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聽過Tourette Syndrome這個名詞,中文翻譯叫妥瑞氏症狀。這是一種遺傳性的神經運動疾病,在美國約有10-20萬人罹患此怪疾,患者身體會出現不能自我控制的重複性動作,譬如不停眨眼睛,手忍不住會揮動等,英文叫這是tics,中文翻譯為抽筋。儘管tics不會一直出現,但它可以使患者發出無法控制的尖叫聲。你可以現象,如果這情況發生在公眾場合,這種動作和發出的怪聲音會讓周圍的人感到很懊惱,最慘的是,不知情的人會誤認為患者故意搗蛋,客氣的人也許只是瞪對方一眼,一旦遇到惡霸,患者就遭殃,要不是被人凌辱一番,不然就是飽受老拳。 Amaris Tyynismaa三歲時,父母有時會看到她趴在地板上全身肌肉繃緊,雙眼圓睜,臉孔因屏住呼吸而臉紅。過了幾分鐘,她又起身繼續玩耍,仿佛什麼事都沒發生過。經過一連數年的諮商、測驗,醫師終於確診她患了妥瑞症。 上學時只要沒人注意,Amaris Tyynismaa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然凸出臀部;或者把嘴張到最大;或者猛然扭動脖子。下課之後,她會鑽進母親車裡,疲憊而且苦惱,並且發脾氣,不停抽動,有時會哭。 情況一直未能改善,後來她的母親Christine建議她參加村裏的足球隊,Amaris Tyynismaa喜歡這項運動,而且表現亮眼;更重要的是,她發現自己可以把妥瑞症暫拋腦後,當教練派她踢需要不斷跑動的中場位置時,奇跡出現,Amaris的抽動症狀幾乎完全銷聲匿跡,這是她從未體驗過的自由自在的感覺。 小學三年級時。Amaris Tyynismaa的父親因工作因素從英國搬家到美國阿拉巴馬州。轉到沒有朋友的新學校,讓她承受的壓力和焦慮倍增,抽動的情況也益發嚴重。不過,英國的經驗讓她學習到了一課,她決定加入兩支足球隊和一支游泳隊。 在她參加的足球隊裏,她是最年幼,其他女孩對她的表現產生嫉妒,群起攻擊她,叫她驚慌失措,慢慢地她失去這項運動的樂趣;另一方面,她發覺游泳太過寂寞,一直在水面下,很難與人建立友誼。倒過來,跑步對她而言恰到好處,她覺得奔跑時人感到很快樂,不知道那是什麼,只覺得很輕鬆。 Amaris Tyynismaa每週跑五十六公里,她的練習着重品質的長跑,爬坡、衝剌和一些肌力訓練。她高中教練說,她才剛念完高一,就已經拿下十四個州冠軍,簡直不可思議。 幾個月來,Amaris Tyynismaa都沒有明顯的抽動症狀,這讓她認為自己已經戰勝了妥瑞症。當問到她如何面對伴隨跑步排山倒海而來的期望。她抱着一逕的樂觀說:「有些人身體的變化沒那麼大,有些人卻會,這是上帝的意思,所以誰知道呢?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Amaris Tyynismaa目前就讀Alabama的Montgomery Catholic學校,是第八年學生,她才15歲,學校教練認為她未來在運動上會有驚人的成就。
