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如何解讀

  人的經驗是累積的,而且神也賦予人智慧,懂得作邏輯推理和歸納。譬如說,小孩子第一次看到一隻在地上爬行的小昆蟲,後來知道這個叫螞蟻,多次經驗後,他對螞蟻的樣子有了概念。後來他又發現螞蟻最常出現在有甜食的地方,於是歸納出螞蟻喜歡吃甜的東西,不但如此,經驗也讓這個孩子知道螞蟻會咬人,而且很痛,於是對螞蟻他學會敬而遠之。這種學習稱作是generalization,中文翻譯是廣義化,或稱作是概化。廣義化的觀念既有好處但也有缺點,好處是幫助人累積知識,增加一般性常識,壞處是它叫人容易落入一概而論的陷阱,一旦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腦筋有時候來不及轉彎,這會造成情緒上的困擾。 從廣義化觀念轉到人的思想和情緒。眾所周知,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到人思想所左右,譬如說,一個女生在遠處看到一位男士戴墨鏡,穿黑衣,嘴上叼著一根煙,於是腦中想到不安全,內心出現恐懼,便朝另一個方向加快腳步離去。是她看到這陌生人感到害怕嗎?不是,乃是她看到這人,經過短時間的思考評估,認為這情況不是很安全,是思想喚起她的懼怕。按次序排列是這樣:看到一位戴墨鏡陌生人(事件),想到危險(思想),感到害怕(情緒),最後決定逃跑(行動)。再舉另外一個例子,一個男孩在百貨公司遠處看到一位長頭髮的女孩,外表似曾相識,他想起一個自己心儀的女孩子,心裡感到異常興奮,於是加速往那個方向走過去,過程次序也是一樣:看到一個長頭髮女生(事件),想到心儀的女孩(思想),因此感到興奮(情緒),快步追過去(行動)。把這個程序套用在一個沒有得到獎牌的球隊教練身上,情況也很類似,球隊沒有得到獎牌(事件發生),「我當教練很失敗、我沒用」(思想),感到沮喪憂鬱(情緒),於是懸樑自盡(行動)。請特別注意一點,不是事件喚起人的情緒反應,中間過程還經過了思想這部份,意思是說,儘管發生一件不幸的事情,如果當事人的解讀不同,他的思想自然不一樣,那麼他的情緒也不同,結果也將不一樣。 看下面一個例子。 有一個老兄,他最近買了一部高檔二手車,價錢公道,外型美觀,高興之餘,他忍不住開著車子到處兜風溜達。那天下雨路滑,來到一個急轉彎處,由於車速過快,儘管他緊急刹車,但車子還是往旁邊的一顆樹撞去。他驚魂甫定,從車子走出來,看到新買的車子撞成那個樣子,心涼了一半。他記得車子尚未有保險,看來車子只好報銷,一萬多塊錢註定泡湯,但怨天尤人又有什麽用?只怪自己開車太大意。冷靜過後,他打電話叫拖車公司把車子處理好,之後打電話向家人求救。在等待家人接他回家的期間,他心裏難過到極點,不斷責怪自己。就在這個時刻,一部車子也是在這個急轉彎地方失控,往他車禍的同一方向撞了過來,撞向同一棵樹,司機在當場昏迷,流了很多血,醫院救護車接到通知過來後,救護人員經過一番功夫,才把傷者從汽車殘骸中救出來,並且火速送往急救室,對方性命安危尚且不知道,但那部全新的淩志汽車看來是報廢了。過了一會,前面車禍的那個老兄,他家人來到,在回家路上,這老兄發現他本來自責和憂悶的心情沒有了,取而代之是另一種感覺,不是特別興奮,但心情沒先前那麼沉重,爲什麽?因為跟那個被送到醫院的人相比,他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至少他沒有因車禍受傷或死亡,車子報銷但人卻平安。 想想看,車禍的發生並沒有改變,他車子還是要報銷,金錢損失無法避免,爲什麽他先前心情那麼低落,一下子人變得很平靜,不再感到沮喪憂悶?原因是他思想改變了,他對車禍的解讀不再一樣。先前的情況是,車禍發生(事件),想到車子沒保險、一萬塊錢泡湯(思想),心裡感到憂悶難過(情緒),強烈自責(行動)。後來的情況是,車禍發生(事件),我沒有受傷或殘廢、人仍然活著(思想),憂悶難過減少(情緒),也許應該來一個慶生會(行動)。 