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聖經預言

  2011年5月21日過了,但有關這天是世界末日的預言並沒有實現,基督徒再一次成為別人的笑柄,這是拜美國福音派Family Radio主持人Harold Camping所賜。其實歷年來有很多基督徒作這種末世來臨的預言,比較有名的是在1843年,北美農夫米勒(Miller)聲稱在聖經中發現「末日」時間——1843年3月21日至1844年3月21日之間的某個日子。到了十九世紀末,後期聖徒運動(Latter Day Saint movement)創始人史密斯(Joseph Smith),於1835年2月聲稱,從「上帝」處獲悉耶穌將在未來56年內(即1891年)回到世界。1980年時電視福音傳道者羅伯森,在電視節目《700俱樂部》中警告觀眾,「末日」即將到來。他說:「在1982年底,上帝將審判世界。」 這些預言跟Harold Camping的情況很類似,不少信徒受到他們的迷惑,事後發現其實是被人愚弄。但歷史就是這麼奇妙,儘管這些預言從來沒有實現過,但還是不少信徒抱著寧願信其有的心態,聽從這些發預言者的擺佈。 沒錯,聖經說得非常清楚,末世世界將會有大災難,而信徒會在災難前會被提(英文稱為Rapture),但聖經從來沒有說明大災難什麼時候發生,耶穌甚至說,那日子來到,就好比賊來到一樣(太24章),試問賊會告訴別人他什麼時候來嗎?既然聖經白紙黑字講得那麼明白,為什麽還是有人用什麽絕密計算方式?或告訴世人他們是親自得到神的啟示,來大事宣揚大災難何時臨到。與其說這些預言家是其笨無比,不過願意聽從他們這類末世論的人更是愚昧到極點。有不少信徒相信預言者所講的,有人把工作辭掉,有人把房子地產賣掉,有人老遠開車從東岸跑到西岸等待被提,結果僅是空等一場,而那些預言家再次成為傳媒挖苦的對象。 不認識聖經的人儘管可以借用這些事情的發生,對基督徒極盡挖苦之能事,但基督徒也不應抱持著隔岸觀火的心態。因為聖經曾經寫下上千的預言,除了末世預言尚未應驗以外,聖經所講到許許多多的預言都一一應驗了,有興趣的人隨時可以翻開聖經和中東的歷史而得到驗證。這裡隨意列出一兩個。當以色列因為違背神的誡命而全國百姓被當時的強國巴比倫虜到巴比倫,以色列人傷心欲絕,但神透過先知耶利米告訴他們,不用害怕,70年過後,神懲罰以色列時間到了,耶和華神會讓他們回歸本土。當時連猶太人自己都不肯相信,但70年過後,聖經的預言果然應驗,巴比倫結束它們的稱霸,波斯上臺,神透過波斯王允許以色列人回歸。 但以理書是另外一個引人入勝講預言的書,但以理有生之年,預言巴比倫王之後的幾個霸權,從巴比倫,波斯,希臘,和羅馬,經過後來歐洲和中東的歷史演變,正如先知但以理書所預言的。但以理的預言唯一尚未預言的,只是有關末世,這正是每一個基督徒所等候來臨的日子。 前面兩個預言是數百年前的事情,也許許多人記憶不是那麼深刻,但聖經其中一個預言,這一代的人應該記憶猶新,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已經亡國2000年的以色列國居然復國。神透過先知以西結告訴當時的猶太人,神會因他們對神不忠,將會懲罰他們,把猶太人分散到世界各地,但末世來臨以前,神再會把他們從世界各地召集回來,結果以色列果然亡國,猶太人被分散到世界各地,連中國都有他們居住的記載(中國開封就有很多猶太人居住的記載)。不過更奇妙的是,經過2000年亡國,以色列居然在1948年奇跡復國,印證了聖經另一個預言。 如果這個預言還沒有讓你對聖經感到驚訝,再看看聖經另外一個更奇妙的預言,那是現代的你與我隨時可以看到、而且正在醞釀發生。請拭目看看下回分解。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48)算命、命運和風水(下)

  上一回講到人的命運,聖經很多地方都提到,神在我們信徒生命中早已經有所命定,那麼信徒所遇到的每一件事情均由上帝早已經安排好了?不是的,我舉兩個例子說明。 我曾經輔導一個有外遇的丈夫,他本身是一家電臺的節目主持人,因為外遇搞到妻離子散,最後工作也丟了。協談中他無意提到,在外遇發生前曾經有算命先生警告他這年會有桃花劫,為此他只好認命。這個丈夫結果如何不在這裡多談,但從算命這個角度來看,如果他是名基督徒,儘管「命中」會有所謂一般人所謂的桃花運,但不見得有桃花劫。上帝早在聖經定了十誡要人謹守,因此,如果遵守神的吩咐不去拈花惹草,他的家就不會遭遇到分崩離析的厄運。另外一個例子,我曾經至少協助兩位單親母親,她們結婚前在教會都非常活躍,在團契找不到適合對象,卻有教會以外的男士愛慕,儘管牧師多方勸告,最後還是堅持己意。