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作過調查,一般人最害怕兩件事情,一是參加喪禮,一是在多人面前說話。你有過在多人面前說話的經歷嗎?很多人總是想辦法逃避。 有人一想到要站在一大羣陌生人面前,並要設法吸引他人的注意,人就感到驚慌。 其實演說是一門可以學習的藝術,任何人都能夠掌握箇中的基本技巧,下面是學者提出的建議: 第一,對人友善。聽眾喜歡親切開朗的演講人,所以,開口之前要對聽眾微笑,這能取得聽眾的好感,引起他們的興趣,一旦得到聽眾的好感,其他就順利了。 第二,放鬆自己。即使像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那樣經驗豐富的演說家也承認,每次發言都感到很緊張,但千萬別讓人知道你怯場,聽眾開始可能會同情驚惶失措的演講人,但接着就會失去耐性和興趣。如果你在演講時,緊張得滿頭大汗,不妨在上台前作鬆弛神經的韻律練習,深呼吸幾次,吸氣後每次儘量屛着氣不吐,然後再慢慢呼出,這會讓你的脈搏跳動穩定下來,另一個消除緊張的方法是忘掉即將發言的人是自己,假裝那是另一個人,一個你仰慕的演說家。 第三,控制局面。不要坐著發言,讓聽眾知道是誰在控制全場,你必須站著說話。坐着發言是自動放棄控制全場的權利,這尤如發言人躲在講台後面,把講台當作機槍砲台而只露出頭和手,這無形把聽眾拒於千里之外。所以,站到每個人都能看見你的地方,聽眾都希望能看到你,這樣他們才會相信你。 第四,有說服力的演說必須事先想好。演講這最忌說話急促,偏離主題。先擬定在議會上的發言稿,稿分三段,首先是開端(說明發言的原因),然後是中段(引用證據證明他的論點),最後是樂觀的結尾。並且儘量簡單,避免在一篇演辭中說太多的東西,因為聽眾不可能全都記得。講辭如要達到目的,最多只可有四個重點,然後歸納出一個結論。此外,也要避免使用太多技術性詞彙,免得把聽眾弄糊塗。 寫好初稿後,站起來,不妨對着錄音機說一遍,然後播放出來細聽,留意那些「嗯」、「啊」之類的語助詞和說得不暢順的地方,刪除重複的話。 改成口語化的地方。要知道演說是否口語化,可以問自己:「我對朋友會怎樣說?」你當然不會對朋友用一些生硬的書面語吧。把最後的定稿濃縮成小標題,必須簡潔,數目適中,容易閱讀,把這個寫在卡片上,放在口袋裏,到演講時再拿出來。聽眾不喜歡見到演講者揮動着一大疊講稿走上台。 發音一定要淸楚,並注意唇、舌、齒的運用,必須讓聽眾聽到你所說的每一個字。在適常時候不妨停頓一下。 演說時,目光應像一道光,掃遍整個聽眾席,讓他們覺得你在輪流望每一個人,不要漏了任何一個,即使是坐在你旁邊的人。 經常練習演說技巧需要不斷練習才能進步。辯論會、夜校演說課程、家長會和類似的團體,這都是很好練習機會。
男女大不同,一般来说,跟女生相比,男人的空間能力比較好,腦海中能夠準確地想象一件物體的形狀、位置和比例,所以,男孩子的數學通常比女生高明。另一方面,女孩通常比男孩早一點開始學講話,也早一點懂得說完整的句子。一些硏究還發現,女人講話的句子比男人的要長、要複雜。此外,在改善閱讀能力班裏,總是男孩比女孩多。有口吃和其他語言缺陷的人,也以男性居多。這一切表示什麼?科學家發現,在生理上,男人和女人的腦在結構上就大不相同。 儘管這樣,科學家發現還有其他因素影響男女思維方式。不管你是男是女,到底你的思維方式比較男性化?還是女性化?不妨做一個簡單的測驗。下面是學者根據二千人進行調查所出來的結果。 