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被討厭的勇氣(上)
好幾年前,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和作家古賀史健,根據著名心理學家Adler的正向心理學,寫了一本頗受歡迎的著作「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把心理學理論生活化,書中很多例子與個人生活息息相關,能讓普羅大眾產生共鳴,結果「被討厭的勇氣」一紙風行,被翻譯多國文字。下面談談這本書幾個重點,一些值得思考和學習的地方。
心理學有三個巨頭,他們就是Freud弗洛伊德,Yung 容格,和Adler 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主要描述Adler的心理學,他否定心理創傷的存在(與弗洛伊德的看法完全相反)。Adler認為今天的我們和過去沒有一定的因果關係,「決定自我不是經驗本身,而是賦予經驗的定義」。譬如說,一個年輕人,因為父母關係不好與及曾經有被欺凌的經歷,他非常內向,害怕與人接觸,所以長期在家不敢離開家門半步。用弗洛伊德的決定論來說,這個宅男的情況是源於心理陰影造成的結果。Adler則不認同這個說法,他認為這年輕人害怕遭他人白眼,留在家裡讓他感到安全,所以他選擇不要出門。
書中也提到另一個例子。一個非常不信任男朋友的女生,她經常檢查男朋友的手機,具有嚴重控制慾,不讓男朋友和其他異性見面,時時刻刻要他交代行蹤。為何她有這種怪異行為,她的解釋是,她以前被男人傷害過,所以她對男人沒信心。表面看來,她的理由完全合情合理。許多人大概有類似的想法,今天某些行為是因為以前某些事情造出的結果,這是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決定論」,他認為今天我們所面對的困境或我們所做的事,是由過去心理創傷造成的結果。但Adler非常不同意這種說法,他認為情緒完全是個人的選擇。看下面一個例子。
一個母親和她女兒吵到臉紅耳赤,突然學校老師來電,母親跑去接電話,她和顏悅色與老師談話,掛完電話之後,激動情緒馬上轉換過來,繼續與女兒吵不停。從這個例子看到,情緒是可以收放自如,並非不能控制。Adler承認情緒的確存在,但人對情緒如何作出反應則是個人選擇。從母女吵架的例子看到,不是因為母親有憤怒情緒,乃是她有與女兒吵架的目的,於是啟動了憤怒情緒。既然情緒是收放自如的選擇,很自然,個人幸福感也是一種選擇。
很多不幸的例子是基於個人選擇,當事人採取原地踏步而不肯作出任何改變,原因是他們認為維持原狀比較安全。以前面那個缺乏自信的女生為例,她擔心對他人信任會帶來另一次的背叛,所以她選擇和伴侶之間互不信任相處模式;而不敢出門的宅男,他害怕出門與他人頻密接觸會受到更多輕視和冷眼,於是他選擇消極方式窩在家中,很明顯,這人的不幸是個人選擇,從Adler眼中,這人只不過缺乏「追求幸福」的勇氣。
人怎樣才獲得幸福?Adler的建議是,首先不要自找不幸,幸福是隨手可得,一切在乎個人選擇。
「被討厭的勇氣」接下來討論是怎樣擺脫人際關係中的煩惱。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每個人總會在某方面感到自卑,譬如說,個子不夠高,沒有很好學歷,長相不好看,家裡貧窮等。Adler 認為自卑感本身是具有進取意義,自卑感並非壞事,它其實可以讓人有機會突破和提升自己。譬如說,有人覺得自己學歷比不上別人,他就臥薪嘗膽,奮發圖強好好唸書,最後出人頭地;有人愛好運動,但運動成績一直不理想,於是痛下苦功,聘請教練,華山苦練,最後闖出名堂。不幸的是,人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卑感,讓它最終成了自卑情結,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讓自卑合理化自己的失敗,譬如說,一個樣子長得不好看的宅男,他喜歡學校一位女生,但自覺外表平平,沒有採取行動,最後女生被人追走,於是他自我合理化:「我外表不好看,輸給別人,這很正常。」這就是自卑情結,利用自卑來合理化自己的失敗。當自卑感被扭曲成為自卑情結,人很容易不思進取。自卑情結也可以扭曲發展成為一種奇怪現象,那就是優越情結。譬如說,人故意炫耀自己優越性,強調自己專業資格,吹噓過去光輝歷史,或標榜他朋友圈什麼厲害人物,說穿了,這都是因為不能有效處理自卑感而衍生的對立行為。
人有意無意踩入這種自卑陷阱裡面,主要根源是我們想騎在他人頭上,這種錯誤想法正是一切煩惱的根源。Adler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應該是縱向關係,不是講求誰要超越誰,而是像在一片大草原上各走各的路,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正確心態是要突破自己的方式進發,今天比昨天好就行了,不要求自己贏過別人。人如果經常想要贏過別人,就等於設了一個戰場,今天贏過對方,成功打擊對方,結果,對方不認輸,想辦法報復,結果發現自己身邊草木皆兵,危機四伏。Adler建議,不要把他人當作對手或敵人而是夥伴,就算對方比你有成就,許多方面勝過自己,但可以把對方看成夥伴,認定對方能夠幫助自己成功。譬如說,一個女生看到自己好友穿著配搭沒品味,於是故意奚落對方,說尖酸刻薄的話,其實穿搭不好沒什麼大不了,與他人無關,這女生攻擊他人真正原因是出於個人好勝心,認為對方某些地方比自己優越。如果這女生不把對方視作敵人而是夥伴,善意提出改善方案而不是攻擊,這一方面可以維持良好關係,對方也會因此感激。可惜的是,人就喜歡贏過他人,而這正是人際關係引起煩惱其中一個原因。人一旦有爭勝心,煩惱就源源不絕。所以有人這樣說,「失敗者互相憎恨,成功者卻互相欣賞」。
下期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