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犧牲

  多年前,白人Jack離開Tennessee家鄉參與南北戰爭,六年後戰爭結束,他又因觸犯律法被關在監牢中,兩年後才被釋放出來。認識他的朋友包括家人都以為他在戰爭中死去,當他踏進家鄉Tennessee州的葡萄鎮時,每個人都感到相當驚訝。   說實在,對他再度出現而感到最不安的應該是他妻子Laurel,因為過去的Jack是一個讓人感到頭痛的人物,他是一個地主,既好賭又好酒,心情不好時就找妻子作發洩對象,他對朋友態度惡劣,對低階層的人尤其黑人非常粗魯刻薄。但從戰爭歸來的Jack卻跟以前判若兩人,不但對自己妻子愛護有加,溫柔備至,對鄰居朋友彬彬有禮和友善,他甚至將自己莊園土地分塊出售給鎮上每個居民,並向眾人集資購買煙草種子,教曉他們種植。煙草豐收讓鎮上居民生活大大改善,連一向受歧視的黑人也因此受惠,Jack的慷慨和改變一時間成為葡萄鎮佳話。   但這個戰後回歸的Jack根本上是冒名頂替的,他從前的身份是某地學校的一名教師,但卻因行騙入獄,他在監牢中認識真正的Jack,並且成為監獄裡的室友,兩人樣子長的極像,許多人甚至認為他們是雙胞胎。在獄中,兩個人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很自然他從Jack口中對葡萄小鎮的事情和每一個人物都了如指掌,如此獄中度過兩年。出獄後,兩人也成為莫逆之交,不幸的是,Jack在一次與人衝突中被殺,如此才有一個冒名頂替的Jack在葡萄鎮出現。   妻子Laurel其實比任何人都更早知道這冒牌丈夫並不是Jack,但她和全鎮居民一樣,真心希望他就是Jack,因為她從來沒有如此般享受現在的婚姻,也從來沒有如此愛過自己的丈夫。Jack回歸不久,Laurel就為他生了一個兒子,一家人享受著天倫之樂。   有一天,他們平淡的生活卻突然發生劇變,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謀殺案突然出現,Jack被控多年前曾經殺過人,受害者是一位賭徒,人證物證都指出Jack的確是殺人兇手。擺在冒牌Jack的面前只有兩個選擇,要麼,他承認自己是如假包換的Jack,如此他將送上刑臺接受絞刑;另一個選擇,否認自己是Jack,他只是冒名頂替,但如果他這樣做,那麼過去他跟居民所簽的地契將成為廢紙,而他跟Laurel所生的兒子也將失去一切財產承繼權。   可以想象身為妻子Laurel的心情,她實在左右為難,也感到悲痛欲絕,她很想跟冒牌Jack繼續維持他們這段美滿婚姻,因此她想盡辦法在法庭上一再指證她現在的丈夫絕不是Jack。但冒牌的Jack卻有他個人一個想法,為了鎮上居民每個人的好處,也為了Laura和孩子日後的福利,他寧願犧牲自己,拒絕承認自己是冒牌貨,他就是Jack。   冒牌的Jack最終被處以絞刑,他顧全大局,為許多人的好處而犧牲了自己,對他來說,生命雖然短暫,但他過得很有意義,他有過一個美滿的家,跟妻子曾經真誠相愛過,他認為自己的犧牲是值得的,他可以自豪說,死而無憾。   以上是美國電影Sommersby的情節,在今天這個唯利是圖的社會,許多人為了財富而不擇手段,甚至損人害己,這一部富有人情味而帶有教育性的電影尤如暮鼓晨鐘般撼動人心,正如西漢司馬遷所講的,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冒牌的Jack在電影中連真實名字都沒提到,他在坐牢或到葡萄鎮以前,可能是一個大奸大惡的傢伙,但後來大徹大悟,願意為人著想,甚至在最要緊時刻,他願意犧牲自己讓多人受惠。   我們所相信的耶穌基督更是超越這一切,祂是義人,為了成就神的義而犧牲自己上十字架,讓世人與神和好,信祂的人成為神的兒女,生命因此得以改變。歷史也印證,許多信徒也因著信仰,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挽救別人,當年在郵船Titanic上,就有牧師傳道人和信徒讓出救生艇空位給那些尚未信主的乘客,他們的犧牲也成為Titantic海難一段佳話,成為信徒美好見證。