一、你聽到微弱的貓叫聲時,是否不用張望便能準確指出貓在哪裏? 甲、只要想一想,便能指出貓的所在。 乙、能立即指出貓的所在。 丙、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指出貓的所在。 二、聽了一首歌後,你能把旋律記住嗎? 甲、能,而且可以不走調地複唱片段。 乙、如果旋律簡單,節奏感強烈,就能記得住。 丙、通常不記得。 三、一個你只見過幾次的人打電話給你,在他説出自己的名字之前,你是否輕易就能認出他的聲音? 甲、是的。 乙、能認出他的聲音的可能性低,至少有百分之五十。 丙、能認出他的聲音的可能性低於百分之五十。 四、你處身於一羣已婚的人當中,他們之中有兩個人有私情,你能察覺得到嗎? 甲、幾乎一定能。 乙、有一半的機會能。 丙、很少能。 五、在一個大型的社交聚會中,有人介紹你與五名陌生人認識。第二天有人提到他們的名字時,你是否輕易就能記起他們的容貌? 甲、能記得其中三四個人的容貌。 乙、只記得其中一兩個人的容貌。 丙、通常一個人的容貌都不記得。 六、你讀小學時,學生字和作文是不是很費力? 甲、不是的,一點也不困難。 乙、只有其中一樣容易。 丙、兩樣都不容易。 七、你找到一個停車位,但是它很窄,而且必須把車倒開才能進去,你會: 甲、找另一個停車位。 乙、小心翼翼地把車倒進去。 丙、想也不想便把車倒進去。 八、你在一個陌的村莊裏往了三天後,有人問你哪一面是北方: 甲、你多半答不出來。 乙、你不能肯定,但只要想片刻就能答出。 丙、你立即就能指向北方。 九、你在隔壁家裏跟新鄰居談天,屋内除了水龍頭滴水聲,就什麼刿的聲音都沒有。這時: 甲、你會立即就注意到滴水聲,但盡量不去理會它 乙、如果你聽到滴水聲,你大概會說出來。 丙、你根本不在乎。 十、你在牙醫診所候診時,要和同性別的人坐得相隔多遠,才不會覺得不自在? 甲、少於十五厘米。 乙、十五到六十厘米。 丙、六十厘米以上。 […]
領隊帶著我們三十多人穿過一條小巷,進入熙熙攘攘的廣州市中心。我們在擠滿了脚踏車和行人的路上左穿右插,終於找到了那個兩層高的樓宇,大夥爬上一道搖搖晃晃的樓梯,走進一個房間,房間擺滿了長凳,架子上放着一本本聖經和一叠叠油印的讚美詩集。 這就是中國大陸其中一個地下敎會,情形有如早期基督徒在羅馬暴君統治下,秘密在地下墓穴裏舉行宗敎活動。在這個頂樓敎堂裏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他們的集會是非法的。警察 可能隨時衝進來,把站在講壇後面那個穿長袍的短瘦的男人抓走,這男人就是中國大陸最出名的地下敎會領袖林獻羔牧師。事實上,林獻羔曾被中共關在監獄裏二十多年,卻始終沒有屈服。 林獻羔牧師本來住在香港,原本可以平平安安地生活,一九五〇年,他卻甘願冒險回到局勢仍非常動蕩的廣州。雖然當時已有傳聞說內地大規模槍決異己,但林獻羔牧師認為神要他回中國服事,他順服神的帶領回到中國的廣州。 一九五五年九月,林獻羔被中國政府以莫須有名義被抓,在監獄裏度過了十六個月,出獄不久又再度被定罪,給送到山西省一個煤礦場接受勞動改造二十年。勞改期間,當召開政治學習時,政委要他檢舉其他基督敎徒,並向他保證,如果他肯這樣做,可獲得獎賞,但他拒絕。林獻羔常常被罰伸直雙臂蹲幾個鐘頭,如果手臂因為痠痛而垂了下來,便立即遭到毆打。然而,他忍下了這種折磨。他回憶過去,都是靠著反覆背誦聖經章節來幫助他走過二十年艱難的歲月。 一天,他在礦場上靠在一根柱子上休息,突然間,一個火車頭衝來,把那些運煤車撞離了路軌。