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感恩節對John和Ann這對夫婦算是最有意義的,因為這個星期是他們結婚80周年紀念日。他們兩個人是在1932年11月25日結婚。到目前為止,他們擁有5個兒女,14個孫子,16個曾孫。John今年101歲,而Ann也97,當兒女和孫子等一同為他們慶祝這特別的日子,John不斷的說,我們非常蒙受上帝的看顧和祝福。 John跟父母在1921從敘利亞移民到美國,高中畢業之後,就作街頭販賣水果,而Ann家人是他們的鄰居,也是從敘利亞移民到美國。兩個人從小接觸,日久生情。Ann父母本來把她許配給一個比她大20歲的男人,但Ann最後爲了愛情而跟John私奔,那時她才17歲。Ann回想起來,她也不知道當年是否作出一個正確的決定,兩個人一起長大,彼此熟悉,青梅竹馬,結婚好像是很自然的事。回想過去,總有許多快樂和值得回味的時光,但他們也承認,兩個人相處,難免也有傷痛和不堪回首的日子。當問到他們能夠維繫80年這段婚姻的秘訣是什麽?兩個人都異口同聲說 ,不要把對方的好處看作理所,乃是懂得彼此珍惜。 夫妻能夠相處80年實在是很不簡單,如果你不相信,到書店也不見得找到一張結婚50周年紀念卡。這對老夫妻談到結婚相處的秘訣,就是彼此珍惜,不要把對方的好處當作理所當然,這實在值得細嚼的話。 心理學家提到,人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特性,就是對身邊環境具有適應性,基本上這種適應性可以說是好事,譬如說,人很容易適應他們所聽到的各種吵雜聲音,看那些坐落在高速公路旁邊或地鐵站附近的住宅,不管聲音多吵鬧,住戶晚上還可以睡得著,起初也許不習慣,但過了一兩個月,他們已經適應了,什麽汽車火車聲音都聽不到,這種適應性是帶有良性作用;但人如果對周圍發生好事已經適應了,但就不見得是好事,譬如說,對家人的愛和朋友的關懷習以為常,對舒適的生活和上帝豐富恩典看作理所當然。當一個人對周圍好的事情已經習慣或適應,心態上容易出現嚴重扭曲。 一個天使,他經常化身到人間幫助有需要的人,他很樂意看到凡人臉上那份幸福感。一天,他看到一個愁眉苦臉的農夫,問他發生何事?農夫說他家水牛病死了,沒有這頭牛,他就無法下田工作,天使於是賜他一頭健壯的水牛,農夫非常高興回到田裏面耕種,天使看到農夫找回他失去的喜樂,他也感到很高興。過了一天,天使遇見一個男人,他看來非常沮喪,天使問他發生何事?對方說他的錢被騙光,沒有盤纏回鄉;於是天使給他回鄉的路費,那人很高興上路回家,天使也感受到那人臉上的幸福感。隔了一天,天使遇見一個詩人,這詩人很年青,非常英俊,並且很有才華,他也討了一個漂亮溫柔的妻子,但他看來一點都不快樂,天使就問這詩人,『我能幫你什麽忙?』詩人回答說:『我什麼也有,只欠一樣東西,你能夠給我嗎?』天使回答說:『請說!』詩人望著天使:『我想要幸福,但我感覺不到。』這下子把天使難倒了,這個人什麽都有,但卻覺得不幸福。天使想了一下,說:『OK,沒問題。』天使然後把詩人所擁有的都拿走,他拿走詩人的才華,毀去他的容貌,奪去他的財產,讓他妻子病危在床上,完畢之後,天使就離開。一個月後,天使回到詩人身邊,那時他餓得半死,衣衫襤褸,幾乎活不下去。於是,天使把他原有的一切還給他。然後,又離去。半個月後,天使再去看這詩人。這次,詩人摟著妻子,不住向天使道謝。他說他找到幸福了。 這個詩人跟以前相比,他沒有多了什麽?爲什麽他以前不覺得幸福?因為習以為常。人對周圍好的事情已經過於適應,容易把自己所擁有的看作天經地義,他們生活心態因此失去均衡,於是人變得不滿足,也不感到快樂。 回頭講到這對結婚80年的老夫妻,他們認為兩個人相處多年的最大的秘訣就是彼此珍惜,不把對方的優點看作理所當然,簡單來說,那就是經常為自己的配偶感恩。說來很奇妙,這對老夫妻沒有受過什麽高深的教育,夫婦一生都是以販賣水果為生,但卻能夠明白夫妻相處之道,就是彼此珍惜,隨時為對方感恩。那麼簡單的生活道理,連受過高深教育的人也不見得做得到。