同樣事件發生,當一個人對發生事情解讀不一樣,他的想法不同,那麼他的情緒反應也不一樣。所以你可以發現,人的情緒在於一個人對事情發生之後如何解讀,思想深深影響一個人的情緒。 但遺憾的是,人往往因為某些原因,他們對發生事情的看法容易出現偏差,正如前面提到的,人的經歷學會邏輯推論,看到事情發生而作出概論,但這種經驗也很容易作出一概而論的錯誤結論,過去碰到幾個不誠實的基督徒,於是認為基督徒都是一群偽君子;或者看到幾個相熟朋友結婚出軌,擔心自己婚姻也保不住,整天對自己的配偶疑神疑鬼,類似這種未按實據而作出判斷的想法,被稱為思想扭曲。所以,聖經箴言書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書4:23)。羅馬書保羅也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馬書12:1),這兩段經文都提醒我們,要經常注意我們的思想,事情發生是好是壞,有時候並非絕對,最重要的是人對事情發生如何解讀,人用什麽角度看事情,這才是最重要。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92) 上天的呼喚(Calling)

  一位出類拔萃的年輕人,他在紐約一家很有名氣的事務所當律師,因為工作出色,公司還考慮邀請他成為事務所股東之一。他住在一所很豪華的公寓,從客廳往外看,整個中央公園就在眼底。最近他買了一部全新的淩志汽車,還是用現鈔買的。 他工作非常勤勞,每個禮拜至少有60小時在辦公室,不過對他來說,每天從床上爬起來卻是很要命的事情,因為他覺得每天這樣上下班實在很累人,客戶排隊等著他會面,一大堆文件要批閱,數不清的合約等著要簽字。在他的理想世界中,其實畫廊的工作才是他最喜歡做的事,這年輕人在繪畫方面很有才華,不少畫廊老板很願意跟他合作,但他心裡有數,畫廊這行業的薪水,跟事務所賺的錢是完全不能相比,收入不固定,而且所賺的錢,無法讓他住這麼漂亮的公寓,他也不可能開這麼豪華的車子。 如果是你,你會怎樣選擇? 談到工作,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Tal Ben-Shahar曾經講過,工作有分三個層次:job、career、and calling,job是指一份工作,談不上個人興趣或愛好,工作只是爲了糊口,目的只是爲了一張定時的paycheck;Career比job好一點,當事人對這份工作有一點興趣,但工作的目的可能爲了高薪、升遷、或出人頭地,前面講到在事務所工作那位年輕人可能屬於這一類,如果沒有這麼高的薪水,他絕對不會繼續做這工作。至於calling,那就是當事人能夠把上天給他的恩賜淋漓盡致發揮出來,工作不是爲了糊口,也不是爲了生活,乃是個人興趣或愛好,能夠領取高薪或榮譽當然是好,但金錢、掌聲、高位絕不是他工作的原動力。 籃球明星Michael Jordon曾經這樣說,有人願意高薪請他做他自己喜歡作的事情,這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打籃球正是上天對他的呼喚。當然,Michael Jordon實在很得天獨厚,一方面作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擁有天文數字的薪水。 一個台灣人,他的名字叫康世能。這人以前開貿易公司,後來賠了股票,最後甚至搞到破產。他連找幾份工作都被拒絕,逼不得已作了計程車司機。但康世能作司機跟一般開計程車的很不一樣,他把自己的工作當作專業,他印名片,穿襯衫打領帶,戴白手套,梳理頭髮,把車子裡裡外外弄得非常乾淨。而且他抱著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原則,不管車資多少,總要客氣有禮待人。他曾經載過一個行李很多但行動奇慢的太太,車資雖不到台幣100元(港幣十幾塊),但康世能待對方友善如一,結果對方每次出門坐計程車都特別找他。