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Bill Gate & Paul Allen

  Bill Gate(比爾蓋茲)這個名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但Paul Allen(保羅艾倫)卻是很多人不是那麼熟悉。他是微軟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最近他寫了自傳《謀士》(Idea Man),把他與曾經合作的夥伴蓋茲之間的種種恩怨公諸於世,一時之間,Paul Allen成為傳媒追捧訪問的對象。 在艾倫筆下,將在世人面前的大慈善家蓋茲,形容為早年曾經是一個乘人之危、整天在盤算怎樣占人便宜的陰險人物。據稱,微軟成立沒有多久,蓋茲得知艾倫得了重病,認為這可能使艾倫工作效率降低,因此與其他人密謀,想要奪取艾倫手上微軟公司龐大的股份,最後不得逞,於是施壓叫艾倫自行離開微軟。還好艾倫堅決持守他手上的微軟股份,最終成為世界上最富有人之一。 蓋茲知道艾倫書裡講到他過去在微軟的事情,他沒有為自己過去所發生的事情作辯護,顯然艾倫所講的都是事實。平心而論,我個人相信年輕時代的蓋茲,可能是一個不擇手段的人物,憑著他的聰明才智,有風使盡,看到對他自己有益處的事絕對不會輕易放過,對付老夥伴是如此,在商場上更是這樣。不然他如何把微軟成為首屈一指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公司,並且讓他多年他成為世界的首富。 不過,人過中年之後的蓋茲,已經令人耳目一新。我們已經看不到當年心狠手辣、不擇手段爭取個人利益的蓋茲,相反的,他已經放下那種唯我獨尊,唯利是圖的不道德行為,並且立下心願,在有生之年將自己的財富返還社會。他與太太成立了慈善機構,並且招募世界富人捐款,這些金錢都會投資在一些能夠找出解決疑難雜症的研究單位上,並且想辦法去關懷和滿足落後國家的需要。 對於艾倫的指控,蓋茲表示:「雖然我對那些往事的記憶與艾倫不一致,我仍十分珍視我們的友誼。並且,我尤為敬重他為微軟、為美國科技界做出的傑出貢獻。」兩年前,艾倫從淋巴癌康復的時候,蓋茲是探望最勤的朋友之一。看得出,艾倫在書中想要竭力為自己重新塑造名聲。將自己刻畫成一個很有睿智的人,好像他比那個世人眼中的大慈善家蓋茲更加單純和天真。 蓋茲的轉變讓我想到聖經一位很出名的人物,他就是使徒保羅。在未被神的手親自破碎以前的保羅,是個典型我行我素的人物。他自負擁有滿腹的學問,將當時的基督徒看成眼中釘,藉著猶太人官府的淫威,凡是與他自認為違反猶太傳統信仰的人,都看作是洪水猛獸,格殺勿論。他到處強抓基督徒,看著聖徒司提反被人用石頭打死,保羅眼睛沒眨一下,顯出他處事不擇手段,對人毫無半點同情心。 被神的手塑造之後的保羅可以說是脫胎換骨,他三次旅行佈道,建立了至少六間教會,聖經至少有十三本書是他寫的,當時的小亞細亞被他跑遍,他可以很自豪地說,該聽福音的地方他都已經去過。為了不讓別人說他用傳福音來混日子,他寧願一面織魚網為生,一面傳福音。誰會想到,以他對人毫不留情的性格,竟能寫出至情至聖的「愛的真諦」(哥林多前書)。過去因馬可有「逃兵」的壞記錄,保羅旅行佈道時堅持不再帶他去,但當晚年的保羅被關在監牢中時,卻要求馬可與他一起同工。從他所寫的羅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經過千錘百煉、脫胎換骨的保羅。那時的他,無論對人、對事、對神,純淨與忠誠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我們有那一個人敢說自己是完人呢?蓋茲如此,保羅也是如此,儘管年輕時候做了多少不應該做的事情。如果能夠從個人錯誤中得到學習,從不認識神到委身於神的國度;從高傲,唯我獨尊到一個謙卑順服神的人。便也就不枉此生,這也是神盼望看到祂自己的子民,能夠達到這種成熟的境界。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43)重要前十年