255)才女

  能夠被稱為MIT才女,無論在學問、資歷、智商都可以說是非常優越,但她卻選擇自殺方式了結自己的生命,離世時才28歲,她的名字叫郭衡,原名叫郭晏均。   郭衡成長在中國一個普通家庭,她出生的一刻,父母就為她量身訂造她的未來,不過她父母所使用的權威式教育方式,只能夠做到外表的漂亮工作,卻帶給她心理極大的創傷,她日後走上自盡的道路可以說是拜她父母所賜。   郭衡雙親很早就知道這女兒的非凡,也為擁有一個這麼優秀的女兒而自豪,甚至在朋友面前也從不掩飾這份驕傲,在中國有一本曾經風靡一時的書,裡面就以郭衡的成功作為個案,透露給作者的人正是郭衡的母親。   翻閱郭衡所寫的自傳,多少看到她母親對她的教育是極度嚴厲刻求,她母親曾經這樣告訴她:如果誇你,你不知道會驕傲成什麽樣子。很顯然,郭衡自幼就顯得聰明伶俐,但個性也很屈強,而她母親要女兒屈服的方法就是「 你強我比你更強」,中國父母要孩子屈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愛是有條件的」;郭衡從小就知道唯有完全對父母順服,她才能夠從他們身上得到她要的愛和接納,因此她逆來順受,依從父母所為她安排的一切,這包括日後她到美國留學,甚至她選擇婚姻對象,因為她知道父母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換句話說,郭衡根本沒有她自己的愛好,她的一生只是在完成父母的期盼和意願。   網絡上不難找到郭衡童年的照片,照片的她長的漂亮,有靈氣,活潑可愛,笑的很甜。但笑容背後的她卻是另一個人。根據郭衡的一篇博文所講述,她小時候一點都不快樂,兩三歲的時候,父母因為工作業務而硬把她放在全天托育的幼兒園,儘管這小姑娘怎樣哭,拉著門把不肯去,但還是熬不過父母的堅持,結果她只好就範。她如此描述自己的童年,「小時候,家裏生活困難,三歲的時候,我便離家,開始一個星期只能回一次家的獨立生活。在幼兒園裏面,我經常感到恐懼,我沒有朋友,而我又是那麽神經質地自閉和敏感,別人隨便對我說點什麽我就當真,所以心理很叛逆,小學時經常跟班上男同學打架。這種沒有朋友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初中。好不容易交了四個女生好友,但最後都被我氣走。」   因著父母不健全的教育方法,郭衡從小孕育屈強不服輸的個性,因此她要拼命去證明自己,她在博客中也提到,當她在Texas A&M讀書的時候,從半個俯臥撐都做不了,到一年後2分鐘能做88個俯臥撐,從最多能在校運會跑一千五百米然後會累得虛脫半天,到之後13分鐘能跑兩英哩。雖然如此,她後來還是因為先天體弱不得不退出樂隊,不過她卻用許多似是而非的藉口作為退出的理由,批評樂隊惡劣環境、參與者智商低、訓練根本浪費時間等,其實她心底知道自己根本撐不下去,只是為自己編造藉口找台階下而已。   2001年她移民美國,2006年獲得Texas A&M University電機工程學士學位,那時她才20歲。畢業後在華爾街工作一段時間,26歲生日完全按照父母的旨意辦他們要的中西合璧婚禮,但婚姻維持不長,離婚後不久她就進入知名的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就讀,時年2011。但到MIT沒帶給她半點自豪,反而當她走入這個世界菁英體系時,她感到無比壓力,她不得不承認,雖然她在許多人眼中表現優秀,但進入MIT後才發現自己只是一般,與班上同輩相比,她發現自己唯一的優勢就是一口流利的中文。這句話正反應出她的自卑、不足、和無奈。跟別人相比,她是何等微不足道。   郭衡外表開朗活潑,但實際上她是個內向的人,對別人評語敏感,她一直在追求別人所認同的事物,盼望從別人對她的認同當中獲得一點安慰。坦白說,郭衡其實一直為父母而活,為別人而活,她的成長基本上受到父母的規劃,她生活的目的只是為了在社會競爭中找到自己一席之地,要靠取悅父母導師和別人來證明自己價值,而這種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把她推到懸崖深谷的另一邊,很不幸的是,今天許多中國家庭正在不斷製造更多的郭衡。

