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在那裡聽過這個故事,好像是一位婆婆對結婚不久的媳婦所講的一個夫妻相處的訓言。 話說在抗日戰爭時,日本人打到了長沙,進而佔領了湖南全境,那時每一個人都想逃難,沒有錢的就挑著行李,扶老攜幼匆匆上路,有錢人家就坐木船走水路。在一條船上,坐著一對年輕的夫妻,男的文質彬彬,穿著長衫,像是一個教書的先生,女的穿著裁剪合宜的旗袍,懷裡抱著一個喫奶的胖孩子,還有一個女傭跟著。 一路上,只聽見那位年輕的太太不停在低聲地數落和埋怨先生的不是,先生一直不聲不響靜靜聽著,突然,那先生站了起來,對太太說:「你再說,再說我就跳河去。」太太一聽,也站了起來,說:「跳就跳,難道我還怕你跳,你跳啊,跳啊。」砰地一聲,說時遲,那時快,那先生就真的一躍身跳到江裡,太太哭天喊地,船工拿了一個竹桿來勾,哪裡還有什麼蹤影!這位這個太太跺著腳叫停船,可是船上的人都反對,敵機在天上飛,大家都在逃難,一個人的生命在那種動亂的時代算什麼啊?可憐這位太太急得昏死過去,醒過來,手拍船板,哭著說:「我的人呀!我不怨你了,你回來吧!你回來吧!」旁人問那女傭,才知道太太怪先生沒出息,和人合夥做生意全賠了。 這位婆婆繼續說。既然結成夫婦,夫妻的關係應該是在萬事之上,有什麼比生命更寶貴的呢?夫妻要學習不抱怨,做錯了就做錯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女人嫁了男人,男人發達了就歡喜,男人倒霉了就埋怨,那不是應該有的態度。要淡然看待一切,嫁了他,就認了他。另外一方面,也要學習控制自己的舌頭,男人拳頭比女人大,但女人的舌頭轉動比較快,舌頭所帶來的傷害有時候比拳頭的傷害還要重,夫妻在舌戰,女人很多時候都是贏方,但如果在口頭上贏了卻是輸了自己的婚姻,又有什麼好處呢?勸勉當太太的,好好的在舌頭上下功夫。 連聖經箴言書,也有多處地方提到當太太的,在舌頭上要謹慎。 『愚昧的兒子、是父親的禍患‧妻子的爭吵、如雨連連滴漏。』箴 19:13 『寧可住在房頂的角上、不在寬闊的房屋、與爭吵的婦人同住。』箴 21:9 『大雨之日連連滴漏、和爭吵的婦人一樣‧想攔阻他的、便是攔阻風、也是右手抓油。』箴 27:15-16 歐洲有傳統說法,什麼才是一個美滿的婚姻?最好先生是個聾子而太太是個啞吧。這裡也有很深的含義。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自從電影『2012』上映之後,好像世界每個人都等著看戲一般,等著這一年的來臨,有人跑到荒山野嶺去避難,等過了這一年才回到城市;有人趕快積存糧食,預備不時之需;但大部份的人仍然是依然故我,對什麽末世之事一笑置之,不當一回事;也有人認為,就是末日來到,你又能夠逃到哪裡去?基督徒更是心安理得,等了兩千年,終於來到,這不是好得無比嗎? 有心研究末日的人都知道,2012這個末日傳說是來自南美洲已經不存在的民族的一個曆法,叫Mayan Calendar,裏面提到2012年12月21日黑夜降臨之後,就不再有明天,地上的人隨著地球一起消滅,因為流言言之鑿鑿,再加上荷李活趁機賺錢,2012尚未來臨就趕快把這部電影推出市場,這讓更多人感到世界末日逼在眼前,隨時發生。 其實世界末日傳說已經流傳很多年,這多少拜聖經所賜,因為聖經有多處預言到末世的來臨,當耶穌在地上傳道的時候,祂就曾經跟門徒講到祂第二次再來和世界的結束;聖經最後一本書(啟示錄)更清楚描述有關末日臨到的世界情景。其實除了聖經以外,講世界末日的預言倒不少,不過絕大部份都是隨口開河,有學識的人對他們所講的只當作笑談,就像今天的社會,每年年底總有一些所謂星象家為未來一年作預言,偶然猜中一兩個就被人棒上天,其實他們猜中的概率比拋銅板還要小,但還是不少人把他們奉若神靈。