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醜孩子

她記得有一天,她把學校為學生拍的相片拿回家給媽媽看,她媽媽張大眼睛瞪着相片,然後轉瞪向她,大聲喊叫說,「我的天,你怎麼醜成這樣?如果不是我生的,我一定以為那是joke!上天怎麼會送我一條豬?看你的鼻子,從哪弄來的?要是我長成這樣子,我寧願把鼻子割掉。」這母親所講的話,不是開玩笑,她是認真的。假如你是這女孩,你會怎樣看你自己?你怎樣生活在這個家庭? 這女孩名字叫Constance Briscoe,成長在英國。她雙親來自牙買加,一共育有六名子女。在這六名子女中,Constance Briscoe最不得寵。媽媽不僅嫌她長得醜,對她百般挑剔,而且還長年累月對她進行精神和肉體虐待。 Constance Briscoe常受母親羞辱、毒打,有時還挨餓受凍。一天,十一歲的她無法忍受母親的辱罵,她跑去專門收容沒父母的小孩的兒童福利院,但福利院卻以她不符合申請資格而拒收。絕望之餘,她喝漂白劑自殺,她心想,「即使我從這世界消失,也不會有人想念我。」 但她自殺沒成功。媽媽發現後叫救護車把她送進醫院,她活過來,迷糊間,她聽到媽媽高聲對身邊的人說,「這傢伙怎麼老是給我麻煩!」 在無助時,Constance Briscoe只能向上帝祈求,希望上帝能讓她可以感受一點人間的愛和溫暖。 十三歲時,每天凌辱Constance Briscoe的母親不吿而別,將她遺棄在一個沒有瓦斯、沒 有電、沒有食物的地方。不過,最終否極泰來,Constance Briscoe幸運地遇到了接納她、 關心她的老師Miss Korchinskye。Miss Korchinskye曾經是一位難民,在集中營呆過,這位扭轉Constance Briscoe生命的女老師不但收留她,並且鼓勵她永不放棄對生命、對人生的追求。Miss Korchinskye對她説,你就盡你的能力去追求你的理想吧!Constance Briscoe的夢想就是當一位法官,在當時的情況,這簡直是癡人說夢話,但若干年之後,她夢境成真。 Constance Briscoe因著老師的鼓勵,奮發圖強,1982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卡斯爾大學法律系(University of Newcastle,這是在英國除了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之外的最古老的大學),最終成為英國第一位黑人女法官,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Constance Briscoe做了母親以後,決定把她的故事寫下來的,既是對自己不幸童年的回憶,也是對過往悲苦的一種告別。Constance Briscoe希望這本講述她童年真實經歷的回憶錄,能給予那些身處逆境中的人一絲鼓勵。事業有成之後的Constance Briscoe説出自己的過去,也期望自己的故事可以鼓勵那些生活在惡劣環境的年輕人,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乃是鼓起勇氣勇往直前。Constance Briscoe後來把她的回憶錄編輯成書,書名叫Ugly,這書一度蟬聯英國暢銷書排行榜將近三十禮拜。

515-蘇格拉底的智慧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被認為是最具智慧的人,他的言論經常有驚人之作。一次,他學生柏拉圖問他甚麼是愛情?老師沒有直接回答,叫他到麥田走一次,但不可回頭,途中他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柏拉圖出去老半天,但空手而回,老師問他何故,他説:「每一株看似不錯,卻不知那一個最好,因為只可以摘一次,走到盡頭時,才發覺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蘇格拉底就吿訴他:『那就是愛情,愛情是一種理想,因此容易錯過。」 不久,柏拉圖又問老師:甚麼是婚姻?蘇格拉底叫他到樹林走一次,也是不可回頭,途中砍一棵最適合用來當聖誕樹用的樹,只可以砍一次。柏拉圖出去大半天,一身疲憊拖著一棵看起來很翠緣但有點稀疏的杉樹。老師問他什麼一回事,他説: 「因為只可以砍一棵,好不容易看見一棵看似不錯的,又發現時間不多,體力用盡,所以不管如何就砍了這一棵。」蘇格拉底這樣說:「那就是婚姻,是理智、分析、和判斷作出的結果。」 之後,柏拉圖又問老師:甚麼是外遇?蘇格拉底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這次可以來回走, 途中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圖出去兩小時,帶回了一支很豔麗但稍稍枯萎的花。老師問他為何,他説:「我找了兩小時,發覺這是最漂亮的花,但採下之後,回來不久就逐漸枯萎。」蘇格拉底就吿訴他:「那就是外遇,它是具有誘惑性,它猶如一道閃電,光亮但稍縱即逝,無法留住。」 不久,柏拉圖又問老師:甚麼是生活?蘇格拉底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可以來回走,途中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圖有了以前的教訓,這次去了三天三夜都沒回來。蘇格拉底到林中找他,發現柏拉圖在林裏紮營。蘇格拉底問什麼一回事,柏拉圖指着身邊的一朵花説:「這就是最好看的花,但我知道,如果把它摘下來, 它不久就枯萎,所以我不摘它,我就在它還盛開的時候,欣賞它,等它凋謝,然後再找下一朵。這已經是我找到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蘇格拉底吿訴他:「你現在懂得生活的真諦,生活是追随與欣賞生命中的每一次美麗。」 聽蘇格拉底這樣分析愛情、婚姻、外遇、和生活,我們都非常欣賞蘇格拉底的智慧,但你絕對不會想到,擁有如此的智慧的蘇格拉底,他自己的婚姻卻是一塌糊塗。蘇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河東獅,性情非常急躁,往往當眾給蘇格拉底難堪。有一次,蘇格拉底在同幾位學生討論某個學術問題時,他的妻子不知何故,忽然叫罵起來,眾生大驚。他妻子看他和學生如無其事,她跟著提起一桶涼水往蘇格拉底身上潑出去,當學生們感到尷尬又不知所措的時候,只見蘇格拉底以幽默打圓場,說:「打雷之後一定要跟著下雨的,這是自然界現象」。 據說,蘇格拉底其醜無比,年輕時,有眼無珠,看中美艷如花的妻子,沒想到,「智慧雙全」的蘇格拉底一失足成千古恨。年老的蘇格拉底曾經如此告訴學生,「討一個好妻子,你擁有一個美滿婚姻;如果不幸娶錯老婆,你就成為一個哲學家。」所以,蘇格拉底的智慧應該是拜他老婆所賜。

