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光合作用

瑞銀報告指出,在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幾乎每個星期就有一名新的億萬富豪誕生。中國有錢人越來越多,而中國人花錢的方式不得不讓人歎為觀止,據說,國慶長假期間,在美國Prada旗艦店,一位東北女孩花20多萬人民幣,一口氣買下了五六個包包。結賬時,她對同行的另一女孩說:「真便宜!真便宜!」其態度張狂令人側目。中國財主因此被人冠上一個稱號:土豪,當然這絕對不是一個褒詞。在中國社交網站通過眾翻譯的查詢,土豪英譯包括new money(新富)、slumdog millionaire(貧民窟的百萬富翁)、riChinese(中國富人)、billionbilly(億萬富翁);法語翻譯是:arriviste,parvenu & nouveau riche,  這三個名詞都指暴發戶。   中國富人越來越多,可惜的是,富的是口袋,而非腦袋,更說不上心靈,大量搶購奢侈品,在婚喪嫁娶上奢靡無度,他們熱衷於享受金錢和物質所帶來的生理快感,只在乎心理層面的追求,停留在虛榮心低層次的階段,絕少關心窮苦人的生活需要,枉說作慈善幫助有需要的人。世界首富曾經到中國呼籲那些中國財主多做慈善工作,可惜絕大部分中國富人聽而不聞。   這個讓我想到一側有關猶太財主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猶太拉比旅行到了一個村莊。村莊裡只有一個很窮的猶太人接待他,給他準備食物,並給他一張床過夜。只是在準備的過程中,接待拉比這位猶太人不停地嘆氣,拉比就問他說,「你為什麼一直在嘆氣呢?」   窮猶太人回答說,「我感到很遺憾,因為我經濟能力有限,無法很實在得款待你。」   拉比被這猶太人的心意深深感動,臨走以前,還特別按手為他祝福。   這窮猶太人從此生活開始好轉,幾年之間,他成了一位富人。每天很多人到他門口乞食,讓他感到不勝其煩,甚至僱請守衛趕逐他們,被人批評是一個刻薄、吝嗇的人。   一天,拉比回到這村莊,到了這猶太人的門口,但他也被守衛擋住了,並且很粗魯地要趕他走。   拉比請守衛轉告,他是多年前曾經到訪過的一個拉比。   經過稟報後,守衛出來帶拉比進屋。猶太人讓拉比在輝煌的大廳等了許久,後來見到拉比時,這猶太人的態度也是非常冷淡,有一句沒一句地敷衍這拉比,猶太人呢不但沒有招待拉比,並且很明顯地暗示希望拉比儘早離開。   拉比最後起身對他說,「你看看那窗戶,請告訴我,你看到什麼?」   主人說,「跟平常一樣,街上人來人往,有許多窮人要討飯吃。」   拉比又對他說,「請你再看看牆上的鏡子,請告訴我,你看到的,又是什麼?」 主人說,「跟往常一樣,我看到我自己。」   拉比然後對猶太人說:「窗戶和鏡子都是玻璃做的。但是從窗戶裡,你看到的是別人。從鏡子裡,你看到的是自己。而其中唯一的差別,只是一層薄薄的鍍銀而已。也許現在是該把這層鍍銀刮掉的時候。」   拉比講玩就轉身離開了他。   這猶太人站在輝煌的客廳裏,思量良好,突然醒悟過來,他終於明白拉比的意思。從此他不再拒絕上門需求他幫助的人,為人處事,他總不忘提醒自己:要刮除浮於事情表面的鍍銀,不要光只看到自己。   耶穌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是不是財主都不能得救呢?不是。有錢人依賴他們的錢財多過靠主,他們信錢財多過信主。錢財是中性,基本上沒有好與壞之分,可惜一旦與人掛鉤,這如同玻璃加了一層鍍銀,人再看不到面前的事物,眼睛所見到的、心裡所想的,全是他自己。那麼人如果能刮掉這層鍍銀,不再只看自己,乃是看到其他人的需要?這就是需要神的「光」照。耶穌是世界的光,祂照耀人內心的黑暗,接受耶穌成為我們的救主,透過聖靈光照,我們眼目不是停留在我們身上,乃是更多看到我們對其他人需要應有的責任。   中國富人可能需要的正是這個『光』。

