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虎媽媽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有關中國式教育孩子的新聞莫過於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蔡美兒所寫的一本書《虎媽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裏面講到她怎樣用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來訓練她的兩個女兒,這些方法包括:學術科目全A是基本要求、不准孩子自由選擇課外活動、不准夜不歸宿、不准不學習鋼琴或小提琴,又威脅表現未達標會「燒掉玩具」,甚至罵女兒「垃圾」。她这本書的部份內容刊登在華爾街日報之後,引起激烈爭議,有人歌頌她的教育方式,有人卻把她罵的一文不值,甚至發出死亡的威脅。如果你尚未看過她所寫的書,不要過早下判斷,因為刊登在報紙上的只是她早期教育孩子的方式,後來她發現自己有很多地方做錯了,所以她在女兒尚未離開家進大學以前,她已經改變了她的教育方式。據她所说,現在她跟兩個女兒的關係非常不錯。 蔡美兒一書在美國產生這麼大的回應,主要是因為這一兩年,美國發現自己的國力下降,無論是在經濟、科技,还是教育上都失去老大哥的位置;而中國經過三十年的努力,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强國,世界高中學能測試第一(上海市),並有世界最快的電腦和世界最快的高鐵。這樣一来,美國一下子感到自己過去的龍頭位置岌岌可危,就開始思考,西方的教育方式真的不管用嗎?中國式嚴格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吗?爲什麽在短短的三十年间兩個國家的位置對換過來了呢?東方教育的方式是否可取呢?是不是美國的教育方式失敗了呢?中國的教育方式,罵孩子是『垃圾』,『那個不行,這個不可以』難道就是最好的教育兒女的方法,而西方容许兒女,尊重孩子的意見,隨意他們喜歡什么就做什麽就是失敗吗?東方?西方?哪一個最好呢?爲什麽美國搞成這個樣子?是西方的方式行不通嗎?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看事情。時代雜誌訪問蔡美兒之後,寫了一個很中肯的報導,連蔡美兒最後自己也承認,中國式的嚴格教育兒女的方式是有它值得效法的地方,而美國式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并給與他們發揮個人自由的空间也有它值得採用的地方;如果能夠结合東西兩方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来说是最佳的方法。這個方式既不是中國式,也不是美國式,而應該成為天國式的教育方法。 聖經教我們做父母的,不要惹兒女的氣,要以神的道來教育孩子。過激的行為,比如罵孩子是垃圾,不管年齡多大,完全不讓孩子發揮個人自由,禁止孩子獨立思考,更不要说去按照孩子的本性接納他,而非要按照父母認為對的事情來要求他們,這些絕對不是聖經的教導。另一方面,聖經也說,要用杖管教它們,這不是说兒女不乖就非要毒打他們一頓,而是說,孩子若有違法行為,作一些作奸犯科的事情,父母必須嚴格對付。美國過去的幾十年,他們家庭基本上把聖經的教導棄之敝屣,高舉人權主義,孩子不管年齡多大,都要尊重他們的人權,例如幾點睡覺,跟什麽人玩,做什麽事情。耸人聽聞的是,13歲的女孩子要到男朋友家過夜,父母只會提供保險套,而不會禁止他們。這就是今天西方教育失敗的地方。中國的父母絕對不會允許孩子作這種自由放縱的事情,并不是中式教育比較優良,也不是美式教育完全失敗,而是兩者都有它們的好處,若能夠兼容并包、取長補短,就可多多受益,这也正是蔡美兒後來所體會到的教育兒女的方法,也正是聖經所提供的教育方式。 蔡美兒表示和兩个女兒的關係很好。「當然,我犯過錯,也後悔過,我的書是一名母親的成長故事,書中開頭的那人,也就是《華爾街日報》節選部分的那個,和這本書結尾的那人不完全一樣。」 她說:「書中相當部分講的是我決定稍為放棄那種嚴格的移民教育模式。話雖如此,但要讓我重來一遍,我基本還會那樣做。我為我的女兒感到驕傲,並不僅因她們在學校表現很好,而是她們都善良、寬容、獨立且個性很強。最重要的是,我覺得我和她們都很親密。我希望永遠都能這樣。」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32) 天災人禍

