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現代婚姻

  你認為今天的女生,她會選哪一個作終生伴侶?周杰倫、羅志祥、金城武、劉德華?如果是男生,他又會選娶誰作賢妻良母呢?林志玲、郭雪芙、蔡依林、陳妍希?也許上面的名單都非某些人心目中的理想對象,但假如一個女生最終找到她夢寐以求的如意郎君,而一個男生也找到他朝思暮想的苗條淑女,那麼,夫妻兩人就從此幸福快樂過他們的婚姻生活嗎?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是:NO. 幻想有一對新婚夫婦,郎才女貌,先生在外工作賺錢養家,而太太願意留在家裡做個相夫持家的好妻子,丈夫每天工作朝九晚五,妻子預備三菜一湯等丈夫下班,一頓燭光晚宴之後,兩人到附近湖邊漫步,偶偶細語,回家再享魚水之歡。請問:這種甜蜜的結婚生活能夠維持多久?一個月?半年?一般來說,這種婚姻生活最多只能維持兩年。   根據婚姻學者的分析,基本上夫妻關係劃分三個階段:激情(Passion)、知己(Intimacy)、委身(Commitment),激情是指前面講到兩人剛結婚那段甜甜蜜蜜、卿卿我我的美好日子,初度肉體接觸的確帶來很大的刺激感,好像總有說不盡的話,但這種興奮溫馨日子不會永久,最短只有一兩個禮拜,最長也不過一兩年,連做愛也變得公式化,生活變得平淡乏味,激情不再,如此過了第一階段。隨之而來是「知己」階段,既是夫妻但也是好友,如果雙方有共同嗜好、興趣、信仰,無所不談,又有很好的默契,正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這種亦夫妻亦友的關係能夠維持多久?學者認為可以維持幾十年甚至一輩子。最後,夫妻進入晚年,其中一人或二人身體開始退化,甚至臥倒病床,但兩人都願意遵守當年委身之約,致死才分開,這段關係屬於「委身」階段。 是不是每一對夫妻都能夠平穩經歷這三個階段?當然不是,目下無論東西方社會,離婚率高漲,很多夫妻熬不過兩年就分道揚鑣,為什麼?也許以荷李活電影明星的婚姻作探索就能夠看出端睨。能夠成為水銀燈下的男女,每個樣貌都是精挑細選,錢財嗎?一輩子花不完,兩人相遇往往是劇情需要,結果假戲真做,重視婚姻的,就筵開百席搞個富麗堂皇的婚禮,如果彼此不介意就半公開同居。正如前面提到的,激情的日子不會太長,興奮期過後,生活變得公式化,一旦進入「知己」階段,才發覺彼此根本沒有任何共同地方,興趣、嗜好、信仰、文化等完全南辕北撤,「知己」談不上,「委身」根本免談,一旦出現衝突,或在偶然的情況遇到另一個「激情」對象,蜜月沒結束就勞燕分飛。這正是荷李活式婚姻的寫照,也是今天社會普遍現象。

