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把他人放在首位

  世界文化是標榜第一的,什麼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每四年一度的世界足球賽,獎盃上只要歷届的第一名,絕不寫上第二名;世界四個網球大賽也是一樣,獎盃上面只有歷届的冠軍而沒有亞軍。這種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的概念,造成每個人都想盡辦法,要爬到別人的頭上。到百貨公司排隊購物要排第一個,在公司工作要爭取最高位置,運動比賽要爭首位,這種要爭取名譽、求上進的心態其實不是壞事,但很多時候卻往往為了奪取第一名而不擇手段,甚至到了一個損人利己的地步,這就完全失去了原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概念。 有一個華人在德州規模非常大的保險公司工作,他是公司的電腦主管,下面管上千名員工。他本身是一個非常好學的人,幾乎所的有電腦系統都在他自學成功,總裁幾天不上班還不見得會造成對公司非常嚴重的影響,但如果他不上班而電腦出問題,麻煩就很多。他的頂頭上司認為他「權力」太多,擔心管不住他,於是找一兩個電腦職員整天盯著他,要把他所懂的完全學過來。而他為了保住飯碗,總是不肯教別人,有時候礙於壓力,自己留一手,只肯教一點點。於是同事向老闆告狀,使得他本來是公司最受歡迎的員工,一下子成為每個同事的敵人。老闆於是把他打入冷宮,不給他新工作,只有當別人做不成的工作,才交給他負責。坐冷板凳的滋味不好受,久而久之,他患上憂鬱症,於是向我尋求輔導。我首先問他是否考慮轉換工作,他覺得在保險公司工作十幾年,薪水福利已經升到頂點,到別家公司絕對拿不到那麼好的福利。那麼,上司會解雇他嗎?因為他在電腦方面非常專業,除非迫不得已,老闆也不會請他走路。既然這樣,他還有什麼選擇餘地?我問他,如果換一個心態,把他所懂的專業技術對同事傾囊傳授,會有什麼好處?什麼壞處?他說,好處是老闆和同事都非常喜歡他,他絕對可以成為最受歡迎的員工;壞處是他不再擁有特殊的地位,更不再是公司的電腦高手,別人隨時會跑到他的頭上。 世界各地的社會文化都是一樣,不論是在中國,在美國,人人都是為自己著想,對自己有什麼好處,但這絕對不是聖經的教導。所以我說,謙卑的人是對自己很有自信,具有高度安全感的人。像這位電腦專家,正是因為沒有自信,缺乏安全感,深怕別人學光了他的一套,他便再也沒有重要的地位。他只是想到他自己,卻沒有想到別人,退一萬步來說,如果他把自己所懂得的傾囊傳授,又會怎樣?他如果有自信,認為自己有能力,難道他不可以學更新的東西嗎?中國最有名的科學家錢學森以前在加州理工學院(Cal Tech)做研究,他發現那裡的學術風氣最為開放,有些教授自願拋出尖端學問與學生和其他人一起討論,以腦力激盪方式推動學術研究風氣,所以常有人因著這些討論發表論文而成名。有學生好奇問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說:「你把這些新的東西拿出來跟人討論,難道你不怕別人把這些據為己有?」那位教授很坦誠地表示,學問是無止境的,學術是需要交流才有進步,他自己也可以從別人身上學到新的東西。錢學森說,這些都是厲害的教授,而且很受學生的敬佩。 一個吝嗇不肯教別人,或是教別人時自己卻留一手的人,別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你能夠想像他跟別人的關係會融洽嗎?退一步來說,你不肯教別人,難道別人不可以從別處學嗎?只有害怕、缺乏安全感,才有這些自私的行為。講到工作的飯碗,基督徒應該看到,今天他們擁有一份工作不是個人的本事,乃是神的恩典,如果不是神的保守,誰敢保證明年他還有這份工作。 英文中的幽默humor和謙虛humility也是有關聯的,要謙虛,看別人認真一點,看自己就不需要那麼認真,有時候甚至可以用一點幽默感來看自己。有一個故事是一位美國海軍的高級將領,他長得高大英俊,唯一遺憾的是他是光頭。有一次他參加一個國家級的慶功宴,在座各個都是高級將領,那天負責服事這些高級官員的是一位軍階很低的下士。他在這些高級將領面前非常緊張,結果在倒茶水的時候,不小心把汽水倒在這位光頭將軍的頭上,他嚇得要死,而其他將領都在看著這位將軍如何處理這個意外。只看到這位高大威猛的將軍站起來,一面拿起毛巾擦頭,一面對這位嚇得魂不附體的下士說:「這麼多年,我想盡辦法要把頭髮長出來,你以為你這個辦法有效嗎?」這位德高望重的將領其實是在為這位下士打圓場。很多人反過來看事物,看自己過分認真,別人一句話或做一件事情就受不了,不妨看待別人認真一點,對自己呢?帶點幽默感。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38) 誰是老板?