其中一輛運煤車翻側在柱子上,把林獻羔的脖子卡住。他給壓在的牆上不能動彈,以為自己必死無疑。但是那運煤車移開之後,他竟然絲毫無損。他當時心想,神保留他的生命一定有祂的心意。 他在一九七八年五月獲釋後,當了一陣子英文敎師,利用聖經作為課本。授課完畢,他便向學生傳道。不久,林獻羔便感覺到上帝在召喚他重新開始他的傳道工作。漸漸地,他從每星期只舉行一次小型的主日聚會,演變成為每星期舉行三次禮拜,有好幾百人參加。接着,很快又有了查經班、聖詩班和一個靑年團契。一九八o年,有四個人請求林獻羔給他們施行洗禮;到一九八九年年底,他已一共為一千多人施行了洗禮,其中有些是高級共幹的子女。 在一九九〇年二月二十二日一次晚間崇拜之後,警察衝入了林獻羔的住所,沒收了所有的聖經、油印的宗敎小册子、聖詩集、錄音帶、錄音機、一架風琴和一部油印機。當局警吿林獻恙的會眾不可參加他的禮拜,並命令林獻羔立即停止佈道。有一段短時期,他遵守了這個命令,最後,他又感覺到上帝在召喚他繼續傳道。他再度傳道之後,警察曾多次傳他去問話。對於警察的威逼和恐嚇,林獻羔只是平靜地回答說:「我監獄裏關過二十年,我現在還有什麼好怕!」 一晃就是二十多年,當年因著北美一位資深華人信徒發起探訪中國地下教會,三十多人響應,當中有牧師、傳道人、和平信徒。兩個禮拜中國之旅改變許多人的生命,好幾個平信徒因林獻羔見證大受感動,回美後尋求神的帶領,最終放下自己的專業工作,到神學院接受裝備,一生全職服侍神。 林獻羔於2013年安息主懷。
試過怯場嗎?很多運動員都有這種經歷。譬如說,一個籃球員,平常練習投罰球,幾乎是百發百中,但某天晚上,在全場觀眾注視下,兩罰俱失,結果這球員拖累球隊輸了一場該贏的球賽。這就是運動術語中所謂「怯場」,人在壓力下失去了鎭定。 其實,並非只有運動員才會這樣,上過講台的人大多數都體驗過怯場的可怕徵狀:口乾舌燥,胃不舒服,胸部憋悶。對某些人來說,第一次打電話約會異性時,這也可能發生。 面對重要的任務或者決定的時候,人要是生理上失去常態,那就是怯場。 你可能從來沒有想到,有很多非常有成就的人也像一般人那樣,一遇到某些情況就會恐懼和焦慮,不同的是,他們想出了自己一套辦法來克服。 以下是知名人物建議的一些方法,能幫助你驅除恐慌: 做好準備工作。記得我念機械研究所的時候,指導教授是一位虔誠基督徒,對學生關懷備至,經常帶領學生到處發表論文演講。他手下幾個亞洲學生,我是其中一個。每一次外出論文演講,他要求每一個學生輪流練習,不厭其煩糾正他們的發音或咬字不清,二十分鐘的演講,通常花上六七個小時準備,教授務求每個學生做足準備功夫。這招非常有效,學生不但不會怯場,而且每個人信心十足。 所以,不要自欺欺人,強裝充滿信心,因為那是假的信心,做足準備工夫而產生的信心卻是眞的信心。 除了做足準備功夫,演講前一天必須有足夠睡眠。一般人會通宵做準備工作,但專家認為這不是理想做法,像所有出色的運動員,他們總是早早上床,讓自己睡一夜好覺。保持精神飽滿絕對跟別的事情同樣重要,精神好,人表現就會較出色。 你有看過美式足球嗎?每個球隊都有一個足球隊射門員,他們在一場比賽中也許只上場幾次,每次只是一會,但是他一出場,所有人的眼睛都會盯着他。爲了避免受觀眾影響,他們需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於怎樣踢那個球。有經驗的射門員會告訴自己,『沉着,不要分心,』,唯有這樣,他們能專心致志,不會受別的事情影響。要是心裏想着勝負全看這一踢,球必定進不了球門。