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8-成為自燃型

人可以分成三種,和物質的可燃物、不燃物和自燃物一樣。要成功,就要成為自燃型的人。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去世前曾經說過,人可以分為不燃型、可燃型和自燃型。不燃型指的是那些即使被點火也不會燃燒的人,可燃型是指一旦被點燃就會燃燒的人,而自燃型則是那些不需要他人點燃就能熊熊燃燒的人。在同齡人中,那些能夠自我驅動、自我激勵、自我激發的人往往會更快地晉升和成長。有一句名言說得好:平庸的人逃避痛苦,優秀的人勇於面對痛苦,而傑出的人會主動找苦頭吃。只有自我加壓,自我激發,成為一個自燃型的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綻放出自己的光芒。思想家Stephen Covey的一句名言是:“主動作為,而不是被動聽命。”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自我激勵,成為主動作為的人。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年輕的樵夫到山上砍柴,遇見了一位老樵夫。儘管老樵夫比年輕樵夫晚到,但到了晚上,年輕樵夫發現老樵夫砍的柴比他還多。於是他決定隔天更早到山上,但結果還是被老樵夫砍的柴多。第三天,年輕樵夫決定早到晚走,卻還是被老樵夫砍的柴多。第四天,第五天也一樣。第六天,年輕樵夫終於忍不住問老樵夫為什麼他砍的柴還是比老樵夫少,儘管他比老樵夫年輕、早到、晚走,老樵夫回答說:「年輕人啊,我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磨斧頭,但你下山後只顧休息,斧頭卻沒有被磨利,所以儘管我比你年老、晚到、早走,但我的斧頭更利,每砍五刀樹就倒了,而你卻需要砍更多次才能讓樹倒下。」年輕樵夫終於領悟到了這個道理。這裡所謂磨斧頭其實是指一個人,自動自發,平常利用時間來充實自己,裝備自己,成為一個自燃型的人。一般人平常應該怎樣充實和裝備自己,成為一個自燃型的人?學者有幾個建議:

充分利用下班後的時間。俗話說得好:人的成功不在於他工作時做了什麼,而在於工作之外的時間內做了什麼。加班到深夜並不一定代表一個人有上進心,我們無法得知一個人下班後的活動,或許半年後,比起天天加班的人,那個下班時間到就離開辦公室的人表現更好。例如,在公司相同的時間內,你和同事一起午休,一起吃飯,但下班後有的人打遊戲、有的人做兼職、有的人讀書,結果可以預料,後者的成功率一定大於前者。

持續學習。很多人進入職場後,便主動放棄學習,因為沒有老師每天督促完成課業、準備考試、考核學習成果。但其實,我們的老師也可以是自己。離開校園,意味著需要自主學習。所學習的知識或許無法直接帶來財富,但它可以優化我們的思維方式、擴展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生活更充實。每多掌握一項技能,就能增加一份面對世界的自信。

使用碎片化時間。我們有很多碎片時間可以利用,例如等待地鐵、開車或吃飯的時候等。沒有目標的人可能選擇玩遊戲、刷社交媒體,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時間不重要,只要不閑著就可以了。這就是為什麽大多數人沒有進步的原因。隨著科技的進步,移動互聯網變得普及化,我們可以隨時隨地上網看時事新聞、聽播客、觀看TEDTalk、電子書或YouTube頻道等。許多人會在沒有意義的活動中浪費碎片時間,但進步的人會知道如何利用這些時間。

早睡早起。根據《巨人的工具》這本書對153位成功人士的研究,他們大多數都習慣早起床。這些成功人士中很多人都有晨跑的習慣,對於剛開始晨跑有些困難的人,可以從做一些微運動開始,例如瑜伽,或者從YouTube的居家運動影片學習。早上醒來後,我們通常會感到最精神和專注,這個時候閱讀會比其他時間更容易被吸收。如果你覺得早上起床精神不安靜,你可以進行10分鐘的冥想。最重要的是,要安排當天的工作任務清單或待辦事項,以便專注完成最重要和最緊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