正因為康世能把這份工作做得非常專業,他五成的客人都是熟客,每個月跑六十趟機場是平常事,過去台灣計程車司機每月平均收入只有兩萬多塊錢,他的收入卻是十萬以上。 上個禮拜提到那位在便利店7-11作運輸工作的Igor,跟這裡提到的計程車司機康世能,他們的工作並非頂高尚,薪水也不是總裁主管級,但他們卻是抱著上天呼喚而工作,因此他們不但享受自己所做的,也因為對工作的熱忱而得到很好的回報。可以想像,他們不但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也因此得到別人的尊重。康世能自從被傳媒報導他的故事,一下子成為許多人追捧的對象,甚至有大學團體邀請他作專題演講,鼓勵更多人不要以金錢多寡選擇自己的工作,乃是回應上帝的呼喚,做自己享受的工作,這樣不但別人蒙福,自己也樂在其中。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91) 工作態度

  Igor Finkler多年前從哈薩克Kazakhstan移民到美國。他擁有電機工程碩士學位,曾經在蘇俄當兵。爲了兒女們有一個美好的將來,因此90年代他舉家移民到美國。 因著各種原因,他沒有找到與他本行有關的工作,只能在7-11便利店擔任一名送貨員,不知不覺間,便在這家世界著名的連鎖商店工作了十年。2009年某天,天還沒亮,他穿著7-11便利店的制服,如常地開著公司的運貨車到處送貨。那天,公司安排他訓練一位新進人員,名字叫Danny,這種新人訓練經常發生,Igor早已習以為常。不過這一次有點不同,公司特意安排錄影,目的是方便日後新人訓練。 沒想到,Igor隔天就被召到7-11便利店的總部。到那一刻,他才知道,所謂公司的錄影訓練其實是爲了CBS電視臺的「臥底老闆」這個電視節目,而他當天所訓練的Danny,其實是7-11公司的總裁,他原來的名字叫 De Pinto。當Igor知道實情之後,他暗叫不妙,擔心飯碗保不住。 不過,他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公司總裁對他欣賞有加,他稱讚Igor對工作態度的認真,沒有輕看自己只是一個送貨員,懷著一份熱情做自己的工作;他把運輸車內外維持乾淨,無論到哪家連鎖店,每個員工都非常喜歡他。De Pinto問他需要加班嗎?他的回答是:儘量把所有工作在固定時間完成,否則這會影響公司利潤。臥底老闆De Pinto很坦白的說,Igor讓他上了寶貴的一課。 最感動這位7-11總裁的,是在受訓過程中,Igor對他講過這樣一番話,他說,「許多美國人身在福中不知福,美國這個國家得天獨厚,是一個充滿自由的國家,一個可以實現個人夢想的國家,一個人只要努力,總有一天他的夢想就會實現。」Igor這番話讓這臥底老闆感到很受用,他期盼7-11每一個員工都有這種工作態度。公司總裁喜愛這員工到一個程度,居然把一家價值24萬美元的7-11便利店送給他,讓他成為連鎖店其中一個店東。這完全出乎Igor意料之外。 當了店東的Igor並沒有改變他的工作熱忱,他每天早上4點到店鋪,看到每一個進來的顧客他都非常熱情招待,「早安,朋友,你好嗎?」,他儘量跟每一個顧客打成一片。 Igor的便利店每天平均有800個顧客,生意很忙,但利潤卻不是很高,所以他很賣力工作,他希望員工跟他一樣勤勞。他自己收入不高,但從不虧待他的員工,而且他對待每個員工如同自己家人。 Igor強調他工作不是爲了賺更多的錢,他是帶著「為人服務」的心情上班,而事實上,他的客戶都是熟客,他們直接稱呼Igor的名字,他們也很愛他,一個顧客甚至說,如果我跑到另一家便利店購物,我內心就感到內疚。Igor的便利店非常乾淨,員工友善,顧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單是這一點,Igor就覺得自己問心無愧,Igor甚至引用聖雄甘地所講的一句話:欲變世界,先變其身(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Igor內心有一個期盼,他盼望他的便利店能成為具有治療功能的地方,顧客能夠放鬆自己、開懷大笑、忘記所有苦惱,如此他的便利店便成為他們的天堂。 