撇開這些玩把戲的郎中,在芸芸眾生中,卻有一個出色的預言家,他是法國人,名叫Nostradamus,他預測在他死後將會出現的鼠疫、法王亨利過世、歐洲出現獨裁者等事件都先後發生,有人按照他的預言書作過統計,他預言應驗的概率高達90%,因此當他預測人類將在1999年走向滅亡,在此之前,很多人對這個深信不疑。當然,Nostradamus這個末世預言已經事過情遷,時隔多年,人們眼目現在放在瑪雅曆法中所講到的2012年,不過如無意外,這又是另一個叫人虛驚一場的鬧劇,原因很簡單,耶穌曾經講過,除了天父,沒有人知道末世何時來臨。 從不同角度來看,世人眼下這個世界的確到了一個慘不忍睹的情況,社會道德水準每況愈下,環境已經被污染到人根本不能居住,地球可以說在找不到空氣水源不被污染的一片淨土,這的確需要上帝重新再來「清洗」一番。人也到了一個互相毀滅的光景,列國手上的原子武器足夠消滅這個地球上千次。「民攻打民國攻打國,到處都是戰爭」,這豈不是聖經所預言的情況嗎?所以,非基督徒盼望末日快來,基督徒更是如此期望,不過,兩者期盼是一樣,但心態卻有所不同。 說實在,末日來臨對非基督徒根本沒有什麽好處,只是提早到地獄去而已,因為根據聖經的記載,他們將來終生將會面對硫磺和火湖,這有什麽值得他們高興的地方?基督徒呢?沒錯,我們可以息了地上所有勞苦,能夠與主耶穌在天國永遠在一起,但信徒也要記住,末日也是信徒對神交帳的時刻,一個信徒在地上從未曾為主作任何工作,一生未曾帶領一個人信主,在神家工作帳簿上是空白一片,那麼末日來臨根本不是信徒值得高興快樂的日子。聖經講到,基督台前的審判是耶穌對信徒論功行賞的時候,那時候眼睛看到別人手抱著大大小小神所賜的獎賞,而自己卻是兩手空空,那時不單尷尬,而且也感到後悔。要知道,那些的賞賜是永恆的,而信徒是再沒有從頭再來一次的機會。 所以,耶穌基督遲遲沒有回來,實在是爲了世人的好處,第一,讓更多人可以聽到福音,第二,讓信徒有更多機會多做主工,將來得到祂的賞賜。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2012年6月22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前美式足球助理教練Jerry Sandusky 被法院裁定其性侵犯男童等45項罪名成立,他可能將面臨終生監禁。這件超大性醜聞震驚了賓州州立大學這個小鎮及整個美國。其實,打從1994年Sandusky就開始性侵犯男童,據估計受害者超過52位,其中包括他的養子。 如果你稍為留意新聞,這幾年常常聽到有孩子受到性侵犯,年齡涵蓋從三四歲小孩子到青少年,通常受害者啞忍多年,最後因一個人站出來揭發,其他全站出來作證。讓人感到納悶的是,侵犯他們的,往往是受害者所熟悉,並且是父母認為可以信靠的人,如球隊的教練、教會的神父、學校的老師、作嬰孩看顧的親人等。還有一點叫許多人感到到困擾的,爲什麽這些孩子從來不會對侵犯者說NO?或者告訴父母有關這些侵犯行為? 原因很簡單,因為絕大部份父母很少對孩子施行性教育。 也許很多父母把性教育看得很嚴肅,認為這是一個禁忌,尤其是對著年幼的孩子,不知道如何說起,也不知道怎樣說。正因為大部份對性教育這件事情避而不談,最終發現孩子受到性侵犯、或出現性行為時,才如夢初覺。 其實,把性看作這是男女之間的性行為,把性教育看作是青春期或生理的教育,都是非常狹隘的看法,完整的教育應該包括下面五個層面:性生理、性心理、性病理、性倫理、和性法理。 所謂性生理,是對性器官、生育發育、性反應、生殖等的認識。性生理的第一步,是對男女生殖器管有較全面的瞭解,這包括男性的陰莖、陰囊、睪丸、包皮、精液等;女性方面,她們生理的構造包括陰唇、陰核、陰道、處女膜、子官、輸卵管、卵巢、卵子、乳房。孩子年幼時,父母幫他們洗澡,就可以用一個平常心來談論這些東西。當他們問到:我從哪裡來?