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大不同,一般来说,跟女生相比,男人的空間能力比較好,腦海中能夠準確地想象一件物體的形狀、位置和比例,所以,男孩子的數學通常比女生高明。另一方面,女孩通常比男孩早一點開始學講話,也早一點懂得說完整的句子。一些硏究還發現,女人講話的句子比男人的要長、要複雜。此外,在改善閱讀能力班裏,總是男孩比女孩多。有口吃和其他語言缺陷的人,也以男性居多。這一切表示什麼?科學家發現,在生理上,男人和女人的腦在結構上就大不相同。 儘管這樣,科學家發現還有其他因素影響男女思維方式。不管你是男是女,到底你的思維方式比較男性化?還是女性化?不妨做一個簡單的測驗。下面是學者根據二千人進行調查所出來的結果。 一、你聽到微弱的貓叫聲時,是否不用張望便能準確指出貓在哪裏? 甲、只要想一想,便能指出貓的所在。 乙、能立即指出貓的所在。 丙、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指出貓的所在。 二、聽了一首歌後,你能把旋律記住嗎? 甲、能,而且可以不走調地複唱片段。 乙、如果旋律簡單,節奏感強烈,就能記得住。 丙、通常不記得。 三、一個你只見過幾次的人打電話給你,在他説出自己的名字之前,你是否輕易就能認出他的聲音? 甲、是的。 乙、能認出他的聲音的可能性低,至少有百分之五十。 丙、能認出他的聲音的可能性低於百分之五十。 四、你處身於一羣已婚的人當中,他們之中有兩個人有私情,你能察覺得到嗎? 甲、幾乎一定能。 乙、有一半的機會能。 丙、很少能。 五、在一個大型的社交聚會中,有人介紹你與五名陌生人認識。第二天有人提到他們的名字時,你是否輕易就能記起他們的容貌? 甲、能記得其中三四個人的容貌。 乙、只記得其中一兩個人的容貌。 丙、通常一個人的容貌都不記得。 六、你讀小學時,學生字和作文是不是很費力? 甲、不是的,一點也不困難。 乙、只有其中一樣容易。 丙、兩樣都不容易。 七、你找到一個停車位,但是它很窄,而且必須把車倒開才能進去,你會: 甲、找另一個停車位。 乙、小心翼翼地把車倒進去。 丙、想也不想便把車倒進去。 八、你在一個陌的村莊裏往了三天後,有人問你哪一面是北方: 甲、你多半答不出來。 乙、你不能肯定,但只要想片刻就能答出。 丙、你立即就能指向北方。 九、你在隔壁家裏跟新鄰居談天,屋内除了水龍頭滴水聲,就什麼刿的聲音都沒有。這時: 甲、你會立即就注意到滴水聲,但盡量不去理會它 乙、如果你聽到滴水聲,你大概會說出來。 丙、你根本不在乎。 十、你在牙醫診所候診時,要和同性別的人坐得相隔多遠,才不會覺得不自在? 甲、少於十五厘米。 乙、十五到六十厘米。 丙、六十厘米以上。 […]
領隊帶著我們三十多人穿過一條小巷,進入熙熙攘攘的廣州市中心。我們在擠滿了脚踏車和行人的路上左穿右插,終於找到了那個兩層高的樓宇,大夥爬上一道搖搖晃晃的樓梯,走進一個房間,房間擺滿了長凳,架子上放着一本本聖經和一叠叠油印的讚美詩集。 這就是中國大陸其中一個地下敎會,情形有如早期基督徒在羅馬暴君統治下,秘密在地下墓穴裏舉行宗敎活動。在這個頂樓敎堂裏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他們的集會是非法的。警察 可能隨時衝進來,把站在講壇後面那個穿長袍的短瘦的男人抓走,這男人就是中國大陸最出名的地下敎會領袖林獻羔牧師。事實上,林獻羔曾被中共關在監獄裏二十多年,卻始終沒有屈服。 林獻羔牧師本來住在香港,原本可以平平安安地生活,一九五〇年,他卻甘願冒險回到局勢仍非常動蕩的廣州。雖然當時已有傳聞說內地大規模槍決異己,但林獻羔牧師認為神要他回中國服事,他順服神的帶領回到中國的廣州。 一九五五年九月,林獻羔被中國政府以莫須有名義被抓,在監獄裏度過了十六個月,出獄不久又再度被定罪,給送到山西省一個煤礦場接受勞動改造二十年。