  一對美國夫婦雖然已經有兩個孩子,但仍希望能夠再領養一個外國小孩。他們從俄羅斯一份領養雜誌上看到一張漂亮女嬰的照片,夫婦被這18個月大的小女生所吸引,與代理處接洽後,他們願意領養這女嬰,條件是對方必須提供她健康良好證明書。代理處負責人告訴他們,嬰孩的右腳需要做一個小手術,身體其他方面都非常健康。夫婦相信對方的話,唯一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女嬰因為過去一年多在孤兒院長大,由於缺乏來自外界的激勵和關愛,她的腦部已經受到極其嚴重的傷害,雖然外表看來與一般嬰孩無異,但學習能力和其他方面遠比其他孩子落後。領養這嬰孩多年後,夫婦發現她跟家裡兩個孩子非常不一樣,她有很大的行為缺陷,喜歡尖叫、擰人、咬人、吐口水,摔東西,無緣無故大哭,稍微不合她心意就吼叫。 其實這並非是一件偶發的案例。過去多年,許多美國家庭到俄羅斯等東歐國家的孤兒院領養孩子,心理學家從這些收養孩子身上找到一些共同點,即在於這些幼年時代無法從照顧者身上得到關愛和照顧的嬰孩,腦部已經受到無形的摧殘,使得這些嬰孩的生理失去某種應有的功能,無論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等方面都發育遲緩,而這些跟腦部的運作分不開的。造成的結果便是這些嬰孩不能靠著知覺有效處理從外界接收到的資訊,以致於形成日後語文學習上的困難。所以往往父母發出一個簡單的吩咐,需要重複多次後,孩子才能明白。這不是他們故意不聽父母的話,乃是他們腦部運作與常人不同。其他方面,如記憶力、理解能力、體能、和集中力等方面都比正常孩子遜色。人的情緒認知都與此有密切關係,無法有效運用這方面的功能,容易造成他們與他人的互動發生問題。 還有一點,過去這些孩子在孤兒院生活了一段時間,他們早已在心理上形成了一套自我生存的防衛系統,這套系統在孤兒院這種環境變得很管用。為了生存,他們必須照顧自己,要求自己變得很堅強,不允許自己窩囊。一旦來到領養家庭,他們心中不禁會問道:過去他們在孤兒院都可以這樣活過來,現在來到這些人的家庭,有什麼是這些父母所提供的而他們自己做不到呢?導致那些有愛心的養父母非常難以進入這些孩子的內心世界,因為他們總是有意無意推開想親近他們的人,心理學稱這是自我毀滅的行為。 你可能會問:我的孩子又不是來自孤兒院,這個問題與我何干?心理學家從東歐孤兒院嬰孩受過傷害的個案得到一個新的啓發,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犯了很多可以避免的錯誤,一般人以為暴力虐待才會造成嚴重孩子心理的傷害,但從這些領養孩子的行為發現,心靈上的傷害才是禍患無窮。所謂心靈的傷害,包括忽略嬰孩生理上的需求、把孩子寄養到別人家讓孩子感到被遺棄、父母與孩子缺乏肌膚之親、斥責怒駡的語言傷害等。孩子年幼時受到的心靈創傷,對他們個性和行為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哈佛大學研究員Dr. White根據過去幾十年對孩童的觀察,寫了一本著名的書籍《生命的前三年》。這本暢銷書講到孩童心理的演變,與許多學者強調孩童早期發育的重要性不謀而合,這也與上面提到東歐孤兒院孩子出現行為異常的情況一致。身為父母的,最好在孩子幼年期,儘量多花時候與孩子建立美好親子關係,並且為他們打好良好的人格基礎,這樣能夠減少孩子日後許多心理問題。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42) 姚明:中國青年人缺乏信仰

  今年四月份,中國籃球明星姚明在博鰲亞洲論壇青年領袖圓桌會議中提到有關中國青年人中一個嚴重問題,就是他們缺乏信仰。姚明這句話不但對中國年輕人是一記當頭棒喝,這句話也是對中國許多人說的話。 姚明並沒有受過非常高的教育,但從他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品格高超和有思想的運動員。初入美國NBA,籃球中鋒超霸為奧尼爾莫屬,他忍受不了來自中國中鋒姚明的風頭,說話極盡挖苦能事,當然更有很多NBA籃球批判專家,台前臺後講了許多耻笑姚明的话,但姚明從不正面回應,在處理超霸奧尼爾更是顯出姚明處事的過人之處,他在聖誕前夕给對方寄了一張温馨的賀卡,祝他全家聖誕快樂,這張賀卡是否對奧尼爾產生什麽影響就不得而知,但至少奥尼尔太太親自登門道謝和道歉,並且表示奧尼爾一定再不會說那些侮辱姚明的話。 還記得2008北京奧運嗎?奧運會開幕儀式,事前“姚明劉翔之争”被炒得沸沸揚揚,最後姚明成了中國代表團旗手,當記者問起姚明當旗手的感受,姚明這樣說:“這裡是主體育場,是田徑比賽的地方,而劉翔是中國田徑最大的希望。我把旗舉高是為劉翔加油,希望他能在這裡創造最好的成绩。”