  十多年前,在自己的工作上,我曾在一次危機中遇到很大的挑戰。那時我輔導一位患有嚴重自卑感的病患,據我我了解他未有任何信仰。協談过程不是很順利,我儘量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幫助他重建自尊和自信。作為一個基督徒,我深信神的救贖是最佳的出路。聖經中有許多實例,病患得醫治,瞎子得看见,這都是神的裏面與恩典。其中有一個事例當時在我的腦海中徘徊,就是聖經福音書裏面講到一個被鬼附的人,被親人和友拋棄,一個人住在墳塋裏,與世隔绝,沒人理睬,赤身行走,連做人起碼的尊嚴都没有。然而耶稣愛他,將害他的污鬼從他身上趕走,還他自由與自尊。我心中深深的希望,要是這個病患能够了解神的大愛與大能,再糟糕的情况,神也可以扭轉和拯救,不再用為自己而自卑。我多么盼望他能够在耶稣基督里找到他個人價值。 然而作為專業輔導,我並不可以自由地傳福音。尊重對方的信仰自由是更加重要的事。這病患還沒有任何的信仰,所以我不能够强迫他接受基督教信仰。所以在將我的想法告訴他之前,我特别地詢問他是否介意我與他討論聖經。當時他並未反對,我就將神的愛與拯救與他分享,並且希望他放下自己一切的不足與不满,相信神為他安排平安、自尊和自由的生活。没想到,一周之後,我的上司找我去他的辦公室,說這位病患向他抱怨說我没有尊重他的信仰自由,强硬地将基督教的信條塞给他,這有違輔導的基本原则。我才意識到這裡有些誤解,就試圖將當時的情况詳細向上司就是,特别是我是在經過他的同意之後才與他分享聖經真理的。然而上司非常憤怒,執意要將我辭退。在這樣的情况下,受到誤解冤屈,自然會難過和生氣,但我的心卻很快冷静下来。神提醒我,我的上司也是神安排给我的,我應當竭力討神的喜悦;若是因着上司的怒氣和誤解而有什麽不恰當的反應,或是自怨自艾自卑自憐,這不是神所期望的。我清楚我所做的有是有非,卻不應該去爭論是非,因神是公正的神。我相信是去是留都有神的旨意,所以我便和我的上司坦誠說出了我的想法,正如最初神安排我來這裡工作,若這次是神安排我结束這個工作,我雖然難過,也毫無怨言。他驚訝我没有害怕和抱怨,能夠這樣平静與他交流想法,便更加地尊重我,也試圖了解客觀的情况和我的想法。最後他並没有辭退我,讓我平静地渡过了這次危機。 在職場上,的確每個人都對頂頭上司顧忌三分,因為他们在我们的工作上擁有生殺大權。然而一味地遷就迎合、或是畏懼害怕上司卻不是神對我们的期望。我们的老板是神,我们要討神的喜悦。但愿我们可以去除心中的懼怕,因為神是真正掌控我们生命的老板,若不是祂允许,没有一件事情會發生生在我们的身上。如果我們行在神美好的旨意裏面,竭力討神喜悦,那麼不管是去是留,我们都可以坦然面對,内心就會只有平安而不會有壓力。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37) 知道你的身份就不用比較

  當耶穌開始行道的時候,因著祂的教導和能力,很快就取代了宗教領袖在百姓中的地位,自然的耶穌就成了這些領袖們的眼中釘,所以他們總是找機會攻擊耶穌,想辦法抓耶穌的把柄。可以想像他們對耶穌講話总是不近人情和拙拙迫人的,看看他們是怎樣對耶穌說話的: 『你爲什麽在安息日做醫治人的工作?』(可3:2;太12:10) 『你爲什麽跟罪人在一起?』 (太9:9-13) 『你憑著什麽權柄在聖殿做這些事情(推倒兌換錢桌子、教訓人)?』(太21:23) 『爲什麽你門徒吃飯前不洗手?』(太15:1-9) 『有本事顯一個神蹟來給我們看看?』(太12:38-42) 對著這些故意為難,蠻不講理的文士和法利賽人,耶穌從不會轉彎抹角地跟他們抬杠,總是一針見血地用神的話指出他們的毛病,用聖經的真理對他們迎頭痛擊。爲什麽耶穌能够做到這一點呢?因為耶穌非常清楚地知道祂自己的身份。 