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歡逛鞋店,相信你對Zappos這家網上購鞋店一點不陌生,這是一家與別不同的網路公司,它的經營鞋子的方式讓人感到不可思議,買一雙送三雙試穿,試穿之後鞋子退回,運費全免;還有,三百六十五天內如果不滿意,金額全額退還。這是哪一門的經營方法?所有很多商學院教授都認為這是不可能存在的經營的方法,而確實,攤開Zappos○八年的財務報表,十億美元的年銷售額中,扣掉退貨,實際營收馬上降到六億美元,淨利更是低到只有一千萬美元。 但透過一連串的「不可能」經營做法,消費者的口碑效應如同滾雪球,Zappos回頭客高達七五%。如今,這家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鞋店,銷售額逾三百七十億元,占全美國鞋類銷售的四分之一,連電子商務龍頭亞馬遜都俯首稱臣。去年底,亞馬遜干脆以十二億美元天價買下Zappos。 也許你不知道,創辦Zappos這家與眾不同的網路鞋店這是一位華人,名叫謝家華,英文名字是Tony Hsieh。他出生在美國的Illinois州,但在三藩市灣區長大,父母親來自台灣,兩人都擁有博士學位。 根據謝家華父母口述,Tony Hsieh從小聰明過人,很多東西一學就會,五歲時,親戚聚會,父母親要他上臺表演,他竟即興作曲,眾人目瞪口呆。十三歲,他自學寫出一萬多行程式的電子佈告欄系統,竟然有人從澳洲打電話來購買。高中時,除了中英文,他還精通拉丁文、西班牙文、法文、德文。當他以跳級又第一名的成績從美國明星高中畢業後,同時申請上哈佛、耶魯、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等名校。他的第一志願原本是布朗大學廣告系,卻被父母勒令只能讀哈佛。十九歲,他代表美國參加全世界程式寫作比賽,拿下總冠軍,微軟高層特地從西雅圖飛到波士頓,希望延攬他在比爾蓋茲身邊做事,卻被他拒絕。 謝家華算是亞洲移民的第二代,很自然其父母希望他按照亞洲文化過日子,期盼他認真讀書,將來好歹當一個醫生或拿個博士學位,但擁有反叛個性的他卻選擇走一條完全相反的路,他一心一意尋找創業點子。跟絕大多數的中國家庭一樣,父母從他國小開始,就要學習五種樂器,從早上六點起床到睡覺前,行程全部排滿,父母非常嚴格,只要求他考好成績,念好學校,其它不要擔憂。滿滿的行程逼得他喘不過氣,為了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七歲的他就想了許多方法,拿答錄機錄下自己拉小提琴的聲音,把房門關起來,讓父母以為他在練習,實際上他是躲在房間裡看雜誌。對他來說,拿博士學位是全世界第一無聊的事;他的創業之路早從九歲開始,第一個構想是養蚯蚓賣錢。國中時,他開始嘗試各種創業點子,譬如說,在學校辦報賣廣告給附近商家;在自家車庫辦跳蚤市場順便賣檸檬汁。他其中最成功的是用郵購幫別人把寄來的照片做成徽章,出乎意料的,這點子大獲好評,訂單如雪片般飛來,十二歲的他月入兩百美元,一直持續到高中畢業。大學時期開披薩店,畢業後,當同學都跑去華爾街的顧問公司當金童時,他選擇到Oracle當工程師,不到五個月,他覺得無聊而辭職。 後來他與大學室友窩在公寓裡,接個案幫中小企業建立網站,發掘網路上的廣告商機,因而打造出一個大型廣告交換網站平臺Link Exchange,不到半年,他們的名氣在網路界流傳開來,雅虎創辦人楊致遠甚至找上門來,開價兩千萬美元收購,但他沒考慮就拒絕。後來生意越做越大,三年不到就累積了一百萬個客戶,連微軟、網景也來洽談收購,當微軟最終以二億六千五百萬美元的價格收購網站時,他馬上答應,但當時收購條件是,如果他繼續待在微軟,一年後可以拿到四千萬美元,沒待滿一年則少拿二○%,他待了兩個禮拜就決定走人,因為他發現在微軟工作讓他失去以前上班的熱情和快樂!他的人生觀是:「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刻是跟朋友在一起,是創造出一些新的玩意,跟錢都沒有關係,而錢根本買不到快樂。」謝家華的生活簡樸在商界聞名,儘管擁有8億2000萬元資產,但生活簡樸,金錢對謝家華來說,只是為了實現他人生的最終目的。