小玲年幼的時候,家境贫寒,某天家人外出,在附近地攤看到一塊美麗的長身鏡,鏡子價格相當便宜,美中不足的地方是,靠近鏡身下面的地方有點不平,人照起來有點奇怪,但小玲父母認為,祗要鏡子上面能夠照到身體,這就無所謂,所以就把它買回家。 一天,當時祗有二三歲的小玲亂跑亂撞,走跑到父母房間,看到門後這面長身鏡。小玲因為個子小,照到的部份剛好是鏡子的下半部,所以在鏡子裏面,小玲看到一個樣子奇怪的女孩子,她心裡暗想:為什麼我跟其他小孩不一樣,我的樣子看來很奇怪。 小玲每天跟小朋友玩過之後,總是跑到父母臥房看那鏡子,還是一樣,她覺得自己跟小花不同,和小乖也不一樣,在她眼中,自己是個樣子奇怪的女孩。正因為這樣,上玲與人交往總是小心翼翼,她不要結交那些會恥笑她、或嘲笑她的人。小玲同時也相信,如果朋友跟她玩得太久,總會發現她是個樣子奇怪的女孩。久而久之,小玲的玩拌愈來愈少。 小玲慢慢長大,開始上學,她心想,祗要留在家裏不出去,別人就不知道我是個樣子奇怪的女孩。後來她從電視上想到一個更好的方法,只有戴一副面具,別人就不會知道她樣子奇怪。她往廚房一翻,找到一個紙袋,於是用剪刀剪了三個洞,把它戴在頭上去上課。當然,到了學校,別人覺得很奇怪,為什么這個小孩會帶上一個面具到學校,他們不敢問,也不敢靠近她,總是與她保持距離。 如此過了二三年,小玲一直很納悶,為何小朋友邀請別人到他們家,總沒有她的份;同學們不跟她玩,也不與她吃中飯。而小玲每天回家,總會把自己的面具拿下來,到父母房間照那鏡子,還是老樣子。小玲心想,也許換一個面具可能好一點,但不管怎樣換,別人對她總是敬而遠之,小玲更深信自己與眾不同。 隔了多年,小玲進了大學,這時,她照那鏡子不知多少次,每次她都相信自己是個樣子奇怪的女孩。不久,小玲畢業出來社會工作,老板很好奇,為何小玲總是帶著一個面具紙袋上班,不過既然小玲工作勝任,老板也不多說。儘管如此,小玲發現同事都用奇異眼光看她,也不常與她交談。 一天有個女同事感到很好奇,為何小玲整天戴著一個面具,為了多了解她,於是鼓起勇氣請小玲用膳,開始小玲有點驚訝,心想這人到底有什么企圖,因為從來沒人想靠近她。不過,小玲最終答允了。 朋友開門見山對小玲說:我發現你是個友善的人,為何你經常戴著一個面具上班?小玲覺得她跟這朋友很談得來,就把自己的秘密告訴她:「小的時候,我從家裏的鏡子看到自己樣子很怪異,我不想別人知道,所以用這個方法掩飾自己。」 朋友對小玲說:你戴上面具我都願意跟你做朋友,你是否願意讓我看你原來的面目?小玲猶疑一下,還是答應了。朋友看過之後就問,你家鏡子還在嗎?我是否可以去你家看看? 朋友到小玲家之前,特別買了一面完整無缺的鏡子。果然不出她所料,朋友把鏡子的問題告訴小玲,然後把那面完整的無缺的鏡子給小玲看。小玲看完之後,就說:我覺得一點奇怪,但也有一點懊怒,我看到自己的老樣子,感覺比較自然;新的我不太像我,好像另外一個人,看到新的我,雖然有點不自然,但它給我一個新希望,讓我不怕與人親近。 同事鼓勵小玲以後上班嘗試把面具拿下來。小玲起初有點擔心,因為多年多一直帶著面具,突然沒有這個防禦東西,心感不安,但因著朋友的鼓勵,小玲終於鼓起勇氣踏出第一步。第二天,小玲把她過去一直所戴的面具拿下來到公司上班。同事看到她與以前有所不同,但沒有強烈反應。再過一天,小玲更感自然。但過了一陣子,小玲潛意識地在架上又拿起她的面具戴上,她突然了解到,幾拾年的習慣並不是一下子可以改過來。然而小玲也發現,當她以新的自己出現在人前,愈來愈多的同事願意親近她,久而久之,小玲再不需要戴一個面具與人相交,她變得開朗,平宜近人,她知道自己並不是樣子奇怪的女孩。