婚後不到三年,因為性格和信仰不同,最後以離婚收場。當事人還曾經跑去算命,希望了解是否她的的命運早已如此安排?非也。許多事情是來自個人的選擇,神吩咐信徒選擇婚姻對象的原則是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但如果一個信徒偏偏找一個非信徒結婚,這絕對不是神所喜悅和安排的,後果必須自行負責。 其他方面,人若是為了貪念而作奸犯科,到頭來導致家破人亡,或者一生關在監牢中,這是人選擇行為中所帶來的後果,不能歸咎命運的安排。命運有一部份是上帝安排,但絕大部份是個人選擇的後果。 講到風水,現在東風吹倒西風,連幾個美國總統對這方面都深信不疑。當年克林頓當了第一屆總統之後,認為自己流年不利,於是請教風水大師天山本妍幫助他化解危機,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夠連任總統。天山本妍根據克林頓的五行,來改變他總統辦公室的坐位、方向,甚至把總統門和沙發顏色也換了。沒料到,克林頓個人運氣的確改了,他勉強完成了第二任總統的職位,但卻鬧了一件性醜聞,克林頓的人品成了他人生的一個污點。 從克林頓的例子看來,到底風水能夠幫助一個人什麽事?根據葉牧師的研究,其實風水本身也有很多不同的派別和說法,而且彼此互有矛盾。常說,風水輪流轉,這句話也是真的,意思是說,今天風水是這樣告訴你,但是過了半年或一個月,情況又不用一樣,又要重新再來計算一次。再退一步來說,如果風水和算命的那麼靈驗,那麼搞這方面的人豈不是都已經發大財了,他們還需要靠這門東西混一口飯吃? 最後一點,當人誤入歧途,因為個人的私欲、嫉妒、貪婪所致,可能不幸家破人亡、聲名狼藉、或鋃鐺入獄,但也不要那麼快放棄了自己。因為神是有愛的神嘛,祂總是給人第二次機會,人的盡頭正是神的開始,人盡可能在自己走投無路的時候到神面前悔改,神一定會給人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這是許多基督徒的見證,這也是神的計劃的奇妙。 所以我的結論是,所謂命運是指,命是先天的,是上帝所命定的;而運是後天的,要看人如何運用上帝所賜的自由意志,來完成上帝所命定的旨意。你如何使用上帝給你定的命來完成祂在你身上的旨意?每個人有決定權。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47)算命、命運、和風水(上)

  美國休士頓有一位很有名氣的算命大師九叔公,他以前是一個越南和尚,後來移民到美國來,因為他算命奇準,又通中文、英文、和越南話,所以華人、美國人和西班牙裔都找他算命。據說他一天只看60個人,不接受預約。一般早上五點不到就有人開始排隊 。到了七點,有義工開始發號碼牌,眾人就在大廳等候,等五、六個小時是等閑事。無論算一個人的過去和未來,據說都非常靈驗,因為他不收費,只接受捐獻,所以每天等候算命的人群大排長龍。 基督教對算命這方面比較有研究的,有來自香港的梁燕城和台灣的葉明翰牧師。根據梁燕城自己的見證,年輕時他曾經學過打坐,有過靈魂出竅並與靈界接觸的經歷,一次雲遊,有靈界物認為他那麼年輕能夠練功到如此高的境界,願意收他為徒,並且賜他「能知過去與預測未來」的算命能力,唯一條件是日後要尊這個靈為王,梁燕城當時尚未成為基督徒,心想如果自己利用這種特殊能力做壞事,誰能夠阻擋他?經過仔細思考後,他拒絕接受對方所提供的建議。多年後,待梁燕城成為基督徒,他再沒有碰到過這個靈。從他對聖經的瞭解,他先前所接觸到的應該是邪靈,而根據他對這方面的研究,具有「能知過去與預測未來」的人,一般都是江湖術士,靠著一點點算命伎倆、心理學、和普通常識,就在外頭混一口飯吃,這沒什麽大不了事情,但也有不少算命師的確功力高深,算命功夫奇準無比的,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九叔公,這些算命師背後多是有靈界的參與,與他們這些人掛鉤就非常危險,因為一旦與邪靈搭上了,要脫離它們的捆綁就非常困難,所以神在聖經中特別吩咐信徒切勿與靈界事物打交道。 台灣的葉明翰牧師尚未信主以前,是靠著與邪靈打交道為生的人。他年幼就活在死亡陰影裏面,十個弟兄姐妹中六個相繼去世,青少年時父親患病死亡,留下一群孤兒和寡婦。葉明翰為了改變痛苦的命運,於是拜師學習算命,後來成為算命師,多年的鑽研讓他瞭解算命、風水、命運背後到底是什麽一回事,後來他蒙神呼召而歸向神,並且把生命為主所用,至今已四十多年。根據葉明翰牧師所講的,面相和手相也全非迷信,客觀來說,這也是一種統計學,看相的人根據過去的統計或參考一些相書,看到某種面相而猜出對方一些特性,這並不是很深奧的事情。