1971年美國心理學家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做了一個很出名的實驗,叫史丹福大學監獄實驗。津巴多教授把學校的心理學大樓地下室改成了監獄,花費請了一批學生參與實驗,這些學生經過測驗證明心理是健康的。24個學生來自不同學校, 9個學生做監獄囚犯,9個人分成三組,三人一組作看守,其餘負責錄影錄音等工作。教授是監獄總監,他授權給看守的人,他們可以隨意對囚犯進行鎮壓,包括禁閉、沒收枕頭、取消進餐、強迫囚犯洗馬桶、俯卧撑、羞辱囚犯、甚至剝奪囚犯的睡眠。 這個原計劃是兩個禮拜的實驗,沒想到才進行了36小時就要提前結束,原因是有囚犯因被人過分虐待而出現竭斯底裡癥狀,也有因被折磨而搞到精神濒臨崩溃。 這個實驗也讓人看到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那些看守囚犯的人,平常跟一般人沒太大差別,但等他們得到從上而來特權的時候,人變成非常專橫霸道,一下子失去了人性,不再把人看作是人,極盡侮辱虐待人的能事。而當囚犯忍受不住虐待起而反抗時,獄卒變本加厲,於是反抗和虐待成了惡性循環。教授津巴多稱此為「路西法效應」(Lucifer Effect),意即人一旦置身邪惡的「環境」, 扮演邪惡角色,好人也都會做壞事。 中國俗語有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路西法效應」正顯示了近墨者黑的一面,與此相反的另一個現象,就是當有意外發生,而大多數圍觀者袖手旁觀時,那些有心想做好事者卻害怕受人側目而不敢出手助人,這個被稱為「圍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意思是說,當多數人認為應該最好不要插手,那麼有心人也因而不敢個別採取任何行動,這個也稱為隨波逐流效應(conformity effect)。 惡人橫行無忌,這當然是一件惡事,最慘的是,身邊看到惡人作惡而不願意挺身而出,這更是錯上加錯,這不但出現在二戰德國納粹的年代,今天在中國也經常有此現象,幾十個人看到一女孩子被歹徒欺凌但沒有一個來過者挺身而出。在史丹福監獄試驗就證明一般人這種圍觀者效應,那些扮演監獄警衛的幾個「好人」,他們沒有參與虐待囚犯的行為,但當看到有囚犯(同學扮演者)受到虐打情況,這些「好警衛」並沒有說任何一句話,譬如說:「你們搞什麽鬼,我們只是做實驗,他們不是真囚犯」;或說:「他們也是學生,跟我們一樣領薪水的。」在實驗過程中,居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囚犯講一句話,爲什麽?這些警衛基本上是大好人,沒有遲到早退或做了什麽不道德的事情,爲什麽他們會允許作惡者不斷虐待這些扮演囚犯的學生們?這就是所謂圍觀者效應,沉默不做聲就成了惡人的幫兇。 明白邪惡的心理效應,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明白人的基本缺點,這問題有時候叫我們不得不面對和承認這是人性的共通弱點,這點是有足夠科學證明,也同時可以從人類歷史來印證,心理學家稱這為banality of evil《邪惡的平庸》,意思是說,一般人當遇到輿論壓力的時候,他們會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來。前面講到史丹福監獄試驗,在此之前,耶魯大學在1960年也作過一個叫Stanley Milgram試驗,這印證了前面所講到的《邪惡的平庸》。這試驗邀請一群參與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他們負責懲罰一群學習能力不佳的學生,凡是回答出錯的學生就受到『電擊』。