父母可以到圖書館找些相關的圖片向他們灌輸,也不要期盼孩子第一次就明白父母所講的,這只是一個開始,同樣的問題,他們可能問很多次,父母每一次的回答都會讓他們多明白一點,重點是是讓孩子可以隨意問有關這方面的問題,而不是當作一個禁忌。 性心理是指性慾、性別取向、戀愛及心理狀況。一家人看電影,看到一對男女親熱鏡頭,可以把握機會灌輸正確婚姻觀念。「這兩個人尚未結婚,不應該作這種違反聖經所教導的行為」等等。七八歲女兒好奇拿起媽媽的胸圍戴上,這也是教育孩子的好機會,「上帝給女性一個特權,乳房是為將來哺育嬰孩特別設計的」;在電視上看到女性衛生棉的廣告,也可以藉此對孩子解釋這是什麽一回事。 性病理包括性病、性異常行為、和性功能障礙。父母可以透過傳媒、新聞對孩子解釋某些人的反常行為,這些包括同性相愛,偷看或偷拍別人換衣服,也有專門偷別人內衣等,以便讓孩子有警覺心,懂得保護自己。其他反常行為,還包括戀物狂、戀童症、扮異性症、暴露症、窺伺症、性騷擾、性虐待、被虐待症,性暴力。「不可以隨意觸摸別人的身體,也不可以隨意讓別人觸摸你的身體。」如果發現小孩子玩這種觸摸的遊戲,父母可以這樣對他們說:「醫生檢查身體那是可以,你們不是醫生,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下次不要這樣做。」「在公眾場所摸自己的私處是不對的行為。」「性器官的私人的地方,是不允許別人所碰。」 性倫理。一般來說,男女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傳統男生是在外打拼,負責賺錢養活妻兒,和保護家庭安危的責任;而母親負責在家照顧孩子。男生通常穿T裇衫,短褲,喜歡藍色之類的颜色,愛好玩打仗、官兵抓強盜遊戲,他們留短髮,不愛哭。女生就穿裙子和洋裝,玩洋娃娃,喜歡類似粉紅颜色,留長頭髮,使用化妝品,比較喜歡留在家裡照顧孩子。 性法理。男女之間要懂得彼此尊重,每個人都有個人的權利,男女生不可以跟對方講一些曖昧的話,或者帶有色情、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的話,法律上稱此為性騷擾。另外,以「性」、「性器官」當玩笑話,會讓別人感到不舒服,這是要避免的,同時在法律上也是禁止的。家庭中夫妻對待彼此的態度,要與外人相處一樣彼此尊重,不可以用武力打人,摔東西,出口傷人,不允許用任何利器傷害妻子孩子。任何暴力行為都是律法禁止的,有任何不同意見可以透過溝通來處理。 所以,我們看到全面的性教育是一個廣泛的全人教育,而性教育最好是從孩子出生開始,幫助他們在生理、心理和社會各方面有全面的認知,培養有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這樣對孩子自己和對別人有更多的瞭解。父母趁孩子年幼灌輸在這方面的性教育,一方面幫助孩子學會保護自己,不會受到外人性侵犯,另一方面,性教育幫助他們認識男女差異,日後與異性相處就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性知識可以幫助他們在人生重要事情上作適當合宜的抉擇。 (欲想更多知道如何跟孩子談性,請參閱拙作「養育兒女GPS」 高偉雄(www.timothyko.com)
1944年當霍金斯大學首席外科手術主任Alfred Blalock首開先河,成功為一位9磅藍嬰施行心臟病 ,這個不朽成就成為當時世界頭條新聞。所謂藍嬰是指嬰孩具有先天性心臟病,導致血液的氧氣無法送到腦部,臉色因此變成藍。在此以前,醫學界認為這是不可能做到的醫學手術。自從霍金斯大學手術成功之後,許多父母帶著他們藍嬰蜂擁到Baltimore的霍金斯大學尋求醫治。 但報導中唯一沒有提到一個人的名字,他叫Vivien Thomas,說實在,在霍金斯大學只有幾個醫學教授知道這人是誰,當Afred Blalock進行第一次藍嬰手術時,他堅持要Vivien Thomas在他身邊作指引,這可想而知 Vivien Thomas在這個手術中的重要性。 