姚明簡單一句話相信讓劉翔感到很受用。 姚明說他自己第一次拿到NBA十萬美金的支票時,他一方面感到很幸福,但幸福之餘,內心那種無止境的慾望很自然湧現,他告訴自己,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否則自己會很快就墮落。 對姚明來說,到美國打球,最大的收穫不是賺上千萬的美鈔,乃是看到物质背後需要一個更重要的精神的依靠,那就是信仰,他說這個信仰包含了道德層面。不要以為他在中國人心目中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有一輩子花不完的鈔票,他坦然說:「在某個時候,我需要某些依靠。純粹追求金錢,就找不到依靠。」一個出身于無神論的國家的人,擁有世人所傾慕的名、利、和地位,卻能夠講出這種有深度的話,實在讓人感到佩服。 姚明說他已經31歲了,不久將來他會在籃球場上退役下來,因此他不得不需要思考關於人生的問題,儘管他沒有直接告訴大家他將來的決定,不過他常常思考如何超越自己,並且已經有下一步的發展方向的計劃,我相信他未來的計劃不會是賺更多的錢,乃是做一些有人生意義的事情。雖然我不知道姚明本身信奉那一個宗教,不過,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我猜想他會選擇基督教作為他個人信仰。因為他這一套人生哲學與聖經的真理不謀而合。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41)病態家庭

  「我六、七歲就很懂事,每天煮三餐飯,家中裡裡外外我要清洗,還要送弟妹到學校。這不是我自己選擇的,是環境迫我提早成熟,我母親長年生病躺在床上,也是醫院的常客。對我來說,我根本就沒有什麼童年。現在我在念大學,我很用功讀書,儘管學業上我非常優異,但我覺得沒有自信。」 「我父親是個酒鬼,我從來不敢邀請朋友到我家裡來,因為我不想讓人看到我家的鬼樣子。我不敢跟人過於親近,也儘量不要人親近我,說實在,我根本不知道怎樣跟人建立關係,我覺得自己很孤單。」 「我父母對我有很大的期盼,高中時代他們已經計劃我的將來,去哪間學校?念什麼系?甚至交什麼朋友都需要他們的同意,異性朋友更不用說。我父母對我有高的要求,但諷刺的是,我覺得他們根本不相信我能夠照顧自己,到現在,連怎樣用錢他們都在背後操縱我,我有時懷疑我是否真能夠獨立嗎?」 三段話來自三個不同人的心聲,他們成長環境不同,但經歷卻很相似,因為他們都是出於同一類型的家庭,這種家庭俗稱是「病態家庭」。 「病態家庭」,這個名字對一些人來講可能感到陌生,而且好像帶有一種神秘感,不過,等我把這個面紗揭開,你會發現在周圍所認識的家庭當中,隨時可以看到這些病態家庭,說不定,你過去可能就在這種家庭長大而你自己都不知道。 什麼是病態家庭?當一個家庭不能健全運作,這個家庭就算是病態家庭。輕微的病態家庭,他們家庭平常運作和教育孩子的方式非常僵化,處理事情缺乏彈性;稍為嚴重的病態家庭,家中成員有酗酒吸毒的惡習,也許父母其中一個患上精神疾病;極端嚴重的病態家庭,家庭當中常常出現衝突,家庭暴力是家常便飯,家中可能有虐待、甚至性侵犯行為出現。存有病態的家庭,為了維持家庭整體性,他們只好使用不同的方式來調適,有沉默不語、當作沒一回事,弟兄姐妹可能出現不和,嚴重的甚至有暴力行為出現。 最典型的病態家庭在聖經中出現的應該首推大衛的家庭。大衛王應該算是最為人愛戴的聖經人物,青少時代憑著一顆石頭把巨人歌利亞打敗,一戰成名,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把他以英雄看待。但大衛一生最大的污點,就是跟拔示巴之間的關係和後來借刀殺人的事情,大衛這個罪性可以說是造成他病態家庭的主要源頭。 大衛一統天下之後,西邊無戰事,在心靈鬆懈下犯了姦淫和殺人兩個大錯,神藉先知來質對他,儘管大衛向神悔改認錯,而神也饒恕了他,但他還是要面對犯罪所帶來的後果。 首先,大衛姦淫和殺人這件事情,已經成了家庭公開的秘密,家裡儘量不講,在外頭也不說,但當家裡出現這種不可告人的秘密,家庭的溝通就會出現很大的難阻,日後家裡不管遇到什麼難以啟齒的事情,都想辦法把它掃到地毯下掩蓋起來,當作看不見,而這些問題因為沒有好好認真處理,日後就變得越來越嚴重。 大衛的老大叫暗嫩,他愛上了同父異母的妹妹他瑪。大衛當年用非法手段達到個人私欲,他兒子暗嫩有樣學樣,他首先假裝生病,然後請父親大衛安排妹子他瑪來服事他,最後趁機把妹妹強暴了。 