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2012奧運在倫敦舉行,蘇俄女子排球大热倒灶,沒有拿到一面獎牌,教練奧夫因此欽尼科感到内疚,倫奧結束不到一個月,奧夫欽尼科被發現懸樑自盡,他以上吊方式結束了他在地上43年的歲月。 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到人思想所左右,譬如說,一個女生在遠處看到男人,他戴墨鏡、穿一襲黑衣,嘴上咬著一根煙,這女生感到不安全,內心有恐懼,很自然掉頭往另一個方向加快腳步走開,是她看到這陌生人感到害怕嗎?不是,乃是她看到這人,經過短時間思考評估,認為這情況不安全,是思想喚起她的懼怕,按次序排列是這樣:看到一個戴墨鏡陌生人(事件),想到危險(思想),感到害怕(情緒),最後決定逃跑(行動)。再舉另一個例子,一個男孩在百貨公司遠處看到一位長頭髮的女孩,外表似曾相識,他想到一個自己心儀的女孩子,心裡感到異常興奮,於是快跑往那方向走過去,過程次序也是一樣:看到一個長頭髮女生(事件),他想到心儀的女孩(思想),因此感到興奮(情緒),快步走過去(行動)。把這個程序套用在一個沒有得到獎牌的球隊教練身上,情況也很類似,球隊沒有得到獎牌(事件發生),「我當教練很失敗、我沒用」(思想),人感到沮喪憂鬱(情緒),於是懸樑自盡(行動)。特別注意一點,不是事件發生喚起人的情緒反應,中間過程是經過了思想這部份,意思是說,儘管發生一件不幸的事情,如果當事人的解讀不同,他的思想自然不一樣,那麼他的情緒也不同,結果也不一樣。 有一個老兄,他最近買了一部高檔二手車,價錢公道,外形美觀,高興之餘,他忍不住開著車子到處兜風溜達。那天下雨路滑,來到一個急轉彎的地方,由於車速太快,儘管他緊急刹車,但車子還是往旁邊的一顆樹撞過去。他驚魂甫定,從車子走出來,看到新買的車子撞成那個樣子,心涼了一半。他記得車子尚未有保險,看來車子只好報銷,一萬多塊錢註定泡湯,但怨天尤人又有什麽用?只怪自己開車太大意。冷靜過後,他打電話叫拖車公司把車子處理好,之後打電話向家人求救。在等待家人接他回家時,他心裏難過到極點,不斷責怪自己。就在這個時刻,一部車子也是在這個急轉彎地方失控,往他車禍同一個方向撞過來,對方也是撞向同一棵樹,司機在車禍昏迷,流了很多血,醫院救護車接到通知馬上過來,救護人員經過一番功夫,才把傷者從汽車殘骸救出來,並且火速送到急救室,對方性命安危尚且不知道,但他全新的淩志汽車看來報廢。過了一會,前面車禍的那個老兄,他家人到了,回家路上,這老兄發現他本來自責和憂悶的心情沒有了,取而代之是另一種感覺,不是特別興奮,但心情沒先前那麼沉重,爲什麽?因為跟那個被送到醫院的人相比,他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至少他沒有因車禍受傷或死亡,車子報銷但人卻平安。 想想看,車禍發生並沒有改變,他車子還是要報銷,金錢損失無法避免,爲什麽他先前心情那麼低落,一下子人變得很平靜,不再感到沮喪憂悶?原因是他思想改變了,他對車禍的解讀不再一樣。先前的情況是,車禍發生(事件),想到車子沒保險、一萬塊錢泡湯(思想),心裡感到憂悶難過(情緒),強烈自責(行動)。後來的情況是,車禍發生(事件),我沒有受傷或殘廢、人仍然活著(思想),憂悶難過減少(情緒),也許應該來一個慶生會(行動)。 同樣事件發生,當一個人對發生事情解讀不一樣,他的想法不同,那麼他的想情緒反應也不一樣。所以你可以看到,人的情緒在乎一個人對事情發生之後他如何解讀,思想深深影響一個人的情緒。 所以,聖經箴言書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書4:23)。羅馬書保羅也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馬書12:1),這兩段經文都提醒我們,要經常注意我們的思想,事情發生是好是壞,有時候並非絕對,最重要的是人對事情發生如何解讀,人用一個什麽的角度看事情,這才是最重要。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