看耶穌對那些控告祂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怎樣說:『因我知道我從那裏來、往那裏去。你們卻不知道我從那裏來、往那裏去。』(?8:14),『你們不認識我,也不認識我的父。若是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8:19)。 正因為耶穌知道自己的身份,祂曉得父神差派祂到世上的使命,祂知道應該做什麽,不應該做什麽,所以祂不懼怕宗教領袖的攻擊和威脅。 當耶穌三十歲出來行道的時候,祂多次跟門徒和百姓提到祂的身份和工作: 『我是世界的光』(約8:12) ﹔ 『我是生命的糧』(約6:51) ﹔ 『我是好牧人』(約10:11) ﹔ 『我是真葡萄樹』(約15:1) ﹔ 『我是從上頭來的』(約8:28)﹔ 耶穌說祂是世界的光,表示祂要把光明帶到這個黑暗的世界; 耶穌說祂生命的糧,表示祂要滿足人心靈的需要; 耶穌說祂是好牧人,表示祂要照顧和餵養神的子民; 耶穌說祂是真葡萄樹,表示祂擁有公平、公義、和正直。 耶穌面對這些假冒偽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就如同中國皇帝微服出访,遇到地方上一些貪贓枉法、玩弄權術的小官員,并不把這些『小人』放在眼內,沒有懼怕,沒有巴結,不委曲求全,更不阿喻奉承。因為耶穌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所以祂無需屈服于這些宗教領袖的壓力。 耶穌擁有神兒子的身份,而我們呢?聖經告訴我們,當我們接受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救主,我們就是神的兒女,跟耶穌一樣,不需要屈服在別人的強壓下面,聖經吩咐的我們就做,聖經說不可以的,不管別人怎樣要求,我們仍可以拒絕就範,沒有懼怕,沒有巴結。當我們能夠抱著這種心態來處理事情,你就發現能够減少來自外面的壓力。不但如此,當我们知道我們是神的兒女的時候,來自我們內心的壓力也减少了。這是什麽意思?讓我舉一個例子来说明。 有一份基督教雜誌叫《飛揚雜誌》,創辦人名叫李順長牧師。年輕時李顺长牧师參加了一次唐崇榮牧師的佈道會,唐牧師在華人教會被公認為是擁有講道恩賜的牧者,擅長開佈道會,他的佈道信息往往一針見血地指出慕道友內心的需要,所以因他的信息而信主的人非常多,而且他也成為了許多傳道人仰慕的對象。年輕的李順長牧師當時剛剛開始傳道,非常欽佩唐牧師那種講道的風範,坐在後排正聽得入神的時候,旁邊的一個年輕的傳道人突然捶胸哭泣。李牧師覺的好奇,是什麽原因讓這位傳道人哭得那麼傷心難過呢?細問之下,對方才說,『爲什麽我生來不是唐崇榮呢?』 這個年輕的傳道人犯了常人的通病,就是把自己跟別人作比較:一個不知道也不自信自己身份的人很容易落入這種陷阱裡。 這個世界是一個互相比較的大環境,從出生就開始作比較,小學比成績,比榮譽,比文憑,比獎狀,比誰排隊第一;出來工作比升遷,比賺錢,比房子,比車子。當你要跟別人比較的時候,你總會發現有人比你好,總有人房子比你大,車子比你名貴。所有有句俗话說:“人比,氣死人”。 爲什麽人會落入這個互相比較的陷阱裡呢?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什麽。身為基督徒,不管是在教会服事神,还是在社會與人交往,你必須曉得你是什麽身份。如果搞不清楚你自己是誰,便會發現自己一下子就落入了跟人比較的陷阱裏面。 一個真正知道自己屬於神兒女身份的信徒,他們明白神對他們的愛和接納與他們的表現無關,神給每個人不同類型的恩賜,有人被呼召作傳道人,有人被差派作宣教士,有人作老師,有人作工程師,甚至有人作清道夫;恩賜種類不同,程度也有不一樣,正如聖經上比喻天生的才干,主人給有的人五千,有的人兩千,有的人一千。