二十一世紀剛過了十個年頭,很多報章雜誌作了近十年回顧,有人認為在人類近代史中這是天災人禍最多的十年, 2001年的911事件,死亡人數約3000多人,但金錢的損失是上百億美元。 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牽連32個國家,八千多個個案。 2004年的南亞海嘯,死亡人數28萬。 2005年的美國紐奧良卡催那(Katrina)一级飓风,1000多人死亡,損失25億到100億美元。 2008年的緬甸風災,死亡人數20萬人;中國四川的地震,死亡人數約九萬人。 2009年的金融風暴,從美國華爾街到卷席全球;年底台灣更來一個八八水災。 2011年的日本地震、海嘯、和核子發電廠輻射外泄。死亡人數上萬,損失可能接近3000億美元,是人類歷史天災人禍損失最嚴重的一次。 地震、海嘯、龍捲風、颱風、非典肺炎、水災、火災等是屬於天然的災害,而恐怖活動、金融風暴事件卻是人為的禍害,儘管這些天災人禍不見得發生在我們居住的地方,但今天通訊的發達,從網路的電視傳媒看到這些事情發生,任何一個正常人心裏都感到很大的震撼,多少會讓我們感到生命的脆弱與人的渺小。 一些發生在遠處的大型災禍也許不會影響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反而一些在我們身邊發生的意外事件卻對我們產生很多的衝擊,一下子讓我們感到措手不及。一個二十歲不到的男孩子,刚剛跟朋友慶祝元旦,之後在開車回家的路上,被一個醉酒駕車者迎頭撞上,當場死亡;神學院的一位女教授的丈夫,正值盛年,與幾個基督徒乘坐私人飛機到外州接受採訪,完畢之後在回家途中飛機出現故障而墜落,無人生還。多年前達拉斯幾間教會聯合主辦青少年夏令營,一輛載有十幾個青少年的小型巴士,攔腰被一部重型泥頭車撞上,幾個高中学生就這樣結束了地上十多年的人生歲月。 不管是遇到大型的天災人禍,還是一個小型的突發事件,如車禍、槍殺、火災等,一旦出現生命、健康、財務的損失,人都會感到驚訝、難過、憤怒,接下來就會嘗試找原因,想知道爲什麽會有這些事情發生。很可惜,越是問爲什麽,越是感到難過;越是想找出原因,心裡越是感到很無奈。一位資深的牧者這樣說,其實基督徒對天災人禍不應該覺得『大驚小怪』,因為那是很『自然』的事,中國有句俗語說,“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從另一个角度來看,這些天災人禍也是意料中的事情。为什么?從聖經我們知道,儘管這地球是神所創造的,因著人的罪,這地球早已被罪所污染了,地球不再適合永久居住了。地球這個地方是短暫的,是會過去的,永恆的地方不是在美國,也不是在中國,地球上就沒有一個地方是永久的;既然我們是活在一個短暫的地方,地上的生命也是短暫的,那麼總有一天我們都會失去手上的東西﹐我們會失去家園、家人、健康、工作,財務等。我們是活在一個殘缺不全的地球上,活在一群不完全的人當中;因為殘缺不全,所以有暴風雨、地震、龍捲風、火山爆發、水災等灾难存在,人不完全就有罪惡,兇殺、傷人、欺騙、車禍、意外、外遇、離婚等事情發生;前者天災,後者人禍,所以我們才說,天災人禍是『自然』的事情。信徒與非信徒生命都有終止的一天,信徒和非信徒也都會遇上天災人禍,這是因為始祖犯罪遺留的后果,沒有一個人能夠逃避。生命是短暫的,地上所發生的一切都是短暫的,是會過去的,所以聖經教導我們不要把盼望寄存在地上,心思意念應該放在具有永恆價值的事情上,盼望也應該放在永恆的國度裡頭。 對非基督徒來說,天災人禍的發生正是引領一個人回到神身邊的最好時刻。聖經福音書講到一個故事,『正當那時,有在場的人將加利利人的事告訴耶穌︰說彼拉多使屠殺加利利人,使他們流血跟祭物攙雜在一起。耶穌應時對他們說︰「你們以為這些加利利人比加利利的大眾更為有罪、才這樣受害么?不是的,我告訴你們﹔你們若不悔改,都必這樣滅亡。或是說,西羅亞里面的樓所壓死的那十八個人──那樓殺害他們──你們以為他們有所虧負、過于那住在耶路撒冷的眾人么?不是的,我告訴你們﹔你們若不悔改,都必這樣滅亡。路加福音13:1-5。』 耶穌來到世界的主要目的是為人預備一條出路,認罪悔改,重新與神和好,人生只有短短的幾十年歲月,永恆才是每個人都要嚮往的地方。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31)笑的學問