大衛聽見這事就感到非常憤怒,但除了生氣之外,他什麼也沒做,沒有責備這個犯亂倫的兒子,沒有安慰受創傷的女兒,因為大衛其身不正,他又何以正人。 他瑪親哥哥押沙龍知道此事後,非常生氣,但他悶不做聲,只是盤算將來怎樣報復。表面上這個家庭看來相安無事,每個人都假裝好像沒事發生過,但這只是暴風前的寧靜,炸彈卻隨時爆發。 大衛的家庭就是一個極端的病態家庭,遇到任何問題,只是採用鴕鳥政策,把頭埋在沙堆中當作沒一回事,但問題不會隨著時間消失,反感的情緒不會變淡,反而會越來越強烈。最後押沙龍把哥哥他瑪殺了,他對父親大衛處理事情也極之不滿,更想把他推翻自己稱王,但背叛沒有成功,最後死在戰場上。 大衛家庭所發生的強暴兇殺幸事情,可以說是應驗神對他的家庭的預言,但歸根結底,還是大衛自己犯罪所帶來的結果。病態家庭通常是源自人的罪性,這尤如傳染性一樣,如果沒有得到根治,在不經意之中,一代傳到下一代去。 其實打開聖經,你會發現根本找不到一個健全的家庭,但病態家庭卻是多得不可勝數,如果你是生長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你不用過於自卑、怨天尤人,人生來就有罪性,你我如此,你的父母也是一樣。所以為什麼我們需要救恩,因為只有在耶穌基督裏面,才能夠打破這個病態家庭的鎖鏈,一個願意打開心門接受耶穌基督成為救主,認罪悔改與神和好,他們的生命不但得到改變,他們的家庭和孩子也因此走上蒙福的道路,病態家庭的病毒就因此得到根治,這是無數信主的家庭的見證和經歷。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40) 財富的誘惑

  這幾年香港搞得最轟動應該是龔如心的新聞,這個被稱為亞洲最有錢的女人,早年兩夫婦從上海到香港,短短幾年因著地產成功的投資成為香港數一數二的有錢人之一。人一旦有錢就容易被壞人盯上,先生懷疑被人綁架,突然人間蒸發,十年找不到屍體,留下300億港幣義遺產。這麼龐大的金錢,每個人都想分一杯羹,身為太太的龔如心認為這些錢是屬於她的,已經失蹤的丈夫,他的爸爸卻認為那是屬於他的,其實雙方能夠和平處理,各人分一半,這麼多的錢,吃十輩子也吃不完,但人的貪念總是無法滿足的,兩個人為了這筆遺產,請香港最有名的律師,花上千萬,誓要得到這筆天文數字的財產。官司打了十年,最後法庭把這筆遺產歸給作太太的龔如心所有。不過法官判決之後,引用了聖經詩篇的一句話,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詩篇39:6。沒有想到法官這句話卻是一語成簽,一年後,龔如心得了癌癥去世,應驗了聖經這句名言。但故事並沒有這樣結束。 現在留下來的300億又落在誰家?當初按照龔如心的心意,這些錢是以她和過世先生的名義成為慈善機構,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沒想到中途殺出一個男人,自稱是龔如心的地下情人,他手上擁有一張龔如心留下來的遺囑,300億於是他的。這個男的,本身是一個不學無術的風水先生, 他比龔如心年輕20年,不但已婚並且也有孩子。過去因為藉著他和龔如心的特殊關係,他從對方身上也拿了好幾億的金錢,但他還是覺得不夠,他要個人獨吞這300億的遺產。爲了拿到這筆錢,他必須把過去兩個人非常曖昧的關係全掏出來,連那些不能見光的事都要擺在世人面前,這跟一個脫衣舞娘爲了錢把衣服脫光又有什麽分別呢?結果打了兩年官司,最後法官認為他手上所持有的遺囑是偽造的,自然一毛錢他也得不到,更慘的是,香港稅務局發現他過去從龔如心得到的財富尚未報稅,他將面臨稅務局的控訴。聖經傳道書6:2也這樣說,就是人蒙 神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裏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 神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 怪不得耶穌講論錢財的事情特別多,錢財實在太有魅力了,基督徒也沒有例外,除非我們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目標放在有永恆價值的天國上,否則信徒也容易落入追求財富的陷阱裡頭。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