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的老闆

咖啡館的老闆,就在咖啡館   進入40歲的第一天,阿明在一家咖啡館喝了一下午的咖啡,牛奶、糖、咖啡在杯子裡交融。阿明用湯匙攪拌著,他想:「一個月又過去了,做為汽車銷售店的店長,衝刺了一整月之後  , 所有的數字又再次歸零,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而明天是我40歲的第二 天,日子又要進入新的循環?又要開始為新的數字衝刺?」 喝完40歲的第一天的咖啡,阿明在40歲的第二天遞出辭呈,辭去月入新台幣十多萬的 工作,老闆問他是否另有高就?阿明說:「沒有高就,明天開始,我到咖啡店去端盤子、洗杯子,換一種生活方式。」老闆睜大了眼睛看,以為他在說笑話。 阿明留下一張咖啡屋的名片,請老闆有空來喝咖啡,「那不是我的店,我只是去洗杯子而已」。阿明再次說明。 然後,阿明洗了一年多的杯子,同時,也學了一整年煮咖啡的技術,所有的朋友都發現他瘦了。阿明笑著說:「因為我身體裡面有一個夢慢慢消化了,所以就瘦了。」 阿明以前很胖的時候,總是自我調侃的說:「因為我懷著一個很大的夢,所以,我就變得很胖,有一天,當我瘦下來的時候,就是我的夢生出來的時候。」 阿明的夢就是開一家咖啡館,最近,他在台北一條熱鬧街道的巷子裡,自己佈置了一個17世紀感覺的咖啡館,30張桌子,就他一個人忙著,在古典音樂中煮咖啡,在胡桃 木椅子之間穿梭,在咖啡香裡和顧客聊天。高高瘦瘦的阿明每天都過得好開心。有一天,當我走進他的咖啡館,他輕聲的說:「你正走在我夢裡,請放慢腳步,輕輕走,我們這裡是17世紀,不必趕時間。」 阿明從一個汽車銷售員變成一個咖啡館的老闆,他在名片上印了一句歐洲藝術家的話:「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人對成功的定義是不同的,但只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且堅持到底,我想,這就是一種幸福。”

上帝的獎賞

  1963年,一位叫瑪莉。班尼的女孩寫信給<<芝加哥論壇報>>,因為她實在搞不明白,為什麼她幫媽媽把烤好的甜餅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誇獎,而那個什麼都不幹,只知搗蛋的戴維(她的弟弟)得到的卻是一個甜餅。她想問一問無所不知的西勒。庫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嗎?為什麼她在家和學校常看到一些象她這樣的好孩子被上帝遺忘了。 西勒.庫斯特是<<芝加哥論壇報>>兒童版‘你說我說’欄目的主持人,十多年來,孩子們有關‘上帝為什麼不獎賞好人,為什麼不懲罰壞人’之類的來信,他收到不下千封。每當拆閱這樣的信件,他心裡就非常沉重,因為他不知該怎樣回答這些提問。 正當他對瑪莉小姑娘的來信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時,一位朋友邀請他參加婚禮。也許他一生都該感謝這次婚禮,因為就是在這次婚禮上,他找到了答案,並且這個答案讓他一夜之間名揚天下。 西勒。庫斯特是這樣回憶那場婚禮的。牧師主持完儀式後,新娘和新郎互贈戒指,也許是他們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許是兩人過於激動,總之,在他們互贈戒指時,兩人陰差陽錯地把戒指戴在了對方的右手上。牧師看到這一情節,幽了一默:‘右手已經夠完美的了,我想你們最好還是用它來裝扮左手吧。’西勒。庫斯特說,正是牧師的這一幽默,讓他茅塞頓開。 右手成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是沒有必要把飾物再戴在右手上了。同樣,那些有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為他們已經非常完美了媽?後來,西勒。庫斯特得出結論,上帝讓右手成為右手,就是對右手最高的獎賞,同理,上帝讓善人成為善人,也就是對善人的最高獎賞。 西勒。庫斯特發現這一真理後,興奮不已,他以‘上帝讓你成為好孩子,就是對你的最高獎賞’為題,立即給瑪莉。班尼回了一封信,這封信在<<芝加哥論壇報>>刊登之後,在不長的時間內,被美國及歐洲一千多家報刊轉載,並且每年的兒童節,他們都要重新刊載一次。 前不久,一位中國兒童不知在什麼地方發現了這封信,讀後,他通過國際互聯網在<<芝加哥論壇報>>的網頁上留言,說:“中國民間有一句古話,叫‘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我曾經對惡人遲遲得不到報應感到迷惑不解。現在我終於明白,因為讓惡人成為惡人就是上帝對他們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