但這是根據統計學所作的推理,準確程度當然會打折扣,手相的原理也是一樣。至於命運,它基本上沒有違背基督教信仰,葉牧師把命運分開兩個部份,一個是命,一個是運。命是指命定,聖經很多地方告訴我們,很多事情是上帝命定的,夏甲生的兒子取名以實馬利,以掃將來服事雅各,參孫的出生,所羅門為神建殿,耶利米作先知,這些都是神早已命定的。你我一生都由神所命定,生在誰家,父母是誰,上帝早已經安排好。那麼運呢?運是運用、運作、和營運,意思是人要運用上帝所賜的智慧、才幹、恩賜,在所安排的時間和空間中,去經營自己的一生。如果這樣為命運定義,命是先天的,是上帝所命定的;而運是後天的,要看人如何運用上帝所賜的自由意志,來完成上帝所命定的旨意。 那麼人每天所遇到的事情都是早已安排好嗎?下回再續。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46)管理企業和管理人生

  Clayton Christensen是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授,在他所開的管理學課中,他喜歡以各種管理學理論來探討每一家企業,研究每一家企業成功的背後原因。到了課程期末,他便要求學生運用這些理論作自我檢討,如何把這些理論運用在自己的人生中。他要學生嘗試回答三個問題,如何確定自己職業生涯會快樂?如何確定自己和家人的關係能夠維持美滿?如何確定自己不會有一天因為犯罪而成為階下囚? 他說自從1979年從哈佛大學畢業以來,每年所舉辦的同學會當中,他都看到許多同學儘管事業看來非常不錯,但臉上露出高興快樂的人卻寥寥無幾,很多人的婚姻早已經瓦解,他們跟兒女的關係更是一塌糊塗。這些同學當年踏出哈佛大學的校門,誰會想到自己的家庭竟會有如此下場?能夠從常春藤名校畢業的人,都是美國精英中的精英,這些人為什麽能夠把一家大企業搞到有聲有色,但經營自己的家卻是感到無濟於事呢?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把人生目標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他們更不懂得如何來經營自己的人生。 如何經營一個人的人生?從這位常春藤大學商學院的教授來看,經營人的一生,在很多地方跟經營一個大企業很類似,一個人的時間、精力和才能是有限的,如何明智地使用個人有限的資源,而這些資源應該分配在那些工作上,這是需要個人的智慧。缺乏智慧的選擇往往會帶來負面的結果,他許多的好同學就是這樣,人過於短視,把很好的資源消耗在空虛而不能滿足的生活上,最終帶給自己的只是一堆的煩惱。 對於積極追求事業成就的人,當他還有一點多餘的時間或精力,通常會不假思索地用在最能產生具體成果的活動上,譬如說發表論文、修一門課、或教授課程等。相對而言,他們比較不會把時間和精力投注在配偶和孩子的關係上,因為這不能得到立竿見影的成就感。養育孩子可能要等二十年才稍微看到一些果效。夫妻關係也是一樣,在未曾察覺的時候已慢慢地惡化。這就是一般所謂成功人士最常出現的問題,對家人投入的資源太少,對事業投入太多。然而,最親密的家庭關係才是一個人擁有持久幸福的最重要基礎。 這位教授發現,他研究許多一敗塗地企業的最大問題根源,就是他們只知追求可以立即帶來滿足的目標,而沒有作更長遠的投資計劃,有些企業口口聲聲表示重視長遠投資,但投入的資源卻是非常少,最終便將面臨被現實環境淘汰的惡運。 我發覺這位教授的管理理論,可以套用在我們基督徒家庭上。我曾經遇到兩個基督化家庭,兩位父親都是非常愛主的人,平常上班朝九晚五,下班之後,花許多時間做教會的工作,探訪、參加查經班、參加禱告會。因為對教會工作非常熱心,很自然被選為教會的長老。孩子出生之後,夫婦倆覺得花時間在嬰孩身上很浪費精力,於是乾脆把兩個月不到的嬰孩交給遠在台灣的父母托養。若干年之後,孩子已經到了懂事年齡,才把孩子接回來。這種狀況,不用教育學家表示專家的見解,大家都能夠看出親子之間必然會存有問題。再加上這對父母並沒有看重養育孩子的重要性,平常甚少花時間在孩子身上,兩代之間只有父子名分、卻沒有父子之情,孩子進入青少年時代,親子關係白熱化,遇到衝突幾乎用刀劍來解決。 根據這位教授所講,其實管理家庭或管理自己的人生,與管理一個企業並沒有太多的差別,重點是要有長期的計劃,不要急功近利,要善用資源,不管是你個人資源,或者周圍資源都是一樣。為什麽這麼多企業連連倒閉?正是很多總裁只為了眼前短暫的好處,一窩瘋地跟著潮流走,另一方面卻沒有長遠計劃與投資。 人生,需要運用長遠的管理計劃;管理家庭,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45)拿青春賭明天?