254)自言自语

  你曾經試過對自己自言自語嗎?如果你是坦誠的,你的答案應該是yes。說實在我們偶而會跟自己說話,自言自語。一般來說,外人不會知道到我們說什麼,也聽不到我們對自己講什麼,因為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是輕聲細語跟自己講自己的想法、一些夢想、與將來的計劃等。   自言自語其實不是壞事,如果使用得宜,其實是有好處的,譬如說,我們會這樣說: 「這個project難不倒我,我以前做過。」 「自從相信耶穌基督,家人都說我很大的改變,我也覺得是這樣。」 「牧師今天在講台講過,要遠離罪惡,這些黃色雜誌我要把它燒掉。」   所以看到,自言自語可以提升我們自信,避免犯罪,對神認識更深,與神關係更親密。   正如銅板有兩面,自言自語也可以成為我們的絆腳石,攔阻我們的成長,甚至讓我們變得自卑、消極、失去自信。有些自言自語基本上是錯誤百出,違背聖經真理和神學教導。譬如說:   一個年輕女孩子可能對著鏡子告訴自己:「我實在長得很醜,每個人都這樣說我。」 一個男士可能對自己說,「工作不到一年就被炒魷魚,我一生大概一事無成。」 學生可能告訴自己,「那麼簡單的數學也不會,我實在笨到極點。」 基督徒呢? 他可能告訴自己,「我做了這種事情,上帝絕對不會饒恕我。」 或者當他心情低落時,他自言自語說:「神好像離我很遠,到底這世界有沒有神。」   講到自言自語,達拉斯神學院前校長Charles Swindoll 曾經這樣說:我們的思想,無論是積極或者消極的,一旦重複又重複,就會像土地被施肥一樣,越來越肥沃,這解釋了慣性憂愁的人,他們整天都是苦瓜臉,經常悶悶不樂;而那些樂觀的人,儘管偶然會遇到困難挫折,但他們經常笑口常開。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喜樂與人的智商、年齡、身份地位毫不相干,乃在乎思想是否正確合宜;而我們的表現如何,卻是與我們思想息息相關,而思想卻源自腦袋的記憶儲存庫,儲存庫存什麼,我們就想到什麼。   如果一個人每天早上開車上班時,他習慣在車子引擎中放一些小沙子之類的雜質,你覺得這部車子能夠走多久多遠?不管這部車子本來性能多好,沒多久,它根本不能繼續為你效力,再不能發動了;我們的生命也是一樣,想想看,通常你對一般事物的看法如何?思想是積極還是消極?對別人的過錯,是寬容還是記恨?對你的未來,是充滿盼望是失望?對神的認識,經常思念祂無比的愛還是對祂說不出的懼怕?   重複積極思想可以使一個人變得樂觀、充滿朝氣、人見人愛、討神喜悅,但重複的消極思想卻可以把一個人變得悲觀、垂頭喪氣、自怨自艾,你選哪一個?   聖經無論新約和舊約都強調人思想的重要性,箴言書23:7這樣說,「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 新約耶穌也曾如此教訓門徒,「豈不曉得凡從外面進入的、不能污穢人.因為不是入他的心、乃是入他的肚腹、又落到茅廁裡。又說、從人裡面出來的、那纔能污穢人,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且能污穢人。馬可福音7:20,23。」   一般來說,外人不可能觀察到我們的心思意念,但我們對自己的思維卻清楚不過,而思想正是我們需要下功夫對付和操練的地方,它可以說我們生命的基本元素,我們的情感、行為、習慣可說是完全源於我們的思想。