老師掌控發電器的電壓伏特強度,老師所不知情的是,學生也是試驗參與者之一,他們只是假裝受到電擊。當學生回答出錯,老師就按照「上頭」吩咐提升發電器的電壓伏特。在試驗過程中,儘管學生假裝痛到在地上打滾求饒,但作老師的仍然按照吩咐不斷增加電壓伏特,電壓強度之高其實可以致人死地。 多年前內地發生一件見死不救事件,雲南一輛載有35噸西瓜的貨車在公路上失控翻側,司機負傷爬出,但後座乘客卻被卡在車內,命懸一線。現場途人眼見事態緊急,卻沒有伸出援手,最後乘客失救死亡。 很多時候一般人對好壞劃分的看法往往流於天真,對作惡的人如殺人犯或作奸犯科者歸在一邊,其他大都是大好人,認為這些人絕不會越線作惡,但無論是史丹福監獄或耶魯大學的Stanley Milgram試驗都證明了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有可能越線,許多人沒有作惡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面對嚴格的考驗,或者他們沒有受到實質的引誘。
你可曾聽過Kyle Maynard 這美國人的名字?此子來頭甚大。他是「美國早晨」電視節目常客,也曾出現在”The Oprah Winfrey Show” "Larry King Live"HBO""ESPN Sports center"等電視節目,也曾經登上USA Today 報紙的首頁新聞。他是一個演說家、作家、企業家、運動員,曾經是美國名震一時的摔跤選手,奪過多項摔跤獎牌,他也參加過武術比賽,爬上非洲最高的山峰,Kilimanjaro山。 有一點還沒有提到的是,他是一個殘障人。他出生的時候,他的臀部以下只有一雙發育不健全的腳,沒有手,雙臂只有常人的一半長。 Kyle Maynard 出生于1986 年,一生下来就罹患了罕見的先天性疾病,他手肘和 接近膝盖以下的部分都不见了。在他出生的一刻,父母 Scott & Anita 看到他的身體狀況,都感到愕然,不過很快,他們就忘記了這兒子是天生殘障,因為一般嬰兒會做的事情,他都會:譬如會爬、玩玩具、會哭、會笑,父母最後做了一個最重要的決定,就是盡量訓練這兒子自我獨立,把他看作一個正常孩子看待,他們要 Kyle 打從心裏就認定自己跟一般人沒有兩樣,這點Kyle的父母做到了。Kyle 父親在兒子6 年級時 (11 歲)帶他到健身房,要他跟其他人一樣做舉重訓練,從此替 Kyle的人生開啟了一條康莊大道。 在父親和學校教練的鼓舞下,Kyle開始參加摔角比賽,但一整年下來,他連續輸了 35 場,對手占盡了身高的優勢,還直接用手按住他的頭不讓他有近身的機會。但Kyle 沒有被一連串的戰敗而擊倒,他堅持要繼續參賽。為了能扭轉局勢,父親為他設計一連串密集的重量訓練課程,教練則替他研發獨特的快速移動方法,加上他自己的像鋼鐵一般意志力,Kyle 終於贏了他一生以來第一場摔跤比賽,之後,他變成了一個常勝軍,很多對手甚至是來自其他州的冠軍代表。 Kyle 一直有過夢想,就是要成為一個專業運動選手,而摔角只是他興趣之一,他還能遊泳、打棒球、玩美式足球以及舉重。在11 歲時剛開始,他手握住繩子的一端,另一端綁著2.5 磅的鐵塊,如此日復一日的長期鍛煉,19 歲時的他已能舉起重達 400 磅的重物。在學校生活上,他在一般人使用的鍵盤上一分鐘可以打 50 個字,用兩個手肘夾起筆寫的字絲毫不遜於擁有十根指頭的常人,他也能駕駛改裝過的汽車,Kyle曾說過:這不是能不能做的問題,乃是想不想做。2004 年 ESPY頒給他該年最佳殘障運動員獎; 2005 年他出版了他的自傳,名稱是"No excuses",這書一度登上美國紐約時代暢銷書之一;2007 年他獲選為全美十大傑出青年代表之一。有三年時間他到全球各地做巡回演講,接受無數電視節目的訪問,他對觀眾分享自己的奮鬥過程; 2008 […]