Vivien Thomas是一位非洲移民的後裔,家裡貧窮,適逢美國大蕭條,儘管他高中成績優異,但他失去進入大學的機會,只能當一個普通的木匠。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到了一家大學醫學院外科實驗室工作,上司是在醫學界稍有名氣的Alfred Blalock外科醫生。Vivien憑著他的聰明、好學、幹勁、勤勞,居然成為了這位教授的得力助手,一個只有高中程度的黑人助手,居然可以跟這位白人教授深入討論醫學上的問題,可見Vivien Thomas的不平凡。 過了多年,Afred Blalock受聘回到他的母校John Hopkins作外科手術主任,但他堅持要這個黑人助手跟他一道去,因他知道,儘管Vivien Thomas只有高中學歷,名義上是一位實驗室助理,但他在醫學上的知識遠超于一個醫學研究學者。遺憾的是,儘管這黑人助手對Afred Blalock何等重要,但無論在待遇和其他方面,這白人教授始終把他當作棋盤中一只棋子而已。 Alfred Blalock回到母校沒多久,剛好小兒內科主任Helen Taussig遇到醫學上一個大難題,就是當時所稱為的blue baby syndrome,這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導致孩子臉色出現藍色狀況,當時醫學上找不到原因,枉說治療方法,Helen Taussig有病理的理論,但卻無法證實,所以她尋求Alfred Blalock的幫助,Afred Blalock以狗作試驗求證,而在實驗過程中,黑人助手Vivien Thomas成了這教授極大的幫助。經過了兩年的努力和200多條狗的試驗,憑著黑人靈巧的手,和他發明一個特別作手術用的血管鉗,心臟吻合技術成為可行。但礙於學校規定,Vivien Thomas不可以參加臨床手術,但在最初幾次手術中,Afred Blalock還是堅持要這黑人助手在手術過程中作他背後指點,因為Thomas過去曾經做過上百次動物試驗,而教授只有一次經驗。手術終於成功,這個技術被稱為Blalock-Taussig分流術。儘管Thomas的功勞很多,但上面沒有提到他的名字。 Afred Blalock與Vivien Thomas前後共事34年,過去多年,兩個人一起合作,才有那個突破性的藍嬰手術的成果,但兩人之間只有專業層面的交流,卻沒有任何人性的交往。Afred Blalock無疑是一位傑出的外科醫生和教授,但思想上卻是典型種族隔離主義者,他跟黑人Vivien Thomas共事,沒有友誼,只有歧視。連Afred Blalock舉行60大壽盛大晚會,500個嘉賓居然沒有Vivien Thomas在其中。 相信我們可以猜想這個黑人助手內心的感受,對著這個恩師Afred Blalock,既愛且恨;白人教授無疑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他把所有榮譽全歸個人所有,不過想深一層,如果沒有Afred Blalock的培育,Vivien Thomas的才華也沒有機會展露,說不定他一生只是作一個平凡的木匠。Vivien Thomas如何看Blalock這位醫學教授:是自己的恩師?還是戴天仇人?這往往是一念之差。 講到這個白人教授,沒錯,他過去在醫學界有過非常顯赫的日子,但他和Vivien Thomas都先後作古,除了醫學界,還有多少人知道Afred Blalock曾經在醫學上有過貢獻?不過任何一個人聽到有關Afred Blalock和Vivien Thomas的故事,絕大部份的人對Afred Blalcok的品格大打折扣,每次有人提到Afr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