除了香港人,華人圈子大概沒幾個人聽過曹星如這個名字,過去他被人稱為廢青(台灣稱之為宅男),卻因痛定思痛,奮發圖強,在拳壇上連勝二十一場之後,一舉奪得亞洲三項拳賽冠軍,有人給他外號「神奇小子」。 曹星如在香港屯門長大,來自一個拳擊世家,父親曹樹仁是七屆香港業餘拳擊冠軍,曾經是香港亞洲運動會拳擊代表隊隊員,二哥曹聲揚亦是冠軍人物,然而,這不表示曹星如自出娘胎就成為拳師。在接受傳媒訪問時他透露過,家人沒人要求他投身拳擊運動,反而希望他好好讀書,好歹高中畢業,能夠參加警察紀律部隊,或找份政府的工作。可是他不是什麼讀書材料,青少年時毫無大志,無心向學,終日打機度日,高中尚未畢業就停學。他曾經做過倉務員,在家人眼中,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廢青。他也承認自己曾經懶惰得「像一隻冬眠動物」,沒事最好不要動,並抱著「你不騷擾我,我不騷擾你」的態度過日子。 由於讀書失敗,曹星如勉為其難在拳館當教練,可惜他頹廢的性格惡習難改,經常躲在擂台旁邊的拳套堆中睡懶覺。某天他遇到他的「伯樂」,就是改變他生命的劉志遠,老師好言相勸說,做教練也要有點成績,於是他半推半就參加業餘比賽,當然比賽輸多贏少;老師劉志遠仍然鼓勵他,那一年澳門剛好批發賭牌,開始職業拳賽制度,從此曹星如踏上拳賽職業生涯的道路。沒想到,「神奇小子」突然開竅,彷彿鳳凰浴火重生一樣,在許多人看得極淡的情況之下一次又一次以落水狗的姿態逆境取勝。某年他到菲律賓比賽,參加他第五場職業賽,大部分時間處於劣勢,誓沒想到在最後一回合反撲,結果技術性擊倒對方,本來喝倒采叫他回家的菲律賓觀眾站起來為他拍掌致敬,從此「神奇小子」綽號不脛而走。 2017年3月11日晚,在香港灣仔會議展覽中心,在全場爆滿八千名主場觀眾吶喊助威聲中,曹星如奮戰至第八回合技術性擊倒日本拳手向井寬史,成為WBO國際、WBO亞太區及WBC亞洲三項超蠅量級冠軍。 從冬眠動物到不敗英雄,對踏入三十歲的曹星如有點遲熟,其成功離不開刻苦訓練,證明輸在起跑線無礙成就一個拳王。特別令人欣賞的是他那種勝不驕、敗不餒的性格,沒有怨天尤人,從來不把勝負看得太重,他認為比賽時發揮到水準便是了,勝負由裁判決定。如此坦蕩蕩的態度,實在很值得年輕人借鑑。 荷里活一直流行拳師電影,這類型電影最能宣揚一個核心價值:機會平等,努力可以成功,弱者可勝強者。曹星如的奮鬥史可以說是早期美國拳擊電影「Rocky」的真實版。 從「怪獸家長」的角度來說,二十四歲成為香港第一位職業西洋拳手之前,曹星如在其人生起跑線簡直輸得一塌糊塗。今時今日的社會,客觀環境的確困難重重,讀書難,就業難;可是,年輕人徒有滿腹怨氣而不發憤圖強,這又有何用?輸在起跑線不是問題,拒絕在人生的跑道急起直追才是大問題。 近幾年,香港學生自殺事件層出不窮,有人歸咎香港教育制度出現嚴重問題,也有認為這是香港「怪獸家長」現象所造成的結果,其實歸根究柢,年輕人必須學會「自強不息」,父母需要培育孩子具有打不死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夠活出精采的生命,就以曹星如為例,儘管正規學業並沒有什麼亮麗的成績,但他因著好老師的鼓勵,他奮發圖強,在拳擊領域上不斷求上進,最終在自己人生擂台打出一場美好勝仗。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什麼東西我們記得最清楚?通常是童年所聽到的話,父母講的,老師講的,雖然經過多年,但幼年時所聽到的往往記憶最深,而影響也很深遠。 記得當保羅問提摩太,他從小跟誰學,提摩太說是來自他外婆和母親,而這兩個女人的確影響了提摩太一生。 童年聽到好的,當然影響非常正面,也很深刻;倒過來,童年聽到不好的話,長大後想要除掉它,這卻是非常不容易。 Steve是一位美籍猶太人,四十五歲,但未婚。他長得高大,留一撮小鬍子,頭髮有點長,但仍可以看到他英俊的外貌。