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

  如果你看見我還在這裡,那是因為我曾經遇見一位老天使,他在我生命最徬徨的時候,告訴我一個真理。 人的一生有許多課題,裡面有等待我們去完成的功課,如果功課做不好,就 無法晉級,會重覆地反覆地在做同一項功課,直到我們完成它。有點像小時候的數學功課,老是不懂什麼是雞兔同籠,為什麼牠們有幾隻腳跟我的童年有那麼大的關係。 我總是在人際關係中跌倒,不肯將自己成為一名阿諛諂媚的人,不懂將自己變成一杯水,可以裝進任何容器裡,不懂得在阿諛諂媚正直之間,我還有很多空間可以選擇;於是在無法忍受主管的反覆無常,看不慣主管的假公濟私,我決定離職。 在遞辭職信時,我在樓梯間遇見別的部門的主管,我與他僅有數面之緣,我向他微微一笑,點頭招呼。他看見我手上的辭職信,一臉的驚訝,對我說:「如果你另有高就,那恭喜你,如果是為了你們部門的主管,那你可能要考慮一下;你一定要學習著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不然你永遠都會遇見這種人,然後手足無措。」 他的這番話,我一直放在心中,當然,我也沒有離職,我練習著如何與我的主管相處,我仍然不認同一些違反我的真性情的事情,但我不反抗,我看見事情好的一面,我和主管之間也從對立變成平行,我不苟同他的工作態度,但因為如此我更加警惕自己不要變成這樣混水摸魚的上班族。 我還是經常遇見我的老天使,他依然有著一幅酷酷的表情,雖然,我沒有開口向他說聲謝謝,因為他總是面無表情,但是有一天,我曾在樓梯間,遇見他那顆溫暖的心,融化了我原本冷凍而充滿稜角的心。

愛恩斯坦與學生討論

  課堂上,愛恩斯坦與學生討論問題。 愛恩斯坦對學生說,「有兩位工人,修理老舊的煙囪。當他們從煙囪裏爬出來的時候,一位很乾淨,另一位卻滿臉滿身的煤灰,請問你們誰會去洗澡呢?」 一位學生說:「當然是那位滿臉滿身灰的工人會去洗澡嘍!」 愛恩斯坦說:「是嗎?請你們注意,乾淨的工人看見另一位滿臉滿身的煤灰,他覺得從煙囪裏爬出來真是骯髒。另一位看到對方很乾淨,就不這麼想了。我現在再問你們,誰會去洗澡?」 有一位學生很興奮地發現了答案,「噢!我知道了!乾淨的工人看到骯髒的工人時,覺得他自己必定也是很髒的,但是骯髒的工人看到乾淨的工人時,卻覺得自己並不髒啊!所以一定是那位乾淨的工人跑去洗澡了。」 愛恩斯坦看了看其他的學生,所有的學生似乎都同意這個答案。只見愛恩斯坦慢條斯理地說:「這個答案是錯的。兩個人同時從老舊的煙囪裏爬出來,怎麼可能一個會是乾淨的,另一個會是髒的呢?這就叫做『邏輯』。」 主觀與客觀 當一個人的思路受牽絆時往往就不能十分清晰地找尋到一切事理的根源 ——邏輯。 要想找到邏輯,就要 跳出「習慣上的桎梏」 避開「思路上的陷阱」 逃離「認知上的迷霧」 擺脫「性情上的執著」。 要想尋找邏輯,就要脫離一切人為的佈局。 很多人以為自己客觀,當第一個學生看見別人滿身滿臉的煤灰,不假思索,就認定他是第一個去洗澡的人。這是自以為是客觀,但其實是主觀的人。 環顧我們身旁,有不少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