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趁你年輕時

  某年參加一位認識多年的青年人婚禮,青少年時期我是他團契的輔導,跟他同齡的不單早已結婚,很多也都為人父母,所以他算是晚婚。他畢業美國一所常春藤學校,專攻金融投資,憑著他的專業訓練、聰明才智、和幹勁,他在自己的專業上有非常出色的成就,正因為多年在事業上打拼,所以人到三十才成家立室。   為他主持婚禮的,是他父親一位好友,也是認識他多年的『伯父輩』牧者,這位牧者過去在德州一所大學電腦系教授,也是一位非常資深的基督徒,過去以半職業身份在教會服事神,後蒙神呼召,毅然放下他熱愛並且穩定的工作,追求他認為更有永恆價值的屬靈事物,成為神國裡頭的牧羊人。   牧師看到這位青年人,一方面為他在事業上有一份作為而感到興奮,但當看到他把過去年幼時所認識的基督教信仰拋諸腦後而感到苑惜。參與婚禮的,有幾個是與新郎兒時一起長大的玩伴,也有一群與這對新人在金融界一起共事的好朋友,這群青年人在事業上都有非常不錯的表現,唯獨對屬靈的事物沒半點興趣,尤其跟新郎一起長大的幾個知己,已經多年沒踏足教會,枉說追求屬靈的事,因此牧者在婚禮訓詞中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勉勵話,期盼他們除了事業以外,也把眼目放在永恆有價值的事情上,正如所羅門在傳道書所說的,『趁著年幼好好紀念你的神。』   很可惜的,這群青年人並沒有把這位牧者的話聽得進去。不過,這也不能完全責怪他們,始終他們年齡和人生經歷尚淺,無法體會這牧者的苦口婆心,這牧者與這群年輕人在心智上好像隔了一個尤如大峽谷的深淵。   談到人生工作的轉變,著名心理學家高德(Gould)就提出所謂「轉換論」(Transposition Theory),他認為人生是由一連串可預測的轉換期所構成的。人在他們一生當中至少分有七段的轉換期: (1)從16到18歲,這是青少年很想離家而期盼能夠獨立的青少年期; (2)從18到22歲,人希望在思想獨立,行為上不想受到約束,但在經濟他們尚且需要依賴父母的供應,這是內心的矛盾期; (3)從22到28歲,人開始進入成人世界,是人的青年期; (4)從28到34歲,男女進入婚姻,開始在事業的大漩渦打滾。 (5)從35到43歲,身體趨向老化,很想在事業和婚姻關係上有所突破,要么得不到滿足感,不然就出現挫折感,這時候有所謂「中年危機」的出現; (6)從43到50歲,這可能出現兩個可能情況,一是轉換事業成功,生活上顯得穩定,心中渴望對周圍社會有所貢獻,另一可能性,就是遲滯的中年危機問題仍然持續,生命陷入一個困境裡頭。 (7)從50到60歲,不管過去的成功與失敗,他們不得不面對和接受過去所發生的事情,開始對生命的意義作一個評估,也許渴望跟過去的好朋友維持一個美好關係,人有可能變得老練和成熟。   回到牧者和這群青年人的情況。為這個年輕人主持婚禮的這位牧者,過去他在學術上曾經有過非常顯赫的日子,人過中年,差不多是在事業最高峰的時候更換跑道,放下他過去曾經經營多年高尚教授工作,成為一個全職服事基督的傳道者,他是屬於上面提到七個轉換期的第六個階段;而那群青年人?他們才過三十,剛進入人生的第三個階段,成家立室沒多久,事業正在爬升,腦海中嚮往他們大學時代的夢想,心中認為前面有太多的機會等待他們發展,所以我們看到牧者和這群青年人畢竟是在人生兩個不同階段,他們又怎能夠聽進他所講的話?也許再過十年,甚至二十年,他們才能夠深深明白這位過來人所講的是什麽意思。

