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說話技巧

  一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太太跟我提到有關她家庭的瑣碎事情。她說剛結婚的時候,她先生很喜歡幫忙做家事,連老婆的內衣也幫她疊,但他疊衣服的方式跟她的完全不同,她便跟先生說,「你不會疊衣服就不要疊,免得你疊完之後我還要再疊一次。」從此以後,先生當然就不再幫忙疊衣服。 先生知道她喜歡花,就常常送花給她。太太喜歡黃色的花,但先生每一次都送紫色的花,她就對他說,「你送花是給我還是給你自己?要嘛,就送我黃色的花,不然就不要再送。」從此先生就不再送花給她。 先生知道她喜歡吃巧克力冰淇淋,但看到太太的身材逐漸發胖,就特意買脫脂的冰淇淋給她吃,她吃了之後說,「你買這些冰淇淋是什麼意思?你是嫌我身材很難看嗎?」這些冰淇淋放在冰箱六個月之後全丟進垃圾桶,先生以後當然也不再買冰淇淋給她了。 有時候我真是想不通一般人的邏輯思考。一個跑到我們家門口兜售貨品的人,雖然我們不喜歡他們賣的東西,但我們還是會以客氣的態度拒絕,然而對著一個與自己每日同吃同睡的配偶,我們說話的態度卻完全不一樣。外人祇是偶爾與我們見面一、二次,自己的配偶卻是每天都相處在一起的。對著自己的配偶說難聽的話,把關係弄壞,這不是搞得大家都不好過嗎?這完全是虧本生意,但卻是許多夫妻每天都重複不斷在做的愚昧事。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27) 基督徒特徵

  美國人自稱美国是基督徒國家,70%的美国人自稱是基督徒,但從他們的行事為人卻看不到一個基督徒的特色。基督徒并不是因為父母是基督徒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基督徒,也不是每個禮拜到教會聚會就是基督徒,也不是因為曾經舉手决志就是一個基督徒。這個讓我想到神學院的一位老師所講的話,成熟的基督徒應該擁有四種特徵,這四個特徵包括: 第一,不斷在神的話語上下功夫。 第二,在生活行為上結果子。 第三,人越來越來老練,忍耐功夫越來越好。 第四,對神長存感恩的心。 第一,基督徒應該是在神的話語上下功夫。繼續成長,就是追求明白神的旨意。正如雨水和陽光是植物的養分,神的話語和知識也是屬靈生命成長的養分。 你可知道耶和華見證人和摩門教的信徒,有很多本來是基督徒,但因為在神話語上沒有下功夫,結果別人一句話就離開真道。 但花功夫在神的話語上並不是叫人變得自大,也必須在生活行為上有美好的見證。一位導師曾經告訴我他一段個人的經歷:他曾花時間在一個查經班上栽培了一群海外留學生,一位信主不到兩年的留學生,廢寢忘餐追求認識聖經真理,除了不斷閱讀聖經研經書,遇到問題還不斷到網上尋找答案;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他對聖經的知識已經到了非常高的境界,久了他在團契里不管導師或者牧者都不放在眼內,後來因為與人在查經上因意見不同而起衝突,後來乾脆不來教會;他心高氣傲到一個程度,居然在網上擺起龍門陣跟別人辯論聖經真理。所以光有頭腦上的知識是不夠的,需要在生命和品格上有美好的見證。 第二是在生活行為上有改變,存謙卑忍讓的心,能夠與人和睦相處,有追求與人和睦的心,追求仁愛、喜樂、和平等。這並不表示他們是聖人,但生命應該朝一個正確的方向發展。 第三是忍耐功夫越來越好。忍耐是指以信心等待神對禱告的回應,以包容心對待别人。忍耐和耐心等待是每個信徒都逃不了學習的功課。基督徒最大的考驗是等待,比如等待神的預備,等配偶,等生孩子,等工作,諸如此類,這都非常考驗信徒的耐性。等待是磨練信徒對神的信心,也是操練信徒的品格。 最後第四點是存感恩的心。這是指我們信徒不管在任何光景,當好的事情發生我們要感謝神,就是看來不好的事情-生病、失業、投資失敗等發生時,也同樣可以存感恩的心,因為我们相信神應許在這些不好事情的後面一定有祂美好的旨意,相信神可以把不好的事情變作化妝的祝福。 上面提到的四點如同車子的四個輪子,都應該均衡發展和追求。基督徒不是用嘴巴說自己是信徒,而是在生命上和靈性上讓别人看到我們不一樣。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26) 謙卑是少看自己而不是輕看自己