  一個化名叫瑤瑤的女孩子,她出身在中國大陸一個窮鄉僻壤的小地方,她父母為了供她和她弟弟的學業,常常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拼命作工。兩個人都知道父母辛勞,所以倆從小非常用功讀書,盼望有一天能走出貧窮的鄉下,上好的大學。終於,兩個人都如願考上了大學。 進了大學,雖然三餐沒有大魚大肉,但總算能夠填飽肚子,但每天看著那些花枝招展、每天穿得漂漂亮亮、又有名牌在身的同學,羡慕的心油然而生,心理上也慢慢失去了平衡。 為了幫家裏減輕點負擔,她開始在外面兼職賺錢,甚至到酒店當禮儀小姐、上街發傳單、替人送外賣,儘管是辛苦,也掙不了多少錢,每天累得半死,但有時候依然連自己最基本生活費都出現問題。有一次她到酒店去當禮儀小姐,晚上一個中年男人留下來,並請她到包廂去,彬彬有禮地說想跟她做朋友。細談之後,發現對方是外地來的生意人。剛開始兩個人只是普通朋友,而對方偶爾出差就約她出來碰面,當他知道她生活上有困難,便大方出錢幫助她解決經濟困難,有時候甚至給她錢寄回家給她的父母。但是這位生意人比她大20歲,並且也有太太和兩個孩子。接下去的情節,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想像得到,他每個月固定給她幾千元,只要他出差到她念書的地方,兩個人就在一起,同學們看到他們兩個,總是猜測她們倆個人的關係,對於這些臆測,她從不作回應。 自從有了生意人支助她的生活,她就不用到校外打工,每個月也能拿部分錢寄回老家,一部分寄給弟弟當生活費,而其他錢,大部分花在打扮上。在物質上,她是衣食無憂,但在心靈上,她坦承內心掙扎不已。剛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就像熱戀中的小情侶,但可惜這種關係卻是不能公開的,無形中這種地下戀情成為一種折磨。她的外表光鮮亮麗了,但在同學們眼裏,她卻成了不被認同的「異類」,成了受人譴責的「小三」。她也意識到,雖然身體被包養了,但靈魂和人格卻游離在外。 瑤瑤這個故事讓我想到許多年前美國一家大學的研究報導,史丹福大學為了證明掌控衝動的重要性,學校找來一群四到八歲的孩子,輪流到一個小房間去。研究人員給孩子一顆棉花糖,並告訴他們可以選擇馬上吃掉那顆棉花糖,但如果他們選擇等二十分鐘後再吃,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棉花糖。結果當研究人員離開房間後,有些孩子馬上吃掉棉花糖,有些孩子想盡各種辦法不被放在眼前美麗的棉花糖所吸引,直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實驗並非就此結束,心理學家追蹤這個案例二十多年。研究的跟蹤調查,發現那些願意再等二十分鐘才吃糖的孩子,長大之後,學業上比較有成就,事業也比較出人頭地。心理學家認為,這些孩子有很好的自我約束能力,比較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不因眼前的引誘放縱自己,因此他們在學業和事業上的成就,遠超過那些馬上要滿足口欲的孩子。 回到瑤瑤這個報導,記者的新聞標題是「拿青春賭明天」。對我們基督徒來說,這跟一般人用今生賭永恆的情況是一樣,就如同史丹福大學實驗室那群立即吃下棉花糖的孩子,為了短暫的口腹之欲,忍受不了放在眼前的引誘,只管放縱個人的情欲,用自己的生命作賭注,實在是很愚昧。但是,今天有許多人正是這樣做。福音書耶穌這樣說,人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生命,那有什麽益處呢?很可惜,現代人把自己放縱在罪中之樂,為了短暫得到個人性慾和情欲上的滿足,卻失去更長遠和更有價值的未來。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