同樣,一旦站在台上演講,就不可以分心。 還有,有一件事一定要記住:恐懼與自信之間唯一的差別是呼吸,一位歌星說,當他走上舞台時,會想像自己從頭到脚都在呼吸,他認為這有助於減輕心理壓力。要是你發覺自己臨陣膽怯或猶豫,鼓起勇氣就可使你完全改觀。一位心理學專家這樣說,抬頭挺胸,迫使你自己變得精神抖擻。不妨試試看。 有時候,我們在生活中確會失誤,當這種情形發生、以致我們即將一敗塗地時,專家建議不妨設想一種最壞的情況。學會忍受自己最壞的情況。就用一個球員在重要關頭沒有投進重要的一球為例,把這個看作是個教訓:投進也好,投不進也好,反正日後還有很多機會。抱著這種心態,人反而變得輕鬆。演講也是一樣,想想看,如果這次不理想,回家問自己,下次該怎樣做會更好,給自己一點鼓勵。
小張和小雯是一對很平凡的夫婦,和別的夫婦一樣,量入為出過日子,盡心盡力照顧兒女。 跟一般的夫婦一樣,兩人偶爾也會吵嘴。 有一天,一件不平凡的事發生。 「你知道嗎,小雯,我每次拉開那櫃子的抽屜,都可以找得到我要的襪子和內衣褲,」小張這樣說,「多謝你多年幫我來打點。」 小雯從眼鏡上方瞪着丈夫。「你想怎樣啦,小張?」 「沒怎樣。我只是要你知道,我想要感激你而已。」 其實小張已不是第一次幹這怪事,因此小雯並沒有放在心上。但兩三天之後,另一件事又發生。 「小雯,你這個月在帳簿上記下來的支票號碼,幾乎沒有錯。十六次記對了十五次,你眞了不起,我要謝謝你。」 小雯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朶,於是放下正在做的針線,抬頭說:「小張,你以前總是怪我記錯支票號碼,現在怎樣啦?」 「不為什麼。我只是要你知道,我感謝你那麼細心。」 小雯搖了搖頭,恢復做她的針線,喃喃自語說:「到底他搞什麼鬼?」 儘管如此,第二天小雯在雜貨店開支票時,不禁多看了支票簿一眼,確定自己沒有把號碼記錄錯。「為什麼我忽然對那些支票事情那麼在乎?」她問自己。 小雯很想忘掉這件事,可是小張的態度實在越來越古怪。 「小雯,這頓晚飯真好吃,」一天晚上小張說,「辛苦你,謝謝。說起來,這十五年來你少說也為我和孩子做過一萬四千頓飯吧。」 然後他又說:「喲,小雯,房子很乾淨,謝謝你花這麼多功夫。」然後他又說:「小雯,你這樣子很好看,跟你在一起很開心。」 小雯有點納悶,「他以前尖酸刻薄的話到哪兒去?」她心在想。 十四歲的女兒小乖證實了不是小雯在多疑,小張確實有點不對頭。小乖說:「媽,老爸有點不對勁,他也常常讚我好看。我這副打扮,衣服這麼邋遢,他竟然還那麼說,很不可思議。媽,這可不是老爸以往的作風。他出了什麼毛病?」 小張一直沒有「恢復正常」。他一天到晚不停稱讚人。如是者幾個星期,小雯漸漸習慣她老伴的「改變」,有時她勉強回他一聲「謝謝」。小雯對自己能從容自若很感自豪,但後來有一天,一件稀奇事使她方寸大亂: 「我要你歇一歇,」小張說,「讓我來洗碟子,請你離開廚房。」 小雯停了一會,然後回答說:「謝謝你,小張,多謝!」 自此之後,小雯自信心提升了,偶爾還哼一兩句歌,她似乎心情不再憂鬱了。 過了一段日子,這家人發生另一件稀奇事,這一次,開口的是小雯。 「小張,」小雯說,「我要謝謝你這麼多年來一直為衣食奔走,養活我們。我想我從沒吿訴過你我多麼感激。」 不論小雯怎樣逼他,小張始終沒有說出他態度大轉變的原因。看來,這將會繼續成為這家人一個謎。不管怎樣,他們一家的日子跟以前再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