勞改期間,當召開政治學習時,政委要他檢舉其他基督敎徒,並向他保證,如果他肯這樣做,可獲得獎賞,但他拒絕。林獻羔常常被罰伸直雙臂蹲幾個鐘頭,如果手臂因為痠痛而垂了下來,便立即遭到毆打。然而,他忍下了這種折磨。他回憶過去,都是靠著反覆背誦聖經章節來幫助他走過二十年艱難的歲月。 一天,他在礦場上靠在一根柱子上休息,突然間,一個火車頭衝來,把那些運煤車撞離了路軌。其中一輛運煤車翻側在柱子上,把林獻羔的脖子卡住。他給壓在的牆上不能動彈,以為自己必死無疑。但是那運煤車移開之後,他竟然絲毫無損。他當時心想,神保留他的生命一定有祂的心意。 他在一九七八年五月獲釋後,當了一陣子英文敎師,利用聖經作為課本。授課完畢,他便向學生傳道。不久,林獻羔便感覺到上帝在召喚他重新開始他的傳道工作。漸漸地,他從每星期只舉行一次小型的主日聚會,演變成為每星期舉行三次禮拜,有好幾百人參加。接着,很快又有了查經班、聖詩班和一個靑年團契。一九八o年,有四個人請求林獻羔給他們施行洗禮;到一九八九年年底,他已一共為一千多人施行了洗禮,其中有些是高級共幹的子女。 在一九九〇年二月二十二日一次晚間崇拜之後,警察衝入了林獻羔的住所,沒收了所有的聖經、油印的宗敎小册子、聖詩集、錄音帶、錄音機、一架風琴和一部油印機。當局警吿林獻恙的會眾不可參加他的禮拜,並命令林獻羔立即停止佈道。有一段短時期,他遵守了這個命令,最後,他又感覺到上帝在召喚他繼續傳道。他再度傳道之後,警察曾多次傳他去問話。對於警察的威逼和恐嚇,林獻羔只是平靜地回答說:「我監獄裏關過二十年,我現在還有什麼好怕!」 一晃就是二十多年,當年因著北美一位資深華人信徒發起探訪中國地下教會,三十多人響應,當中有牧師、傳道人、和平信徒。兩個禮拜中國之旅改變許多人的生命,好幾個平信徒因林獻羔見證大受感動,回美後尋求神的帶領,最終放下自己的專業工作,到神學院接受裝備,一生全職服侍神。 林獻羔於2013年安息主懷。
試過怯場嗎?很多運動員都有這種經歷。譬如說,一個籃球員,平常練習投罰球,幾乎是百發百中,但某天晚上,在全場觀眾注視下,兩罰俱失,結果這球員拖累球隊輸了一場該贏的球賽。這就是運動術語中所謂「怯場」,人在壓力下失去了鎭定。 其實,並非只有運動員才會這樣,上過講台的人大多數都體驗過怯場的可怕徵狀:口乾舌燥,胃不舒服,胸部憋悶。對某些人來說,第一次打電話約會異性時,這也可能發生。 面對重要的任務或者決定的時候,人要是生理上失去常態,那就是怯場。 你可能從來沒有想到,有很多非常有成就的人也像一般人那樣,一遇到某些情況就會恐懼和焦慮,不同的是,他們想出了自己一套辦法來克服。 以下是知名人物建議的一些方法,能幫助你驅除恐慌: 做好準備工作。記得我念機械研究所的時候,指導教授是一位虔誠基督徒,對學生關懷備至,經常帶領學生到處發表論文演講。他手下幾個亞洲學生,我是其中一個。每一次外出論文演講,他要求每一個學生輪流練習,不厭其煩糾正他們的發音或咬字不清,二十分鐘的演講,通常花上六七個小時準備,教授務求每個學生做足準備功夫。這招非常有效,學生不但不會怯場,而且每個人信心十足。 所以,不要自欺欺人,強裝充滿信心,因為那是假的信心,做足準備工夫而產生的信心卻是眞的信心。 除了做足準備功夫,演講前一天必須有足夠睡眠。一般人會通宵做準備工作,但專家認為這不是理想做法,像所有出色的運動員,他們總是早早上床,讓自己睡一夜好覺。保持精神飽滿絕對跟別的事情同樣重要,精神好,人表現就會較出色。 你有看過美式足球嗎?每個球隊都有一個足球隊射門員,他們在一場比賽中也許只上場幾次,每次只是一會,但是他一出場,所有人的眼睛都會盯着他。爲了避免受觀眾影響,他們需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於怎樣踢那個球。有經驗的射門員會告訴自己,『沉着,不要分心,』,唯有這樣,他們能專心致志,不會受別的事情影響。