相信很多人對Netflix這家在線影片租賃提供商一點不感到陌生,這家電影供應商不但提供超大量電影讓顧客挑選,並且同時免費遞送DVD,後來甚至讓顧客通過Wifi,Xbox360,PS3等設備連接TV,讓顧客可以藉著 PC、TV及iPad、iPhone等收看電影或電視節目。說實在,Netflix這種生意模式並沒有特別,別的公司電影租賃供應商像Bolckbuster、Walmart或Amazon等也可以依樣畫葫蘆,跟它打對台,但經過多年的競爭,Blockbuster早已經關門結業,而Walmart和Amazon只是聽聞樓梯響,唯有Netflix到現今仍然屹立不倒,而且新客戶每月創新,為什麼?專家研究發現,Netflix在每一步技術變革點的動作都很到位,既能跟上時代,又不超前;還有一點,Netflix自己推出自作劇集,內容一直與絕大客戶群有密切聯系, 2013年推出的《紙牌屋》(House of Cards)就是一個例子,這套連續劇使Netflix一炮走紅,連中國領導人也成為忠實觀眾;2015年Netflix又推出一個新的劇集,看玩第一集就不得不佩服Netflix網站爲什麽如此受到熱捧,說得好聽,Netflix是比其他人看到更遠,總是走在時代的尖端,但與此同時,看到這個劇集也叫人對世界未來的混亂感到咋舌。 這是由 Lana Wachowski 和 Andy Wachowski執導的劇集,劇名叫Sense8,是一部美式科幻劇,講述全球8個城市的8個陌生人,4男4女,俱生於8月8日,因心靈感應而有所交感,劇中8男女來自美國、歐洲、韓國、印度、非洲及拉丁美洲,這8個人裏面就包括了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乃至變性戀者,第一集就有一黑一白女同志的赤裸床戲,劇集內容都是目前全球最熱議的文化話題,就是俗稱的LGBT(Lesbians、Gays、Bisexuals、Transgender)。 劇集有講到冰島一個唱片女騎師,她患有喪夫喪子之痛,生活得有若行屍走肉;在美國一個警察要照顧飽受傷病折磨的父親,他同時活於童年的陰影,因未能救助一個女孩而經常感到自責;另一個美國人,是女性,她是一個變性黑客,與信奉基督的家人格格不入,家人所說的「愛」對她來說卻是痛苦;生活在墨西哥的是一個同性戀者,能夠與他有共感的是一個韓國女生,但這女孩子卻活在一個男權社會,唯有在擂台上她才能找到自己,所以她成了一個地下拳擊手;活於非洲的是一個小夥子,他生活雖然不錯,但卻要與患病的母親相依為命;德國的一個男生因為長期受父親虐待,最後做出弒父的行為;印度的一個女生卻受困於愛情與婚姻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聽到上面的情節,難怪這麼多觀眾著迷,因為劇情實在包羅萬象,實在叫人歎為觀止,而且這劇集無論在情節、性別、性愛、和種族等意義上都走在時代的前頭,許多觀眾隱隱約約在劇集中找到他們自己,無怪乎有人說,這群人的生活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社會的縮寫。 Sense8也很能賣弄LGBT的情色,劇中男同志、女同志乃至變性人的性愛場面很叫人看得目不暇給,其中一集更有4名男同志及一名變性女雜交,複雜的高潮畫面層出不窮,除此以外,這劇集又加上什麽心靈感應,林林總總好像不斷挑戰觀眾的視覺及知覺的極限。 Netflix為什麼能夠想到Sense8這種怪誕的題材?讓8個不同地方、種族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透過什麼心靈相應,把8個毫不認識的人連接在一起,又把這時代最熱議的LGBT同性戀、異性戀、變性人這些話題包括在裏面,有學者認為此劇別有用心,它借助科幻和懸疑之殼來探討近乎哲理的思維,視角宏大並且跨越全球。據說Netflix是透過從網路收集的大數據(Big Data),經過濾然後加上他們的研究小組認真討論和分析,最後編出這些劇集,所以說,Netflix比許多人更加了解這時代的觀眾,換句話說,Netflix的節目正好反映時下整個世界的動向,有學者稱此為「鏡像效應」(mirror effect)。意思是說,不管你我接不接受,今天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混亂,而且混亂到一個不可理喻的地步。因此有學者認為,觀看此劇,觀眾就能夠感受到未來世界的演變,對聖經深入瞭解的,更是體會到這根本這是描述世界末世寓言的情況。