第一章 追求成熟

  A)  序言 網球有所謂四大滿貫,是指美國公開賽、法國公開賽、英國溫布頓公開賽、和澳洲公開賽,每年舉辦一次, 90%網球好手可能一輩子都拿不到一個滿貫。桑普拉斯(Pete Sampras)和阿格西(Andre Agassi)在網球界可以說是兩個傳奇人物,兩人共贏過20個網球大滿貫。這兩個歡喜冤家退休前在球場上的瑜亮情節,已是眾人皆知的事。未料退休之後,兩個人仍然有許多解不開的恩恩怨怨。一場海地地震賑災慈善表演賽,把兩個人放在球場上,首先是那個說個不停的阿格西向桑普拉斯挑起事端說:「老兄,你不要總是那麼一本正經好不好?」一向嚴肅的桑普拉斯回應說:「好吧,我也開個玩笑吧!」說完就模仿阿格西像企鵝的走路方式。阿格西想一下,他邊做出掏空口袋的動作邊說:「我也學你的,我沒錢,哦,不,我還有一塊錢。」桑普拉斯臉色一沉,就說:「你太過分吧!」阿格西還不收嘴:「有什麼關係,反正現在每個人都已經知道啦。」 所謂人人知道的是指,阿格西在他自傳中,曾透露有關桑普拉斯很吝啬给了車童一塊錢美金小費的故事。那本書問世之後,桑普拉斯已經感到不是滋味,現在對方又舊事重提再開玩笑,火冒三丈的桑普拉斯於是假裝發球,直接將球發向阿格西的腦袋,阿格西閃過來球,嘴巴繼續不饒人地說:「我寧願這樣,也不要當那個車童。」 新聞記者看到他們兩人這樣一來一往,一方面感到可笑,一方面也感到難過。這兩個人身為一代網球健將,身經百戰,富有很多人生經歷,怎樣會在一場國際慈善表演比賽中,作出這種那麼幼稚和丟人現眼的事情來?這不但是他們兩個人的恥辱,更是是網球界的恥辱。   看到這兩個網球界名人的行徑,再看看平常在輔導室所接觸的人,不得不認同一位牧者所說的,這世界最大的問題是因為不成熟的人太多。   一對結婚三年的夫婦,膝下無兒,夫妻關係差強人意。太太本身是學習藝術出身,所以她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能夠到歐洲各大城市參觀世界有名的藝術作品,如巴黎羅浮宮文藝復興,義大利世界著名的雕刻像,和羅馬古時代遺留下來的偉大建築物等。於是她向先生提出到歐洲一月遊的計劃,先生極度贊成,後來知道太太希望個人獨自出遊,先生感到不是滋味,但看到太太非常堅持希望一個人出國散心,他只好讓步。太太外地旅行那一個月,他每天長途電話追蹤,從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到義大利的羅馬。一個月後太太帶著輕鬆快樂的心情返抵家園,先生卻在家裡生悶氣整整一個月。一個禮拜之後,先生提出離婚,太太感到莫名其妙,建議找教會牧師協談,先生除了因為生氣太太外出旅遊沒他的份之外,也找不出任何離婚的理由。協談過程中,太太才道出,每一次丈夫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提出離婚。過去三年的婚姻生活中,當太太跟先生意見不合,先生便會悶聲不響,一個人晚上12點開車出去,整整兩三天不見蹤影,不回家也不上班,回家之後才和盤托出,有時候把自己關在旅館,不然就到附近賭場打發時間,輸光就跑回家。這是他解決怒氣的賭氣方法。   相信在你的朋友圈子裏,也常聽到類似上面提到的人物故事,儘管人到了一把歲數,頭腦應對理應有分寸,但事實常非如此,有時候他們所講的話,所做的事情,所作的決定,常讓人感到啼笑皆非。但是不要太快對他們作出判斷,因為我們自己也好不到哪裡去。儘管信主很長一段時間,從牧師講道中也聽了不少真理,然而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舉止依然缺乏成熟。耶穌說,你們要完全,像天父完全一樣,耶穌講的完全與我們這裡所講的成熟是一致的。成熟是一個目標,而追求成熟卻是一個過程,沒有一個人說他已經完全了,也沒有人說他已經成熟了,小孩子都會在跌跌撞撞中慢慢長大,信徒的屬靈生命也是有起有伏,但過程中是需要神的話提醒、經常自我檢討,而信徒本身也需要擬定一個追求成熟的目標和方向,不斷鞭策自己往高處走。   B) 成熟的迷思 在未深入探討信徒如何訂定一個明確指標好幫助自己達到一個更成熟境界以前,讓我們先看看幾個有關成熟的迷思。何謂迷思?就是似是而非的道理,理應是如此,但深入探討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1.成熟與年齡沒有關係。 一個基督徒是否成熟,與他的年齡無關。我們承認每個人都會變老,但不是每個人都會長大,也不見得隨著年齡會變得成熟。常常聽到有些年紀比較大的人,被晚輩稱為老古董、老頑固。晚輩背後這樣批評長者絕不是聖經所推許的,這只是顯出年輕一輩的幼嫩;但另一方面,長者有時候的行為也的確欠缺成熟。有時候候聽到一些家庭,他們跟年老的父母同住,基於健康的原因,他們禁止年老的父母吃一些太鹹或太甜的食物,結果呢?老爸認為食物沒味道,乾脆絕食抗議,老媽連醫生開的藥物也嘔氣拒絕進服。如是是三歲孩子,父母還可以打屁股警告;但對著六、七十的老父母,你能夠做什麼?怪不得有許多子女驚訝地發現他們年邁父母的行為,愈來愈像兩、三歲的小孩子。   2.成熟跟人的外表無關。 生命成熟程度也不是以一個人的外表來判斷,看到一位像聖誕老人的老爺爺,一頭白髮,滿臉鬍鬚,臉上還戴著一付老花眼鏡,據說他還參加過韓戰和越戰,但這是否表示他待人處事一定非常成熟老道?這就不好說。一次我到外地主持一個學生專題講座,一個女兒帶著她六十多歲的母親來聚會,當時學生約二十人,聚會前彼此自我介紹,每一個人只用一分鐘時間簡單介紹自己,輪到這位滿頭華髮的老母親,她滔滔不絕講了五分鐘,如果當時牧者不阻止,真不知道她是否會停下來。待她講完,她還遞給我一張名片,希望可以介紹一點生意給她,帶她來的女兒只能連聲道歉。   3.成熟與人的成就無關。 有時候一個人越有成就,他反而是一個最不成熟的人,名氣最大,脾氣也越大,常常成了一個惹人討厭的傢伙。多年以來,世界羽毛球第一高手非中國的林丹莫屬,世界跳水冠軍要數郭晶晶,但這兩個世界級的人物卻常常成為記者挖苦的對象。比賽贏了每個人都笑臉迎人,一旦比賽輸了,那就最考驗人的品格,林丹摔拍子,拒絕跟對手握手。郭晶晶呢?有一次開記者招待會,被問到,你認為這次世界跳水比賽誰是你最大的對手,她這樣說:「就是加拿大那個走不動的胖傢伙(哈特莉)」。美國的運動明星也好不了那裡去,以前網球界在球場上最會鬧脾氣的是Jimmy Conner和John McEnroe,兩個人的網球球技的確首屈一指,但他們的球品卻是丟盡美國人的面子。   節錄自拙作「男人秘笈」,這書將於2012年底出版(橄欖),敬請等候。