Steve承認自己有嚴重的自卑感,有女孩子約他吃晚飯,但他從也不敢赴約,因為他怕別人知道他太多弱點。他說他家裏抽屜放上佰卷錄好的錄影帶,但這些錄影帶從不標簽,但他又怕錯誤洗掉一些重要的片斷,所以錄影帶愈來愈多。Steve客廳放滿一疊一疊的舊報紙和雜誌,但他總是不肯掉,因為他深怕丟掉一些重要文章或雜誌。Steve雖然知道這不是好的習慣,但卻不能自己。 Steve生長在一個中上家庭,家中排行老大,跟著他後面的祗有一個弟弟。他父母親關係不是很好,父親脾氣好但內向,對家庭大小事務總是不聞不問,有時讓人感覺得他太消極。Steve母親剛好相反,個性外向潑辣,愛面子,不吃虧,大小事務一手抓。她又喜愛喝酒,每次多喝二杯,就會罵人。Steve最怕就是他母親,尤其當她發脾氣的時候,簡直就是世界末日。 Steve第一次上學,是他六歲那一年。父親的不聞不問和母親那種兇霸式的管教方式早已造成他誠惶誠恐的個性,所以第一天上學,他就感到非常緊張,但萬萬沒想到,當母親把他放下離開不久,不知什么原因,他居然在課堂上把褲子尿濕了,但他不敢告訴老師或別人。而當他母親到學校接他時,發覺他褲子濕了,並知道真相後,竟然在30多個小朋友面前大罵他一頓,罵他居然會做出這些丟人現眼的醜事。經母親這樣一罵,Steve從此在他班上同學面前再也抬不起頭來,一些搗蛋的同學經常找機會欺負他。在Steve的回憶裏面,從小學一年級到五年級,他都未曾開心過,在學校受盡同學們的欺負。一次Steve被人欺負,於是他告訴學校主任,主任教他打回去,他真的這樣做,而且把對方人打個頭破血流,滿以為從此可以吐氣揚眉,誰知對方叫了五個同伴一起對付他,被人狠狠痛揍一頓之後,從此再不敢還手,任人愚弄,有時甚至未被人動手痛打之先,他自己先動手擱自己二個耳光,免得被人打得更痛。後來這些惡棍有事沒事,叫他自己打自己以作娛樂。Steve從不敢把學校發生的事情告訴父母,因為他知道媽媽知道後果更嚴重。 總之童年對Steve來說,實在不堪回首。也因為童年這些痛苦的經歷,叫他自己失去信心,怕人怕事,一生緊緊張張過日子,惟恐自己得罪人。 Steve坦言自己做事總是一拖再拖,故意找藉口說家裏太乩要整理,沒時間做應該做的正經事,但他又故意不把家裏收拾整理,結果那沒建設性的行為成為惡性循環,愈不想做就愈拖,愈拖家裏就愈亂。他不敢請朋友來,女朋友更不用提,結果40多歲仍是孤家寡人。 許多人都有類似Steve的故事,人事物環境不一樣,但童年留下來的陰影卻是差不多,這或多或少影響到他們的個性、自我接納、和自我價值。怎樣脫離這些捆綁呢?心理學有它一套的處理方法,這些方法也許能夠產生短暫的果效,不過,釜底抽薪的方法就必須找回人在神裡面原有的真正價值,新約聖經這樣說,「許多人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 換句話說,一個人不管在一個怎樣複雜的環境長大,一旦打開心門接受耶穌基督成為個人救主,他在神裏面就是一個新造的人,舊事己過,一切都成新的。因為耶穌基督的救贖,他擁有一個新的生命和一個新的身份,被稱為神的兒女,在神眼中他是價值連城,從此他不必介懷世人用什么眼光或標準對他恒量,他也沒有理由對自己感到自卑。