美國厚仁教育日前發布「2015版留美中國學生現狀白皮書」,去年約有8000名留美大陸學生被開除。其中80.55%因學術表現差或學術不誠實而被趕出學校。數據顯示,被開除的留學生有以下共通點,80.55%因學術表現差或學術不誠實而被開除;88.7%的被開除學生為18至25歲;79.04%大學生或碩士生。這些被開除的學生學業素質不錯,來自排名前100的名校生超過60%,其中數十名被開除的學生甚至來自常春藤名校。 大陸學生已經成為美國、英國、澳洲等多個國家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從2006至2013年,大陸學生在美國留學比率上升近3倍。不過,大陸留學生論文造假、學術抄襲的事件、課堂上作弊卻經常成為報紙的頭條新聞。 中國留學生作弊、抄襲這些不誠實行為其實早已經成為西方國家學術界的垢病,這讓我想起多年前一個中國留學生到法國的事件。這中國留學生到法國讀書,他注意到法國公共交通系統是自助的,無論到哪一個地方,乘客都是自行買票,車站沒人檢查車票,只有偶然有檢票員在車上查票,這留學生很精明,他盤算過坐霸王車被查到的概率非常低,於是乾脆坐車不買票。 四年畢業後,他從一家很有名氣的大學結業,成績優異。他先後向歐洲幾家跨國公司遞上求職信,滿以為以他的學歷,精通歐洲多國語文,加上他又是一個中國人,世界各國目前都很想到中國擴展業務,所以他懷著很高盼望等候各大公司的回音,出乎他的意料,他一次又一次被各公司拒絕,因此內心感到不適滋味,並且認定這是歐洲人對東方人的種族歧視。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透過朋友認識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的負責人,希望透過人際關係而受聘。負責人看過他的履歷和檔案後,就坦白告訴他,公司無法聘請他。這中國留學生感到很詫異,就問為什麼?負責人這樣說,公司的確是很想在中國發展業務,而他也是公司需要的一個人才,不過根據公司的調查,他曾經有過三次坐霸王車的記錄。中國留學生說,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在中國這經常發生。 負責人繼續說,「對他們來說這不是小事情,我們是這樣看,如果你曾經被查出三次坐霸王車,這表示你已經多次違法,而你這種行為也表示你很擅長找律法漏洞而不守規矩,換句話說,你是一個不值得信任的人,對我們公司來說,我們無法聘請一個我們不能信任的人,因此我們無法聘請你。」 負責任後來加上一句話,「我相信你不可能在歐洲找到一家願意聘請你的公司,因為每一家企業都有你不良的記錄。」 留學生造夢這沒有想到,一個貪便宜的舉動居然會造成如此巨大負面影響。 美國以投資著名的慈善家Warren Buffett也曾經這樣說過,選擇員工看三個條件:品格、智慧、幹勁。但假如員工缺乏品格,其餘兩個將會是他的大患。聖經箴言書也這樣所說:「美名勝過大財.恩寵強如金銀。」(22章1節) 誠實守信美德的建立並非一朝一夕,但理應是每個人追求的人生目標;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警惕,誠實和守信的美名也是很脆弱,一個小小的差錯便很容易將過去所建造的聲譽完全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