89)信心需要考驗

  很多年前一位非常有名的走鋼線專家,名叫George Blondin,他在加拿大上空拉一條鋼線橫跨世界有名的Niagara Falls ,一頭在加拿大,另一頭在美國,他不但一個人在鋼線上徒步走過,他前面還推一輛小車子,車子盛裝泥土。觀眾都知道,一個人如果從瀑布掉下來,屍體要過四天才會浮出水面。Blondin推著車子來回走了很多次,卻從沒有失手,他從加拿大走到美國,從美國走到加拿大,觀眾報以熱烈掌聲。到了最後一次,他站在觀眾面前,其中一個觀眾站出來說,你實在很偉大,我相信你走100次都沒有問題,Blondin把車子的泥土倒出來,對他說,你敢坐到車子裏面嗎?   當聽到牧師呼召,或聽到一篇很受感動的信息,人很快决志信主,但這種决志是需要時間考驗和印證,當事情非我們所預料出現,當人生遇到波折的時候,你會怎樣回應?趕快打退堂鼓?還是拿起勇氣坐在泥土車上,憑著相信讓神推著車子走過瀑布上的鋼線?每一個信徒都要受到信心的考驗,沒有人例外。   你信主之後曾經懷疑過神嗎?你覺得神沒有聽你的禱告?你在患難中沒有感到神 立時的幫助?讓我告訴你,這是常有的事情,不妨花點時間閱讀大衛在詩篇所寫的詩歌你就知道。大衛年輕時,憑著一顆石頭把巨人歌利亞打敗,神甚至膏立他將來成為以色列的王,但不要以為他從此對神就充滿信心,因為跟著下來的十幾年,他被掃羅和其他人追殺,到一個程度,他以為自己死定了,當他落到絕命的光景,感到心灰意冷的時候,就寫下他當時心路歷程,那就是我們在詩篇所看到大衛的心聲。但大衛卻體驗到一件事情,每次大難臨頭,最後總是絕處逢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最危險的關頭,神的拯救就來到,正因為大衛有太多這種經歷,所以當他成了以色列王之後,對神的信心越來越強烈。信徒信主時間越久,經歷神的拯救越多,他們就更有信心坐在那泥土車上,憑著信心讓耶穌推著車子走過瀑布上的鋼線。基督徒的信心是需要時間考驗,沒有一個人例外,你目前面臨怎樣的信心考驗?那等候耶和華的,他絕不會羞愧。