253)為求出名

  不久以前,在網路上看到一件新聞,一個人前後花了32年時間製造了一個直徑四呎的橡皮球(約一個人的身高),據他所說,白天除了上班,其他時間他就做這個橡皮球。實在搞不清楚,做這個橡皮球有何目的?有何價值?有何意義?據說他的橡皮球還不是最大,他準備要破世界紀錄,有可能他再花十年或二十年做一個更大的橡皮球。猜想有一天他快過世,有人在病床問他,你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麽?他的答案是做了一個很大的橡皮球,做了一個不能吃、對人類社會沒半點貢獻的橡皮球,這不是很無聊的事嗎?   有人花時間做橡皮球,有人畢生花精神力氣維護自己手指甲、頭髮、或鬍子,你聽過有人數十年沒剪過手指甲,沒剪過頭髮,沒剪過鬍子嗎?一個印度人為了創下金氏世界紀錄,自1952年起,左手五指留指甲不剪,足足留了五十二年,五指的指甲長度合共二十英呎,這老人每多活一天,就刷新世界紀錄,然而,為了這五隻超長指甲,他每次睡覺,都不能超過半小時,因為他一轉身,會不小心弄斷脆弱的指甲。幾十年不剪指甲、不剪頭髮、不剪鬍子,目的爲了什麽?就是爲了保持他們的世界紀錄。普通人手指甲長多一吋已嫌麻煩,巴不得馬上把它剪掉,頭髮和鬍子也是一樣,現在有人居然爲了勝過別人,爲了要保持一個沒有意義的記錄而花幾十年時間維護手指甲、鬍子、頭髮這些東西,這根本是浪費時間、精神、和體力,實在無聊頂透。   為了打破世界紀錄而留長指甲、鬍子、和頭髮,你知道哪一個國家百姓最熱衷這等事?答案是印度!   最近幾年,在金氏世界紀錄每年的認證申請中,幾乎有10%來自印度,2013年就有三千多項,當中許多破紀錄的事情是相當稀奇古怪,例如6萬多人一齊捐血;耳朵的毛髮留到7英吋長;用鼻子打字,47秒打出103個字的句子等。這些世界紀錄,在世人眼中實在十分無聊。問題是,為什麼印度人卻偏偏要這樣做?   加州大學一位歷史學家指出,印度人對金氏紀錄的狂熱,始於1980年代晚期。那時印度剛剛進入現代化,很想建立國際間的地位認同,但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努力,成效卻不大,於是整個民族感到焦慮,害怕跟不上列強步伐,而創造世界紀錄卻是簡單而有效建立個人和民族認同的捷徑。   一個國家是如此,個人也是一樣,許多人為求出名無所不用其極。一位被封為「才女雅芬」的女子,將自己裸露三點的作畫過程上傳網路,其間,她猶如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般以身體作畫,別人說這是色情,當事人認為這是藝術。中國模特兒干露露向來多有鬼主意,前年同母親合演浴室裸體招親,紅爆網路後,兩母女再齊齊穿性感睡衣激戰,不久以前干露露身穿性感晚裝出席東莞一個攝影活動時,有一名西裝筆挺的男士,手持一束玫瑰花和戒指,突然跪在地上向她求婚,當干露露拒絕後,男士竟然一手扯下她的低胸晚裝,令她當眾露出胸罩,干露露當時表現慌張,事後卻被發現這又是她自導自演的一宗炒作新聞。   現今這個世代,許多人為求出名,真是無所不用其極,真的應驗了一句中國名言: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其實什麼破世界紀錄、以色情作藝術、炒作新聞,說穿了就是自卑感心理作祟。   著名心理學家Adler講過,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每個人在某方面都受到限制,都有比不上別人的地方。始祖犯罪之後,人再看不到本來的價值,不停與別人比較,拼命想辦法勝過別人,或標新立異引人注意。神知道人的困惑,所以神差派耶穌來到世上,藉著耶穌基督的救贖,人與神和好,並且與神建立一個新的關係,一旦神兒女獨特身份被確定,真正自我價值被肯定,他們便不再需要介懷世人用什麼眼光看待他們。正如一個父親,他有一個女兒,也許在別人眼中她不是一個怎樣才藝出眾、美若天仙的女孩子,但在她的父親眼中,她卻是珍貴、是有價值的,當她明白自己在父親心中是何等寶貴,她便不需要故意穿奇裝異服或作莫名其妙的事被人注目。身為信徒也是一樣,我們天國身份被肯定,我們的價值也被神所認定,我們絕對不需要跟一般人那樣作一些無聊事或搞一些可笑的花樣來提高自己的價值。