  人的笑原來蠻有很多學問,笑不單有醫治功能,笑更有一個很奇妙的力量,譬如說,當你跟一個正在笑的嬰孩接觸,不管你心情多么不好,他天真的笑容會讓你鬆弛下來,叫你的心情感到很舒暢。科學家也做過一個試驗,一個嬰孩本來以天真無邪的笑容迎接媽媽進來,卻發現母親臉上繃著臉,完全沒有半點笑容,這個本來非常開心的嬰孩一霎那失去他本來很燦爛的笑容,心情變得很沮喪。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你去百貨公司購買東西,看到雇員沒有半點笑容,說不定你会馬上失去購買東西的慾望,轉身離開這間商店。所以,我們看到笑具有相當的力量。 還有,笑也分兩種,根據十九世紀法國神經病學家杜鄉的研究,一種笑是叫『由衷的笑』,另外一種是『禮貌式的笑』,『由衷的笑』,是發自內心的衷心微笑,根據杜鄉的研究,這種笑是要動用兩組肌肉,一組是把嘴角往後拉,一組是讓眼睛眯起來,這顯出這個人的內心真正的喜樂;而禮貌式的笑如同空中小姐的笑容,只是表示禮貌,而並非發自內心的快樂。你可知道,根據研究,兩種不同的笑容,可以反映出兩種不同的人的人际關係,連他們的人生也不一樣。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員凱納和哈克(Dacher Keltner & Lee Anne Harker)做過一項著名的研究,利用1958到1960 年那登在大學年刊的114女生照片,來分析她們的臉部笑容,發現其中有61個人的笑容是屬於空中小姐的笑,而50個人是屬於衷心的笑容。兩個研究員追蹤他們近30年,發現那些有衷心笑容的人,比較容易結婚,婚姻比較穩定,健康狀況也比較好。他們也發現,那些笑得自然的人,她們比較率真,容易承受外來的壓力。不過如果你過去對人的笑容只是屬於禮貌式的,你也不需要過於憂慮,根據凱納等的說法,人其實經過指導,學習真心微笑的方法,他們人生也可以變得快樂。歸根結底,快樂的關鍵在於人際關係,而笑是有助人與人的相處的。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30)情感智慧

  有一對從中國大陸來的夫婦,先生從國內重點大學畢業,主修電腦;太太則讀了所謂野雞大學的會計,沒有顯嚇的學歷。他們跟一般留學生一樣,到美國讀書,畢業後留下來工作。二年前,美國經濟相當不好,先生被他已經工作五年的公司解僱,剛開始時還可以接受,但一整年都找不到工作之後,人就非常沮喪。他的太太卻生性樂觀,凡事往好處看,力勸先生一定不要放棄,熬了一年半,先生終於又找到了工作。 不到幾個月,輪到這位樂觀的太太被解雇,不過她所表現的跟她先生截然不同。這位太太在離開公司前,特別請那位解雇她的上司出去吃中飯。午餐時她感謝上司過去對她的提拔,說自己從他身上學到很多經驗,也坦誠說這種被解雇的滋味實在不好受,但她知道裁員是總公司的決定,她能夠了解上司的難處。講完之後,這位上司覺得很驚訝,因為在所有被解雇的員工當中只有她請上司吃飯,也只有她這樣說話。午餐結束之後,上司表示如果公司其他部門需要人手,會馬上找她回去工作。果然,不到一個月,上司又請她再回去上班。 這個太太也許智商比不上她的先生,但她的情感智慧卻是高人一籌。怎樣說呢?第一,她沒有衝動,沒有因為被解雇而對上司生氣;第二,她沒有壓抑自己的情緒,或爆發自己的情緒,她平心靜氣地接受被解雇的事實;第三,她有很好的思維,瞭解解雇是總公司的決定,跟上司沒有關係;第四,她有毅力,知道失去工作並不等於失敗,不必跟上司鬧翻臉,以後可能還有合作機會;第五,她有同理心,了解上司解雇她是迫不得已的;第六,她有膽量請上司吃飯。我想她的上司也一定很驚訝她會這麼做。 想想看,有多少人被老闆解雇之後,會像她如此冷靜地處理自己的情緒和與上司之間的關係呢?所以,我覺得她比她的先生還更成功。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