263 老當益壯

那年他75歲,很不想八個子女為他養老送終,於是一個人從家鄉河南省太康縣毛莊鄉南下到廣州。一天他在中山市一個市集討飯,一位美術學院的學生覺得他的造型很特別,問他是否願意作她的模特兒,這老人家以為對方開玩笑,就拒絕了她,但對方沒有放棄,說:「老先生,你知道嗎,你長了一張很典型的臉,非常適合作美術學院的模特兒。」老先生經她這樣一說,就同意讓她畫,對方畫完之後,給老先生看,這下叫他大吃一驚,畫裏面的他所彰顯的氣質和形象是他從來沒有發現過的。那學生臨走還給了他十塊人民幣做模特兒酬勞,並且建議他到美術學院當模特兒,從此這老人家的餘生開始新的一頁。   這位老兄名字叫李繼勝。   老先生因此不再行乞討飯,他按著美術學生給的地址到廣州美術學院打聽當模特兒的事,但學院守門人把他當討飯的,拒絕讓他內進。他在學院門口徘徊好幾天,沒想到居然又遇上先前那位美術院學生,這女生還特別帶他去找學院招募模特兒的負責人。負責人看到李繼勝的外形,非常滿意,經過體驗合格,學院答應正式聘請他,並為他預備居住的地方。當天晚上,當李繼勝打電話給家人報平安,並告訴他找到一份當模特兒的工作,家人以為他開玩笑,等他拿到薪水寄錢給他們的時候,他們才半信半疑接受75歲父親當模特兒這件事情是真的。   李繼勝在美術學院第一次當模特兒,因為外形很特別,不久名聲慢慢起來,各系老師學生都搶著請他到課堂上,鼎盛的時候他曾經一天上十一節課。儘管很累,但他覺得很快樂,他不但可以賺錢養活自己,每個月還可以寄幾百塊錢回家,這些錢在大城市不是很多,但對遠在河南的家鄉人卻不是一個小數目,他的幾個孫女就靠這些補助順利讀完小學和高中。   剛開始藝術學院只是給他畫頭部,過了沒多久,美院的老師就問他要不要做『人體模特』,就是不穿衣服給學生畫,起初李繼勝感到不太習慣,後來在藝術學院呆久了,對裸模這件事情也能夠接受。當他看到很多美院老師留鬍子和長髮,老先生也有樣學樣地留起鬍鬚和長髪,等頭髮愈來愈長,他就挽成髪髻,標誌性的鬚髮也成為他的『招牌』。過了一段日子,李老先生的名聲大振,不但藝術學院老師同學知道這個人物,整個廣州美術學校圈子都知道有這樣一位老模特兒。   隨著時間的增長,李繼勝的名氣也愈來愈大,2004年鳳凰衛視采訪了他,2005年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播出了他做裸模的節目,央視還邀請他做當年春節聯歡晚會的現場觀眾。媒體對李繼勝的報道,也讓一些國外導演認識到了這位氣質不同於常人的長者,後來甚至有法國和美國的導演找到他拍紀錄片。   李繼勝曾經這樣說:「我的新生命是75歲才開始,如果現在就終止,我也死而無憾了。」他的故事讓我們想到一位信徒津津樂道的聖經人物,他的名字叫迦勒,他的標誌就是是老而不衰,八十五歲還是老當益壯,自動請纓上陣為以色列人打仗。他那進取勇敢的心志,和那不畏懼的精神,很叫人肅然起敬。

262 一副撲克牌

某一個星期天的早晨,一個年輕士兵閒來無事在戰地一個帳篷裡面發呆,那天出奇地寧靜,聽不到槍聲或炮彈聲。年輕士兵知道那天星期天,也是主日,當他坐下來之後,就在口袋拿出一副撲克牌,並且把撲克牌攤開在面前的桌子上。   就在這時刻,一位陸軍中士走進來,對著他說,「為什麼你沒有跟其他士兵一樣找個地方放鬆休息一下?」   年輕士兵回答說:「我想安靜自己,花點時間跟上帝一起。」   中士說:「我看你一個人在玩撲克牌,這跟上帝怎樣扯上呢?」   士兵說:「長官,你有所不知,這個地方是不允許任何人閱讀聖經或任何屬靈書籍,我是透過撲克牌跟上帝溝通。」   陸軍中士感到莫名其妙,跟著問:「你怎樣做?」   「長官,你看看,這是A煙士,這告訴我只有一位神; 二表示聖經有兩部分,一是舊約,一是新約; 三表示三位一體:聖父、聖子、和聖靈; 四代表四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 五告訴我新約耶穌所提到的十個童女,其中有五個預備燈油; 六表示神用了六天創造天地; 七是說神造完天地之後第七天休息; 八是代表挪亞一家八口,神以洪水淹蓋大地; 九是指耶穌潔淨十個麻風病人,只有一個人回來稱謝,九個沒有回來; 十代表神透過摩西頒布十誡;   撲克牌的 Jack是指撒旦,他本來是神所造的天使,但因為叛逆神被踢出神國,以後他只能留在地獄受苦; 王后就代表了耶穌母親瑪利亞; King就是指耶穌,祂是萬王之王;   撲克牌的dots總共有365點,剛好是一年的天數; 一副撲克牌有52張,而一年正好有52個禮拜; 撲克牌的四個花色正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而每一個花色有13張,表示一季有13個禮拜; 因此當我要跟上帝對話的時候,我只需要攤開一副撲克牌,很自然就想到上帝的本質和祂過去的作為,我就為此而感恩。」   陸軍中士站在那裡,良久沒有講話,感到很扎心,眼睛充滿淚水,然後柔聲對這士兵說:「能否借用你的撲克牌嗎?」