  自卑跟謙卑完全是兩回事,謙卑的人不是把自己講到一文不值,看自己是一個垃圾,覺得自己是一個沒用的傢伙;謙卑也不是任人魚肉,毫無自己的意見,別人說什麼就認同什麽,這些心態是自卑而不是謙卑,真正的謙卑不是輕看或藐視自己,乃是不要太過認真看待自己。用英文可能說得比較貼切,not think less of yourself, but think yourself less,意思是說,謙卑的人不是藐視輕看自己,乃是少想到自己的重要性。 如果有一個基督徒,他告訴你他很愛神,又熱心服事神,他希望你要效法他,你認為他是謙卑的人,還是驕傲的人?一般來說,你會覺得這個基督徒是一個非常自我為是的人。但你可知道是誰在講這些『狂傲』的話?他就是使徒保羅。 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這樣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1)保羅居然要求哥林多信徒,要效法他,如同他效法基督一样。保羅是一個很狂傲的人?不要太快作判斷,讓我們再看看保羅怎樣說自己: 「我在你們那裏、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林前2:3) 「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稱為使徒」(林前15:9) 「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以弗所書3:8) 「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提前 1:15) 「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 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 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 」(林前4:7) 這些經文又告訴我們什麽呢?保羅絕對不是一個自誇的人,一方面他告訴別人要效法他,像他效法基督一樣;另一方面,他很坦誠地告訴別人他的掙扎,以及他到哥林多教會时的懼怕和戰競。保羅絕對不是驕傲,保羅是一個裡外一致的人,他沒有否認自己的特長,也沒有隱瞞自己的缺點。這是謙卑人的一個特質。 我們再来看另外一個人物。 他說自己柔和謙卑,而且他告訴別人要像他一樣。 你可知道是誰講的這句話?祂就是耶穌!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29~30) 你不會認為耶穌是一個驕傲的人吧? 讓我們看看耶穌在上十字架前所講過的話。當時耶穌帶著彼得、約翰和雅各。聖經里面這樣記載: 「於是帶著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同去,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便對他們說:「我心裏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裏等候,和我一同警醒。」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7-39) 同樣的,耶穌一方面說自己柔和謙卑,另一方面,在祂上十字架前,祂講出自己心中的難處,甚至承認祂非常不願意上這個十字架。我們看到一個裡外一致的耶穌,祂沒有否認祂謙卑一面,也沒有隱瞞祂內心的掙扎和痛苦。這正是一個謙卑的人所應該擁有的心態。 韋氏字典為謙卑作這樣的定義,Evaluate yourself honestly, accurately, objectively,意思是用一個誠實,正確,並且客觀的態度衡量自己。所以謙卑是指裡外一致、不否認自己的長處,但也不隱瞞自己的缺點,正是我們從聖經所看到的謙卑的人。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25)認錯的勇氣