若知道自己的身份,心態就很平和,這樣的人曉得不管神放他們在哪一個崗位,不管恩賜才干有多少,神所要求的只是忠心。當有一天我們在天上看到神,神絕對不會問,你爲什麽不像葛培里,不像唐崇榮,神只會問,你是否盡了你的所能。所以信徒根本不需要跟任何人做比較,只要忠心把神給我們的託付做好了就夠了。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36) 信仰的主觀和客觀

年初,王菲和方舟子在微博上為信仰和科學的論點隔空開掐,王菲因為經歷把木製的佛像在大火中沒有燒毀而發表個人對宗教的評論,而她的文章被網友轉發到方舟子的手中,方舟子則迅速做出回應表示不敢苟同,可以點把火試試木頭能否被燒着。而隨後在王菲請方舟子“不要科學地不講理”後,方舟子也回應王菲“不 要信仰地不講理”,於是引起網路上的一場論戰。有朋友曾經跟我講過,政治和宗教這些事情,一旦爭論起來,實在是沒完沒了,因為當中牽涉到很大的主觀成份。 宗教是帶有很大的主觀成份的,不管你是相信什么宗教。每個人都曾經經歷一些『神蹟』的事情,比如有人因為生病求觀音而得到醫治,再如基督徒因為失去工作,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找到一份非常滿意的工作,從而認為是耶穌基督為他們開路,這也是神蹟。這些神蹟的經歷是非常主觀的,外人不可能反駁,那是當事人的經歷,若不是當事人,有什麽资格批判呢?正如前面王菲所經歷的,可能的確看到木頭佛像在大火中沒有被燒毀,不管是碰巧,或者是『神蹟』,既然王菲本人認為那是『神蹟』,旁人不是她,誰有資格作批判呢? 但是信仰的基礎不能够光有主觀的經歷,更要有客觀的事實。什麽是客觀的事實?就是脫離個人感情、經歷和判斷存在的現實與現象。譬如說,美國現在總統是奧巴馬,他是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我們可以想像,有許多人喜歡他,但也有不少人不接納他,但不管那一個喜歡或者不喜歡奧巴馬,有一樣是事實,他現在就是美國的總統,這是客觀的事實,不能用主觀來決定。 回到王菲所講的木頭佛像,不管她所拜的佛像是觀音,或是釋迦摩尼,這些佛像都不是神,觀音從印度傳到中國,本身是男而不是女,來到中國爲了適合中國文化而改成女人身,在歷史中根本沒有這個人存在過,既不是人,談不上是神,這是人把她神化了。釋迦摩尼的情況有點類似,他是印度一位王子,後來看透紅塵而去修道,在修道的過程中,在印度教的基礎創立佛教的理论,佛及大彻大悟之人,也就是智者之意;他的好行為被後人所歌頌,甚至把他神化,然而,釋迦摩尼本人雖稱自己為智者,卻從來沒有說自己是神,這都是後來被人推到神台而被神化了。 耶穌基督的情況就很不一樣,按聖經的記載,耶穌三十歲出來行道,就開門見山,毫不含糊告訴世人,祂是從神那裡來,祂就是神。祂就是神派到世界解決人罪過的救世主。觀音、釋迦摩尼、穆罕默德根本不能與耶穌基督相提並論,只有耶穌講過祂是神,從來沒有一個宗教的創始人說自己是神。 信仰需要主觀的經歷,更需要客觀的事實,很遺憾,中國人相信的觀音、媽祖、菩薩等,都只有個人的經歷,却沒有客觀的事實來支持。只有耶稣基督,将道路、真理、生命带到人間,將福音带给我们,讓我们因着信靠真神,接受耶稣基督的救贖,不但行在真理之中,處處有神保守,更是脫離死亡,给我们来生的盼望。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35)壓力