275)處理人生要智慧

  曾經幫助過一位非裔女士,人很聰明,外表也長得很漂亮,難得的是,她受過高深教育,而且擁有一份相當高薪的工作,這在美國黑人當中是少有的。但她身體毛病多,經常腰酸背痛、頭痛、和失眠,根據她家庭醫生診斷,她除了患有家族遺傳偏頭痛,身體疾病主要是精神負荷太大。她是一位單親母親,才三十多歲,但有三個不同年齡的孩子,從12歲到4歲,而且三個孩子各有不同父親。據她所說,第一個孩子是大學時代所生的,她未婚懷孕,孩子父親是同班同學,從沒有付過一分錢贍養費。她咬緊牙關一面讀書,一面養育孩子。畢業之後,找到一份工作,不久跟一位男同事談戀愛,相識不到三個月就結婚,但婚姻維持不到兩年,離婚後對方偶然寄一點錢幫補家用。但她還沒有學乖,在一個偶然場合認識另一個男士,兩人沒結婚但生活在一起,同居兩年,生了一個孩子,最後因為性格不合而分開。於是她成了單親媽媽,上班時孩子送到托兒所,下班後一個人對著三個孩子團團轉,怪不得醫生診斷她精神負荷太大。但想深一層,她的困擾起因是什麼?就是在人生抉擇上缺乏智慧,一錯二錯三錯,不斷犯錯。   缺乏智慧處理人生事務,輕微的可能鬧情緒、精神彷徨,嚴重的可以搞到家無寧日,甚至家散人亡。這個非裔單親母親因愚拙的抉擇而搞到生活一團糟,家庭經濟緊絀,情緒受困擾,精神長期受折騰;類似她因不明智的抉擇而搞到焦頭爛額的例子在今天的社會可以說是如拾草芥,比比皆是。有人道聽途說,胡亂投資,結果家庭陷入財務困境;有人當初選擇婚姻對象,貪圖對方財富,以為釣到金龜婿,沒想到對方外強中乾,婚後甚至頻頻出軌;有人忍受不了金錢的誘惑,選擇跟老闆作假賬同流合污,最後東窗事發,惹上官非。中國俗語有說,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當初一個錯誤的抉擇,不但貽誤終身,搞到自己頭破血流,而且牽連家人和周圍許多相干親戚朋友。歸根結底,處理人生事務中缺乏智慧。   智慧可以尋求 世界聰明人很多,但有智慧的人卻很少,聰明與智慧的確有很大差別;值得一提的是,人的聰明可以說與生俱來,科學研究指出,人的智商出生不久幾乎已經定型;但智慧卻具可塑性,隨時間和人生經歷而提升,而聖經無論新約舊約都提到,信徒可以求神賜予智慧。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各書1:5。   「我智慧以靈明為居所、又尋得知識和謀略。」箴言書8:12   「愛我(智慧)的、我也愛他.懇切尋求我的、必尋得見。」箴言書8:17   「尋找他如尋找銀子、搜求他如搜求隱藏的珍寶、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箴言書2:4-5   一個擁有智慧的人,其實功名利祿也隨之而來,但不同的是,有智慧的人不會纏戀在這些短暫的好處和利益,他能夠善於管理自己的生命和財富,享受地上人生的同時,他眼目放在永恆的天國上,因為他知道那才是最值得追求和嚮往的地方。得智慧的人,他們明理行道,懂得權衡輕重,知所取捨,因此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煩惱,內心擁有平安喜樂;倒過來,缺乏智慧的人,經常愚拙行事,不懂得從別人錯誤中學習,更不會從自己過犯中有所體會,結果在生活上老碰釘子,搞到身心靈殘破不堪,人際關係破裂。有人把沒智慧的人比作身無一文物的乞丐,要不是口袋空空如也,不然就是腦袋空無一物。

274)智慧與謙卑

  當神問所羅門王想從神那裡得到什麽,他不求財富,也不求長壽,他只求智慧,也是一個表達他一個謙卑的心。謙卑與真智慧是分不開。「驕傲來、羞恥也來.謙遜人卻有智慧」(箴言11:2)。爲什麽呢?因為謙卑的人不會認為自己是萬事通,她們也知道自己會犯錯;另一方面,謙卑的人,明白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人,人在許多方面都有其限制,保羅在腓力比書曾經這樣說,「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力比書2:3),這是一個智慧人應該擁有的心態。   一個男孩,一天媽媽帶著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板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蓋子,免費讓這小男生拿一把糖果,但這男孩卻沒任何動作,老闆看他沒動靜,就親自抓了一大把,然後放在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親好奇的問他,為什麼自己不去抓糖果而要老板動手呢?小男孩回答得很妙:「因為我的手比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更重要的,他也明白別人比自己強。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的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智慧人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比較容易謙卑,但智慧人並非完全,因為他們是人,所以會犯錯,但他們不會堅持己見,過則勿憚改,也願意接受別人的指責,聽取別人的訓言,所羅門在箴言書多處講到,作一個智慧人,他們必須有受教的心:   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箴言書9:9   聽從生命責備的、必常在智慧人中。箴言書15:31   你要聽勸教、受訓誨、使你終久有智慧。箴言書19:20   褻慢人不愛受責備.他也不就近智慧人。箴言書15:12   這裡提到好幾個非常重要的字彙,「勸教」、「受訓誨」、「聽從責備」、「教導」,這些這是智慧人所擁有的特點。   布思•塔金頓Booth Tarkington是20世纪美國著名小說家和劇作家,他的作品《偉大的安伯森斯》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和《愛麗絲•亞當斯Alice Adams》均獲得普利策獎Pulitzer Prize-winner。當塔金顿聲名最鼎盛時期,一次在一個紅十字會舉辦的藝術家作品展覽會上,他作為特邀的貴賓参加了展覽會。期間有兩個可愛的十六、七歲小女孩到他面前,虔誠地向他索要簽名。那天他沒有帶墨水筆,於是問對方是否可以用鉛筆。小女孩沒有拒絕,爽快答應,並且顯得很興奮。當他在對方精致的筆記本瀟灑寫了幾句鼓勵的話,並且簽上名之後。女孩看過簽名,皺著眉頭說:「你不是羅伯特•查波斯啊?」「不是!」然後很自負地告訴她,「我是布思•塔金顿,是《愛麗絲•亞當斯》的作者,曾經两次得過普利策獎。」小女孩轉頭向另外一個女孩,聳聳肩說:「把你的橡皮借我用。」那一刻,布思•塔金頓所有的自負和驕傲瞬間化為泡影。從此以后,他時時刻刻告解自己:無論自己多麼出色,别把自己當一回事。   任何人所擁有的一切,與天地宇宙相比,都不過是滄海一粟,實在微不足道。有一句格言這樣說,「人譽我謙,又增一美;自誇自敗,又增一毁。」意思是說,别人稱讚我,當謙虛低調,如此自己品德上增加一個優點;如果自我誇耀,這只會敗壞自己名聲,品格上多了一個污點。智慧人永遠要保持一顆謙卑的人。謙遜的人使人親近,使人信賴,受人尊敬。人學會謙虛就顯得進步,人變得成熟,也變得有智慧。