  東方人是最沒有勇氣認錯的民族。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有兩個戰敗國,一個是日本,一個是德國;戰敗之後,德國人馬上拾起勇氣認錯並且願意對别國 作金錢上的賠償;而日本呢?儘管他們傷害了無數國家,包括好幾個東南亞國家,日本人到現在都還沒有勇氣向韓國、菲律賓和中國道歉和認錯。我們中國人也好不到哪裡去。六四事件已經過了二十多年,中國政府始終没有勇氣承認他們過去所犯的過錯。 這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弊端。在你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從來沒有聽過父母犯錯後道歉,相信你也不容易跟別人說對不起。儘管你沒有犯錯後道歉的這種習慣和概念,這并不等於你做不到,謙卑是一種選擇性行為,不管任何情況,你都可以在犯錯後向人道歉。如果你的確做錯了,鼓起勇氣對你的配偶、孩子、教會弟兄姐妹、職場同事來承認自己的過錯,你会發現別人不會藐視輕看你,相反的,你更是得到別人對你的尊重和愛戴。我們不是完美的,每個人都知道你我不完美,當你鼓起勇氣向別人認錯时,别人反而尊重你。   很多年前,愛丁堡大學有一位基督徒教授,名字叫Stuart Blackie,他教的主科是英文,有時候他要求學生輪流到臺上拿書本閱讀,一次輪到一位年輕學生上臺誦讀的時候,這學生沒有按照慣例用右手拿書本,於是這位教授非常不悅,很嚴厲地當著其他學生的面對他說,『用你的右手拿書!你不知道規矩嗎?坐下來!』教授才講完,這個學生就舉手他的右臂,原來,他沒有右手。台下所有學生都感到非常尴尬,教授這時顯得有點猶疑,但他走到那個學生面前,隻手抱著他,流著眼睛說,『我不知道是這樣的,你可以饒恕我嗎?』教授這個謙卑的態度改變了這個學生。多年之後,在一個基督徒的見證會中,這年輕人站出來,舉起他的右臂說,“我今天成為一個基督徒是因為Stuart Blackie教授的謙卑行為。如果當年他沒有這樣做,我是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基督徒的。” 你能夠想像這教授所做的嗎?他完全可以高高在上,明知道自己的錯却不當作一回事,心说,『我是教授,就是錯又怎樣,你能夠對我怎樣呢?』沒錯,他可以這樣做,但在別人眼中,尤其在學生眼中,他就會一點地位都沒有,他也得不到別人對他的尊重。但這位教授卻願意在所有學生面前有勇氣對一位不起眼的學生說,『對不起,我錯了,請你饒恕我。』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這表明他是一個謙卑的人。正因為他這樣做,才贏得了別人對他的尊重,更是挽救了這位殘障學生的靈魂。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24)謙卑與身份

  美國阿拉巴馬州(Alabama)一家學院叫Tuskegee學院,曾有一位黑人校長,名叫Booker Washington。有一天他閒來無事到海邊散步,無意中走到郊區,一位白人女士看到他,不知道他是誰,就問,你想賺一點外塊嗎?校長很好奇,說,什麽事?原來她是一個有錢人,需要人幫忙砍一些木頭。這位校長想想看,反正也沒事做,就幫她砍木頭吧。砍完了之後,他還幫她拿到屋子裏面。後來校長就離開了。沒想到這位女士的一位黑人傭人認得這位校長,告訴了主人剛才砍柴的人是谁。過了幾天,這位女士因着心中非常不安,跑到學校去探訪這位校長,並且道歉。校長說,“沒關係,反正我也需要做點運動,能夠給你幫一點忙不是很好嗎?”   爲什麽這個校長能夠做这些傭人的工作?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身份。砍木頭有什麽了不起?他自己知道這種事情不會影響他的身份和地位。更讓人佩服的是,這件事情原来是別人講出來别人才知道的,並不是是他自己在誇耀,這才顯得他的謙卑之處。砍木頭這種工作不會影響他身為校長的身份和地位,同樣耶穌身為神的兒子,門徒的師傅,祂也不在意為門徒洗腳。為人洗腳在當時是一件很卑微的工作,如同今天家裡的傭人幫人倒茶,洗廁所,擦地板等工作一樣;但耶穌不認為這些卑微的工作會影響祂個人的身份,這是一種忘我的態度,也是一種謙卑的態度。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