Donald Trump成為美國新任總統,相信許多人大跌眼鏡,根據學者的研究,他取勝之道在於巧妙運用網絡的配合和與眾不同的語言藝術,而這「藝術」是他可以把虛構的事描述成跟事實一樣。舉例來說,在他就職典禮當天,傳媒根據手頭的數據計算,總統就職觀禮人數遠遜於上屆,但Donald Trump的競選經理,也就是現任總統的特別顧問Kellyanne Conway在電視訪問中卻反駁這個說法,據她根據白宮新聞處蒐集的資料,觀禮和人數均破紀錄。其實按照常理,如果白宮提供的數據與與傳媒報道不符,那麼一經覆核便真相大白,但Kellyanne Conway面對電視主持人提問時,她居然面不改容若無其事地說她提供的不是「假消息」而是alternative facts「另類事實」,電視主持人一時不知道怎樣回答。 「假大空」這個專有名詞過去是中國獨有的,意思是講社會文化出現假話、大話、和空話等現象,現在美國總統居然可以把「假大空」美化了,不管是多假、多大、多空的話,可以美化成為alternative facts「另類事實」。 美國文豪George Orwell,他其中一本名著叫《一九八四》,相信不少人曾經讀過,主人翁叫Winston,他被人不斷的洗腦,慢慢無法分辨謊言與事實,只有全面接受『老大哥』所講的話,當負責改造思想的人問『二加二』等於多少的時候,面對這個『難題』,Winston起初還堅持是四,但經過不斷的疲勞轟炸及威嚇利誘後,他最終相信二加二有時等於五,有時等於三,有時等於四,這一切在乎老大哥說了算。 學者認為,George Orwell《一九八四》一書的超現實情節過去以為指發生在所謂如蘇俄、北韓、中國大陸這些『極權國家』,現在居然出現在美國這個民主大國,這實在叫人感到不可思議。看來剛搬入美國白宮開始執政的Donald Trump,他上任後第一大功績就是發明『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這個專有名詞,他實在把語言偽術發揚得淋漓盡致。 有人做過統計,Trump從競選總統到現在成為總統,他所講的話,真實程度低於50%,還記得他競選總統的時候,多名女子指控他曾經對她們性侵犯,Donald Trump的一貫作風就是抵賴,甚至找律師控告她們毀謗,稍為有點邏輯思考的人都能夠看出誰是誰非,但今天法庭事事講求證據,結果到今天,他仍然逍遙法外,現在當了總統的他,有權有勢,更是目中無人,實在叫人無可奈何。現在他說謊的技巧也越來越高明,甚至可以美化自己的謊言,怪不得連哈利波特作者羅琳(J K Rowling)說DonaldTrump 比伏地魔更壞。 Donald Trump 發明了另類事實,而有人稱這個叫「後真相時代」,意思是說,大多數人所說的話都像常態分布的鐘形曲線,真話和假話在兩端,是屬於少數,而中間的大多數是模棱兩可或部分真、部分假的說話,上焉者七分真,兩分不盡不實,下焉者倒過來, 兩分真,七分不盡不實。久而久之,大眾習慣了這個「新常態」,於是不以為忤! 無論是「另類事實」或「後真相」,這都是說謊,耶穌斬釘截鐵說,你們的話語應該如此:「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馬太福音5:37; 「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以弗所書4:25: 「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箴言12:22: 「說謊話的,必不得立在我眼前。」《詩篇》101:7 Donald Trump成為美國總統之後,世界各國許多人異口同聲說:這實在是美國人的悲哀,因為這正反映今天美國社會道德的敗壞,美國人看「對錯」已是無關痛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