261) 試煉的本質

多年前美國著名作者Scott Peck醫生在他的暢銷書(Road Less Traveled),中文翻譯「少人走的道路」,第一句話就說,人生苦短,作者講得一點都沒錯,人生的確充滿各種困難。   使徒雅各在他的書信中如此對信徒說,「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雅各書1:2)」,特別注意這段經文,雅各不是說『如果』遇到試煉,乃是說『任何時候』,換句話說,信徒要有心理準備,困難、挫敗、和試煉在所難免的,說得直接一點,不妨把困難挫敗看作是生命一部分。耶穌講過,「在世上你有苦難」(約16:33),使徒彼得也說,「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彼前4:12),這些經文都在提醒信徒要隨時準備試煉的來臨,因此有說,生命遇到困難挫敗不是選修課乃是必修課,沒有人例外,也沒有人可以免疫,一個信徒如果從來沒有遇到任何困難試煉,也許他需要做一個身體檢驗,看看身體是否健康。   雅各書說,『遇到』試煉,『遇到』這個字英文翻譯是face,希臘文是peripipto,直接翻譯是『無意中遇到』, 這個字在新約中講到『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曾經用過,是指無緣無故的出現,這不是在其計劃中,也非心中所想到的;說實在,人生許多困難挫敗大部分是突而其來,絕對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情況出現;其實這並非是壞事,如果我們會預知困難突如其來發生,人的本性就是逃之大吉,結果什麽都沒學到。我們不會預測車子在高速公路拋錨或與出現車禍,這些意外非我們所預測。突如其來的意外會帶來不方便,增添麻煩。   每天面對的試煉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數之不盡,中國俗語說,福無重致禍不單行,好處是,這擔保我們生活絕對不會沉悶,幽默點說,試探的事情可以花樣百出,層出不窮。有時候是『好大鑊』,是『傑野』,有時候只是帶來一些不方便,反正林林總總,各種問題都可以隨時出現。從神的國度來看,有些困難可能是神精心炮製的,所以困難試煉都有目的,痛苦是帶有建設性,壓力能夠提高效率,受苦能夠達成果效,在你我生命中是有價值和有意義。   到底有什麼價值?什麼意義?生命中的困難應該帶有兩個目的。   第一是信心的考驗。雅各用試煉這個字,通常這是比喻熬煉金銀的過程,匠人把火加熱直等到雜質被燒光成為灰燼,約伯也說,『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23:10),所以試煉第一個目的是考驗信徒對神的信心,目的是要潔淨我們;所以有人比喻基督徒好比茶包,沒有人知道茶包裡面有什麼,直等到茶包放進熱水裡面,然後就知道茶包裡面裝『什麼東東』。神怎樣考驗一個信徒的信心?就是當事情發生非他所預料,一些他不喜歡面對的事,譬如說面對公司裁員。困難和挫敗是神用來建立信徒信心的一個手段。   第二點,試煉是培養品格。品格的塑造是需要過程,當然這是需要時間。要知道神關心我們品格的培養遠勝於一切。忍耐是帶有消極,但堅韌卻是比較積極,一種頑強的意志力幫助我們堅持不放棄,儘管面對壓力也不妥協。沒有人喜歡壓力,總是想辦法逃避,但神卻透過困難挫敗協助我們面對壓力而不放棄。神怎樣教導我們學習到忍耐的功課?叫我們萬事如意?得心應手?絕對不是,神使用塞車、排長龍、等待這些事來訓練我們,只有透過不順心、不如意事情的發生才能夠磨練我們的耐性,塑造我們的品格。現代的社會什麽都講求方便,什麼東西都是馬上要,譬如說:instant noodle, instant coffee, instant photo, fastfood,這個被成為即食麵文化,什麼都要立刻和馬上,因此耐性和忍耐的品格愈來愈少見。   困難幫助信徒變得更成熟,這是神對信徒的長遠計劃,怪不得雅各這樣說,「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各書1:2-4)神首要任務不是要我們變得快樂或住得舒服,乃是塑造我們的品格,對一個基督徒來說,品格比什麼來得重要。