88)失望

  某年感恩節後的大減價,我買了一台膝上型電腦,價錢公道,速度快,我非常喜歡它,我每天都用它寫文章,上網,做project,這台電腦成為我的至愛。過了8個月,電腦螢幕出問題,一般電腦產品都有一年保用期,我打電話給這產品在美國的分公司,職員叫我把電腦寄到公司維修部門。幾天後,負責人打電話告訴我,電腦雖然有一年保用期,但這不包括電腦螢幕,如果想要把電腦修好,我需要掏腰包美元兩百塊,這等於我電腦原價的一半價錢。我嘗試跟對方主管爭辯,但還是徒勞無功,最後我只好默默接受電腦泡湯這事實。這家公司自然列在我的黑名單裏面,這家公司的產品讓我感到失望。   買了一件沒有達成心意的東西讓我們感到失望,發生出乎意料的事情也會叫我們感到失望。去年回香港探親完畢,準備坐飛機回美國,到了香港飛機場,才知道我預備乘搭那班飛機因故障臨時取消,航空公司於是想盡辦法安插我到其他航空公司,原本十幾個小時的行程變成二十個小時,回到家已經深夜凌晨兩點多。   買了一件不中用的用品叫人失望,事情發生非你預料也會讓人失望,不過讓我們感到更失望的,往往不是東西或事情的突發,乃是人為因素。有人做了一件事是你意想不到卻讓你感到痛心,或對方沒有達成你的期望或理想,這種失望才叫我們感到刻骨銘心。孩子的學業成績搞到一塌糊塗,為公司賣命卻卻被老闆刮鬍子甚至卷席走路,真心付出感情但對方只是逢場作戲,認真在神國擺上但背後聽到肢體的閒言閒語,這些事情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不好的產品或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叫人感到氣餒、難過、和失望,但往往比不上人為因素所帶來的失望。   當朋友、親人、家人、弟兄姐妹作了一些事情讓你感到失望、氣餒、難過的時候,你會怎樣做?有人採用以以牙還牙的報復方法,也有跟對方劃清界限,從此勢不兩立。但這種處理方法都不是聖經所教導的。舊約摩西也曾經遇到失望,他帶領以色列過了紅海,到了一個叫瑪拉地方,這裡的水是苦的,有水卻不能喝,以色列人感到失望,因此對他發怨言,但摩西怎樣做?他也是失望,沒水喝讓他感到失望,更失望的是,以色列百姓把矛頭指向他,過紅海的神蹟,他們早已經拋諸腦後。但摩西沒有抱怨任何人,他只是呼求神,(出15:25 ),神給他一個指示,吩咐摩西把一顆樹丟在水裡,水就變甜了,喝水的問題解決了。   很明顯,這是一個神蹟,值得留意的是,神指示給摩西那一棵樹,其實一直都在那裡,只是摩西不知道那棵樹正是解決苦水的方法,摩西不知道,但神早有預備。想想看,如果摩西跟以色列一樣,遇到苦難、挫折、失望,只會抱怨、發怨言、怨天尤人,而不是來到神面前求救,他也無法知道解決困難方法。   一般人遇到困難、挫折,容易被情緒所騎劫,怨天尤人,就是不會想到來到神面前尋找出路,尋找解決方法,結果呢?人變得更失望。摩西所做的,正是提供信徒一個很好榜樣,不要把別人的批評攻擊個人化,不要想到以牙還牙,乃是認真禱告,把內心傷痛告訴神,把問題交托給神,神會維護你,神也會告訴你解決的方法。

MENU