四年前的Igor,只不過是一位普通送貨員,卻因為他對工作的熱忱,結果時來運到,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獲得老闆的賞識,一夜間成為了一家便利店的店東。難得的是,他仍然抱著一份熱情做這份工作,相信假以時日,這家7-11絕對可以成為他心目中的天堂便利店。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90) 發明人劉大潭

  他三歲時不慎打了過期的預防針,結果雙腿嚴重萎縮,走路像鱷魚一樣,需用胸部貼地爬行,因此他的膝蓋、小腿和腳掌經常磨破流血。漸長,他才學會以雙手托著兩腳走路。因著他的殘障,許多人建議他學擦皮鞋、刻印章,甚至拿一個臉盆到車站當乞丐,但他卻不願意向環境屈服,奮發圖強,從小學一直讀到大學,後來自組一家機械公司,甚至擁有兩百多項發明專利,被稱為全球第一位殘障發明家,他的名字叫劉大潭。 劉大潭小的時候,他父母因兒子的殘障而擔心,怕他會受到同學的凌辱,因此沒有讓他到學校,後來看到兒子要讀書的決心,於是找當地小學校長商量,難得這校長非常體諒,不但到他們家探訪,也建議買一部孩童用的三輪車給劉大潭使用,並且拜託全校同學義務推他上學,這不但減少學校同學對他的藐視和凌辱,無形中也提升同學們對他的接納。劉大潭知道他讀書機會得來不易,因此學習異常用功,念國小多年都是班上第一名。 當時劉大潭家居台灣南投,山區沒有國中,因此他國小畢業後理應沒升學機會,有人便建議其父母讓他學一些手藝,包括擦皮鞋或刻印章等,難得劉大潭心志極高,決心為自己的將來闖一條路,於是向上天祈求,求上帝為他開路,沒想到,過了四個月,南投開了一家新的國中,劉大潭興奮的不得了,認為上天特別看顧他,因此讀書更認真,三年後,他以第一名從鳳鳴國中畢業。 國中畢業後,他以第一志願考上台中儀錶修護科,後來轉到更適合他興趣的機械製圖科。專科畢業之後,他被逢甲大學機械工程系錄取,也是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念機械工程期間,因他行動不便,動作緩慢,因此影響他上課進度,學校甚至勸告他轉到別的學系,但校長最終被他的堅韌決心所感動,劉大潭也因此完成他在機械系的學業。 但大學畢業後並非就此一帆風順,以他的身體狀況,求職如同登天,劉大潭曾經被一百多家公司拒於門外,但他那種「不可捨棄」的精神最後得到回報,一家工廠願意試用他。他工作用心和做事認真態度獲得老闆的賞識,讓上天賜予他機械設計的頭腦有機會充分發揮,他從組長、設計課長,一直升到研發部經理。 劉大潭不但在事業上有成就,在愛情道路上也蒙上帝的眷顧。在他創業以前,他認識一位既漂亮又有才藝的校花,這女孩子很欣賞這位有才華的男生,但她父親說什麽也不願意讓女兒嫁給一個殘障的人。但劉大潭鼓起勇氣對這個未來岳父說:「我除了走路不方便,我身體健康,品格又很好,最重要的是,我很愛你女兒。」岳父聽他這樣說,終於點頭答應。 劉大潭的故事並非就此結束,他對自己和社會有一個更大的抱負。2006年,他創立「速跑得機械公司」,開始走上一條創業的新路。到目前為止,他已經擁有兩百多項的發明專利。當問到他未來的計劃,他說準備蓋一個新的工廠,專門聘請那些殘障人士、年紀大找不到工作、行動不方便者,這不但給他們有發揮才幹的機會,也同時可以造福這個社會。 劉大潭的一生成了一個勵志故事,儘管身體殘廢,經常被人嘲笑、歧視、和看不起。但他不放棄自己,堅持不向環境低頭,奮發圖強,並加倍努力。他認真追求學識的態度和鍥而不捨的毅力,最終讓他成為一名高超發明家,也成為許多人學習的榜樣。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