260) 情緒總動員

迪士尼最近推出動畫片「情緒總動員」(inside out),叫好叫座,這動畫片不但老少皆宜,對那些易鬧情緒的人更是一副清涼劑,觀眾如果能夠深思電影裏面的情節,相信在在處理個人情緒上可以有一個很大的突破。據說這動畫片的工作人員在製作過程中,曾經跟一個對人情緒有相當研究的心理學家Paul Eckman做過詳細商討,所以電影的內容和情節正是反映出一般人在遇到突發事件的反應狀況,因此許多心理學家對這電影大力推薦。   電影講到一個11歲女孩子Riley,她生於明尼蘇達州,因父親工作調動而舉家搬遷到西部的三藩市,電影的主角其實不是Riley這個小女生,乃是是她內心的五個情緒,這些情緒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生氣」、「喜樂」、「愁煩」、「害怕」、和「噁心」。這五個情緒正反映出這女生從一個熟悉環境搬到人生地不熟地方的心情,她很想迎合父母的歡心,假裝喜樂,但內心卻充滿各種矛盾和隨之而來的複雜情緒。   動畫片「情緒總動員」的獨特地方是,它把一個人的心理狀況準確地擺在會眾眼前,這五個情緒沒有受到種族、文化、性別的限制。在電影中Riley的五個情緒,看來「喜樂」是一個主導者,其他四個情緒(「生氣」、「愁煩」、「噁心」、「害怕」等)都是聽她發號施令,雖然如此,我們也看到,每個情緒都有它存在的目的,「噁心」提醒Riley不要隨便吃來歷不明的食物,否則後果自行負責;「害怕」幫助Riley在危難當前要想清楚可能出現最惡劣的情況;「生氣」是要保護Riley不受外人欺負,同時也幫助她成為更好的曲棍球球員;當然「喜樂」就是幫助Riley成為一個笑口常開的女孩子。不過「喜樂」卻沒有了解「愁煩」的重要性,它想盡辦法限制「愁煩」各種活動,不允許「愁煩」干涉與Riley有關的人事物,甚至在地上畫一個小圓圈要它不得越雷池一步,免得Riley勾起過去一些難過回憶而觸景生情。很不幸的是,「喜樂」的作法適得其反,Riley來到一個新環境,她需要時間適應,而卻無法得到「愁煩」通力合作,起初她還能假裝若無其事,但當她心煩意亂的時刻,父母還對她強加壓力,要求她強顏歡笑,不允許她因搬家而露出不愉快的表情,正因為「愁煩」被壓抑,Riley因此感到很焦慮,人變得很毛躁,最後跟父母吵架,甚至跟至好朋友也鬧翻了,這些最後導致她精神崩潰,於是立定心意離開出走。   每個人都可以從這電影學到功課,第一點,所有情緒都很重要,都有特殊功能,我們不能故意看中某一個情緒而故意忽略某一個。譬如說,我們經常嘲笑「生氣」、「噁心」和「害怕」這些情緒,但我們看到,其實它們在某些情況是帶有保護功能,免得我們受到傷害。第二點,講到兩個主要情緒,「喜樂」和「愁煩」,一般來說,我們看中喜樂這個正面情緒,認為每個人理應如此,但對「愁煩」這個負面情緒,我們總是心感不安,因此當看到有人面帶憂愁、心情鬱悶,不管大人小孩,甚至自己,都感到不妥當,想辦法避而遠之。但從Riley的經歷我們看到,如果不肯正面處理「愁煩」,最終會闖出大禍。   人每天所遇到的事情並不是經常天色常藍,失落、生離、死別、創傷、或突如其來的變化都可能把人推落情緒幽谷,但為了某些原因,內心那份情感受壓抑而無法得到合宜宣洩,或外表所表達的並非反映內心真正的情感,內外不協調會讓人崩潰,Riley的情況正是這樣。讓Riley落入沮喪的原因並緬懷過去的好時光,乃是「喜樂」硬要她扮演一個勇敢和喜樂的女孩子,而當「愁煩」受到約束限制,Riley就無法處理她內心的痛苦和難過。   電影的結尾,「喜樂」終於明白到,「愁煩」在Riley生命的重要性,於是允許它「主持大局」,讓Riley有機會把內心的痛苦和掙扎在父母面前盡情傾訴,經此一役,Riley最終她跟父母的關係得以重建,上下兩代開始新的一頁,Riley也重新找回她的「喜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