273)施予之樂

  住在香港新界元朗的人,大概都聽過「賢記燒臘飯店」,老闆歐陽利賢,一般人稱他賢哥。這家燒臘店能夠遠近馳名的原因並非食物一流,乃是老闆愛心「爆棚」,過時過節在區內免費向老人家派發燒味飯盒,每一個禮拜有一天也是如此。   根據老闆賢哥說,他出身草根,父母以賣菜為生,他小時在街市幫忙,看到菜檔旁的燒味師傅揮刀斬叉燒,覺得「好好玩」,便立志要當燒臘師傅,長大後「夢想成真」,當上燒味師傅。   歐陽利賢從小熱心助人,一直希望作善事,每次見到老人家執紙皮,在垃圾桶找食物,就覺得好心痛。自從開了燒臘店之後。年尾結算時發現生意有微薄盈利,他想與人合夥作「派飯盒」這個舉動,一次與一個好友提起,兩人一拍即合,合資萬多元連派3日飯盒,各付一半。從此,「免費派飯給長者」成為這家燒臘店別外生面的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歐陽利賢作出此善行之後,一傳十十傳百,加上透過當地傳媒報道,「賢記燒臘飯店」就成了元朗地區一個生招牌,許多人慕名而來參觀並且用膳,很自然,這家飯店其門如市,生意好得不得了,更有意思的是,住在當地一位雲英未嫁的女生聽到這家老闆的愛心,因此經常光顧這家燒臘店,沒想到她跟老闆賢哥日久生情,最後成為了飯店的老闆娘,夫妻一起以愛心向長者送飯盒,一時成為佳話。   這就應驗了聖經所講的,「施比受更有福。」   現代人追求物質,他們有一個想法,以為擁有越多人就越快樂,並且感到自己有價值,有安全感,但這都是虛假的,物質主義說到底就是不停的抓,不斷去拿,不停的得,但得到越多,想要抓的更多,但到頭來卻發現人無法滿足,人也不快樂,更慘的是,有時候連生命都陪上了,聞名世界美國富豪的洛克菲勒曾經有過這種經歷。   富甲一方的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四十三歲時創建了標准石油公司,他一生為錢瘋狂,甚至不擇手段,但緊張的工作和長期失眠剝奪了他的健康。五十三歲那年,他每周收入一百萬美元,卻因浪費了一百五十美元的保險費而失魂落魄,頭髮一下子全掉光,連睫毛都沒有,走路搖擺不定,腰也無法直起來,每天只能吃一點點酸奶和一塊餅干,體型瘦得像一個木乃伊。醫生告訴他:必須在金錢和健康之間作一個選擇,否則只可活一年。就在這生死關頭,他終於醒悟過來,放棄了掙錢的觀念,因為發現金錢沒有帶給他快樂,卻奪去了他寶貴的健康。他跳出了金錢的圈套,開始過一種新的生活,從那時候開始,他捐錢給即將關閉的學校,捐錢給黑人大學基金會,捐助醫學專家史泰爾博士好使他完成自己的研究,後來更積極成立了國際性的洛克菲勒基金會,致力於消滅世界各地的疾病和文盲。   他變得十分快樂,以至於後來在事業遭受嚴重挫折的時候仍能安然入睡,他健康地活到九十八歲。   怎樣打破這個物質主義的框框,解藥就是給別人,對人慷慨大方,把從神那裡得到的給予別人。「施予」正是打破物質主義的捆綁。