根據美國藥物局的統計,你可知道哪一種藥物是醫生最常開給病人的?第一种是抗憂鬱症的藥物,第二種是鎮靜劑。什么生意現代人最常光顧呢?降壓按摩和24小時的健身中心,這些商店好幾年前從沒聽過,現在卻是如雨後春笋,三步一樓十步一閣。最熱賣的商品也是減壓品和健身器材。爲什麽那麼好賣呢?因為現代人都活在一個壓力鍋裏面。 儘管金融風暴過去了一年多,全球很多地方仍然在承受风暴的後遺症﹐美國失業率持续停留在9-10%,公司關門的關門﹐倒閉的倒閉﹐裁員的裁員﹐沒有一個職位是絕對保險的﹐每個人都擔心自己飯碗不保﹐有工作的擔心沒工作,沒工作擔心找不到工作;當生活缺乏保障的時候,心里自然會有壓力。員工要看老闆臉色,不過當老闆的也不見得好過,怕生意不好,盈利不夠,不知道该怎樣向股東交待,所以就是當老板也有当老板的壓力。 在職場上有壓力﹐在家裏看孩子的媽媽也有她們的壓力:經濟不景氣﹐百物騰貴。美國這一陣子因為經濟不景氣,物價還沒有很大的改變;但中國大陸金融風暴過後,經濟復原很快,物價如同三級跳不斷高升,一個母親還誇張地說,到超市買菜,还以為走錯地方到了珠寶店呢。最慘的是,先生整天在外工作也不知行情,回家劈頭盖脸地就問﹐你錢都花到哪裡去了﹖上班的有壓力,當家的也有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家庭壓力。 當學生的也好不到哪裡去。一學期修五門課﹐學期開始﹐功課一個接一個﹐考試幾乎沒停過﹐每天能夠睡六個鐘頭就已經是福氣了﹐最慘的是,一份耕耘有時候不見得有一份收穫﹐花時間再多也不見得能拿到理想的成績﹐父母看到成績單﹐还以為兒女在大學是混著過日子,不開明的嘮叨幾句,做学生的心中滋味就不那麼好受﹐這自然也是另外一種壓力。學生有壓力,大學教授也不見得好受,每年要發表一些有份量的研究論文,花大量的时间带研究生,申请政府和各种基金会的研究經費,但是僧多粥少,每個教授都想分一杯羹便往往以失败告终,所以當教授也有当教授的壓力。 壓力一定是不好的嗎?不見得。如果你到大學修課,第一天老師告訴你,這門課沒有考試,也不用做功課,A是穩拿的。不知道你聽到之後,你還会认认真真地上這門課嗎?完全沒有壓力也不見得是好事情,其實適當的壓力也是需要的,不论是當學生,还是在職場上工作,都要尽自己的本分,當學生的,要做功課,要去考試﹐考驗自己到底懂了多少,每年寒暑假回家探親補充精力之後,再次回到學校再接再厲,這種生活会讓人感到充實﹔上班的,按著進度把工作完成﹐逐渐产生兴趣,掌握一门手艺或专长,并得到适当的收入,辛勞之後可以享受工作的成果﹐這種壓力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它成為了推動自己上進的動力。 所以,適當的壓力可以提升每個人的工作績效,并達到個人的滿足感,不過超過個人負荷的壓力卻不是一件好事情。壓力是指身體因應變危急狀態而產生的一種反應,當面對環境的轉變时,人的身體相应地作出應有的對應。在另外一种情况下,當面對一件必須做卻沒有把握完成的事情時,能力與與目標之間產生距離,這也會造成壓力,而且能力與目標差距越遠,壓力就越大。人的身體短時間可以承受若干壓力,但是一旦壓力成為一個負荷,而且時間過久,身體就承受不了,从而造成肌肉酸痛,晚上失眠,白天精神不能集中,這就表示壓力負荷開始亮黃燈。如果再不處理,問題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压负荷亮红灯,生活失去鬥志,落入沮喪的光景中,就需要醫生開處方,甚至住院接受治療。 所以,我們看到壓力無所謂好不好,只看個人如何面對和處理。壓力是一體兩面,適當壓力能提高個人工作效率,但超過個人負荷的壓力,卻會成為健康的殺手。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