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到錯旅行目的地
身為父母的,如果你生了一個與別不同的孩子,你會怎樣做? 在網上看到一個母親的心路歷程,她生了一個學習能力有障礙的孩子,跟許多初為人母的情況一樣,開始感到無法接納,認為上帝跟她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和跟孩子的相處,她慢慢有一種與別不同的的體會,她用了一個很有啓發性的比喻講出她所經歷過的。 當你懷孕的時候,其實有點你要計劃到外頭度假旅行,譬如說,你準備要到歐洲的意大利度假。於是你買了一大堆參考書、旅遊指南等,你做了一個詳細旅行計劃和作了一切準備功夫,你想參觀羅馬的鬥獸場,到佛儸倫薩看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梵蒂岡的彼得大教堂等,說不定你願意花一些心思學幾句很實用的意大利文,盼望到時候能夠派上用場,你用非常期待的心情等待這次意大利之旅。 好幾個月的等待終於結束,準備功夫也做足了,於是你收拾行裝,預備了一切,登上飛機。十幾個鐘頭過後,飛機著陸,你聽到空中小姐宣告,歡迎來到荷蘭。 你大叫一聲,有沒有搞錯,「荷蘭?」怎麼可能到了荷蘭?我不是報名參加意大利旅行團嗎?我一輩子的夢想就是要去意大利。 對不起,你的旅行計劃需要更改,飛機在荷蘭著陸,而你必須留在荷蘭這個地方。 讓你感到很放心的是,荷蘭不是恐怖分子聚集的地方,那裡沒有饑荒瘟疫,也沒有吸血鬼出沒,沒惡狗追著人咬,它只是跟意大利不一樣而已。 不過你需要到超級市場買一本新的旅遊指南,你需要學習當地語文,而你到街頭遇到一些人,是你從來沒見過的,是你從沒想過會碰到的荷蘭人。 荷蘭是一個很不一樣的地方,跟意大利相比,荷蘭人的步伐比較慢,衣著不是那麼講究,不過當你在這裡呆久一點,定過神來,好好看看周圍的環境,你覺得這地方其實也有吸引人的地方,這裡四處都有風車,鬱金香的香氣處處都聞到。 沒錯,你過去總是聽到很多人講有關意大利這個地方,人們說意大利有多棒,那裡很有藝術和文藝風味,而你的心思意念就是到意大利去,你整個行程計劃就是要到意大利。 意大利沒去成這種難過心情是無法除去的,尤其那是你一生夢寐以求要去的地方,你會感到遺憾,會有很大的失落感。 不過,如果你一生一直爲了無法去到意大利而感到悲傷難過,那麼你根本沒辦法享受在荷蘭那種特別、與別不同的生活。 當一個智障孩子或一個學習能力有障礙的孩子出生在你的家中,情況也是很類似,他非你當初想像的出現在你的家,你先前所學習要跟孩子溝通的言語發現不派用場,你需要從新學習另一種語言。這一切當然會讓你感到很氣餒、無奈、和難過,與其在那裡跳腳、大喊大叫,倒不如好好享受一個新的適應,你可能在其中找到一個新的體會。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40稱職父親
在投資界,絕大部份人都聽過Jim Rogers的名字,他在一九七零年和索羅斯共同創立全球聞名的「量子基全」,短短十年,賺夠一生都花不完的財產,宣佈退休時,他才三十七歲。 基於個人原因,Jim Rogers到了62歲才作父親,他以前一生的精力都放在投資賺錢和環遊世界,自從生了兩個寶貝女兒之後,他一反常態,他把精力專注在孩子身上,最近他還出了一本書,收錄了他寫給兩個女兒的12份信,字裡行間道出他一個慈父的本性,他把這本書當作送給女兒的禮物,這十二封信其實有十二個箴言,內容如下: 1.不要讓別人影響你 。 2.專注於你所愛 – 在真正熱愛的工作上努力,你會找到你的夢想; 3.普通常識並不是那麼普通 – 大眾社會相信的常常是錯的,不要盲目聽信別人的話; 4.世界納入你的眼界 – 保持開放的心,做個世界公民; 5.研讀哲學,學會思考 – 訓煉自己去檢驗每一種概念、每一個事實; 6.學習歷史 – 因為以前發生過的事,以後也還會再發生; 7.這是中國的世紀,去學中文! 參與一個偉大國家的再現,購買這個國家的未來; 8.真正認識自己- 了解你的弱點、覺察你的錯誤,才能找到對的路; 9.認出改變,擁抱改變 – 改變的功能就像催化劑,保持知覺是重要的功課; 10.面對未來- 看得見未來的人可以累積財富; 11.反潮梳和反眾人之道而行 – 檢視事實和機會,不隨烏合之眾心理起舞; 12.幸運女神只眷顧持續努力的人 – 用功讀書,學得越多你才知道你懂得越少。 Jim Rogers這番話可以說是他過去人生經歷的經驗之談,對入世未深的兩個女兒好比一盞明燈,實在為她們能夠擁有這樣關懷她們的父親而感到欣慰,這實在是她們的福分。 這個讓我想起一個中國父親,他在中國和世界都有一點名氣,當他女兒只有四歲的時候,他說等她到了18歲,他送給她的一句箴言是:「記得戴保險套。」相信你知道我講這個父親是誰,他就是韓寒。同樣是父親對兒女面提耳命,但說話的內容和深度卻有天淵之別,實在叫我們身為中國人感到羞愧。據說根據內地的調查,居然有80%贊成韓寒所講的話,這實在反應今天中國道德問題的嚴重性。 另外一個很所到世人敬重的人物,儘管他在事業上有非凡的成就,但如果講到作父親,他也是徹底失敗,他就是前幾年過世的喬佈斯。喬佈斯過世以前,邀請了前時代雜誌的編輯為他寫自傳,根據他自傳所說,他要寫自傳的目的是希望他的兒女能夠多點認識他們的父親。這個被成為現代的愛迪生,在工作上有很光輝的成就,想當然他花時間在工作遠多於他在家庭和孩子身上。當他知道自己在世日子不長,很希望彌補他與兒女們的關係,盼望透過自傳能夠讓兒女們知道他過去埋頭工作的原因,但說實在,身為兒女的,不管父親多有成就,有哪一個兒女會慶辛擁有一個有名無實的爸爸,還要透過別人告訴自己父親是何方神聖。父親不是應該直接讓兒女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嗎?透過每天送孩子到學校、跟他們玩耍、睡前床頭講故事,父親一方面借此瞭解孩子,而孩子也同時可以認識他們的爸爸,而喬佈斯卻用「世界科技需要我」作藉口逃避父親責任,這實在很諷刺。很可惜的,今天許多父親抱著像喬佈斯這種心態,以為讓孩子住大房子,讓孩子吃得飽,三餐不愁,這就做了一個父親的責任。喬佈斯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很有商業頭腦,受到許多人的尊崇,韓寒的寫作也得到不少中國人追捧,但從家庭和父親的角度來看,他們的成就卻比不上Jim Rogers。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