主管則想:「我的薪水最高,只怕從我開刀!」 但是,跟著總經理就做了宣布:「公司雖然艱苦,但大家同在一條船,再怎麼危險,也絕不願犧牲共患難的同事,只是年終獎金,絕不可能發了。」 聽說不裁員,人人都放下心上的一塊大石頭,那不致捲鋪蓋的竊喜,早壓過了沒有年終獎金的失落。 眼看除夕將至,人人都做了過個窮年的打算,彼此約好拜年不送禮,以共度時艱。 突然,董事長召集各單位主管緊急會議。 看主管們匆匆上樓,員工們面面相覷,心裡都有點七上八下:「難道又變了卦?」 是變了卦! 沒幾分鐘,主管紛紛衝進自己的單位,興奮地高喊著:「有了!有了!還是有年終獎金,整整一個月,馬上發下來,讓大家過個好年!」 整個公司大樓,爆發出一片歡呼,連坐在頂樓的董事長,都感覺了地皮的震動KKK。 與其因最好的企盼,造成最大的失望,不如用最壞的打算,引來意外的欣喜。

學習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

  如果你看見我還在這裡,那是因為我曾經遇見一位老天使,他在我生命最徬徨的時候,告訴我一個真理。 人的一生有許多課題,裡面有等待我們去完成的功課,如果功課做不好,就 無法晉級,會重覆地反覆地在做同一項功課,直到我們完成它。有點像小時候的數學功課,老是不懂什麼是雞兔同籠,為什麼牠們有幾隻腳跟我的童年有那麼大的關係。 我總是在人際關係中跌倒,不肯將自己成為一名阿諛諂媚的人,不懂將自己變成一杯水,可以裝進任何容器裡,不懂得在阿諛諂媚正直之間,我還有很多空間可以選擇;於是在無法忍受主管的反覆無常,看不慣主管的假公濟私,我決定離職。 在遞辭職信時,我在樓梯間遇見別的部門的主管,我與他僅有數面之緣,我向他微微一笑,點頭招呼。他看見我手上的辭職信,一臉的驚訝,對我說:「如果你另有高就,那恭喜你,如果是為了你們部門的主管,那你可能要考慮一下;你一定要學習著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不然你永遠都會遇見這種人,然後手足無措。」 他的這番話,我一直放在心中,當然,我也沒有離職,我練習著如何與我的主管相處,我仍然不認同一些違反我的真性情的事情,但我不反抗,我看見事情好的一面,我和主管之間也從對立變成平行,我不苟同他的工作態度,但因為如此我更加警惕自己不要變成這樣混水摸魚的上班族。 我還是經常遇見我的老天使,他依然有著一幅酷酷的表情,雖然,我沒有開口向他說聲謝謝,因為他總是面無表情,但是有一天,我曾在樓梯間,遇見他那顆溫暖的心,融化了我原本冷凍而充滿稜角的心。

愛恩斯坦與學生討論

  課堂上,愛恩斯坦與學生討論問題。 愛恩斯坦對學生說,「有兩位工人,修理老舊的煙囪。當他們從煙囪裏爬出來的時候,一位很乾淨,另一位卻滿臉滿身的煤灰,請問你們誰會去洗澡呢?」 一位學生說:「當然是那位滿臉滿身灰的工人會去洗澡嘍!」 愛恩斯坦說:「是嗎?請你們注意,乾淨的工人看見另一位滿臉滿身的煤灰,他覺得從煙囪裏爬出來真是骯髒。另一位看到對方很乾淨,就不這麼想了。我現在再問你們,誰會去洗澡?」 有一位學生很興奮地發現了答案,「噢!我知道了!乾淨的工人看到骯髒的工人時,覺得他自己必定也是很髒的,但是骯髒的工人看到乾淨的工人時,卻覺得自己並不髒啊!所以一定是那位乾淨的工人跑去洗澡了。」 愛恩斯坦看了看其他的學生,所有的學生似乎都同意這個答案。只見愛恩斯坦慢條斯理地說:「這個答案是錯的。兩個人同時從老舊的煙囪裏爬出來,怎麼可能一個會是乾淨的,另一個會是髒的呢?這就叫做『邏輯』。」 主觀與客觀 當一個人的思路受牽絆時往往就不能十分清晰地找尋到一切事理的根源 ——邏輯。 要想找到邏輯,就要 跳出「習慣上的桎梏」 避開「思路上的陷阱」 逃離「認知上的迷霧」 擺脫「性情上的執著」。 要想尋找邏輯,就要脫離一切人為的佈局。 很多人以為自己客觀,當第一個學生看見別人滿身滿臉的煤灰,不假思索,就認定他是第一個去洗澡的人。這是自以為是客觀,但其實是主觀的人。 環顧我們身旁,有不少這樣的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