272)快樂與喜樂(下)

  上帝把所羅門的經歷放在聖經裡面,是要人看到,人窮一生所追求的,不管功名利祿、聲色犬馬,最終發現都是沒意義。所以哈佛教授班夏哈的體驗其實在聖經早已說得一清二楚,現代人如果肯花時間閱讀上帝的話,他們早已茅塞頓開,對人生會有一個很深入的體會。   班夏哈教授發現無法在追求各種名利財富中找到幸福快樂,於是靈機一觸,轉向人愛、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範疇來思考,最終他有所領會,並且找到一條他認為是走向幸福快樂的途徑,於是在哈佛大學開了這一門「幸福學」課程。翻閱這門課的教導,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下列幾個主題:感恩之樂、施予之樂、知足常樂、積極思想、改變、先天後天、健康自尊、卓越非完美、幽默感、美滿婚姻等。身為基督徒,我們不難發現,「幸福學」所講到有關快樂之道,基本上與聖經的教導是一致的,兩者其中一點不同的是,班夏哈教授在他的課程中絕少提到聖經,但卻引用許多與心理學有關的學術研究報告和文獻。因此,從某一個角度來看,在追求幸福快樂這個範疇裡面,「俗世」心理學的研究無形中印證和支持聖經的論點。   班夏哈「幸福學」的快樂之道與聖經在這方面教導的另一個差異是:聖經談的是喜樂而不是快樂;喜樂和快樂是不一樣,世人所找到的快樂是暫時的、是會衰退的;而信徒在神裡面所領受的喜樂是具有永恆性;快樂來自外面,它附在我們的生活上,而喜樂是發自內心,是源出於我們生命;快樂會受到環境影響,因此起伏不定,但喜樂卻因著神不變的允許而可以長存。   回頭談談有關所羅門所寫的傳道書,他經歷人生各種追求之後,最後發現人生是虛空的,因他找不到人生真正意義,為什麼所羅門會有這種看法?原因是:所羅門眼光十分狹窄,他觀察很多但明白太少,他的眼光只局限在一個圖畫的一小部分;所羅門的眼光狹窄受限於兩方面,第一,他所看到的全是日光之下的事,第二,他只是看到今生沒有來世。一個人如果他的眼光是局限在日光之下,他就永遠無法明白人生真正意義;同樣的,一個人如果他的眼光只看到今生,他也不會明白人生為什麼值得活,人需要跳脫時空的限制,從日光之上看人生,從上帝的眼光來探討生命,那麼他們就能漸漸明白人生的意義。講到班夏哈教授課堂的教導,情況也是如此受到限制,他所提倡的快樂之道的確可以幫助許多人跳出世俗名利場的漩渦,叫人把著眼點放在人愛與人際關係上,但這種幸福快樂的追尋仍然局限在地上,依然停留在日光之下的生活,只看到今生沒有來世;這遠比不上信徒能夠從屬靈層面看生命,在日光之上來追尋喜樂那麼踏實,基督徒因為可以從神的角度來看生命,從來世觀點看人生,因此他們能夠明白人生真正的意義。信徒藉著聖靈而領受的幸福喜樂是具有永恆性,這絕不是哈佛大學在課堂上講授那短暫和漂浮不定的快樂所能相比。   對這方面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瀏覽哈佛大學的網路公開課程。http://isites.harvard.edu/icb/icb.do?keyword=k14790&pageid=icb.page69144 或在youtube一系列課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RVECUWO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