要是心裏想着勝負全看這一踢,球必定進不了球門。同樣,一旦站在台上演講,就不可以分心。 還有,有一件事一定要記住:恐懼與自信之間唯一的差別是呼吸,一位歌星說,當他走上舞台時,會想像自己從頭到脚都在呼吸,他認為這有助於減輕心理壓力。要是你發覺自己臨陣膽怯或猶豫,鼓起勇氣就可使你完全改觀。一位心理學專家這樣說,抬頭挺胸,迫使你自己變得精神抖擻。不妨試試看。 有時候,我們在生活中確會失誤,當這種情形發生、以致我們即將一敗塗地時,專家建議不妨設想一種最壞的情況。學會忍受自己最壞的情況。就用一個球員在重要關頭沒有投進重要的一球為例,把這個看作是個教訓:投進也好,投不進也好,反正日後還有很多機會。抱著這種心態,人反而變得輕鬆。演講也是一樣,想想看,如果這次不理想,回家問自己,下次該怎樣做會更好,給自己一點鼓勵。
小張和小雯是一對很平凡的夫婦,和別的夫婦一樣,量入為出過日子,盡心盡力照顧兒女。 跟一般的夫婦一樣,兩人偶爾也會吵嘴。 有一天,一件不平凡的事發生。 「你知道嗎,小雯,我每次拉開那櫃子的抽屜,都可以找得到我要的襪子和內衣褲,」小張這樣說,「多謝你多年幫我來打點。」 小雯從眼鏡上方瞪着丈夫。「你想怎樣啦,小張?」 「沒怎樣。我只是要你知道,我想要感激你而已。」 其實小張已不是第一次幹這怪事,因此小雯並沒有放在心上。但兩三天之後,另一件事又發生。 「小雯,你這個月在帳簿上記下來的支票號碼,幾乎沒有錯。十六次記對了十五次,你眞了不起,我要謝謝你。」 小雯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朶,於是放下正在做的針線,抬頭說:「小張,你以前總是怪我記錯支票號碼,現在怎樣啦?」 「不為什麼。我只是要你知道,我感謝你那麼細心。」 小雯搖了搖頭,恢復做她的針線,喃喃自語說:「到底他搞什麼鬼?」 儘管如此,第二天小雯在雜貨店開支票時,不禁多看了支票簿一眼,確定自己沒有把號碼記錄錯。「為什麼我忽然對那些支票事情那麼在乎?」她問自己。 小雯很想忘掉這件事,可是小張的態度實在越來越古怪。 「小雯,這頓晚飯真好吃,」一天晚上小張說,「辛苦你,謝謝。說起來,這十五年來你少說也為我和孩子做過一萬四千頓飯吧。」 然後他又說:「喲,小雯,房子很乾淨,謝謝你花這麼多功夫。」然後他又說:「小雯,你這樣子很好看,跟你在一起很開心。」 小雯有點納悶,「他以前尖酸刻薄的話到哪兒去?」她心在想。 十四歲的女兒小乖證實了不是小雯在多疑,小張確實有點不對頭。小乖說:「媽,老爸有點不對勁,他也常常讚我好看。我這副打扮,衣服這麼邋遢,他竟然還那麼說,很不可思議。媽,這可不是老爸以往的作風。他出了什麼毛病?」 小張一直沒有「恢復正常」。他一天到晚不停稱讚人。如是者幾個星期,小雯漸漸習慣她老伴的「改變」,有時她勉強回他一聲「謝謝」。小雯對自己能從容自若很感自豪,但後來有一天,一件稀奇事使她方寸大亂: 「我要你歇一歇,」小張說,「讓我來洗碟子,請你離開廚房。」 小雯停了一會,然後回答說:「謝謝你,小張,多謝!」 自此之後,小雯自信心提升了,偶爾還哼一兩句歌,她似乎心情不再憂鬱了。 過了一段日子,這家人發生另一件稀奇事,這一次,開口的是小雯。 「小張,」小雯說,「我要謝謝你這麼多年來一直為衣食奔走,養活我們。我想我從沒吿訴過你我多麼感激。」 不論小雯怎樣逼他,小張始終沒有說出他態度大轉變的原因。看來,這將會繼續成為這家人一個謎。不管怎樣,他們一家的日子跟以前再不一樣。