252)成功的背後

  自從馬雲的阿里巴巴在美國股票市場上市之後,馬雲的財富可以說是水漲船高,一度成為中國首富。馬雲的傳奇故事不但全世界爭相報道,全中國更是把他看作偶像,紛紛研究如何向他學習。   中國俗語有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看到別人的成功,以為可以隨時抄襲,這是一般人的通病,如果真要學習馬雲的成功,倒不如先學習馬雲是如何面對失敗,因為如果馬雲沒有一個正確的失敗觀,他絕對沒有日後家傳戶曉的成功事跡。   馬雲在1964年出生於杭州西子湖畔的一個普通家庭,18歲時,他第一次高考失敗,接著那一年,他先後當過秘書、做過搬運工,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接觸到路遙的代表作《人生》,這本書改變了他的想法,於是下定決心重考。隔年他參加第二次高考,但考試依然失敗,但他受到中國排球女將永不言敗的精神激勵,再次準備參加第三次高考,於是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一年後,馬雲的第三次高考終於過關,但他專科分數成績不佳,因此被調配到外語科目,結果因禍得福,被杭州師範學院本科錄取。大學四年,他進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當英語老師,是全校唯一分配到大學的畢業生,這時馬雲24歲。   他前後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任教七年,業餘時間便在杭州一家夜校兼職教英語,並同時幫助別人從事英語翻譯。1995年他辭去大學教師工作,開始創業,創立杭州第一家專業翻譯社。同一年,這個被冠與「杭州英語最棒」的馬雲,受浙江省交通廳委托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結果錢沒拿到,卻在西雅圖首次接觸互聯網。他一學會上網,竟然想到為他的翻譯社做網上廣告,上午10點他把廣告發送上網,中午12點前他就收到6封電子郵件,分別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說這是他們看到的有關中國的第一個網頁。馬雲當時就意識到互聯網是一座金礦。開始設思考回國建立一個公司,專門做互聯網生意。從美國回國之後當晚,馬雲約了24個做外貿的朋友,同時也是他在夜校名義上的學生,為他們介紹互聯網,並且提出他的生意構想,結果23人反對,只有一個人說願意嘗試。馬雲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還是決定幹,哪怕24人都反對。馬雲事後說,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他對互聯網有多大信心,而是他覺得做一件事,過程就非常值得走去闖一闖,不行可以調頭,但如果不做,那只是一個空理想而已。最後馬雲在這個夢想投入7000元,並且向親戚湊了兩萬元,「海博網絡」就這樣成立了,這海博網絡就因此成了中國最早互聯網公司之一,其產品就是「中國黃頁」,馬雲這時31歲。   在馬雲一生,三次高考才勉強過關,據他所說,這算不了什麼,他很坦白說,他一生失敗和遭人拒絕的次數多得不可勝數,在尋找工作過程他被人拒絕至少三十多次,去Kentucky 炸雞連鎖店應聘,24個人申請,留下23個,他是唯一一個被拒絕的;去考警察,五個招四個,他又是唯一一個被拒絕的;後來申請哈佛大學,申請十次,被拒絕十次。被問及「被拒絕」的經歷對其人生有何影響?馬雲笑答:就是被拒絕已經成了習慣。他也很坦誠地說,他一生的失敗其實遠多於成功,而他從失敗和被人拒絕當中所學到的功課也遠勝於他的成功,一個人如果要學習成功,首先需要學會習慣被人拒絕。   問題是,多少人遭遇拒絕的時候,仍然有恆心和毅力繼續嘗試呢?   《孟子》中有這麽一段經典的話: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跟新約聖經保羅所講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馬書5:4)」兩者都有異曲同工之妙。任何人都是一樣,成功不是自然從天空掉下來,都是經過了千錘百煉,流過許多汗水,流乾多少眼淚,受盡人間各種嘲笑辱罵,才有日後的成功。   馬雲沒有因為自己的成功而自滿,馬雲不止一次地強調自己的平凡,他也說過「如果馬雲能夠成功,我相信中國80%的人都能成功 」,看來馬雲抓到了成功的兩個秘訣:存謙卑態度和不言敗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