514 -空心病

許多人聽過憂鬱症這個名詞,你可曾聽過「空心病」,兩者很類似,但差別很大。「空心病」是北京大學心理系徐凱文老師在一場心理學的公益論壇上首先提到。 徐凱文老師列出了七點空心病的具體判斷方法, 1. 人會情緒低落,興趣減退,但這與典型憂鬱症不同的是,癥狀並不嚴重,患者外表跟他人沒差別。 2. 他們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不知道為何活著,也不知道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麽,即便得到想要的東西,內心仍然空蕩,有強烈無意義感。 3. 通常他們人際關系不錯,但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似乎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別人而做。 4. 藥物治療沒什麼果效。 5. 有強烈自殺念頭。他們自殺意念並非因現實中出現困難、痛苦和挫折。其實他們不想死,但不知道為何活著。 6. 他們這些問題並非突然出現,很多在初中、高中,甚至更早就有這些問題,之前可能有過企圖自殺行為。 7. 傳統的心理治療果效不佳。意思是說,不是通過改變負面認知就解決問題,可能與原生家庭無關。 所以看到,空心病跟常見的心理問題不大相同,並非出於挫折、創傷等問題所引發。有空心病的人,他們在別人眼裡也活的不錯,他們甚至是好成績的學生、工作表現良好的同事、或社会成功人士。 徐凱文老師認為,空心病的罪魁禍首是教育,從小到大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每個人慣性把追求分數高低、工作業績好壞、別人的要求當做生活指標,除此以外,其他事情包括娛樂也變得無關重要,長期下去人變得行尸走肉,無法找到人生意義和目的。 信徒與非信徒最大的差別,我們相信人存活地上是有目的,人並非「偶然」出現在這個地上,乃是出於神的「精心計劃」,而神的安排也有目的,詩篇一三九15這樣說:「我在母腹中被塑造,在隱密中逐漸長大,體骼怎樣成形,你都知道。」以弗所書一4:「在創世以前,他已經藉著基督揀選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沒有絲毫缺點的人。」 很多人聽過力克(Nick)的故事,他誕生在澳洲墨爾本一個基督教家庭,父親是一位牧師。力克出生時無手無腳,儘管父母把愛灌輸給這個兒子,但她一直無法接受同學對他的嘲笑和藐視。Nick漸漸長大,想到許多人生問題,例如「爸媽死後,誰來照顧我?」、「一定沒有女生喜歡我,跟我結婚、生子」等。那時他不曉得上帝要他活著的意義在哪裡,他覺得自己活著就是負累,一度想過要了結自己,他坦言曾向神祈求:「假如你給我手和腳,我願意為到地獄作見證!」可是上帝的回應是:「你為何一定要有手腳呢?你生命所經歷的,縱使沒手沒腳,也可以為我作見證!」力克在神學院接受裝備之後,蒙神恩典,他走遍世界各地去為神作見證。如今他的足跡除踏遍澳洲,包括悉尼、墨爾本等大城市外,也去過非洲肯雅、南非約翰尼斯堡、開普敦、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美國、中國各地。Nick的演說受到許多人的追捧,激勵新一代的人積極面對人生。神也為他預備一個美麗的妻子,現在他是幾個孩子的父親。 基督徒的人生目的並非以自己為中心,乃是以神為中心,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說:「你們無論做什麼,或吃或喝,都要為榮耀上帝而做。」(林前十31)腓立比書一20-21:「…無論生死,用整個的我來榮耀基督。因為對我來說,我活著,是為基督…。」當我們清楚我們人生的目的是為著上帝來活時,那裡會有空心病這種莫名其妙的疾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