你可能從沒想過,你的脾氣、個性、人際關係,怎樣選配偶,與上司同事如何相處,甚至與 神的關係,背後其實有一個神秘力量在影響著你,那就是你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可以是一個祝福,也可以是咒詛。如果你個性樂觀、積極、合群,人際關係良好, 與配偶和兒女關係密切,這是祝福。當中有個人原因,但原生家庭所帶來的祝福佔很大的 因素;反過來,如果你個性悲觀、消極、孤僻,人際關係薄弱,與配偶兒女關係一塌糊塗, 這是咒詛。也是一樣,有個人因素,但成長背景很多時候支配著你的思想和行為。這樣看 來,原生家庭可以帶來祝福,也可以帶來咒詛。粗略估計,約有20%的人蒙受原生家庭所 帶來的祝福,而絕大部分的人則受到原生家庭負面的影響。 他能歌善舞,所唱的歌膾炙人口,所創造的舞步每個人都想模仿,月球漫步就是他首開先 河自創的。但他行為很怪異,喜歡戴口罩,原是黑人,卻硬整容成為白人;他的性向成謎 ,生來是男人,動作卻像女人,據說他有戀童癖。相信你已經知道他是誰,就是享譽世界 娛樂界的天王巨星,Michael Jackson。 雖然他擁有世人夢寐以求的財富、名譽、地位,住豪宅,吃珍饈百味,上百工人等他差使 ,但他卻不快樂。圍繞他身邊的人如江之鯽,但他卻非常孤單,要靠藥物助他睡眠,最終 因嗑藥過度而死亡。其實Michael Jackson窮他一生都在追尋自我。 要了解這位天王巨星為何落入這個光景,聽聽他創作的“ childhood”這首歌,就能明白他內 心的掙扎,因為他一切怪誕行為都可以追溯到他痛苦的童年。 Michael Jackson從小缺乏父愛,童年可以說是在被父親虐待中度過。他有四個哥哥,五兄 弟都有音樂天賦,Michael更是天賦過人,父親對他期盼也非常高。遺憾的是,當他沒達 到其父的高要求時,只有挨打挨揍的份。Michael Jackson出名之後,曾經對記者這樣說, 每一次想到他父親,就會起雞皮疙瘩並感到毛骨悚然,可以想像他對父親那種無奈和憎恨 。對他來說,回憶起每次被父親狠狠揍一頓之後還要帶著笑上台表演,並得把歌唱好是何 等痛苦的事。 Michael Jackson就是在這種環境長大。無可否認,在他父親高壓力和高要求下,他在事業 上的確有極輝煌的成就。然而,童年受父親虐待卻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導致他在生活中 出現各種怪誕行為。 他是一位華人,才藝出眾,有俊朗的臉孔,兩岸三地都有他忠實的「粉絲」。他財產上億 ,然而,他卻喜歡男生,在感情的道路上出現波折,情緒深受困擾,最終選擇跳樓自殺, 死時才46歲。諷刺的是,他挑選在四月一日愚人節結束自己的生命,好像跟世人開了一 個玩笑,他就是享譽中港臺影壇的張國榮。 為何擁有世人夢寐以求的財富、聲譽、地位的一位才子,人生正值高峰,卻為了一份得不 到的感情而摧殘自己的生命?天涯何處無芳草,難道天下唯「他」莫屬?要了解張國榮為 何因情自殺,這跟明白Michael Jackson怪異行為的情況類似,需要追溯他童年的成長背景 。 張國榮出生於香港,父親是出名的洋服裁縫,經常為好萊塢電影明星缝製服装,著名影星 馬龍白藍度就是其中之一。張國榮共有十個兄弟姐妹,他在家排行第十,被稱為「十仔 」,與兄姐年齡差距很大。其實,他基本上是父母「意外」所生。小時候父母感情不好, 關係白熱化,他一直與父母「分居」,關心和照顧他生活的責任就落在家裡佣人六姐身上 。張國榮曾經說過,他與六姐的關係比家裡任何一個人都要親。成名之後,母親去到他家 ,連上廁所都要先問過張國榮。 所以,張國榮是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長大,無法感受到家人的愛。娛樂圈的人這樣說,「 張國榮非常愛人和關懷人,但條件是要回饋,要別人也愛他和關懷他。」很明顯的,張國 榮一生需求他人的愛,而這關愛正是他童年所缺乏的。 對從事心理輔導工作者來說,Michael Jackson和張國榮的例子其實每天都會遇到。正如前 面所講到的,人的行為背後都有起因。 現代人每天生活在高度的壓力之下,當覺得個人安全受到威脅,出於自我保護,會產生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